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微信直接登录

含象堂大健康丨含自然·汇万象

查看: 3492|回复: 0

【中医干货】针灸疗法大总结!

[复制链接]

187

主题

227

帖子

64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49
发表于 2018-4-27 10:56: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分享到:







  重灸兼针
  《世医得效方》中,灸法治疗占了针灸部分的十分之九。他受《肘后》、《千金》的影响较大,对阴证、阳证、寒证、热证,多采用灸法。灸治常根据病证和部位而用艾炷灸,艾炷有竹筋大、麦粒大、绿豆大、雀粪大等,并指出“大小以意斟量”。
  所灸壮数并不多,多数为7~21壮,仅在俞、募穴和膏肓穴有灸至百壮者。同一穴位灸的壮数也因病而异,例如诸气灸膏肓百壮,而痨瘵灸膏肓仅9壮;又如反胃灸足三里7~9壮;而胃中积热灸足三里30壮。灸法除艾炷灸外,还有隔盐灸、隔蒜灸、隔物灸等。灸治有“以柳枝煎汤洗后灸之”,也有灸后“以温汤浸手帕拭之”等。
  危氏施针刺,大多用于实热证。如喉病,“治颊肿及缠喉风等,又气急者,实热针足三里,虚热灸足三里”。又如治疟疾、腰痛、脚气等实邪为患,多用针刺或刺络泻血法。
  他取穴少而精。在56个病症中,用穴计194个,其中经外奇穴(尺、臣觉、天凭、手疰注、疰市、气端、外陵、神光、天仓、交仪)9个。每个病症仅用1~2个穴。
  他取穴按脏腑而分经取之。例如诸气:凡上气冷发、脐中雷鸣转叫、呕逆不食,灸太冲;心腹诸病坚满烦痛、忧思结气心痛、吐下食不消,灸太仓;脐下搅痛、流入阴中、发作无时,此冷气,灸关元、膏肓;短气不语,灸大椎、肺俞、脐中;乏气,灸神道。
  另有“针灸伤”一节,用内托黄芪丸治针灸伤经络脓流不止。由黄芪、当归、肉桂、木香、乳香、沉香组成,研末糊丸内服。
  临证经验
  危氏对56个病症都载有针灸疗法,选录于下:
  (一)头面疾患
  头痛:灸囟会。
  鼻病:灸囟会、通天,左臭灸右,右臭灸左。
  口眼㖞斜:灸耳垂下,左灸右,右灸左。
  中风失音:灸天仓(在颈大筋前曲颊下,扶突穴后动应手)、百会。
  目痛:灸上星、风池。
  目不明:针承泣。
  喉病:针风府、少商、合谷、上星;如颊肿及缠喉风等症,实热针足三里,虚热灸足三里:如根脚咽喉常发者,于耳垂珠下半寸近腮骨灸,或灸足三里。
  瘰疬:灸肘骨尖,左灸右,右灸左,或蒜片贴疬上灸之。
  项瘿:灸大空穴、肩髃;或灸两耳后发际。
  (二)胸腹疾患
  奔豚:灸气海、关元、期门;或灸章门;或灸中极。
  症瘕:灸太溪、气海;或灸天枢;或灸中脘。
  心痛:灸上脘;或灸中脘;或灸阴都。
  呕吐:灸尺(在肘约上动脉)、乳根;或灸神光(在两肋旁二寸),或灸石关。
  霍乱:隔盐灸神阙和灸气海。
  咳逆:灸乳根,男左女右。
  反胃:灸乳根、水分、内踝下三指稍斜向前、中脘、足三里。
  咳嗽:灸肺俞或乳根;或灸天突、膏肓俞。
  喘急:灸肺俞、天突。
  下痢:灸脾俞;或灸阴交、神阙、关元;或灸肓俞。
  胀满:灸脾俞;或灸肝俞;或灸水分;或灸气海;或灸大肠俞;或灸承满;或灸三焦俞。
  吐血:灸中脘;或灸肺俞;或灸大陵;或灸上星和足大指节横理三毛。
  肠风下血:灸二十椎;或灸命门、肾俞。
  乳痈:以灸炷四枚围着所作处,同时下火,各灸7~1壮;或隔蒜灸其中心。
  肺痈:灸肺俞。
  (三)腰背四肢疾患
  腰痛:针委中出血;或灸命门、肾俞。
  臂痛:针肩髃。
  脚气:灸风市;或灸三里;或灸绝骨、犊鼻、肩髃;或灸曲池和气湍(足十趾端)。
  (四)其他疾患
  尸厥:灸百会、气海、石门。
  疝气:灸足大指次指下中节横纹当中;或量口角为一边成等边三角形,上角于脐中,两边是穴,左偏灸右,右偏灸左;或灸风市、气海、外陵(脐旁一寸半)。
  脱肛:灸脐中;或灸横骨和长强。
  诸痔:灸命门;或灸脊中;或灸长强。
  痼冷肾虚:灸肾俞;梦遗灸三阴交;虚极灸膏肓、气海。
  心恙(神志病):灸百会;或灸天凭(在颈大筋前曲颊下扶突后动应手);或灸天枢;或灸手逆注(在左右手腕后六寸);或灸中脘;或灸间使;或灸臣觉(在背上夹内侧,反手所不及者,骨芒穴上捻之);或灸上星;或灸合谷;或灸左右胁下对屈肋头两处;或灸人中、少商、隐白;或针足大指爪甲下。
