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学员:
大家晚上好!今天我们进行中药学的第十四讲,来学习清热药的第二节:清热燥湿药。 所谓清热燥湿,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功能。一个有清热的作用,再一个有渗湿的作用,这个渗湿的作用,就是有祛湿的作用。清热燥湿药,病邪主要是因为湿热导致的所有疾患,都可以使用到这一类的药物。湿热在我们的身体里面影响肌体的功能,造成我们肌体的疾病的状态主要有四大方面的情况: 第一种,就是湿温和暑湿。所谓的湿温,其实就是湿热的一种,它属于温病学里面的一个概念。所谓暑湿,就是夏天暑气比较旺盛的时候,就是我们平时说的中暑。在暑气旺的时候又夹有湿,就是暑湿。 第二种,就是脏腑的湿热。比如肝胆湿热、大肠的湿热、胃的湿热。这是脏腑湿热致病的一方面。 第三种,就是湿热流注到了我们的关节,是我们通常讲的痹证。这个痹证的范围非常广泛,其中有一个类型就是湿热导致的。痹证在现代大家能够通俗易懂的一些病名就是,比如说风湿、风湿类关节炎、内风湿性关节炎,还有颈腰椎,包括痛风,都属于痹证的范围。这里面其中有一个类型是湿热型的,我们要用清热燥湿的药来治疗。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湿热侵袭到我们的皮肤,出现皮肤的搔痒,比如荨麻疹、湿疹这一块的,也可以用今天讲的清热燥湿药。 也就是说只要是湿热病邪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它造成的任何疾患,我们都可以用清热燥湿的药物治疗。 清热燥湿这一类的药,药性都比较苦,比较寒,燥湿的力度也比较大,苦寒容易伤胃,因为可以燥湿化湿,所以会伤身体的阴液,也就是说用多了容易造成饮食这块的问题,出现纳差,食欲减退,又容易伤津液,所以我们就要特别注意,像脾胃虚弱的,特别是虚寒的,津液损伤的就应该谨慎使用。如果确实需要使用或长期使用,要加一些健胃的药、养阴的药,这样才不至于出现一些不适的副反应。 黄芩 黄芩是唇形科的植物,它干燥的根部入药。黄芩的主根比较粗壮,一般呈圆锥形,外皮是棕褐色的,有片状的脱落,折断面有鲜黄色,遇潮以后变成黄绿色,这是它的一个特点。它的茎是菱形的,四边的;基部多分支。它的花比较有特色,是朝一边开放的。 黄芩这个药生长在北方。一般是春季或者秋季采集,采回来以后清洗干净,把粗皮去掉,然后用蒸笼蒸透以后晾晒干净就可以了。可以生用或者用酒炒制,或者是直接炒成炭化的,炒炭。也就是说,黄芩在临床上有三个炮制品,有黄芩,有酒黄芩,还有黄芩炭。 黄芩这个药是苦寒的药,归肺、胆、胃、脾、大肠、小肠经,主要的功效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我们今天要讲的所有的药物都有清热燥湿的功效。这个清热燥湿的功效,黄芩最大的特色是清上焦之热,特别是清肺热。也就是说黄芩这个药对肺脏的,对肺系的这种热的清除是最为擅长的。在临床上,湿温暑湿,上焦的这种湿热造成的一些疾患,都可以用到它;比如湿热造成的脾满、胸闷、呕吐、恶心,包括黄疸、拉肚子等,都可以。 黄芩这个药,善于清肺、胆、胃及大肠的湿热,尤其擅于清上焦的湿热。湿温暑湿证,就是湿热恶阻气机,气机阻滞出现胸口胸闷恶心呕吐,舌苔黄腻的,经常配伍滑石、豆蔻这一类药物,像“黄芩滑石汤”。 黄芩这个药它的清热范围是比较广,因为它的归经很广,归肺、胆、脾、胃、大肠、小肠经,也就是上、中、下三焦的热都可以清,但是尤以清肺热为它最具特色的地方。