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微信直接登录

含象堂大健康丨含自然·汇万象

查看: 9044|回复: 8

高建忠、黄煌、叶橘泉等名家对于五积散五积丸的应用和经验(不断更新)

[复制链接]

822

主题

999

帖子

282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828
发表于 2022-3-25 23:24: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分享到:
作者/高建忠
【导读】程钟龄在《医学心悟》中说:“一法之中,八法备焉;八法之中,百法备焉。”借用于复方,亦可成立。临床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大方。但缺少治法的组合便成为药物的堆砌。高建忠老师说“方以载法,读方读到的是法,用方所用的也是法”。且跟随高老师学习读方与用方。
读金元医家张子和《儒门事亲》,开篇即是“七方十剂绳墨订”。明知七方、十剂在古人制方中非常重要,但偏偏不喜欢这类文字,每每翻开《儒门事亲》,都会跳过这部分内容,只是知道其大意。方有大、小、缓、急、奇、偶、复,剂有宣、通、补、泻、轻、重、滑、涩、燥、湿。
谈到复方,马上会想到两张方剂,一张是防风通圣散,一张是五积散。一治表里俱实属热者,一治表里俱实属寒者,可谓治表里实证之“对方”。俗语谓“有病无病,防风通圣”,刘河间凭借防风通圣散成就其治火大法。相对来讲,五积散似乎没有防风通圣散风光。
五积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方药组成:“白芷、川芎、甘草(炙)、茯苓(去皮)、当归(去芦)、肉桂(去粗皮)、芍药、半夏(汤洗七次)各二两,陈皮(去白)、枳壳(去瓤,炒)、麻黄(去根、节)各六两,苍术(米泔浸,去皮)二十四两,干姜(爁)四两,桔梗(去芦头)十二两,厚朴(去粗皮)四两。上除肉桂、枳壳二味别为粗末外,二十三味同为粗末,慢火炒令色转,摊冷。次入桂、枳壳末令匀。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入生姜三片,煎至一中盏,去滓,稍热服。”
功效:“调中顺气,除风冷,化痰饮。”
主治:“脾胃宿冷,腹胁胀痛,胸膈停痰,呕逆恶心;或外感风寒,内伤生冷,心腹痞闷,头目昏痛,肩背拘急,肢体怠惰,寒热往来,饮食不进;及妇人血气不调,心腹撮痛,经候不调,或闭不通,并宜服之。”
宋代医家陈无择在著《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时选录了该方,但在主治中并未照抄《局方》。书中两处提到五积散:一是在“伤寒证治”中:“治太阴伤寒,脾胃不和,及有积聚腹痛。”二是在“腰痛治法”中:“治感寒湿,与脾胃气蔽腰痛,最效。”
陈氏选方注重实用,对方治的由博返约是其编写方证的指导思想之一,正如方书中所言,“予今所述,乃收拾诸经筋髓,其亦返约之道也。”五积散主治“太阴伤寒”和“寒湿腰痛”,似乎也是在《局方》基础上的由博返约。
本方外除风冷,以复气机出入;内化痰湿水饮,以复气机升降,调气行血,务使周身气血流通,故主治较广。主治以内伤为主,可合外感,可治经病,但总以寒证、实证为宜。
元代医家王好古在《医垒元戎》中有专篇“海藏五积论”:“麻黄、桂、芍药、甘草,即麻黄桂枝各半汤也。苍术、甘草、陈皮、厚朴,即平胃散。枳壳、桔梗、陈皮、茯苓、半夏,即桔梗半夏等汤也。又川芎当归汤活血。又加干姜为厚朴散[1]。上此数药相合,为解表温中泄湿之剂,去痰消痞调经之方。虽为内寒外感表里之分所致,实非仲景表里麻黄桂枝姜附之方也。”
清代医家张璐在《伤寒绪论》中指出:“此方本平胃为主,参以二陈,专主内伤生冷;又合桂枝、麻黄,但少杏仁,故兼治外感寒邪;加以四物去地,而合甘草、干姜,为治血中受寒之圣药;枳、桔、甘草并为清气治嗽之首方;白芷一味为都梁丸[2],专走阳明而治风热头痛;桂、苓、甘、术换苍术,以涤饮散邪,使饮半从表散;内藏小半夏茯苓汤,令未尽之饮,乃从小便驱之。古人以消食必先涤饮,发散必先辛温,此虽类集十余方,而不嫌冗杂者,得辛温散邪之大旨也。但杂合复方,原不拘全用,如无血病,无籍芎、归;设不咳嗽,何烦枳、桔;若非头痛,都梁奚取;苟或有汗,麻黄安施。要在临病谛审出入,斯可与言复方之妙用也。”对本方方解及使用要点的论述,可谓中肯。
上述二家方解可合参。张璐重在强调用方务需加减,王好古侧重强调主治并非一途。
朱丹溪在《局方发挥》中对五积散提出评议:“若五积散之治产后余血作痛,则又不能忘言者。以苍术为君,麻黄为臣,厚朴、枳壳为佐,虽有芍药、当归之补血,仅苍术三分之一,且方中言妇人血气不调,心腹撮痛,闭而不行,并宜服之,何不思产后之妇有何寒邪?血气未充,似难发汗,借曰推陈致新,药性温和,岂可借用麻黄之散,附以苍术、枳、朴,虚而又虚,祸不旋踵,率尔用药,不思之甚。”
虽然如此评论似无道理,但从反面提示用方者,本方有耗伤正气之弊,用方时必须重视正气。
1,曾治宁某,女,29岁。2011年2月18日初诊。
近3年来,月经罕至,每年经行2-3次,量极少,1-2日即止。体重渐增,由65kg增长至85kg左右(身高165cm)。饮食、睡眠、精神、大小便都正常,要求治疗经少和肥胖。
诊见舌质淡暗,舌苔白润,脉沉细。问及多年来喜食且多食冷物。尚未生育。辨证考虑寒湿壅滞。津液不得气化,气血不得通调。治疗以温通阳气,散寒除湿,通调气血为法。方用五积散加减。
处方:生麻黄6g,桂枝6g,生苍术12g,厚朴9g,陈皮12g,姜半夏9g,茯苓15g,干姜9g,当归12g,川芎9g,猪苓15g,泽泻15g,益母草15g,炙甘草3g。7剂,水煎服。
2011年3月4日二诊:主诉同前,药后无明显变化。原方继服7剂。
2011年3月4日三诊:月经已行3天,身体似较前轻松。守方续服。
上方连服4个月,月经每26-30天1行,每次行3-5天,经行较畅。治疗期间,前2个月体重减轻4kg左右,但后2个月基本保持不变。
按:临床上,体胖而闭经之女子并非少见。究其原因,部分患者与衣着单薄、空调冷气、冷食冷饮不无关系。所谓内伤生冷,外受风寒,阳气虚馁,阴邪不化,气血失畅。治用五积散外散风寒,内化寒湿痰饮,通调气血,可谓对证良方。

