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微信直接登录

含象堂大健康丨含自然·汇万象

查看: 5229|回复: 2

虚心原创丨带朋友去看带状疱疹(蛇盘疮)

[复制链接]

1660

主题

2698

帖子

885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851
发表于 2014-10-30 23:06: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分享到:
     九月初的一天,我正带着宝宝在楼下的花园里面晒太阳,突然来了一条短信,是大学同学给我发的,说知道我在学医问我对带状疱疹有没有研究。我于是打电话询问原因,原来她周末去山东去旅游回来以后发现左侧腰部有几个红疙瘩,一开始也没有注意,但是发现变成了水疱颗粒不断增多而且火燎一样的疼,没有办法去医院看西医给了一个消炎止疼药(病毒唑)和外涂炉甘石硫洗剂。但是效果不是很好还是很痛。我了解情况以后,我建议用艾灸试试,但是她不懂艾灸,这是平时让我最头痛的事情,都喜欢一步到位的事,亲力亲为很少接受。那我说不然推荐你去看我认识的一位中医。她说行,于是我们约定下周去看。
     放下电话我心里知道这个病民间叫蛇盘疮、缠腰火丹、蜘蛛疮、蛇串疮。听听名字就很吓人,发病就在腰上,象一个裤腰带一样缠着,看医书上有的人彻夜痛苦嚎叫。奇疼无比!为了进一步了解此病我查阅一些资料,发现西医认为此病为病毒感染,但是西药没有什么好办法可能还会用上干扰素等。炉甘石硫洗剂中的炉甘石是一种天然的矿石,所以也算中药范围,但是缺点只能治表。中医在这上面方法很多,除了拔罐艾灸蛋黄油外涂或者刺血外涂云南白药还可以内服方药等。后来我翻阅《杏林集叶》也有一篇讲带状疱疹的文章,内容写的很有参考意义,外涂主要用二味拔毒散外涂,白矾+雄黄等份研磨外涂,一日数次。效果奇好,后面作者还介绍了瓜蒌甘草红花汤内服治疗蛇串疮的方法。后来辗转我看见《杏林微蕴》在二味拔毒散的基础上加减外涂也是非常好,我摘录在此:五倍子30 蜈蚣2条 雄黄10 白矾10 冰片5 研末调香油一日数次,作者起了个名字叫五蚣黄白冰片散,也是实际情况非常好。这里面为何有都有雄黄和蜈蚣,带着这个疑问我想去请教下我们约好的医生,算是考考他,不然问诊费太浪费了,呵呵!
     时间过个很快,转眼已经到了求医约定的时间,我和她准时到了门诊处,见了X医生,医生张口就说,你这个朋友很冷嘛,怎么穿这么厚,脸色也很灰暗,(望诊)。
题外话“原来朋友穿的是西服长裤,每天疼的鬼哭狼嚎能好脸色嘛,呵呵”查舌苔暗白,脉忘了。月事刚完。寒暄两句,开了一个方子:柴胡 15 生白芍 30 灸甘草6 枳实 15 制半夏15 橘皮30 茯苓15 元胡 15 蜈蚣 3条 旋覆花10 7付 我看快结束了,就问医生老师我今天带着疑问来的,我拿出书籍《杏林集叶》为何你不用这个方子呢二味拔毒散和瓜蒌甘草红花汤,医生解释到,因为二味只能解表不能从源头拔根,他说你看过新白娘子传奇嘛,我看看过呀,你看见白娘子是不是因为雄黄而变成蛇的,我说确实如此,但是是神话呀,医生说其实蛇怕两样东西就是雄黄和蜈蚣,我用蜈蚣也是一样道理。我问,那为何不用红花呢?因为病人月事刚过红花不易。后来因为时间后面病人比较多,就在没问下去。
     回家以后我按照浅显的圆运动理论思考这个方子组合:柴胡可以破散驱邪,推陈致新,阴中有升。白芍可以柔肝木同时可以把柴胡气往回拉一下,降,不能破散太大,形成一个圆。灸甘草,半夏,陈皮枳实,运中降胃。元胡可以“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专治一身上下诸痛”。旋复花,以泄散风寒,疏通脉络为性。为何不用瓜蒌甘草红花汤我以为是因为病人不是舌苔黄舌质红,脉弦数,为肝旺实火,不可以瓜蒌清泄解毒为主。
    有人问,结果怎么样呢?我过了一个星期后就主动打电话问?(一般无事不登三宝殿)你有没有在去看病呀?同学说,没有呀我都好了,吃2付就舒服不少了,现在7付药都吃完了,一点都不疼了,就没有去。门诊费不便宜呢。我无语了···
    体会:我通过这次亲历现场,学习不少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中医中药是一个非常活泼的学问,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只要多观察自然,学习中医还是非常有意思一件事。居然和白娘子也有关系不是很活泼嘛。呵呵!!
以上中药配伍均以克为准,量参考。
360截图20211023172123874.jpg