它和我们下面还要讲到的黄连、黄柏,这三黄它们的功效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他们会有作用方向的一个区别,它们各自有自己的特点。 肺部的这种热,肺热容易出现的症状是咳嗽、发烧,肺热伤津以后会出现烦躁、口渴的情况。黄芩的苦寒之性,可以清热,可以清肺脏之热,治疗这种肺热壅滞所导致的咳嗽、痰比较粘稠,可以单独使用黄芩,也可以配伍一些其他药物一起使用,像我们经常使用的清肺汤,就是一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处方。 黄芩这个药清肺热,有时会有很神奇的疗效,这里介绍两个古代医家的记载。 首先是李时珍。李时珍大概在20岁时,因为感冒咳嗽时间非常长,又没有注意饮食禁忌,逐渐的病情加重,一直有发烧的情况。发烧时,皮肤就像被火烧的感觉,每天吐痰有半碗左右。到了夏天的时候心情烦躁、嘴巴口渴、寝食难安,摸脉发现两个手的六个脉都是浮洪的脉。因为李时珍的父亲,也是当地的名医,当时给他用柴胡、麦冬、蒺藜这些药,但是一直没有改善,而且症状逐渐的加重,都以为李时珍必死无疑。结果李时珍的父亲想到李东垣的治疗肺热如火燎,就是肺有热、像火烧一样的感觉,李东垣治疗这种肺热如被火烧、烦躁不安、口渴想喝水、白天非常严重,是因为是气分的热证,然后用一味黄芩汤,仅用黄芩这一味药就治疗好。也就是说用黄芩来治肺经的火。当时李时珍的父亲就按这个方法用了黄芩一两,煎了一碗的水来服。也就是说用了当时的剂量一两黄芩,用了两碗的水,最后得到一碗,一次性喝下去以后,第二天起来身上发烧就全部退掉了。而且咳嗽,咳痰一下就好了。这是李时珍亲身经历并记载下来的,用一味黄芩治疗肺热如燎的这种情况,有非常神奇的效果。 近代的彭参能老师,他也注意到了李东元治疗肺热如火燎,烦躁引以额,昼胜者,气分热也,以一味黄芩汤以泄肺经之火。这个彭参能老师,在1958年的时候治疗了一个病人,姓朱,这个病人是肺热咳嗽,痰里面夹血,胸部闷胀就像板结那样,嘴巴非常干,非常想喝水,气粗,舌苔黄,缺少津液。按照李东垣的方法,以黄芩60克,用水煎,煎完一碗水,就喝下去。根据彭参能老师的记载,这个病人当天服了药以后,第二天烧就退了,咳嗽、胸闷、咳痰的情况,一下子就都没有了。然后他就发出感慨:足见前贤之方可法可施也。他发出什么样的感慨呢,就是古人的方法是可以学的,确实是经得起临床验证的,只要辩证准确。也就是说,前辈圣贤的方法是可以效法的,可以学习的,确实是像他们记载的那样那么有疗效。 通过李时珍个人的记载,还有彭参能老师的记载。他们两个中医,李时珍是个人自身的一个临床使用,彭参能老师是治疗别人的。他们所描述的症状非常的一致,而且都是用单味的黄芩,水煎服,第二天就好了。证明金元四大家的李东垣记载的这个,一味黄芩治疗“肺热如火燎,烦躁引饮而昼盛者,气分热也”,用一味黄芩汤,以泻肺的热,这个记载非常值得我们去重视的,也是经得起临床检验的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如果我们在临床上碰到这样的情况,可以去使用一味黄芩治疗这种肺热如火燎的情况。 黄芩炒焦了以后就叫黄芩炭,对血热、吐血、鼻子出血这种情况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经常用黄芩炭来清热泻火,达到凉血止血的作用。治疗这种火毒炽盛、破血妄行的吐血、还有鼻子出血等,是我们临床上经常使用的。包括女性的崩漏和月经淋漓不尽,都可以用到黄芩这个药。黄芩炒炭以后就是黄芩炭,有凉血止血的作用,它本身有清热的作用,但是炒炭以后,还有凉血止血的作用。如果是血热引起的出血我们就要用到黄芩炭这个药。 