  痨瘵:灸腰眼;或灸四花;或灸膏肓。
  阴脱:灸关元、大敦。
  肿满:灸足第二指上一寸半或两手大指缝头;或灸太冲、肾俞。
  小儿龟背:灸肺俞、膈俞。
  横生逆产:灸至阴。
  产后小便不通:于神阙穴隔盐和葱白,用艾炷灸。
  崩漏:灸小腹横纹当脐空直下和三阴交;或灸交仪(在内踝上五寸)。
  疔疮:灸掌后横纹后五指,男左女右。
  针灸单穴治病36绝招
  1、穴 名:下都(经外奇穴、八邪穴之一)
  取穴方法:手背四、五指缝尖上五分处。
  主 治:发烧。
  手 法:连续不断掐按1—2分钟。
  2、穴 名:少海(手少阴心经,合穴)
  取穴方法:屈肘,肘横纹尺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
  主 治:心动过速。
  手 法:揉按1-2分钟。(60-70/分)
  3、穴 名:通里(手少阴心经、络穴)
  取穴方法:神门穴上一寸。
  主 治:心动过缓。
  手 法:按揉1—3分钟,300-500次。
  4、穴 名:大陵(手厥阴心包经、原穴)
  取穴方法:腕关节掌侧第一横纹正中,两筋之间,
  主 治:失眠症。
  手 法:点按1—2分钟,直按斜上顶。
  5、穴 名:神门(手少阴心经、原穴)
  取穴方法:掌侧腕横纹尺侧上方凹陷处。
  主 治:多汗症。
  手 法:直按斜顶向内关1—2分钟。
  6、穴 名:涌泉(足少阴肾经、井穴)
  取穴方法:足底前、中三分之一交界处,屈足卷趾时呈凹陷处。
  主 治:足心热。
  手 法:揉按36次。
  7、穴 名:盲俞(冲脉、足少阴之会穴)
  取穴方法:肚脐旁开五分。
  主 治:头痛。
  手 法:拇、中指按后,斜向上顶,左治右,右治左。
  8、穴 名:列缺(手太阴肺经、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
  取穴方法:两手虎口相交叉,食指尖所指筋骨凹陷处。
  主 治:头顶痛。
  手 法:直按斜向上顶。
  9、穴 名:悬钟(足少阳胆经、八会穴之髓会)
  取穴方法:足外踝尖直上三寸,腓骨后缘。
  主 治:偏头痛。
  手 法:按揉3—6分钟,左治右、右治左。
  10、穴 名:定喘(华佗夹脊)
  取穴方法:在大椎旁开五分处。
  主 治:哮喘。
  手 法:斜向肩部顶1-2分钟。
  11、穴 名:止泻(任脉上,关元、石门中间)
  取穴方法:脐下二寸半取之。
  主 治:腹泻。
  手 法:直按稍斜上顶。
  12、穴 名:降压(足厥阴肝经上)
  取穴方法:在大敦与太冲之间,
  主 治:高血压。
  手 法:震颤点按1-2分钟。
  13、穴 名:足三里(足阳明胃经;合穴、胃下合穴)
  取穴方法:外膝眼下三寸,四横指。
  主 治:腹部疾患、高血脂症,止胃痛。
  手 法:直按斜向下1-2分钟。胃痛时,用双拇指按揉患者双腿足三里穴(位于膝盖下三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待有酸麻胀感后 3一5分钟,胃痛可明显减轻。
  14、穴 名:大骨空穴(经外奇穴)
  取穴方法:拇指近节指骨与远节指骨连接横纹桡侧面中点赤白交界处。
  主 治:白内障。
  手 法:用力点刺,重手法效果好。
  15、穴 名:神庭(督脉)
  取穴方法: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主 治:脑疲倦,(醒脑)
  手 法:中指点按刺激。
  16、穴 名:血海(足太阴脾经)
  取穴方法:髌骨内上缘二寸。
  主 治:眼皮浮肿。
  手 法:拇指强力度按压。
  17、穴 名:肩痛穴(足阳明胃经上)
  取穴方法:足三里下约三寸左右,胫骨边缘。
  主 治:肩周炎。
  手 法:强力度按压1-2分钟,左治右,右治左。
  18、穴 名:扭伤穴(经外奇穴)
  取穴方法:曲池(手阳明大肠经)与阳池(手少阳三焦经)联线的上1/4与下3/4交点处。
  主 治:急性腰扭伤。
  手 法:强力度,同时按压两臂的扭伤穴。
  19、穴 名:坐骨穴(新穴)
  取穴方法:大转子与尾骨尖联线中点下一寸处。
  主 治:坐骨神经痛。
  手 法:拇指用力直按,斜向下顶。
  20、穴 名:足跟点(手针穴位)
  取穴方法:大陵穴与劳宫穴联线上找痛点。
  主 治:足跟痛。
