在中医临床中,我运用妇科良方《金匮》温经汤,抓住冲任虚寒、瘀血阻滞的病机,辨证加减巧治女性各种疾病,均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1、《温经汤》探本求原: 温经汤出自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古今都把此方作为主治妇女月经不调、崩漏、不孕的祖方。 《金匮•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中说:“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 温经汤方:吴茱萸三两、当归二两、芎穷二两、芍药二两、人参二两、桂枝二两、阿胶二两、生姜二两、牡丹皮二两(去心)、甘草二两、半夏半升、麦冬一升(去心)。 上十二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亦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取崩中去血,或月水来过多及至期不来。 2、对温经汤应用指征和组成意义的理解: 从上述《金匮》原文中得知:妇人年五十岁左右,冲任虚衰,天癸枯竭,月经断绝,此时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推究病因,属于曾经半产,瘀血停留少腹所致。“此病属带下”,“带下”指广义的妇科疾病。因瘀血停留于少腹,故有腹满里急,营阴伤,阴虚生内热,故见暮即发热,手掌烦热。瘀血不去,新血不生,津液不能上濡,故见唇口干燥。总而言之,温经汤证既有瘀,又有虚;既有虚寒,又有虚热,属于虚实兼夹、寒热错杂的证候,其主要病机还是虚寒血瘀。 温经汤方中用吴茱萸辛苦大热,桂枝辛甘温,两药合用,温经散寒,通利血脉为主药。当归、川芎、芍药养血祛瘀为辅药。佐以阿胶、麦冬、丹皮养血润燥以退虚热;人参、甘草益气补中。使以半夏、生姜温中和胃。总之本方十二味组成,以温为主,温中有养、有清,又有补气健中和滋阴养血,寒热并用,但重点旨意在于“血得温则行”,妙用温养之药而不攻瘀,通过温通以使瘀血去,新血生,血脉通利,诸症自愈。 3、温经汤的临床应用: 温经汤具有温经散寒,祛瘀养血作用。主要用于冲任虚寒而有瘀滞的月经不调,痛经,崩漏等证。以月经不调,小腹冷痛,经来有血块,时发烦热,舌质暗红,脉细涩为辨证要点。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本方主要有镇痛、抑菌、扩张血管、抗过敏、收缩子宫等作用。本方辨证加减,可用于多种女性疾病,如妇女月经不调、痛经、经前期综合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腺症、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发育不良、子宫肌瘤、乳房肿块、黄褐斑、痘痘、更年期子宫出血、慢性盆腔炎、习惯性流产、不孕症等,均有较好疗效。 温经汤加减:如小腹冷痛甚者去丹皮、麦冬,加艾叶或以肉桂易桂枝,以增强散寒止痛作用;气滞胀满者加香附、乌药以理气消胀;漏下色淡不止者去丹皮,加艾叶、炮姜以温经止血;气虚甚者加黄芪、白术以益气健脾;傍晚发热甚者,加银柴胡、地骨皮以清虚热等。但要说明,《妇人良方大全》、《圣济总录》中也均载有“温经汤”,名同而方异,细究药物组成,实际上也是《金匮》温经汤的加减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