2,曾治李某,女,56岁。2011年8月26日初诊。主诉近2月来脘胀呃逆,腹胀瘕聚,纳食欠佳,大便不爽。近一周新增头晕,头痛,鼻塞,口苦,咽干,不喜饮,汗多,精神欠佳。
舌质暗红,舌苔薄腻黄白,脉细弦缓。证属脾胃虚弱,痰湿中阻,复加新感,太阳、少阳合病。治以运脾和胃,祛痰化湿,两解太少。方用柴胡桂枝汤合二陈汤、平胃散加减。
处方:柴胡9g,桂枝9g,黄芩12g,赤芍12g,蔓荆子9g,姜半夏9g,陈皮12g,茯苓12g,生苍术12g,厚朴9g,炙甘草3g。
5剂,水煎服。
2011年9月2日二诊:头无不适,口干、咽干已无,无鼻塞,汗不多,脘腹胀满有好转,精神稍好。
舌质暗红,舌苔薄白腻,脉细缓。证属脾胃虚弱,痰湿中阻。治以运脾和胃,祛痰化湿为法。方用二陈汤合平胃散加减。
处方:姜半夏9g,陈皮12g,茯苓12g,苍术12g,厚朴9g,生白术12g,鸡内金12g,炙甘草3g
7剂,水煎服。
药后无不适,停药。
按:本案用方并非五积散,但首方组方理念与五积散类同。两方都以平胃散合二陈汤化湿和中为主,五积散用麻黄桂枝各半汤外通太阳,本案方用柴胡桂枝汤两解太少。同为表里同治,同为复方合治。从本案用方也能体会到张璐所说“要在临病谛审出入,斯可与言复方之妙用也”的含义。读方的过程,往往是临证医生处方思路形成的过程。

[1]平胃散加干姜即为厚朴散,出自《局方》,治小儿外感风冷,壮热憎寒,头痛体重,中寒气逆,呕吐恶心,或手足厥冷,及脾胃不和,并皆治之。
[2]都梁丸:出自《百一选方》,组成为白芷,主诸风眩晕,妇人产前产后,乍伤风邪,头目昏重及血风头痛;暴寒乍暖,神思不清,伤寒头目昏晕。另有白芷、川芎亦名都梁丸,主感冒风寒,头痛眩晕,鼻塞不通,身热倦怠。

0ba1180e15c992c80cc94c28105988a.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22

