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微信直接登录

含象堂大健康丨含自然·汇万象

查看: 3279|回复: 0

周老师讲中药学第6讲

[复制链接]

1660

主题

2698

帖子

885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851
发表于 2016-11-16 18: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分享到:

  各位学员:
  大家晚上好!今天晚上我们进行中药学的第六讲,从今天开始,正式开始学习具体药物的功效。
  要学习的第一类的药就是解表类的药。解表类的药,在临床上是非常常用的药物。那么什么是解表药呢?就是主要以发散表邪为主要功效,常用来治疗表证的药物,称为解表药,又称之为发表药。咱们以前学的风、寒、暑、湿、燥、火六淫,六淫侵袭我们身体的时候,刚进入身体最先侵袭肌表,表就是侵袭人体的层次比较浅的状态,当然这个是根据表证的症状来判断是不是在表。表证有一些具体的表现症状。我们今天要讲的这一类的药物都能把在表的邪气清除出去,有这样的作用,所以把这一组药称为解表药。所有的解表药都具有解表的作用,容易驱除肌表的邪气,能够促使机体发汗,使表邪由汗而出或者由汗而解,也就是通过发汗把邪气排解出去,达到驱邪的目的。简单来说,外来的外感六淫的邪气,如果是在人体的肌表,就是说在层次比较表浅的这种状态,包括感冒这一类的病症,就可以用这种解表药来治疗它,从而达到治愈表证的目的。黄帝内经里面的有这样一句话:“疾在皮者,汗而发之”。就是说疾病在皮肤这个层次,通过发汗的方法来治疗它。
  解表药主要用来治疗由风邪为主的六淫外邪引起的表证。有些人也主张把这些药归类为祛风药。但是现在整个课本也没有改,都称之为解表药。大家需要注意这个问题,解表药都有祛风和解表的作用,但是,它不仅仅只有解表的作用,还有其他很多的功效。表证一般常见的有发热、恶风寒、头身疼痛、脉浮这样的一些症状。一般来说这类药还有祛风止痒和祛风通窍的功效,又可以治疗风邪郁闭肌表引起的皮肤瘙痒的疾病或者是风邪侵犯鼻子引起的鼻塞流涕的症状。部分的解表药还有利咽喉的作用,治疗咽喉痒痛、声音嘶哑的疾患。
  解表药分为两大类。一类以发散风寒为主,一类是以发散风热为主。都有风,一个是寒,一个是热。发散风寒的,我们称之为发散风寒药或者辛温解表药,因为风寒是寒性的,所以要用辛温的药去解表,所以又叫辛温解表药;另外一类以发散风热为主的,我们称之为辛凉解表药。
  我们来看一下这个解表药的四气。发散风寒药的都能够散寒,主要治疗表寒证的药,所以它是一个温性的药。发散风热药能够泄热,主要能够治疗表热证的药,所以说偏于寒性。解表药的疏散的性味大部分是芳香的,大部分的解表药都有一定的香味,具有向外祛邪的特点。根据辛能散的五味的理论,所以,解表药基本具有一个辛味,其中部分的药物因兼有燥湿清热的功效的药性的,还有苦味。我们中医理论根据五脏系统的理论,解表药主要跟肺的关系最大,归经一般归肺经。因为肺是主皮毛的,开窍于皮,以喉为门户。脏腑辨证中,解表药主治的表证是以皮肤、鼻子、咽喉这些地方的病变都跟肺有关系,所以它归经就是归肺经。
  在讲解表药之前,我们要注意几个问题:
  ①所有解表药都不宜久煎,煎的时间不能太长了。假如开的感冒药,解表的药,一般水开了煮15分钟就OK了。
  ②解表药都有发汗的作用,当然,它作用的强度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我们中病即止,发汗不能太过,就是说不能经常的去使用它,不能长期使用,汗出了,病退了,就要把药停掉,要不然发汗太多,容易伤阴。