另外一方面,臃肿疮毒,这个就涉及到黄芩清热解毒的作用。课本描述的是泄火解毒的作用,其实就是清热解毒的作用。黄芩泻火解毒的作用比较强。可以治疗火毒炽盛的这种疮痈肿毒,和黄连、黄柏、枳实组成,一起使用,像黄连解毒汤。这个临床上的疾病,目前疮痈肿毒比较少见,但对热性这一类的内毒,比如说肺里面的肺痈,肠痈,包括我们这个肝痈,肝囊肿、肝脓肿这一类的疾病,是热性的就可以用到这个方子。 黄芩还有一个安胎的作用。这个大家要特别注意的就是黄芩安胎的作用。我们这本中药课本里面,有安胎作用的药并不是很多,要记住它。安胎之药,寒热之性不一样。黄芩是凉性的,如果是因为热性的,血热引起的胎动不安,也就是先兆性流产,我们就可以用到黄芩这个药,也可以配合生地这些药一起去使用。像张景岳写的《景岳全书》里面的“保婴煎”就是这样一个安胎药。那么包括《医学入门》里的“芩术汤”;《景岳全书》里的“泰山磐石散”,这一系列的安胎药里面都含有黄芩这个药物。在临床上用得最多的可能就是“泰山磐石散”,这个药现在已经有成药,是作为一个常规的安胎药在使用。当然了,胎动不安也就是先兆性流产,也不全都是属于热症,也有寒症的。这个需要大家注意。注意它寒热的性,如果是寒性的,用了清热的药是要出问题的,这个大家一定要注意。 黄芩生用一般是清热为主,安胎一般是炒用,稍微减一下寒凉的性,清下焦可以用酒炒,止血一般是炒炭,也就是黄芩炭。在临床开药的时候,如果是用来清热,我们直接写黄芩两个字就可以了;如果是用来安胎,我们可以写炒黄芩;如果是用来止血,我们就要写黄芩炭,这是大家要注意的。 黄芩又分枯芩和子芩。枯芩是中空而枯的、生长时间比较久的那种根部,体质比较轻浮,善于清上焦的肺火,主治肺热咳嗽痰黄。子芩是生长时间不长,子根体实、质量比较重,主降,善于清大肠的湿热,主治湿热的泻痢腹痛。目前在临床上,一般的药店都没有分枯芩和子芩。认真的区分,是有区别的。中医讲取类比象,质量重的主降,质量轻的主升,这是一个相对应的道理。 根据现在的药理研究,黄芩还有一个比较好的抗肿瘤的作用。如果是热性的肿瘤,特别是肺部的肿瘤,偏热性的,我们可以选用黄芩这个药。这个药的使用,主要注意,脾胃虚寒的不宜使用过多。因为本身是个寒凉的药,使用多了会耗阳。一般用3到10克左右。如果清上焦之热,一般用量要小,要轻,才能往上走,如果清下焦之热,量可以稍微大些。 黄连 黄连是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大家都知道有个俗语: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说黄连是一个非常苦的药。黄连来源于毛茛科的三种植物:第一种植物,叫黄连,产于长江三峡一带,因为三峡以前属于四川,所以又叫川黄连。这种黄连有个特征,它的根茎分支就像一个鸡爪一样,又习惯称为鸡爪连,这个产量比较多,质量也比较好。一般所说的这个川黄连,就是毛茛科的黄连。第二种是三角叶的黄连,主要产于四川,以峨眉山为中心的地区,这个产量不大,但是质量最好,它的特征是不分枝,不是鸡爪状的,称为峨眉黄连,或者称为雅连,因为峨眉山是属于雅安这个区域。峨眉山旁边有个县叫洪雅县,这个地方是道地产区。峨眉经常看到一些古书里或是医案里开了这个黄连的,他会写成雅连,雅连产量非常的少,价格也很昂贵,所以市面上见的就比较少。还有一种就是云南产的,叫云连,根系很小,质量比较差,使用得比较少。南方很多省份都有黄连,像我们九江地区也有,都是根系比较小,质量比较差的,赶不上川连和雅连。 黄连一般是秋季采挖,采挖之后去掉须根和泥沙,洗晒干净就行。一般生用,也可以炒用,或者用姜汁来拌炒,或者用酒拌炒,以及吴茱萸水拌炒,都是为了纠正它的性。