  手 法:按揉1-2分钟。
  21、穴 名:承浆(任脉)
  取穴方法:唇沟之中央凹陷处。
  主 治:小儿厌食症。
  手 法:中力度按揉3-5分钟。
  22、穴 名:遗尿点(手针穴位)
  取穴方法:手小指末节横纹中点。
  主 治:小儿遗尿(肾虚)
  手 法:轻按揉1-3分钟。
  23、穴 名:天柱(足太阳膀胱经)
  取穴方法:颈部大筋外缘之后发际五分凹陷处,哑门旁开1.5寸。
  主 治:喉头肿痛。
  手 法:轻揉按2-4分钟。
  24、穴 名:太冲(足厥阴肝经,腧穴、原穴)
  取穴方法:足背一、二趾缝间上一寸五分处。
  主 治:鼻出血。
  手 法:垂直用力点按。
  25、穴 名:上迎香(经外奇穴)
  取穴方法:在眼内眦下五分处。
  主 治:鼻窦炎。
  手 法:按揉1-2分钟。
  26、穴 名:少泽(手太阳小肠经,井穴)
  取穴方法:手小指尺侧,距指甲0.1寸。
  主 治:急性结膜炎。
  手 法:拇指重掐法。
  27、穴 名:大抒(足太阳膀胱经)
  取穴方法: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处。
  主 治:麦粒肿。
  手 法:直按斜向颈椎用力顶按。
  28、穴 名:冠心穴
  取穴方法:左足背解溪穴(足太阳膀胱经)至2、3趾骨联合处联线中点。
  主 治:冠心痛,止痛。
  手 法:指端或用圆珠笔芯按压5分钟。
  29、穴 名:元骏穴
  取穴方法:位于左手手掌心中指指关节下。
  主 治:冠心病,心绞痛。
  手 法:一指禅推法点揉。
  30、穴 名:关元(任脉,小肠募穴)
  取穴方法:脐下四横指,中线。
  主 治:失眠。
  手 法:半卧后揉100-200下,45℃水泡足,按揉涌泉穴200下。
  31、穴 名:四白(足阳明胃经)
  取穴方法: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中。
  主 治:便秘。
  手 法:按揉腹部自右向左推200下;排便时按双侧四白加长强穴(长强尾骨端凹陷处)。
  32、穴 名:安眠穴(经外奇穴)
  取穴方法:翳风(手少阳三焦经)与风池穴(足少阳胆经)边线中点。
  主 治:失眠、偏头痛。
  手 法:中度点按。
  33、穴 名:牵正穴(经外奇穴)
  取穴方法:耳垂前5分至1寸。
  主 治:面神经麻痹、口腔溃疡。
  手 法:中度向前斜刺,(口腔溃疡加小肠反射区)。
  34、穴 名:失眠穴(经外奇穴,足底)
  取穴方法:足底足跟正中点。
  主 治:失眠、足跟痛。
  手 法:重度力点按。
  35、穴 名:闪腰穴(足太阳膀胱经上)
  取穴方法:在小腿肚上,承山穴(足太阳膀胱经)与昆仑穴(足太阳膀胱经)连线上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交点附近有一压痛点。
  主 治:腰扭伤又称闪腰。
  手 法:点按。患者俯卧,医者找出双侧“闪腰穴”后,用双手拇指猛然点按患者双侧穴位,压放三至五次后,再平揉一至三分钟,以患者忍受且微有出汗为度。接着轻柔、和缓地按摩腰部数分钟结束治疗。一次手法完毕后,患者多有明显好转,每日或隔日一次,一至四次治疗后,腰痛症状就会消失。
  36、穴 名:落枕穴(经外奇穴)
  取穴方法:位于手背侧,当第2、第3掌骨间,指掌关节后约0.5寸处。
  主 治:落枕。
  手 法:落枕穴在手背上。在手背上食指和中指的骨之间,用手指朝手腕方向触摸,从骨和骨变狭的手指尽头之处起,大约一指宽的距离上,一压,有强烈压痛之处,就是落枕穴。用食指指腹,或圆珠笔头(不是笔尖)按在此穴上,稍微用力刺激它,落枕的脖子便会变得轻松多了。


360截图20180327003151584.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含象堂大健康丨含自然·汇万象 (沪公网安备 31011302007431号  沪ICP备16043211号-1

GMT+8, 2024-11-21 19:17 , Processed in 0.097163 second(s), 40 queries .

Powered by 含象堂

© 2001-2019 含象堂.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