  ③三因制宜,即因时、因地、因人去制宜。我们要根据病人具体的情况,以及所处的环境,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然后去选择用药。
  这三个问题都是我们需要注意的。三因制宜展开来说,因人是根据人的体质,以及人现在表证的性质,比如寒性的病证我们用辛温解表,热性的病邪我们用辛凉解表。从自然气候的条件来说,也要根据气候的变化去选择,比如夏天和冬天用药是不一样的,每个季节都有它的特点,春天、夏天、秋天、冬天,每个节气的气候特点都是不一样的,比如秋天以燥为主,夏天以暑热为主。再一个,表证的病人,比如感冒的病人,除了感冒以外,可能同时还有一些其它的病证,兼证,配伍用药的时候还要选用其它的药材。
  提醒大家的是,解表药里,有两个药是有小毒的,大家在临床应用的时候要注意记得:一个是细辛,一个是苍耳子,在用的时候要记得,不要超过它们的常规用量。
  我们今天先来看一下第一节的发散风寒的药。发散风寒的药一般来说药性都是辛温的。辛的发散,温的祛寒,有发散风寒的作用。在临床上主要用于外感风寒而导致的恶寒、发热、没有汗或者出汗不畅引起的头痛、身痛、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等风寒表证。在这里部分的药物可以治疗痹症以及咳嗽、气喘、水肿、麻疹、荨麻疹以及疮疡初起,兼有风寒表证这一类的疾病,就是说这些疾病兼有风寒表证,都可以用到它。
  麻黄
  这三个图都是麻黄,第一个图,是切好的,就是我们在药房看到的这个叫饮片,第二个图是采回来的麻黄晒干了还没有切制,第三个图是麻黄在野外的形状。
  麻黄这一味药被称为天下第一峻药,主要是指它的发汗作用,麻黄发汗的作用非常的强,非常的厉害。这个药在所有的中药学课本上都是放在第一个,就是每一本书里,麻黄都是排在第一位,但是很多的中医医生一辈子都没用过这个药,不敢用,觉得它太厉害了,因为怕用后出问题。其实麻黄在临床上是一个非常好用的药物。麻黄这个药物,在长江以南这一带是看不到这个药物的。这个药材主要生长在北方,所以,我也从来没有在野外见过这个药物的生长情况。
  麻黄的来源有三种:麻黄科的小灌木,草麻黄,还有一个木贼麻黄,中麻黄。
  麻黄这个药物它有两个地方入药,一个是茎部,地上的部位,一个是根部。茎部和根部的作用是完全不一样的。今天学的是麻黄茎部的作用。平时我们说开一个麻黄的药材出来,指的就是麻黄的茎部。也就是说直接开麻黄,就是它的地上的部位;如果要开地下的部位,开麻黄根。这两个药完全不一样的药效。大家在开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你开麻黄根别人不会给你麻黄,你开麻黄,别人不能会给你麻黄根。简单的说,麻黄是发汗的,麻黄根是敛汗的,汗比较多,总是出汗,自汗也好,盗汗也好,可以用麻黄根,麻黄根可以收敛汗,而麻黄相反的,它是发汗的。同一个植物就蕴含了阴阳,上面的部分有发汗的作用,地下的部分有敛汗的作用。
  麻黄在野外的性状没办法跟大家讲,因为这个药我没有亲自去采过,没有切身的体会。这个药物在野外,可能北方有一些学员看过,大家有兴趣可以多看看资料。现在的主产区在河北、山西、内蒙和甘肃一带,一般在立秋和霜降之间来采收,直接切制成段阴干就可以了。阴干之后,有不同的炮制方法。可以直接生用,叫生麻黄;还有就是用蜂蜜拌炒,叫炙麻黄;还有就是捣烂,把它捣成绒,就是麻黄绒。就是说麻黄的使用有三种,一种是生用的,一种是蜜制的,一种是捣绒的。它们的作用也有一些区别,在后面会跟大家详细介绍。
  我们来看下麻黄的性味归经。麻黄具有辛,微苦,温性的特性,归肺和膀胱经。这就指出了麻黄的性味归经的方向。它的辛具有散的作用特点,具有苦味就有燥湿的作用,利水的作用。温就是散寒的作用。归膀胱经、归肺经主要的作用方向是在膀胱经和肺经这两条经脉里面。用了麻黄后在这两条经络中会有作用。肺部的疾患和膀胱经的疾患都可以使用麻黄这个药。