黄连是苦寒之药,归心、脾、胃、胆、大肠经。功效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事实上是清热燥湿,清热解毒的作用。 在临床应用上,黄连最大的特色是清心火和胃火,特别是能够直接清心火,心火比较旺会出现一些高热神昏、心烦不寐、血热,都可以用到它。也就是说,心火比较旺可以出现这样一些心烦意乱、发烧、昏迷、严重失眠甚至是心经火旺达到出现吐血情况都有可能,这些情况都可以使用到黄连。经常会见到很多失眠的人,在临床上很常见的是心火比较亢奋的,这种就可以使用到黄连。课本上也讲了,黄连解毒汤,这是治疗高热的烦躁比较好。还有这个清瘟败毒饮,是治疗高热的、神昏的。常用的还有黄连阿胶汤,治疗失眠。还有非常出名的黄连加肉桂的交泰丸,治疗失眠的。还有泻心汤,治疗吐血,鼻子出血的这些血热证。这一系列的处方都是围绕着心经的火热比较盛的情况来使用。在不同部位,位置,表现出来的症状不一样,配合不同的其它药物和黄连一起去使用。 黄连的第二大用处,在临床上应用的非常的广泛,就是黄连治疗拉肚子,治疗痢疾,治疗腹泻。现在已经有黄连素,如果拉肚子的时候,可以用到黄连素。黄连在临床上治疗湿热引起的泻痢效果非常的明显。《伤寒杂病论》里的葛根黄连黄芩汤是治疗湿热泻痢兼有表证发热这样的一个处方,就是葛根加上黄芩黄连。这个黄连治疗湿热痢疾,湿热引起的拉肚子,在临床上主要是指急性的胃肠炎,急性的腹泻,拉出来的大便是非常臭,比较黏腻,拉的时候肚子有疼痛,肛门有灼热感,这个时候会暴注而下,一天会拉非常多的次数,十几二十几次,来势汹汹。这种情况,就可以用到黄连。当然,现在已经是有黄连素这种成药可以直接使用。要记住,是湿热引起的拉肚子,适合用,其他原因引起的就不适合用。 现在还有非常出名应用黄连的,就是用黄连治疗糖尿病。北京有一个医生,他治疗糖尿病很有一手,他非常的善于用黄连,黄连用量非常大,就是30克去用,大概是治疗糖尿病的,因为糖尿病人有很多是胃火比较旺盛,出现了消谷善饥的情况。重用黄连再配合其它药物来治疗消渴,据他使用,疗效非常好。我也用过,确实对胃火亢盛的糖尿病,用黄连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对血糖的降低甚至完全回复到正常的状态都是有可能的。特别是血糖异常早期的病人,没有使用过胰岛素的病人,有可能会恢复到正常的状态。糖尿病不一定说要终身服用,当然如果已经是长时间的血糖异常,长时间的服药使用胰岛素,5~10年以上的,想把这种人恢复到正常状态就很难了,初期阶段还是有药物可以去调整的。对这种热性的,我们经常会用到黄连。 黄连在临床上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对湿热的痞满呕吐泛酸,主要是对胃的清降作用有很大的帮助。对于胃火引起的一系列消化系统的症状,像脾胃的胀、满、呕吐、反酸这类的症状都有很好的作用。如果症状是因为湿热引起的,湿热型的都可以用黄连。对于脾胃清火的作用,黄连大于黄芩,黄连明显比黄芩更优秀。 黄芩、黄连、黄柏这三个药来比较,黄连更善于清中焦脾胃的热,这是它的一个作用方向和特点。 黄连泄热解毒的功效对于疮肿痈毒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包括眼科的一些疾病都可以使用黄连,既可以内服,也可以煎汁滴眼睛,治疗眼睛的红肿热痛,包括耳朵的中耳炎,耳道流脓这类的情况,都可以用外用的方法直接耳朵用药,眼睛用药,有很好的清热燥湿的作用。皮肤的湿疹、湿疮,对于皮肤直接进行清洗,或是黄连熬成黄连膏外敷都有很好治疗皮肤湿疹、湿疮的作用。 黄连的用药量是2~5克,外用适量。