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微信直接登录

含象堂大健康丨含自然·汇万象

查看: 3616|回复: 0

捏脊——拯救食积儿童最好的办法

[复制链接]

48

主题

50

帖子

597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97
发表于 2018-6-2 15:54: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分享到:

  话说捏积

  谁家的孩子如果不爱吃饭,夜里睡觉也不安稳,左邻右舍,父母亲朋都会关心地问,“是不是有‘积’了,去医院看看,如果是积就去捏捏吧。”这可能是北京人所具有的一种习惯。的确,对久居北京的人来说,“捏积”听法是并不陌生的,真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了。
  提起捏积疗法,就要了解积证。中医学历代文献中对积证的记载很多,是一种严重影响小儿身体健康的病症,又是儿科四大证之一。
  引起积证的原因主要以饮食不节和病后失调,造成脾胃功能失调。由于小儿脏腑娇嫩,脾胃功能较成人薄弱,小儿不知寒热饥饱,加之许多孩子家长怕自己的孩子发育慢,使孩子对一些食物(如生冷油腻和甜食)暴饮过量,造成这些食物停滞中焦,损伤了脾胃的正常生理功能而引起积证。
  另外,肠寄生虫病和惊吓也是造成积证的原因。常见的积证一般可分为四种,即乳积、食积、痞积、疳积等。
  “乳贵有时,食贵有节”,除饮食过量损伤脾胃造成乳食积滞外,病后失调或过用寒凉药物也可损伤脾胃功能,使乳食物不得消化,也可造成食积。主要症状可见到不思饮食,恶心呕吐,身热口渴,睡卧不安,便秘或腹泻腹部疼痛,舌苔厚腻,指纹青紫。
  如果积滞日久,未得及时治疗,使脾胃亏损,气机不畅。食滞与痰湿气血相搏而成痞块,出现面黄肌瘦,头大颈细,头发干枯如穗,腹大青筋,腹内痞块,肚腹坚硬疼痛,时有低热,荅白,指纹青或淡。疳积是在前者未得及时治疗损伤元气,积滞日久,热伤真阴而成疳积。
  古人认为“积为疳之母”,所以有积不治而成疳,又有治积不下久而脏虚成疳尤重。总的来说,疳积是小儿脾胃虚极,气血损伤而成。出现形体日渐消瘦,肚腹日渐膨大,身热困倦喜卧,面黄肌瘦,乳食懒进,嗜吃泥土,有时呕吐,口干烦躁,胸膈痞闷牙龈出血溃烂,甚则穿腮落齿,大便粘臭或频频作泻,完谷不化,下身浮肿。舌苔薄质淡,指纹淡。
  对以上诸症的治疗,以捏积为主,以药物为辅。
  方法是使患儿伏卧在床上脱去上衣,露出整个背部,应力求卧平卧正。术者应立于患者左侧背后,两手半握拳,二食指低抵脊骨之上(督脉之处)两拇指垂直,自尾骨端的长强穴沿督脉向上捏拿至大椎穴,共捏六次,捏第四次时向上捏提一次,捏完后在两肾俞穴按摩2-3下即可。
  所谓捏拿,实际上是推、捏、拿三种手法的综合疗法。是在推的过程中进行捏拿。其中以推最为主要,在整个捏积过程中,推捏拿三种手法必须配合协调,用力柔和连续,要均匀,在临床上对于虚弱小儿和甚小的患儿,手法宜轻柔,捏拿时次数可多几次。
  因为督脉主一身之阳,各脏腑的经脉都与督脉相连,督脉不通,则诸脉不通。又因督脉旁开一寸是各脏腑的俞穴,督脉属阳主气,任脉属阴主血,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通则统血而行。因此,捏拿督脉能够疏通督脉的阳气,使阳气得以统血而行,从而达到气血旺盛、脏腑功能调节的目的。
  同时捏拿还能刺激各脏腑的俞穴,即使脏腑气血阴阳和脾胃肠的功能得到调节,也使积滞在胃肠内的积食活动而通过大肠排到体外。从而消除胃肠内的积滞。若患儿目盲,目涩,白膜遮睛,口角糜烂,鼻下红赤,口部疳者推捏至风府穴。
  为了配合捏积疗法,于捏拿的第四天清晨,口服“消积粉”(组成:生军、熟军、黑丑、白丑、三棱、莪术,砂仁,共研细末)以助其效,其量根据病情而定。
  第五天捏后贴“含象堂化食贴”于肚脐处(约贴一周),应提起注意的是,在治疗中忌食芸豆、醋、螃蟹。因芸豆性粘腻,食后易引起积滞,服药后食醋可引起呕吐,螃蟹性寒而敛不易消化。除此三者之外,其它难以消化之食品也应在禁食之列。
  捏积疗法虽然操作简便,容易拿握,但我们也应了解其适应范围,凡出生后一天直到十六岁,及十四岁以下没有来月经的女孩子均可操作。但有高热、惊厥和其它急性传染性疾病,以及患严重心脏病者不宜捏拿。此外,脊背皮肤有感染的患者也不得施以此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含象堂大健康丨含自然·汇万象 (沪公网安备 31011302007431号  沪ICP备16043211号-1

GMT+8, 2024-11-21 23:45 , Processed in 0.094810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含象堂

© 2001-2019 含象堂.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