  麻黄的功效:麻黄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作用。麻黄的发汗解表就是指人用了麻黄之后有出汗的情况。肌表的邪气通过出汗的形式排出去,主要针对的是风寒之邪,能够直接从肌表中把邪气带出来。延伸来看麻黄发汗的作用,所有的在肌表的邪气都可以通过发汗的作用使它排出去。这就不仅仅是在解表这一块了,痹症的风寒之邪我们也可以去使用它。例如常见的荨麻疹,它的邪气就在肌表,在我们皮肤这一块,我们也可以用麻黄这味药。像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就是非常好的治疗荨麻疹的处方之一。麻黄发汗解表的作用,这个是它的第一个作用。
  再一个,麻黄有宣肺平喘的作用,宣肺是一个往上的作用,就是把肺的气机往上去宣发它,就可以达到治疗气喘咳嗽的目的。
  第三个,麻黄的作用就是利水消肿的作用。从机理来说,是宣肺的作用的延伸,之前在中医基础理论中讲过,肺是水之上源。上面的水被打开了,下面的水自然就好排解出来,这个就叫提壶揭盖作用。大家都有体会的,当水壶的水装的满满的时候,就算水壶有嘴也是倒不出来的。但是,你把水壶盖揭开,水一下子就倒出来了,就是这个道理,这个就叫做提壶揭盖。治疗水肿,也有人说它本身就有作用膀胱经的作用,直接达到利水消肿的目的。
  麻黄不同的炮制方法炮制以后,它的功效是不一样的。一般生用的话,就是生麻黄,开麻黄的时候一定要写清楚是“生麻黄”三个字,它主要的功效就是最擅长发汗;如果是炙麻黄,那它的功效是针对治疗咳嗽和气喘的。因为用蜂蜜拌炒过之后,它治疗咳喘的作用就更加的明显和增强。再一个就是捣绒,把麻黄捣碎之后就剩下一些主要纤维茎,麻黄的峻猛的作用就会减低,老人和小孩用时就比较合适,但是现在大部分药店都没麻黄绒。这种捣碎之后的麻黄,我们就叫作麻绒,但是现在药店里是看不到的。假如老人小孩要用这个药,没有必要把它捣成绒,只要把它的用量减少就可以,你去捣绒有点浪费药材。
  我们来看下麻黄的临床应用。首先用在风寒表证,就是风寒感冒。麻黄具有辛温发汗的作用,驱散肌表的邪气,达到解除表证的目的。在使用麻黄的治疗风寒表证的时候,有一个特点大家需要注意。就是麻黄的发汗力度特别强,受风寒邪气的侵袭的以后的风寒表证,它一定是无汗的。就是没有汗的,畏寒,发高烧,但就是不出汗。这种情况我们才能去用麻黄,这个时候用麻黄才合适。如果病人是出汗的情况就不适合用麻黄,这时候用麻黄可能会出大问题,因为麻黄的发汗力度特别强。风寒表证一般有汗的用桂枝,之后我们会讲到,一般无汗的我们就要麻黄。因为麻黄的发汗力度强,一般出汗的病人我们就不去使用了。这是临床应用这个药物的指针之一。当然这不是百分百的绝对情况,但大部分百分之九十九是这样。所以大家注意,如果病人出汗你还使用麻黄,可能出现出汗不止,甚至亡阳的症状。因为阳气会随汗液而脱,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这也是有些医生一辈子都不用麻黄的原因,因为它的发汗力度实在是太大了。麻黄在治疗风寒表证的时候,会和其他风寒解表药一起使用。宋朝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里的十神汤里就是和紫苏、白芷这些药一起使用,因为麻黄擅于宣肺气、开腠理、透发毛窍,具有很好的发汗作用,所以用于表实证。非常有名的处方是伤寒杂病论里的麻黄汤,里面有麻黄、桂枝、杏仁、甘草这几个药,就有很强的祛风寒的作用,还有止痒、通鼻窍的作用。麻黄又能治疗风寒袭表引起的皮肤瘙痒,鼻塞流涕以及风寒表邪侵袭我们面部引起的面瘫,以及侵袭颈肩部引起的颈部僵硬,肩部疼痛。这一类的病症如果是无汗的,又有明显的受风寒的病史的,可以用麻黄。像面瘫的病人其实最快的方法不是做针灸,而是你辨证用对了中药。