这个药是清热燥湿药里面寒性最厉害、最烈的一个药,使用时特别要注意,脾胃虚寒的尽量少量使用或不用。有些医生在治疗糖尿病时会大剂量的使用黄连,这是一个特殊的使用方法,如果有心得体会了,觉得可以照顾得了病人脾胃,不伤脾胃,可以大剂量的去使用。一定要对黄连非常的熟悉,非常的有经验的时候才可以这样去用。 黄连有几个制品。炒过的黄连善于清上焦的火热,一般用于眼科的红肿,嘴巴的生疮这类疾患。用姜汁拌炒的黄连善于清胃热,还有止呕的作用,多治疗寒热互结、湿热中阻出现的恶心呕吐。用吴茱萸的汁拌炒过的黄连善于疏肝,和胃止呕,治疗这种肝胃不和造成的呕吐、反酸的情况。这是它的不同炮制方法用药特点的区别。 给大家介绍一个中医儿科专家,王玉玲老师善于用黄连甘草饮治疗小儿的疾患,而且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所谓的黄连甘草饮就是只有黄连和甘草这两个药。 她举了几个医案: 医案1:小儿夜啼。一个姓黄的小孩,59天,当时这个小孩的症状是大便干燥,小便黄,脸色红,舌尖红,舌尖红表示心火比较旺,夜啼。给予了黄连0.6,生甘草0.4克,开水浸泡取汁,分多次喂给小孩吃,二天以后,小孩就安然入睡了。 医案2:口疮。一个王姓的小孩,94天,舌头上面有个白色的溃疡点,口臭,流涎,口渴,小便短黄,大便比较干,给了黄连0.8克,生甘草0.5克,开水浸泡服食两天就好了。还有一个姓郭的小孩,1岁5个月,经常流口水,口水流不停两个月了,胸口经常被流的口水浸湿,流的口水比较粘稠,口角有红有烂的情况,小便黄色,大便比较秽臭,给予黄连1.2,生甘草0.8克,开水浸泡取汁,多次喂服,喝完两包以后,口角流口水的情况就好了,随访20天也没有复发。 再一个就是治疗呕吐,一个姓周的小孩,16天,吐奶,一天吐四五次,而且吐出来的奶是酸臭味的,嘴巴干,大便秽臭,小便比较黄,唇和舌头比较红,苔黄,给了黄连0.5克,生甘草0.3克,开水浸泡喝,然后就不吐了。 她所讲的这些小孩的症状,要么就是胃热,要么就是心火,要么就是湿热,所以用这个方子就非常的合适,当然不是所以的夜啼、口疮、流口水都可以使用的,这是大家要注意的。 黄柏 黄柏来源于芸香科的两种植物,一种是黄柏,主要产于东北地区,所以在商品药材中称为官黄柏。这种黄柏的颜色比较淡,皮比较厚,质量比较差。另外一种叫黄皮树,树皮入药,颜色是金黄色的,皮不是很厚,主产在四川,所以又称为川黄柏,一般质量比较好。 黄柏药性苦寒,归肾、膀胱和大肠经,黄柏的归经主要是下焦,擅长清下焦的热,它的功效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除骨蒸,和黄连唯一不一样的作用就是除骨蒸的作用。因为黄柏主要是作用在下焦,而是跟肾、膀胱、大肠有关系,所以它在临床应用方面也是集中在这些位置。 临床上应用比较多的,像治疗白带,也就是我们说的白带中黄带,白带量比较多,是湿热下注的一种情况。这种白带是黄色的,有异常的臭味,一般配伍山药、芡实和车前子等药物一起使用,治疗女性的异常白带。这也是临床上非常常用的一个治疗白带的处方。还有一种是湿热下注到膀胱,这种情况出现的小便异常,这种小便很黄,而且解小便时会痛,小便总想解,但是每次解得又不多,这就是我们经常讲的尿路感染,以及包括前列腺、结石这类的疾病,包括一些肾病,都可以用到黄柏。非常出名的就是《医学心悟》里的脾解三清饮,这个药非常善于清下焦的热。一个是白带,一个是小便,针对下焦的情况,大便异常湿热的也可以用。所以黄柏主要用到下面这些位置,《伤寒杂病论》里的白头翁汤,就是治疗下焦大便异常的一个情况。还可以治疗黄疸,在临床上也是经常要用的。