主题

999

帖子

282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828
 楼主| 发表于 2022-3-25 23:28:27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黄煌
一年没见,从迪拜回来的M女士瘦了不少,而且面色红润,原来严重的痤疮已经不见。她告诉我,月经周期也恢复正常。她是去年来开的方,我给她服用的是五积散。因为在国外看中医不方便,我请药房将五积散加工成20克一包的袋煎剂,让她带去,自己煎服。她说,每天一包,犹如泡咖啡,方便!药味并不浓烈,还有肉桂陈皮香,味道不错!
五积散是宋方,是当年和剂局的常用散剂。全方药味很多,但可以看做是麻黄汤、半夏厚朴汤、温胆汤、当归芍药散、平胃散等方的合方。不过,从药物组合看,麻黄汤没有杏仁、半夏厚朴汤没有紫苏,温胆汤没有竹茹,当归芍药散没有泽泻。另外,方中还有白芷与桔梗。
五积散是古代五积病的专方,以治气、血、痰、饮、食五积之意而名,有解表、温中、除湿、去痰、消痞、调经等功效,适用于以恶寒无汗、身痛、呕吐、腹胀以及月经不调为特征的疾病和寒湿体质调理。M女士其实就是一种寒湿体质。原本的她,体肥满,月经稀发,而且脸上的痤疮此起彼伏,令她十分苦恼。但服用五积散以后,她变了,变得好看了。
寒湿,是对这种体质的一种通俗表述。寒,指出现一些人体在寒冷环境中出现的一些症状,如恶寒无汗、皮肤粗糙干燥;如关节疼痛,肌肉酸重;如头痛鼻塞;如月经逾期不至,难以怀孕等;湿,则是人处在潮湿环境中出现的一些症状,比如腹胀腹泻、浮肿、身体困重、面部黄褐斑等。有的时候,病人并没有生活在那种环境中,但由于疾病、饮食肥腻、或缺乏运动等生活因素,也可以出现这种寒湿体质。特别是女性中,这种体质还不少见。他们或体重陡升,赘肉缠身,满脸黄气;或月经不调、难以怀孕;或有卵巢囊肿、多囊卵巢综合症等;或头晕头痛、肩凝腰腿痛;或腹胀腹泻;或恶心不欲食;或咳嗽多痰……。对这种体质,五积散最为适合。若对证下药,会起到调月经、悦颜色、瘦身安神的效果。
五积散不仅用于调理,还能治疗外感风寒,尤其是夏天的空调病、胃肠型感冒等。如恶寒无汗、身困体重时,煎一剂五积散,趁热喝一大碗,让周身汗出,一定让你顿感轻松。由于五积散外感风寒可除,内伤杂病可调,所以,此方适用面广,是一张家庭实用方。我国中原地域有俗话:“五积散,五积散,楼下不喊楼上喊”。可见百姓的欢迎程度。
每年的夏秋季,五积散用得最多。原因是夏天酷热多汗,人体毛孔洞开,衣着单薄,多吃生饮冷,再加到处是空调,忽冷忽热,人最容易受寒,如果再加精神紧张,饮食不调,五积散证就容易形成了。时下虽已经立秋,但长江流域依然酷热难耐,说说五积散,说不定哪个网友能用上。参考原方用药比例,结合自己经验,推荐配方如下:生麻黄15克、肉桂10克、甘草10克、苍术40克、厚朴15克、陈皮15克、半夏10克、茯苓10克、枳壳15克、干姜10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川芎10克、白芷10克、桔梗20克。加工成散剂,每次用20-30克,生姜3片,葱白两根,煎汤,趁热食后服,每日2-3次。如用于调理体质,则每天服一次即可。不过,话也要说回来,这五积散毕竟是药,而且里面还有麻黄等发汗猛药,所以,体弱多病者、营养不良者、羸瘦干枯者,以及高龄老人、产妇幼儿等,此方是万万不能随意使用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22