如果是风寒侵袭面部,口眼歪斜的,可用麻黄汤加葛根,效果非常的好。慢性鼻炎,如果是流清鼻涕,我们也可以用麻黄汤。再比如皮肤瘙痒荨麻疹一类的,在证型合适的情况下,辩证是风寒郁积在肌表之下引起的皮肤瘙痒,也可以用到麻黄,比如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因为风寒之邪在皮肤组织经络中运行会造成关节的疼痛,就是中医讲的风寒痹症。相当于西医说的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类风湿这一类的疾病,如果是风寒在表的情况我们也可以用麻黄这个药在前期把它排解出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麻黄的第二大应用就是治疗咳嗽和气喘。麻黄有很强的宣散的作用,又有苦降的性质,所以它能开宣肺气,又能使肺气肃降。既宣肺又能降肺气,起双向调节的作用。有非常好的平喘止咳的作用,可以治疗肺气壅滞,是治疗咳喘气喘非常重要的一个药物。用麻黄来止咳平喘经常配伍杏仁一起来用。宋朝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记了一个三拗汤,就是麻黄汤去掉桂枝,也就是麻黄、杏仁、甘草三个药,是治疗风寒性咳嗽气喘的一个很好的处方。大家要记住,咳嗽也好,气喘也好,都要辩清证型,分清寒热才能用药。不是所有的咳喘病人都适合用麻黄的,那么治疗寒性的咳喘应该用一些温肺散寒的药物,比如小青龙汤就有干姜、细辛。如果你碰到肺热型的咳喘,就加清肺泻热的这些药。比如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里的石膏,也就是理论上说它只能针对寒证,如果是热证就要配伍凉药。比如麻杏石甘汤就是加了杏仁、石膏。用了重剂量的石膏来泻热。用到了麻黄的性,又抵制了麻黄的发汗之力。比如有一本书摄生秘录里的一个方子,叫定喘汤。这个方里就有麻黄和黄芩配伍在一起,麻黄是温药,黄芩是凉药。根据病人的寒热情况去配伍。因为麻黄功效有很多,你是要用它止咳平喘的作用,还是用它发汗解表的作用,还是用它利水消肿的作用。这个时候你就要配伍合适的药物使用,尽量让它发挥你想要的功效。
  麻黄的第三种应用就是利水消肿,小便不利。小便不利就是小便解得不通畅。这就涉及很多病,像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尿路感染等。麻黄有利尿消肿的作用。但麻黄的利尿消肿作用不是特别强,所以一般的水肿、小便不利我们不用麻黄。但是因为风邪侵袭我们的肺脏造成的水肿,具有表证性质的风水证就可以利用麻黄利水的作用。还有比如我们讲的痹症,你要宣发它的邪气,有些风湿痹症,还有下肢水肿也可以用麻黄。既可以宣发邪气,又可以利水消肿。这个需要大家去灵活配伍应用。消肿有这几个途径,一个是利尿,一个是发汗。水多了,要么从小便、大便走,要么从汗液走。麻黄既有利尿的作用,又有发汗的作用。它还是不错的一个利水消肿的药物,麻黄又有其他的作用。麻黄止咳平喘的作用,针对一些特殊的病人可以灵活地去应用。像很多气喘的病人就有水肿的情况,用麻黄刚好有可以平喘,又可以消肿。关于水肿,在伤寒杂病论里有一个越婢加术汤治疗风水水肿的,就是麻黄加白术去配伍使用。
  总的来说,麻黄在临床上的应用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个风寒表实证,可以应用麻黄。第二个是咳嗽气喘的病人,可以应用麻黄。第三个,病人出现风水性的水肿,就是表邪性的水肿可以应用麻黄。第四种,因为寒邪郁积在肌表引起的关节疼痛,阻碍了气血在肌表运行的情况,也可以应用麻黄。