智慧人生 造象生活
微信:A8704304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1

主题

1093

帖子

6594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594
发表于 2021-10-23 17:25:31 | 显示全部楼层
     
瓜蒌红花甘草汤治疗带状疱疹
    孙一奎,字文垣,号东宿,安徽休宁人,生活于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公元1522-1619年),其师为黄古潭。孙一奎在《医旨绪余》中记录了其师黄古潭治疗“胁痛”的一则医案。此案被后世医家时常引用,但未引起广泛重视,直到现代邹孟城、郭永来、伍绍奇等名医发掘出来用以治疗带状疱疹屡收捷效,才得以闻名。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即有“甑带疮者,缠绕生状如甑带,因以为名”的记载,但是以医案的形式记录带状疱疹,黄古潭的“胁痛”案为我国医史之先例。其用药体现了医者灵活机动的治病战术,值得仔细揣摩。
  医案记载的患者平素“性多躁暴”,复因受热、过劳,湿热火毒内侵,致使肝气郁结,经络不通,加上湿热灼伤肝经脉络而致“左胁痛”,故为本案病名。另一方面,肝经火毒外溢皮肤,湿热邪毒蕴积肌肤形成“皮肤上一片红如碗大,发水泡疮三五点”之蛇串疮。
  此案一诊投苦寒燥湿清热、疏肝破气行郁之黄连、青皮、柴胡等药,发越肝经郁火,反致火毒愈烈,皮肤水疱增多。二诊仍以前方加味,又以白矾研末,井水调敷患处,导致火邪发越,“胁中痛如钩摘之状”,疱疹增至百数。在这种情况下孙一奎记录:“乃载归以询先师黄古潭先生,先生观脉案药方,哂曰:切脉认病则审矣,制药订方则未也”。
  医案中患者肝经郁热极重,火势滔天,“有烧眉心急,叠卵之危”,但是前医用黄连、龙胆草之类的苦寒药与病邪正面交锋,“是谓驱羊搏虎”结果病症反而加重。在这种情况下,应选灵活机动的治疗方法。
  用药如用兵,兵法上有“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就是说不要去攻击阵容整肃、士气饱满的军队,以避其锐气。《灵枢·逆顺》也有:“无刺熵熵之热”意为当火热炽烈之时,治宜缓和,不宜苦寒直折其势。为此,黄古潭战术上采用甘缓润下之法,一则避免“苦寒之药,愈资其燥”;二则给邪以岀路,分化瓦解病邪。“为订一方,以大瓜蒌一枚,重一、二两者,连皮捣烂,加粉草二钱,红花五分。”服后收疮敛痛消“一剂而愈”之效。
  此案水疱发于外者,是为肝热久郁,不得发越,乃侮所不胜之肺脏而成。皮毛属肺,皮腠为之破溃,火毒从此外泄。主药的选择尤为重要,应该乎合两个条件:一是肝、肺同治,二是要给邪出路。黄古潭在主药选择上别出心裁,他选的是瓜蒌。《重庆堂随笔》云:“瓜蒌实润燥开结,荡热涤痰,夫人知之,而不知其舒肝郁、润肝燥、平肝逆、缓肝急之功有独擅也。”可以说瓜蒌乎合第一个条件。给邪岀路有多种方法,利小便及发汗法都会伤津液,已不能用;病不在胸膈,吐法也不能用;唯有下法能用。然而又不能用大黄等苦寒之品,因为苦寒化燥伤阴,必须用甘缓滑润的药使其导下又不伤津液。瓜蒌甘缓润下又乎合第二个条件。故主药舍瓜蒌又有谁呢?瓜蒌引邪外达,以柔克刚,辅以生甘草解毒缓急。《神农本草经》曰:甘草治“金疮肿,解毒”;《本草纲目》曰其“降火止痛”,正治带状疱疹的疼痛,并配合瓜蒌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方中红花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用量很少,作引经药。药简中的,故取效甚捷。一剂服后即痛缓睡安,病情稳定。
  通过此案之赏析,笔者有以下几点认识。
  1、从理论上来讲,前医所用方药并无差错,外用白矾水调涂也应是顺理成章的方法,但都不见效,可见此病确非一般的方药能奏效。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治疗带状疱疹必须有专方专药,黄古潭所订立的方药无确定之方名,邹孟城据方中药物之组成,暂名“瓜蒌甘草红花汤”。邹孟成老中医于此方中加板兰根治疗带状疱疹,也可以算是古今医学思想的结合吧。
  2、孙一奎以胁痛命名此案,说明古人的认识只限于此。黄古潭也没看岀此病就是缠腰火丹,但这并没有妨碍他以中医的理论为指导治愈了此病。这说明中医辨证论治真是一把万能的钥匙,我们应该掌握这把钥匙,打开更多的疑难病防治的锁,造福患者。
  此案具有历史和现实的两重价值。孙一奎记录的“胁痛”医案是目前能看到的我国最早的带状疱疹医案,弥足珍贵,因而具有历史价值。黄古潭“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的战略和甘缓润下的战术,及用药如用兵的思想,为我们呈现了古人论治带状疱疹辨证思路的高水准,堪称艺术。他创立的“瓜蒌红花甘草汤”对于治疗带状疱疹仍然有现实的临床指导意义。(刘小平 湖南省洞口县中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含象生活 美满人生
微信:A87043043
QQ:41169717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1