主题

999

帖子

282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828
 楼主| 发表于 2022-3-25 23:3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对五积散的经验和体会
作者:叶橘泉
五积散初见于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伤寒门》。本方主治气、血、痰、食、饮五种病邪的郁积,医以五积散命名,为宋元以后历代医家常用的名方之一。笔者也喜用此方,薄有体会,通过进一步学习,更觉过去对该方认识的狭隘。本文拟在温习有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笔者临床实践的点滴经验和体会,做一简单介绍,以就正于同道。
一、局方五积散的处方和主治
1、处方
苍术(米泔水浸,去皮)二十四两,桔梗(去芦)十二两,麻黄(去根节)、枳壳(去瓤炒)、陈皮(去白)各六两,干姜(爁)、厚朴(去粗皮)各四两,白芷、川芎、芍药、当归(去芦)、肉桂(去粗皮)、茯苓(去皮)、甘草(炙)、半夏汤洗七次)各三两。
以上除肉桂、枳壳、陈皮别为粗末外,一十二味同为粗末,慢火炒令色转黄,摊冷,次入桂、枳、陈皮,令匀,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入生姜三片,煎至一中盏,去滓稍热服,日二三服。
如冷气奔冲、心胁脐腹胀满刺痛、反胃呕吐、泄利清谷及痃癖癥瘕、膀胱小肠气痛,加煨生姜三片,盐少许同煎;如伤寒时疫,头疼体痛、恶风发热、项背强痛,加葱白三寸、豆豉七粒同煎;若但觉恶寒、或身不甚热、肢体拘急、或手足厥冷,加吴茱萸七粒,盐少许同煎;如寒热不调、咳嗽喘满,加红枣煎服,妇人难产,入醋一合同煎服之,并不拘时候。
[橘泉按]局方五积散的炮制方法,后人称之为熟料五积散,与生料五积散之不加炒至黄色者,应用上略有区别。以温散寒邪为主者用熟料五积散,以发散风湿为主者用生料五积散。
本方处方之药用量,诸书略有不同,但同为十五味,其引药有姜、枣,或姜、葱等,依症情而异。苍术一药,《局方》一本作二十两,一本作二十七两,显是传写之误。
《局方》干姜(爁),爁音览,火焚也,等于“炮”,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常用之炮制也。半夏汤洗是古制,现在用姜制。《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先将十二味微炒令香,后入枳壳、肉桂、厚朴三味,同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七分,温服。其余药量,大同小异。
五积散之成人服用量,一般为每服三钱,加水适量,一次煎,煎取七分,去滓温服,这是一次量。日二三服,总剂量为六至九钱,分次煎服,药引临时加入。
2、主治
①调中顺气,除风冷,化痰饮;②治脾胃宿冷,胁腹胀痛,胸膈停痰,呕逆恶心;③外感风寒,内伤生冷,心腹痞闷,头目昏痛,肩背拘急,肢体怠惰,寒热往来,饮食不进;④妇人气血不调,心腹撮痛,经候不匀,或经闭不通,难产及胎死腹中,并宜服之。
二、五积散的应用经验
1、历代医家的经验和论述
(1)宋代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云:“五积散治太阴伤寒,脾胃不和及有积聚腹痛”者。
(2)宋代严用和《济生方》:“本方主治感冒寒邪,头疼身痛,项强拘急,恶寒或腹痛;又治伤寒发热,头疼恶风,内伤生冷,胸膈胀满,风寒湿气客于经络,腰脚酸痛及妇人难产,血滞不通,月候不调。”
(3)明代龚信父子合编《古今医鉴》云:“五积散治寒邪卒中,直入阴经等症”,用治伤寒之阴证。本方气味辛温,既发表又温中,开郁顺气,厥功甚伟,为祛寒湿之圣剂也。
龚氏推崇五积散及防风通圣散为一阴一阳、一正一反之要方。谓寒湿阴邪也,用五积散以散其阴;燥热阳邪也,用防风通圣散以泄其阳。并谓人之有病不外阴阳二者,善用药者,对阳邪则用防风通圣散以治燥热,对阴邪则用五积散以散寒湿,故春夏多宜防风通圣散,秋冬多宜五积散云。
(4)清代陈修圆《时方妙用》云:“中脘作痛,手不可近,乃内外不和,外则寒气凝于毛皮,内则垢浊停于中脘,当审其体之虚实而施治……实者宜五积散。”又《时方歌括》云:“表里俱寒,外而头项强痛,内而肚腹亦痛,较桂枝证更甚者,服此汤。”如本方去麻黄,酒煎服,治痢后鹤膝风甚效云。
2、笔者临床的点滴经验
中医运用复方进行整体性的治疗,具有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特点。本方的应用范围,根据中医八纲分析,适用于阴证、寒证、实证、表里证及寒实证,包括痰、饮、湿、食、气、血等诸邪积。笔者通过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和诸家经验的温习,结合临床实践,认为其适应证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
(1)胃内停滞寒饮宿食,胃痛或呕吐,脘腹胀满,或胃有振水音,腰膝有冷感者。
(2)脘腹挛急痛,疝气上冲,或冷气攻冲,呕吐,饮食不能下,上热下冷,或四肢厥冷者。
(3)妇人血气不调,月经不匀,或痛经,白带下,腰以下冷痛,脉沉迟者。
(4)妇人难产,或胎死腹中,或胞衣不下,腹痛,恶露不绝,伴有寒证、实证色脉者。
(5)咳嗽气喘,动悸迫促,胸内苦闷痞塞,喉间痰涎壅塞,伴有肩背臂痛,腰股挛急痛,脉沉实有力者。