  关于麻黄的用法用量的问题,一般水煎麻黄用量是3-10克。但是伤寒杂病论里麻黄的用量都很大,一般生用发汗力度比较大。蜜炙的作用主要是止咳平喘,捣绒它的作用力度减弱。麻黄的用量是大家要注意的,3-10克是常规用量,最好不要超过10克。而且夏天用的时候用量要更加减少,因为夏天本身容易出汗。再因为它是温性的,如果夏日出汗不止容易出现脱水。冬季可以适应增加一点用量。麻黄在临床应用的时候还应该注意,麻黄的发汗力度比较大。自汗盗汗的时候不要使用,这是禁忌。第二个由于肺肾亏虚引起的咳喘,不是实证的气喘尽量不要用麻黄。需要用麻黄也要配伍合适的补需药物。现代研究表明麻黄有升高血压的作用,对高血压的病人我们要谨慎使用。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也尽可能的不去用麻黄。
  对于麻黄这个药,它的功效比课本上记载的要多。比如孙思邈的千金方里记载了大小续命汤,里面一个重要的药物就是麻黄。大家注意大小续命汤这个名字,就知道它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子,这个里面麻黄的用量都不小。大小续命汤主要是用来治疗中风,脑出血一类的病。脑出血的病人去量血压都非常的高,上面的高压可能超过200,下面的低压也有130、140左右。高血压按照现在的药理来说麻黄是不能用的,很多人都不敢用大小续命汤来治疗中风类的疾病,但事实上据古籍的记载,还有现代李可老中医自己中风两次,就是用大小续命汤加减救回来的。这个方子不仅古人,而且现在还在应用,并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比你一般的治疗方法效果好,所以值得我去思考,值得我们去尝试。那我们在临床上遇到合适的病人,确实病症合适的时候,我们可以去使用,不要被西医的药理所局限了。
  再一个高血压的病人,我们课本认为高血压一类的病人主要是肝阳上亢,还有就是因为气机不通,气血不流畅。为使气血输布到全身而采用的修正、对抗反应。什么意思呢?因为它血流不通畅,所以我必须增加压力才能把血输送上去,所以血压就会上升。这种血压升高有的人认为是正常的身体调整,有一部分人就觉得高血压可用麻黄。因为本身是气机郁阻了,所以用麻黄去宣发这个气机,使血压在短时间内更高,让它冲破这种瘀阻,使之真正达到根本降压的目的,这些方法李可老师都是这么用的,但这些方法有待我们临床医生进一步的去研究和实践,因为没有得大家的认可,而且这样用事实上是有一定的风险的。这些都告诉大家,大家自己用的时候要谨慎的去使用。
  还有就是麻黄的剂量问题,大家尽量的按课文的要求去使用,我给大家介绍一个大剂量使用麻黄治疗疾病的医案,讲这些的目的就是告诉大家课本的剂量是按照药典来的,但是有时在临床上按照药典的量就是治不了病。所以跟大家讲一些故事、讲一些别人治疗的医案,就是为了开拓大家认识和眼界,以后大家如果真正的从事临床,既要遵循,又不要被它束缚了。
  这个医案是我们江西一个非常出名的老医生,现在已经过世了,叫姚荷生,他使用的,一个叫宫子夫的医生记录下来的,下面我就把这个医案分享给大家,这个医案就是大剂量使用麻黄来治疗大汗、痹证的一个医案。本来大汗是不能用麻黄的,这里反而用麻黄,我们来看事实是个什么情况:
  大约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姚荷生当时是江西非常著名的医生,江西中医药大学就是他们家族创立的,和他的家族渊源非常深,整个姚氏家族,现在在中医界都是非常有影响力的,当时他遇到一个四十多岁的男病人,这个病人比较好色、喜欢喝酒,夏天的时候,他出去经商,走路走得脚非常热,于是就到河边的溪水中去洗脚,结果没多久就发现脚不能走路了,一点劲都没有,感觉就象废了一样。原书是这样写的:“顷刻间脚痿不能任地”,当时吓得要死,被人抬回家中,请姚医生诊治。见其床前堆了很多毛巾,一直在擦汗,尤其是两脚出汗明显,但是双脚不冷,也没有恶风的症状,口微渴,脉沉迟。