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硬化是肝脏疾病发展到终末期的阶段,目前对本病尚无特效疗法与药物。肝硬化属中医“鼓胀”、“积证”、“黄疸”、“虚劳”等病范畴。治疗在合理辨证的基础上,以传统的汤剂口服为主。但由于该病病程长,病人往往难以接受长期服用,另外,肝硬化门脉高压时,胃肠道淤血,伴有门脉高压性胃病,口服药物效果欠佳,而中药穴位外敷治疗会收到较好效果。
1.作用机理:
中药穴位外敷疗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和脏腑学说为理论基础,根据不同病症的需要,选择相应的治疗药物调膏,将其贴敷于治疗穴位上,用纱布、胶布等覆盖固定,或配合适当的灸疗,或热熨,以达到预防、治疗疾病的目的。清代外治名医吴师机在《理淪骈文》中精辟指出 “外病之理即内病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1]。
中药穴位外敷除通过经络传导调节机体治疗疾病外,中药局部透皮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发挥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机制。药物透皮吸收可避免胃肠道刺激、肝脏的“首关效应”,以及药物半衰期短、须多次给药等缺点,且具有给药方便、消减药物浓度峰谷现象等优点[2]。中药外敷透皮吸收机制主要包括:(1)皮肤渗入:药物经表皮渗入真皮,并通过皮肤动脉通道、角质层转运(包括细胞内扩散、细胞间质扩散)和真皮转运而被皮肤乳头层中的毛细血管网吸收,从而进入血液循环。(2)穴位的药物吸收:与其他部位皮肤相比,穴位处皮肤阻抗低、电容大、电位高,有利于药物吸收。(3)水合作用:中药敷贴可在局部形成一种汗水难以蒸发扩散的密闭状态,使角质层含水量由5%-15%增至50%。角质层经水合作用后,可膨胀成多孔状态,易于药物穿透。研究证明,药物的透皮速率可因此增加4-5倍,同时使皮温从30℃增至37℃,加速血液循环[3]。当配合灸疗或热熨等方法时,可更加促进药物的透皮吸收作用。
2.常用穴位:
中药穴位外敷治疗肝硬化常选用神阙、期门、章门、日月、足三里等穴位,以达到软肝、缩脾、调节机体免疫的目的。(1)神阙穴(脐部):《腧穴学》载:“神阙即神气通行之门户”,功能温阳救逆、利水固脱。神阙穴为任脉要穴,与督脉命门相应,任督经气相通,共理人体诸经百脉;神阙穴亦为冲脉循行之地,冲为经脉之海,任督冲内通十二经脉,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联系全身之经脉,起着调节气血、脏腑生理功能的作用[4]。(2)期门、章门、日月等穴:期门为肝之募穴,章门为脾之募穴,日月为胆经要穴,功能疏肝健脾,和胃降逆。且从解剖位置上看,这些穴位位于肝脾体表投影区,药物透皮吸收可直接作用于肝、脾两脏,通过局部刺激达到治疗效果。(3)足三里穴:胃之下合穴,为全身强壮要穴,功能健脾和胃,固本培元,通经活络,升降气机,外敷此穴可达到扶正祛邪,调节免疫的目的。
3.临床应用:
目前对中药穴位外敷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报道较多,治法以峻下逐水为主,配以活血、理气、温阳等。吴永峰[5]以单味商陆末敷脐,治疗肝硬化腹水取得较好疗效。代斌[6]将商陆捣烂作饼,敷脐治疗16例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取得一定疗效。雷陵[7]以甘遂、牵牛子、防己、槟榔、沉香、桂枝各等分研末敷脐,对中量或大量腹水患者辅以利尿剂与人血白蛋白等,治疗肝硬化腹水41例。结果总有效率87.8%。宋华等[8]用自拟逐水膏(甘遂、大黄、槟榔、二丑、猪牙皂、水蛭各等份)研末,与米醋调成膏状,交替外敷神阙、期门穴,一个月一疗程。治疗48例,结果显效36例(75.00%),有效10例(20.83%)。