(6)风寒湿痹,筋骨疼痛,跌打损伤,腰膂冷痛,脚气,脚膝拘挛疼痛,疝气腹中冷痛,或遇冷则发病,腰脚冷感者。
(7)感冒风寒,恶寒头痛,不发热,全身疼痛,胸闷,咳嗽气逆,或腹痛,脉实无汗者。
现将笔者验案数则举例如下:
1、哮喘病
江苏吴江一农民,男性,三十岁,素来体格强壮。自某年秋在田间遭受暴风雨之淋袭以后,即常发哮喘咳嗽,遇冷即发,时发时愈,已有二三年。因当时正处于抗战期间,笔者避乱于该乡,适彼又发病,症见咳嗽喘促,痰多泡沫,喉间如水鸡声,胸闷不能平卧,头痛,肩痛,腰背痛,两目似突,苦闷欲绝,并见头上有汗,而两足冰冷,诊其脉沉弦而紧,舌苔白腻。发病当日,不食,不解大便,时为发病第二天。以散寒祛湿平喘着手,因予处方五积散,以麻黄、桔梗、陈皮、半夏等为君药,服药一剂,喘咳大减,续服二剂。病去大半,嗣后,配制丸剂继续服用,即不闻再发。
2、寒实痹痛
患者男性,四十四岁,泥水工人。左腰股痛,时发时止,已有数年。据称因跌伤臀部而起,初痛尚轻微,后因修理码头,入水受凉,腰痛转重,曾在某医院被诊断为坐骨神经痛,治以针灸、电疗,均能当时见效,但仍有发作。近来腰腹疼痛,卧床不起。诊见患者身体壮实,面色苍白,蜷卧床上,头痛,胸闷,不思饮食,有轻微咳嗽,肢体疼痛,恶寒怕冷,下肢冷感,腰腹挛痛,喜热熨,转侧困难。按其腹结实拘挛,大便三日不下。诊脉滑实而紧,舌苔白腻且厚。归纳其症状,既有表证,又有里证。病情属于寒证、实证,予五积散加生姜、葱白为引药,一剂见效,两剂大便自下,腰腹痛著减,后略事加减数剂治愈。
3、月经不调
一农村妇女,二十八岁。自诉结婚年余,未曾生育,婚前月经正常,近五个月来,月经期间腰痛,腹痛,月经量少色黑,有瘀块。诊其脉沉迟小滑。舌苔微白,大小便正常,腰以下冷感,即在睡卧中亦两脚不温,时发转筋,每于月经来潮前五六天即开始下腹胀痛,腰痛,下肢痛,甚则上冲呕吐,头昏目黑。先予桂枝茯苓丸方加味治之,效果不著,后以五积散加桃仁、红花,效验立显。嗣以原方,嘱于每次经期前服数剂(用锉散剂,每剂约一两,一日二次煎服),历三月而治愈。
4、白带下
某妇人,三十九岁,体躯肥胖,诉月经不调,不育,经期后移,量及色无异常,无痛经现象,但常以腰痛为苦,白带下特多,颇如文献所称“白淫”“白沃”,腰及下肢有冷感,脉象迟滑,手足不温。乃处以五积散方。初服四剂,白带及腰痛略减,复诊时仍予原方,续服十剂,唯腰、脚仍有冷感,因嘱坚持原方继续服用。但患者嫌此药价廉而非补剂,乃停服,后始终未闻获得生育。
三、讨论
五积散的处方共含有十五味药,再加药引,粗看药味似较庞杂,但是我们观察中药复方方剂的疗效,不能孤立地从各个药物个别的药效去看,而应看反复实践有效的方剂因其合理配伍而产生的一种综合作用。
如本方内含苍术、厚朴、陈皮、甘草,为运脾化湿之平胃散;陈皮、半夏、茯苓、甘草为主治一切痰饮之二陈汤;有治太阳表证之桂枝汤;有治痰饮之苓桂术甘汤;有治肾着病的苓姜术甘汤;有四物去地黄,具行血通经脉之功,有麻黄合桂枝辛温发表以疏散表寒;干姜、肉桂、枳壳、厚朴温里以行气滞;陈皮、半夏合麻黄、桔梗开肺以豁痰;麻黄、肉桂、干姜、川芎、当归、甘草具续命汤之方意。综观全方,结构严密,实为以上诸方综合的复方。
依诸方之作用,可以理解本方之疗效不仅主治气、血、痰、饮、食五邪之郁积,而对表里内外、脏腑经络之寒湿阴邪,悉皆能治,其治疗范围颇为广泛。
五积散之药量,《和剂局方》以苍术最多为君药,桔梗为臣,麻黄、枳壳、陈皮等为佐药,其余为使药。后人有根据实际需要而变更其分量、配伍者,如《三因极一病证方论》麻黄春夏二两,秋冬三两;干姜春夏一两半,秋冬二两;肉桂春夏三两,秋冬四两等。笔者用治哮喘,不以苍术为君,而以麻黄、桔梗、陈皮、半夏等为主药(见验案一)。
本方在各地中药房均有成药制剂、散剂、丸剂等供应。笔者喜用粗散,按照《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制法,加药引姜、枣或姜、葱作煎剂。
笔者认为局方熟料五积散颇有意义。因本方药味大都为芳香药锉成粗粒(古称如麻豆大),微炒令香,则更易发挥其有效成分之作用。成人每次总量四至五钱,一次煎,加水一盏,煎取七分,去滓温服,一日两次。唯此锉散剂最好临时炒香,或炒香后密闭贮藏,如果香气散失,疗效势必大为减损。中药房成药丸剂吞服,不如煎汤热服奏效快。个别药房习惯用蜜丸,用以嚼食之法,不大合理,应予改进。
有人主张本方宜加白术,并减苍术之量,笔者同意此项意见。因本方除含平胃散以外,他如苓桂术甘汤、苓姜术甘汤等方均用白术,故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苍术减半加白术等量为佳。
成人每日量依照《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记载,每服三钱,如日服三次,共为九钱。目前,我们处方都习惯将各个药物写在方笺上,一般每味药用量二至三钱,本方共计十五味药,则每日总剂量当在三四两以上。笔者用治哮喘(见验案一),就是用这样的剂量,似属浪费。
另笔者也曾用过散剂或丸剂,每日不足一两,同样收到相应的疗效,尤其感到遵古(《和剂局方》)配制的锉散剂,一日两次,每次四五钱煎服,效果最佳。上案月经不调之一例,就是这样用法。看来中药的剂量还可以大大节省,希望能通过实践,共同研究提高。
在我国医学文献中蕴藏着许多历经反复实践卓有成效的名方,这是先辈医家辛勤劳动的研究成果,也是我们今天重点研究的对象之一。通过临床实践,总结它们的疗效,肯定它们的适应范围,并运用中医理论加以说明,这不仅可以阐明中医辨证施治的规律,且为今后应用现代科学方法阐明其疗效机制打下良好基础。
以上是笔者个人的经验和体会,希同道批评指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22