姚医生根据当时的季节和病史,判断他是黄帝内经中所谓:“湿热不攘”所致,根据他有大汗出、脉沉迟,以及病人好色喜酒的生活习惯,判断病人有肾虚,就开了苓桂术甘汤合二妙散来进行治疗,用清热兼有祛湿的药物。结果病人服药后,不仅出汗没有减轻,反而两脚的症状更加严重。患者着急,就没再去找姚医生看,请了当地的一个草药郎中来看,此人擅用峻猛药物来治疗疾病,开了方子后病人不敢用,又去找姚医生,希望帮他鉴别能不能吃,因为这个药开得力度非常猛,开了麻黄、杏仁、薏苡仁,甘草,也就是麻杏苡甘汤的处方。他觉得病人在暑天赶路,骤投冷水,寒邪直接进入体内,故需要发汗力很强的药才能将邪气清除,此草医用了二两麻黄。姚医生认为草医讲的医理正确,但这么大的量也有点担心,就叫病人准备了人参,万一出现亡阳的情况就用人参回阳救逆,做了两手准备。结果病人服药后出汗反而减轻,下床行走,效果非常好,后来就痊愈了。
  本来出汗是禁用麻黄的,但是出汗也有虚实的区别,象这种表虚自汗、阳虚自汗、阴虚盗汗以及一切脱症的出汗,麻黄不能用的。上面讲的那个病人是在天气非常热的情况下突然去接触冰冷的水,使体内的经络的腠理突然闭阻,以致邪正相搏非常激烈,邪气内闭在里面出现大汗淋漓的情况,实际上是实证不是虚证,这个时候用麻黄去宣发,可以使闭阻的经络得以疏通,通过麻黄的宣发使寒气可以逼出来,病证自然就能够好。这样的用药方法药量非常的大,在我们对麻黄药性不是非常熟悉的情况下尽量不要这样使用。当然在特定的情况下,病人确实病证符合的,我们就一定要去用。讲这个的目的就想提醒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要太死板,不要说课本上怎么说的,我们要自己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去进行判断使用药物。用事实检验疗效,就是最好的。
  根据我个人的经验,虽然说麻黄在刚才那个病案里面,这个病案我没有碰过,但是中医有很多的痹证,包括常见的颈椎病、腰间盘突出、类风湿,这类的情况,我们很多时候都要用麻黄,这个时候,特别是颈椎病,有这么个类型叫落枕,颈椎病里经常有一型叫做颈型颈椎病,他经常反复出现落枕,颈脖子僵硬的很,非常的痛,整个这一边的颈到肩部都是僵硬的,一般来说是风寒,我们就用到麻黄。而且,象在夏天开空调,身上没穿多少衣服,特别是从外面回来的时候,或者去上班的路上出了很多汗、毛孔都是开的,这个时候空调一吹,脖子就非常不舒服,有些脖子就非常硬。这个时候如果没有汗的,我们就可以用麻黄加葛根汤,麻黄的量要用的比较大,一般来说可能用到二十克左右,甚至到三十克。因为这个就是寒邪郁闭在我们的颈部,因为空调经常对着我们的后面吹的。这个麻黄一用下去,颈脖子僵硬立马就松了。这是临床常见的情况,我们经常会碰到。还有包括腰部疼痛,如果是寒性的邪气,如果辩证是寒邪郁结在腰部的情况,我们也可以用麻黄,都会有比较好的效果。临床上病人有发麻,麻木的情况,比如说我们现在讲的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引起手指发麻、发木的情况,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是气血不能够濡养我们的手指,气血不通畅。因为寒邪、风邪、湿邪阻滞了经络的运行,使它不能够通过去,就是气血不能正常的输送,这时我们也会用麻黄这类的药物去处理,用麻黄的辛散达到宣通的作用,经络一通畅,发麻发木的情况就会得到改善,就达到了治疗的目的。这在临床上也是很常用的。