课本上还讲到可以除骨蒸,骨蒸是因为肾阴虚引起的潮热盗汗、腰酸、遗精包括这种潮热的情况,就像从骨头里蒸出来,其实就是阴虚火旺的一个情况。黄柏可以清虚热,黄连、黄芩都不具备清虚热,只有黄柏具备清虚热。临床上有个非常出名的方子叫知柏地黄丸,就是因为阴虚火旺出现的这种骨蒸、潮热、盗汗、遗精,都可以使用到这个方子,就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上知母和黄柏这两个药。 黄柏清热解毒的作用也可以应用到皮肤病治疗这一块,对于疮痈肿痛、湿疹瘙痒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可以内服也可以外洗。 黄芩、黄连、黄柏这三个药,三黄在临床上经常配伍在一起使用,相互结合,性能功效有很多相似之处,也有一些区别。首先来说,它们都是清热燥湿的药,在清热燥湿的里面,黄连是苦寒之性最厉害的,黄芩相对来说是最缓和的。以治疗的放向来说,黄芩主要是容易清上焦的肺热,黄连主要是清中焦的脾胃之热,也善于清心火;黄柏主要是泻下焦的火,所谓的下火就是阴虚火旺以及下焦肠道的热和膀胱的热,而且它还可以除骨蒸热。黄柏的作用范围就是善于清下焦。所以它们的作用方向有一定的区别,黄芩清上、黄连清中、黄柏清下。另外黄芩还有止血和安胎的作用;黄柏还有除骨蒸的作用。这是它们的区别。 黄柏很善于清下焦的热,下面介绍一个方子,治疗宫颈糜烂的。这个方子由两味药组成:黄柏和地榆,地榆是个凉血止血的药,黄柏是个清热燥湿的药,把这两味药等量研成粉末,直接将药粉喷到宫颈表面,每天一次,十天一个疗程。这个方子有非常好的清热去湿毒的作用,对宫颈糜烂有非常好的修复治疗作用,也包括阴道溃疡、溃烂,包括阴道口的溃疡、溃烂,都可以用这个方子。皮肤的溃疡、溃烂,只要是热症的都可以用。 龙胆 龙胆是龙胆科的植物,条叶龙胆、三花龙胆和尖龙胆的干燥的根或根茎,叫龙胆的植物非常多,大家要注意这些药。龙胆最大的特点是善于清肝胆的湿热,清肝胆的实火,凡是我们辩证有肝胆湿热的、有肝胆实火的,必少不了龙胆这味药,临床上经常有医生把龙胆开成龙胆草,都是一个意思,我们开的时候可以按课本名字来开,直接开龙胆就可以了,不需要加这个草字,因为它本身也是个草本的植物,所以很多人习惯开成龙胆草。因为它非常善于清肝胆的湿热,因肝胆湿热引起的黄疸、因肝胆湿热下注引起的阴部的症状,比如阴囊肿大、阴道瘙痒、白带过多、湿疹瘙痒,都可以用龙胆这味药。 治疗肝胆湿热下注有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处方,就是《兰室秘藏》里的龙胆泻肝汤,这是个非常常用的处方,可以治疗湿热下注引起的阴肿、阴痒、湿疹、瘙痒、带下黄臭,其实现实中不光有这些作用,它的实际作用范围比课本上讲的更广泛,所有肝胆湿热引起的症状和疾患都可以用到龙胆泻肝汤。刚才我们讲的是肝胆湿热往下走的情况,当肝火往上走,肝火上炎引起头痛、眼睛红肿、耳鸣、耳聋、胸胁部疼痛和口干、口苦的情况,也可以用到龙胆这味药,具有代表性的处方还是龙胆泻肝汤。 龙胆泻肝汤可以泻肝胆之火,龙胆还有治疗惊风抽搐的作用,如果因为肝阳化风或肝火过旺引起肝经热盛,引起的生风的情况,出现惊风、抽搐,都可以使用龙胆这味药。这在小孩热性疾病方面运用的还是比较常见的。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个叫蒋力基的医生的临床经验,他喜欢用龙胆治疗膝关节积液,蒋医生治疗膝关节积液以前经常用三草、三妙散、四妙散之类的处方,主要是治疗湿证,效果比较慢,效果不是太好。后来蒋医生看了《续名医类案》这本书以后,他就发现龙胆是治疗膝关节积液的非常重要的一味药物,因为在《本草新编》里就说龙胆有利水、消湿的作用,在《神农本草经》里还有主骨间的作用。