主题

999

帖子

282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828
 楼主| 发表于 2022-3-25 23:32:07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不讲药方,说个中医故事吧,道理大家感兴趣的自己琢磨琢磨。大家都知道对症下药,但是就是有些医生,一辈子只用一张或者几张方子加减化裁,一样可以治病救人。
重庆合川县解放前有位李二先生,是清末岳池地区名医,因为小时候出痘子留下疤痕,人称李二麻子。李二先生治病,无论外感内伤,男科女科,都用一张古方“五积散”治疗。为了开方子简便,医生甚至把五积散原方印刷好,来人看病,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在原来方子上加上几味草药,患者吃药后全部见效,在当地声名大振。
五积散出自《局方》,方子里面含有麻黄汤、平胃散,二陈汤,四物汤等名方的主要,可以外散风寒,内和气血,用之得当,立竿见影。近代京城四大名医之一的蒲辅周先生也非常推崇此方。当时有一位何松龄先生是当地学识渊博的一代儒医,看见李二先生一方治百病,认为他是草医。李二先生自己知道文化不如何医生高深,理论不如何先生透彻,两人几乎不打交道。一年秋天,何老夫人患上疟疾,何医生顾忌太多,方子里面总是离不了补药。有一次何医生出门治病,李二先生路过,老夫人请李二先生治病,李医生依旧在印刷好的五积散上面添上几味草药,病人吃药之后,药到病除。晚上何医生回家,看了李二的药方,感慨说:“儒医草医俱不可废。各有所长也。”于是登门拜访,两人后来成为好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22

主题

999

帖子

282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828
 楼主| 发表于 2022-3-25 23:33:41 | 显示全部楼层
众所周知,作为解表温里的代表方剂五积散,与之相对的是解表攻里的防风通圣散,两个大方在临床上都大有作为,他们的疗效令人刮目相看,特别是五积散,其疗效令人赞叹。
五积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在二陈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名方剂。汪昂在《医方集解》中将五积散归入表里之剂,称其为“解表温中除湿之剂,去痰消痞调经之方”,“能散寒积,食积,气积,血积,痰积,故名五积”,足见应用范围之广泛。时人甚至有“一首五积散,房上不喊房下喊”之说,可见其受欢迎的程度。
五积散的组成:苍术、桔梗各二十两,枳壳、陈皮各六两,芍药、白芷、川芎、当归、甘草、肉桂、茯苓、半夏(汤泡)各三两,厚朴、干姜各四两,麻黄(去根节)六两。上除枳壳、肉桂两件外,余剉细,用慢火炒,令色变摊冷,入枳壳、肉桂令匀,每服三钱。水一盏,加生姜三片,煎至半盏热服。凡被伤头痛,伤风发寒,姜煎二钱,仍入葱白,食后热服。
现特介绍医案二则如下,与大家一起分享。
病案1
单某,女,25岁,未婚。矮胖,身高151厘米,体重60公斤,头发黑密,肤色白嫩,且颜面肤色常透桃红色。患者因月经不调伴头昏、乏力多年求诊。该患者月经常3~4月一行,无规律,色黑,量少,有血块,有痛经,较甚。经常脸红,时下巴冒痤疮,脸红后即头昏,易疲乏,劳累后或运动后更甚,咽部不适,有梗阻感,晨有白痰,上腹部有隐痛,胃纳可,大便日行3~4次,软,有不尽感。双下肢无水肿,腿毛较长。舌质淡红,质嫩,舌体胖大,脉细。
一诊:五积散原方7剂,嘱加强营养。
二诊:诉脸红明显消退,痤疮消失,头昏乏力改善,大便日行1~2次,咽中痰变少,梗阻感减轻,继与五积散原方7剂。
三诊:诉月经至,痛经大减,量变多,经色变鲜,经期维持6天,继与五积散原方7剂。
四诊:药后体重减7斤,体质明显改善,嘱加强运动,以适度出汗为宜。并嘱一个月只需复诊一次,直至连续3次月经正常即可。
病案2
葛某,男,45岁,已婚已育。婚后患牛皮癣,至今已20年,每年冬天发作甚,困扰不已。性格豪迈、外向,自诉为了皮肤病已花费不少,但收效甚微。中等身材,胖壮,脸上肤色偏黑,有眼袋和黑眼圈,面垢,还有此起彼伏的痤疮,头发浓密,喜清嗓子,咳吐白痰,偶夹黄痰,头发及脸上油多,胃纳佳,喜饮酒,小便不多,大便日行3~4次,时不成形,无腹痛。双下肢无水肿,舌质偏暗,苔薄白腻,舌体偏大,咽充血。
治疗经过
五积散原方21剂,嘱戒酒,少饮水、勿受寒。复诊时欣喜不已,称皮肤感觉明显好转,体重下降8斤,脸上皮肤变干净、变亮,眼袋变小,痤疮消失,咽中痰变少,大便日行1~2次,成形度有改善,因为患者初诊时是秋天,我建议冬天坚持停服,春天减量,夏天停服,至第二年秋天看情况再定。嘱加强运动,以适度出汗为宜。
体会
1、五积散的方名与其所主寒湿痰气有关,这中间哪一个更重要呢?我认为寒湿是最关键的,是最基础的病理。五积散体质状态的基础是麻黄体质。
2、病案1患者的颜面为何出现桃红及出现头昏,我认为是虚热上冲的桂枝证,五积散证常表现为上热下寒,而其本质是寒湿作祟。在临床中关于寒热虚实尤其是寒热不好把握。要注意从整体去辨认、从体质来区分。不然常陷在五积散方证与防风通圣散方证的鉴别困扰中。
3、处方用药加减和剂量方面,我做了一些观察,感觉运用原方较好,无需加减。麻黄用量6~10克,干姜6~10克,桔梗6~10克,苍术量宜偏大,可用至15~20克,或苍术、白术同用,一定要记得加生姜。
4、在病案2中显示出五积散在减肥方面的疗效,这一点很值得研究。当然,应用前提是五积散体质者。而且这个治疗过程中,无需刻意控制饮食。只需加强锻炼微微出汗,还有注意限水、避风寒、忌食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22