  象近代的叶橘泉医生非常推崇用五积散治疗风湿痹痛,五积散这个方剂里面就有麻黄,五积散有非常好的治疗痹证的作用,在唐代药性论这本书里面就讲麻黄有治身上毒风顽痹,皮肤不仁的作用。在孙思邈的千金方中也记载了治疗顽痹、四肢不仁。在金元时期的日华子诸家本草中也讲了麻黄可以调血脉、开毛孔皮肤这样的作用,这里面讲的这些作用都是说麻黄可以通畅经络治疗痹症,治疗发麻、发木情况,就是平时说的手指发麻发木这一类的病症麻黄都可以去使用,这个也是我们在临床上可以去探索和观察的。
  神农本草经中讲麻黄的功效是这样说的:“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癥坚积聚”,这里多了一个“破癥坚积聚”,就是我们平时讲的肿瘤、囊肿、肌瘤这一类的疾病,这个用法现在很少有医生去使用,但是我碰到过一个医生,他就非常喜欢用麻黄治疗癌症,也有比较好的效果。当然不仅仅是用了麻黄,还配伍了其他的药物在里面一起使用,因为囊肿、肌瘤、肿瘤之类的东西,一定会妨碍气血运行,会阻滞经络的通畅,麻黄的宣发作用也非常好。
  麻黄的功效其实是非常广泛的,任何功效的衍生的都离不开它的辛散这个性,这才是麻黄作用的关键。我们在学习课本任何一个药物大家都应该有这样一个思想,课本上讲的东西不一定是最齐备的、也不一定是完全正确的。我们在处方用药的时候,在我们刚学习的这个阶段,在临床经验不足的时候,我们按照课本的方法来使用,当你的临床水平提高了,对药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以后,可以超越课本。就是说剂量也好、功效也好,大家都可以去超越课本,大家如果想成为一个好的临床医生,就需要往这个方向努力,不要被课本上的条条框框捆死。
  这个是大家值得注意、值得思考的问题。今天我们讲这个麻黄内容稍微讲的比较多,再次强调麻黄这个药挺重要,大家都可以找一找相关的资料再看看,这个药用好了是把利剑。如果是用部队里的士兵来比喻的话,它可能是个刺头,但是它很有本事,用好了它就是好兵,如果你不会用可能会伤到你伤到病人。
  我们今天关于具体的药物就讲这个麻黄,时间也不够,讲的可能稍微详细了一点。课本上有很多的药,我们每个章节挑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药物来讲,就不每个药物都具体的去讲了。有特色的药物我都会跟大家讲,其他的药物大家以自学为主。这里面需要注意的是,大家的千万不要只看到一个药物它的功效和他的临床应用这一块,一定不要忽略它的四气五味和归经。其实你不记功效、不记临床应用,你记住了这个根本的,在临床上才能够灵活地运用和发挥。当然我不是说功效和临床应用不重要,这个也很重要,大家不要忽略了每个药前面的一段文字,它的归经、它的性味,就是我们讲的四气五味,这些内容大家注意,而且大家要掌握一个规律,就是每一章节的药物,它在四气五味、归经,都是有规律性的,有一些共性。再一个记药的功效的时候,大家注意这一个章节里面的药的功效是相似,每一节里面的药都有一个共同的作用,但是每一个药又有自己的一些特色,最主要的就是要记这些特色,这样的话就省了不少事。
  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感谢大家的收听!
  (文字:祁含春、胡春勤、尹军     校稿:刘琼)
 
20145711212864uz2j3.jpg
智慧人生 造象生活
微信:A8704304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含象堂大健康丨含自然·汇万象 (沪公网安备 31011302007431号  沪ICP备16043211号-1

GMT+8, 2024-12-4 01:56 , Processed in 0.145535 second(s), 40 queries .

Powered by 含象堂

© 2001-2019 含象堂.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