蒋医生治疗这样一个病患:一年轻女性,患风湿性关节炎,左膝肿痛,时有寒热、汗出,B超显示内有积液,可抽出淡黄色液体,量多有脓性液体,他用龙胆24克、桂枝9克、薏苡仁20克、牛膝12克、陈皮12克、生姜3片,服用三天后患者症状有明显好转,再服三天就完全康复了。这也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临床思维,针对关节积液这种情况使用龙胆这味药,龙胆有清热燥湿的作用,且肝主筋,就是我们所谓的筋脉的筋,也就是我们现在讲的韧带,跟关节有必然的联系,如果确实是因为湿热引起的关节腔的积液,都可以用龙胆这味药。这也是别人使用药物后给我们的启发,其实我们引申来讲,盆腔积液、胸腔积液,如果是湿热的,我们都可以考虑用这个处方。 关节积液在临床上是个很常见的病,特别是老人,很多都有这种膝关节的炎症,出现膝关节积液的情况,我在实习的时候也曾经抽过,抽出来的液体是黄色的、比较浓稠的黄色液体,这种如果是关节问题应该有发烧的现象发生,就是局部皮肤温度会升高,用龙胆更加合适。我没有使用过蒋医生的这个方法,但是这个经验我觉得是切实可行的,所以分享给大家。 秦皮这味药我就不讲了,大家自己自学。 苦参 苦参是非常常见的一味药,全国各地都有,春秋两季都可以采,它是豆科植物,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清热燥湿,杀虫、利尿。清热燥湿是这一节所有的药都具有的功效,它还具有杀虫、利尿的作用,这是大家要注意的一个作用。苦参这味药真的是特别特别的苦,要非常小心的使用它的量,不要用多了,否则很难喝。临床上外用的比较多,一般是针对下阴,女性方面的疾患,比如外阴瘙痒,包括男性阴囊瘙痒、阴茎瘙痒,还有皮肤方面的疾患,皮肤瘙痒,煎水外洗,或者直接把苦参熬成膏外搽。苦参作为内服用的不多,但它是可以内服的,它最主要用在外用,比如女性下面痒,用苦参煎水直接清洗。苦参非常苦,对于湿热型疾患都有比较好的作用,这味药又有杀虫的作用,所以很多皮肤方面的疾患都可以使用,比如脚气、阴道的各种真菌、细菌、霉菌感染引起的炎症,都可以用苦参外洗,一般配合蛇床子一起使用,包括很多的皮肤病都可以使用到它,这可能是在临床上最广泛的一个作用,如果用来口服、煎汤煮来喝,建议量上大家一定要注意,因为实在太苦了,所以一定不要开多了。 生苦参还有一个作用是,牙痛很厉害的时候直接咬一根放在嘴里有立竿见影的效果,特别是胃火旺盛引起的牙痛。因为这个药实在是太苦了,苦的你都不记得痛了,但是确实有止痛的作用,而且是立竿见影的。再一个需要大家注意的是,这味药有利尿的作用,清热燥湿药中唯独苦参有这样的功效,如果是因为湿热引起的小便异常,小便不好解,可以考虑苦参这味药。 这里介绍一个叫王万坦的医生用苦参治疗失眠的经验:王医生在临床上用苦参治疗肝郁化火导致的顽固性失眠,记住是顽固性的失眠,每次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谓的顽固性失眠就是吃安眠药效果都不好的。他的方子是苦参30克,黄连8克,丹参20克,这是一次的量,加水400毫升,煎到150毫升,每天晚上睡之前,服50毫升,也就是说煎一次的药服3次,一般连服三剂,就可以有一个好的效果。他举了一个医案,是一个女性,是一个王姓的女性,46岁,是一个老师。得顽固性的失眠15年了。平时性情急躁,易怒,每次碰到不顺心的事情就暴跳如雷,随之就哭泣不止,入夜难眠,最多只能睡两个小时,有点神经质的味道了。用了很多镇静安神的药都没有效果。用了西药的安眠药,都没有效果。