主题

999

帖子

282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828
 楼主| 发表于 2022-3-25 23:34:31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22

主题

999

帖子

282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828
 楼主| 发表于 2022-3-25 23:35:15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来春茂
编辑:李邦源
导读:五积散应用广泛,许多医生都很喜欢运用此方。
五积散首见《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该书云:“调中顺气、除风冷、化痰饮。治脾胃宿冷,腹胁胀痛,胸膈停痰,呕逆恶心,或外感风寒,内伤生冷,心腹痞闷,头目昏痛,肩背拘急,肢体怠惰,寒热往来,饮食不进,及妇人血气不调,心腹撮痛,经候不调,或闭不通,并宜服之”。
处方:
苍白术各15g,桔梗18g
麻黄、枳壳、陈皮各15g
厚朴、干姜各12g
姜半夏、茯苓、甘草、白芷
当归、白芍、川芎、肉桂各9g
按:配方剂量与院方有所出入,例如原书苍术为72g改为苍白术各15g,系根据我的经验配制,白术健脾较苍术强,苦甘性缓;苍术辛苦性烈,故前者补多于散,后者散多于补,若脾虚湿困,补运兼施,宜二术同用。
制用法
(1)上药共粉碎如黄豆般大粗末,文火炒黄发香即可收贮,勿泄气。成人每日用30g煎水去渣分2—3次服完。
(2)碾细过筛为细末,收贮勿泄气,成人每次服3—5g,开水送下,或用生姜、红枣、葱头等煎汤为引,依症情选用。
验案举例
1、慢性胃肠炎兼带下证
1952年土改时,我们配合下乡防病,在昭通大寨公社,该地是高寒山区,气候严寒,治一李姓妇,年34岁,结婚十年未生育。大便溏泄已有四年,每日3——5次,无脓血,腹部鼓胀疼痛如妊娠状,按之则觉舒适。并下白带甚多,似米泔水般清稀。患者消瘦,怯冷,乏力,舌淡白,苔腻,脉沉细而缓。证属脾肾虚汗作泻,予五积散细末,每次服一包,日二次,早晚用姜枣汤送服,每包重6克,一周后症情明显减轻,腹胀消退,大便白带均减少,再给药一月继续服用。于53年夏季复诊时病痊愈,面色红润,身体健康。
2、寒热似疟
魏××,男,52岁,教师。
于1963年前来我院门诊。
初诊:患者每日下午黄昏时先恶寒、后发热,体温测量在38.5℃左右。烧至一小时即出汗退凉,如疟状,同时感到两臂及腰酸痛,并咳嗽、胸闷、痰带风泡,胃纳呆滞,饮食少思,舌苔白厚,脉虚数。如此已一月有余,经注射复方奎宁,中药服过人参败毒散,小柴胡汤未效。证属寒湿阴邪客于经络,表里俱寒。予五积散粗末60克,每天煎服30克,葱姜为引,两剂服完,病竟豁然。
体会:
五积散是一张综合性的大复方,用平胃散(苍术、厚朴、陈皮、甘草)健胃,祛湿,除胀满,消食积;参以二陈汤(法夏、陈皮、茯苓、甘草)祛湿化痰,专主内伤生冷;又合桂枝麻黄各半汤去杏仁,姜、枣加白芷,兼治外感寒邪,解除头身疼痛;加以四物去地黄,而合甘草干姜为治血中受寒之圣药;并配桔梗,枳壳一升一降,利胸膈,调气除满,以祛痰积气积;内藏桂苓甘术汤以涤饮散邪;小半夏茯苓汤令未尽之饮取之从小便出,此虽内集十余方,而不嫌冗杂者,得辛温散邪之大旨也。综观全方,结构严密,运用曲当,颇为广泛。本方虽为痰、寒、食、气、血五积而设,但对表里内外,脏腑经络之寒湿阴邪,悉皆治之。日人龙野一雄用治腰部冷痛、心腹痞闷、寒证、腰痛、坐骨神经痛、胃炎、带下、月经不调(《中医临证处方入门》)。据所见,在农村行医者大都备有五积散,该方运用范围广泛,医生乐用,群众欢迎,为常用有效验方。
五积散气味辛温,既发汗又温中,开郁顺气,厥功甚伟,为去寒湿之效方。陈修园云:“中脘作痛,手不可近,乃内外不和,外则寒气凝于皮毛,内则垢浊停于中脘,当审其体之虚实而施治……实者宜五积散(《时方妙用》),又云”表里俱寒,外而头项强痛,内而肚腹亦痛,较桂枝证更甚者服此汤”(《时方歌括》)。
摘自《来春茂医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22