郭晓华等[9]在肝硬化腹水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以消水贴(甘遂、牵牛子、肉桂、车前子)敷脐治疗30例,并以肝硬化腹水常规治疗30例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胡东胜等[10]在保肝、利尿、调节免疫等综合疗法的基础上以消臌散(大戟、甘遂、牵牛子、商陆、冰片)敷脐治疗69例肝硬化腹水,有效率91.30%,与对照组(60例,除外敷脐余治疗相同)比较,疗效明显提高。全平平等[11]根据鼓胀的虚实辨证,分别予实证、虚证方,制成巴布剂,敷脐辅助治疗肝硬化腹水,亦取得较好疗效。还有王瑞霞[12]以“十臌取水膏”(大戟、甘遂、麻黄、乌梅、葫芦巴等组成)敷脐治疗顽固性腹水、徐文军等[13]采用基础治疗及护理的同时,配合中药方(田螺、麝香、牛黄、甘遂为主)敷脐治疗肝炎肝硬化腹水、王尚珂等[14]以消水丹(甘遂、大戟、硫磺、轻粉、木香、葱白)敷脐治疗肝硬化腹水、李尚文等[15]用猪腰子、沙姜粉、紫草茸、海蛤壳粉敷脐治疗肝硬化腹水、孟光[16]用回回蒜外敷肝区治疗肝硬化腹水,均取得一定疗效。峻下逐水的中药内服有较大毒性,可引起胃肠道和中枢神经系统的中毒反应,外敷可避免这些缺点,且发挥其利水作用。
中药穴位外敷治疗肝硬化,可明显减轻腹水症状,但对肝硬化其它方面如肝功能、影像学检查等的改善研究较少,仅有少量临床报道,多用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类的药物。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活血化瘀类中药不仅能增加肝脏血流量,改善肝脏微循环,增强肝脏新陈代谢能力,促进肝细胞修复和再生,同时还具有调整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防止肝纤维增生、促进已形成的纤维降解等多种作用[17]。倪才珍等[18]用中药穴位外敷治疗慢性乙肝肝硬化120例,治疗组用自制软肝膏(主要由水红花子、丹参、三棱、莪术、桃仁、山甲、地鳖虫等组成)外敷日月、期门等穴位,用微波照射,同时配合甘利欣和肝炎灵,腹水患者加服安体舒通,黄疸患者加服自制健肝1号糖浆。对照组除外软肝膏穴位外敷加微波照射,其余用药同治疗组。6O天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在症状、体征(包括胁痛、腹胀、纳差、乏力及腹水)及肝功能(TBiL、ALT、AST、A、G)的改善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鲁庆林[19]选红花、姜黄、紫草、赤芍、山栀、川楝子、猪肝(焙干)等各等量研细末以蜂蜜、乙醇调和,贴敷章门、期门、日月治疗肝硬化20例,其中显效16例(80%),好转4例(20%)。张波等[20]报道软肝膏敷贴治疗肝炎后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软肝膏主要由生鳖甲、乳香、没药、桃仁、三棱、莪术、生大黄、水蛭等药物组成,贴敷水分穴、肝炎穴和右侧肝俞穴,伴有脾大者加敷缩脾穴。对照组服用朝阳丸、肌苷片和维生素C,2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血清HA、PⅢPⅣC等肝纤维化生化指标均有明显下降,也均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且随着疗程的延长各血清肝纤维化的数值下降更为显著。
4.展望:
临床观察已初步表明中药穴位外敷治疗肝硬化有较好效果。但迄今所见中药外敷治疗肝硬化的报道多是单方或验方的临床经验或观察,观察的疗效终点指标少、不统一,且缺乏随机对照等严格设计的规范临床研究;发挥作用的中药物质基础与其透皮吸收代谢特征,药理作用机制等尚不清楚。这些问题均有待深入研究,以进一步提高中药外敷治疗肝硬化的认识水平和临床疗效。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中医脐疗治疗腹水.pdf
(299.88 KB, 下载次数: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