到最后精神萎糜,到晚上不能睡觉,眼睛又红又肿,又不想吃东西,小便黄,大便干,舌质红。他辩证是:怒伤肝,气郁化火、心神被扰。就用了这个方子,服了一包药以后,患者非常高兴,说能够睡5个小时了,药证非常合拍,继续用,又吃了三包以后就能够睡到8个小时,所有症状都没有了,全部好了。这个是王医生治疗顽固性失眠的一个治疗方法。这个治疗方法,是我在资料里找出来的,我没有使用过,但是他这个处方,苦参、黄连加上丹参,有直接清热,又有活血、舒理气机的功效在里面。大家不妨可以试一试,当然治疗顽固性的失眠还有很多办法,比如重用半夏,重用地黄,所谓的重用半夏,就是半夏用到100—200克,地黄(热性的用生地,寒性的用熟地)用250—500克。就是用这么一味药,或者单用半夏或者单用地黄,直接喝下去,也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用地黄也好用半夏也好,达不到那种长期的治疗效果,后面还是需要辩证。在短期一两天想立竿见影,让病人马上能够睡觉可以用这个方法。 白鲜皮 白鲜皮,这个药是皮肤病的专科用药,几乎所有皮肤方面的疾患都可以用到这个药。白鲜皮苦寒,归脾胃、膀胱经,是芸香科的植物,主要产在辽宁、河北、四川、江苏一带,主要是剥皮使用,功效是清热燥湿、祛风解毒,清热燥湿又能祛风的作用,我们说无风不痒,很多皮肤病都夹有风邪又有热邪,就可以用到这个药。白鲜皮具有祛风热又有燥湿的作用,所以它是一味非常好的治疗皮肤病的药,皮肤瘙痒常见的原因有阴虚、有血热、有湿热、有风热,这味药既可以清热又可以燥湿,又可以祛风,对皮肤病是非常好的一味药。课本上讲的白鲜皮对治疗湿热的疮毒、湿疹、疥癣方面都有很好的疗效。再一个它可以治疗湿热的黄疸和风湿的热病,可以治疗风湿性的关节方面的疾患,如果是热性的都可以治疗,在临床上最常见的如痛风,痛风的症状就是红肿热痛,可以重用白鲜皮,有非常好的作用,这点很多人不知道,而且容易忽略,大家可以这样去用,治疗痛风。痛风大概有90%都是热性的,都可以用到这个药。 现在给大家介绍一个叫王继仁的老医生的一个经验方:白鲜皮30克,滑石20克,就这两个药把它碾成细末,做成药片,一次用0.5克,如果你没有办法做药片,做成散剂也是可以的,一次用0.5克。用法就是一天吃两次,每次吃3到4片。相当于一次1.5克到2克,它的作用就是治疗荨麻疹。他用这个配方治疗荨麻疹,他的原话是:治疗了7个荨麻疹,全部都治好了。其中一个病案,是一个姓周的女性,52岁,患顽固性荨麻疹5年,用过扑尔敏和西药的激素(扑尼松)。这些治疗都不能控制,用这个白鲜皮片,连服7天,就全部好了,半年没有复发。这个也是非常好的治疗荨麻疹的一个处方,可以把它记下来。这个配方我是使用过的,效果确实很理想,这个处方对于治疗荨麻疹有一个非常好的作用。现在荨麻疹是一个非常常见的疾患。你能够把这个问题解决,那就可以帮助到很多的人,而且可以说这个方子几乎是不需要辩证的,几乎所有的荨麻疹都有效果,虽然说不一定能达到每个人都能治愈,但是用了都会有效果,大部分能够治愈,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处方,分享给大家,大家可以自己做为一个秘方收起来。 这一节还有几味药大家自己去看,我就不讲了。我们今天就把清热燥湿的药讲完了,重点掌握是三黄(黄连、黄芩、黄柏),还有龙胆,白鲜皮这些药物,这些在临床上用的非常多。 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感谢大家的收听! (文字:祁含春、尹军 校稿:刘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