主题

999

帖子

282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828
 楼主| 发表于 2022-3-25 23:36:05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22

主题

999

帖子

282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828
 楼主| 发表于 2022-3-25 23:38:28 | 显示全部楼层
五积散在《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均有收载。《仙授理伤续断秘方》载“五积散”:苍术桔梗各600克枳壳陈皮各180克芍药白芷川芎川归甘草肉桂茯苓半夏各90克厚朴干姜各120克麻黄180克。制法上除枳壳、桂两件外,余细锉用慢火炒,令色变,摊冷,入枳壳、桂令匀。
祛湿,理气活血,化痰消积,是治疗寒、湿、气、血、痰五积的主方,故名“五积散”。治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胸腹痞闷,呕吐恶食,头身疼痛,肩背拘急,以及妇女血气不调,心腹疼痛等症。用法用量每服9克,水150毫升,姜3片,煎至75毫升,热服。一首五积散中,包含了平胃散、二陈汤、桂枝汤、苓桂术甘汤、苓姜术甘汤、四物汤等,因其用途广泛,蒲辅周先生有“一首五积散,房上不喊房下喊”之说。
来春茂先生也曾说过,当年在农村走村串巷行医时,五积散救治百姓于乡野间,疗效生动活泼。但是目前已被中医界似乎淡忘,很多人甚至不知五积散为何方,或者一方子这么多味药,怀疑是拼凑方剂哗众取宠之嫌。我起初也有这样的想法,这样的想法比较正常。中医是经验医学,这么多名医一路走来推崇者不少,《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个什么地位的书,载这个方子一定大缘由的,那就是疗效。
典籍所载方子药味一样,个别药的剂量有些不同。来春茂先生也倡用熟料五积散,就是药材混合炒黄后粉碎。
二、本人对五积散的运用
临床中遇到寒湿、痰湿一类病人,我就会用上这个方子。自己平时也备用这个粉剂。寒湿病人指征一般饮食生冷过多,舌苔白腻,舌体胖大,常诉腰背疼或腰腿疼,夜晚睡觉易醒,大便稀溏不成型,舌下脉络淡紫,身体疲乏无力,常头昏头痛,妇女胳膊或脚踝水肿,手心和脚踝凉感。肢体疼痛性疾病如腰椎痛、颈椎疼痛、胸背痛、膝关节痛等具备寒湿指征者不少。
我采用熟料五积散的制作方法,“除枳壳、桂两件外,余细锉用慢火炒,令色变,摊冷,入枳壳、桂令匀。”枳壳和肉桂本身药材很干燥,因为含有挥发油因素所以不宜炒制,其他当归白芍桔梗如果不炒制,粉碎也比较困难。我自己使用的方子剂量如下:炒苍术40桔梗18麻黄15炒枳壳15厚朴12干姜12半夏9茯苓15炙甘草9白芷9当归9白芍9川芎9肉桂9.此为一付药的剂量,如果多配药就剂量增倍。
寒湿型疼痛用这个方剂不一定比汤药效果慢,一般2天就有效果,坚持吃药粉一周,会有明显改善,包括乏力、睡眠质量、夜尿情况、疼痛减轻或消失。
三、心得体会
1.成方为粉效果不一定比汤药慢,而且服药很方便,患者乐意接受,没有制胶囊,就让病患拿勺子吃,两口水就冲服完毕。
2、看了许公岩老先生的书,才对五积散中用麻黄和重用桔梗体会更深刻。许老先生创制苍麻丸治疗痰湿肺病,祛寒湿注重开肺气,否则不能收功。小续命汤为什么里面有杏仁,古人之智慧包含多少深思和临床结晶呢!
3、成方为粉副作用少,易控制病患病情发展。成方一般很组方很严密,不会有较大的偏斜作用。比如小续命汤、乌梅丸、桂枝芍药知母汤,你把方子开出去,没有达到治疗效果,也不会有过于严重后果,因为成方寒热阴阳并用,祖先考虑的周到啊。这个方子疗效并不低。
4、成方为粉不一定就不赚钱,它没有什么副作用,你自己使用很放心,价格你就按照病患经济情况去定吧,相信你是善良的,有钱人也不都是小气的。
5、寒湿疾病,一定交代要忌口。生冷少吃,冰冻食物、冷啤酒、冰激凌、冰水海鲜等,不良生活方式才是致病之源。
6、每次服5克,每天服2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含象堂大健康丨含自然·汇万象 (沪公网安备 31011302007431号  沪ICP备16043211号-1

GMT+8, 2025-1-28 11:10 , Processed in 0.123032 second(s), 69 queries .

Powered by 含象堂

© 2001-2019 含象堂.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