主题

1093

帖子

6594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594
发表于 2021-10-23 17:3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带状疱疹验案(瓜蒌红花甘草汤)
李XX女72岁2015年4月27日就诊
右侧胁肋部疼痛6天,疼痛沿肋间神经分布,右侧胁肋部有成簇状小水泡3天,乏力,两腿酸软,胸闷憋气,偶有口干,大便不畅,舌苔白腻,质暗,脉细弦。
诊断为带状疱疹,辨证属于肝经火郁,处方以瓜蒌红花甘草汤加减,处方如下:
瓜蒌30g红花10g炒白蒺藜15g仙鹤草60g甘草10g鲜地黄20g
7剂,水煎服
2015年5月11日复诊
患者诉服上药1剂后即疼痛止,水泡渐消,现带状疱疹已愈。唯仍有胸闷气短,欠寐,偶有腹胀,大便溏,食欲可,脉细弦,苔薄腻质暗胖大有齿痕。
虑其高龄体虚,卫气不固,故外感邪气而致带状疱疹发作,素体痰湿内盛,气陷血瘀,故以玉屏风散合二陈汤合升陷祛瘀加减化裁善后。
生黄芪30g防风20g炒白术10g茯苓15g半夏30g陈皮15g
党参10g炙甘草10g莪术20g三棱10g山萸肉10g知母10g
柴胡10g桔梗10g
【按】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医称为缠腰火龙、缠腰火丹,俗称蜘蛛疮、生蛇。其主要特点为簇集水泡,沿一侧周围神经作群集带状分布,伴有明显神经痛。
带状疱疹发疹前可有轻度乏力,低热,纳差等全身症状,患者皮肤自觉灼热感或者神经痛,触之有明显的痛觉敏感,持续1-3天,亦可无前驱症状即发疹。好发部位依次为肋间神经、颈神经、三叉神经和腰骶神经支配区域。患处常首先出现潮红斑,很快出现粟粒至黄豆大小的丘疹,簇状分布而不融合,继之迅速变为水疱,疱壁紧张发亮,疱液澄清,外周绕以红晕,各簇水疱群间皮肤正常;皮损沿某一周围神经呈带状排列,多发生在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神经痛为本病特征之一,可在发病前或伴随皮损出现,老年患者常较为剧烈。病程一般2~3周,水疱干涸、结痂脱落后留有暂时性淡红斑或色素沉着。
带状疱疹亦有特殊类型需警惕,一为眼带状疱疹,是由于病毒侵犯三叉神经眼支,多见于老年人,疼痛剧烈,可累及角膜形成溃疡性角膜炎。二为耳带状疱疹,是由病毒侵犯面神经及听神经所致,表现为外耳道或鼓膜疱疹。膝状神经节受累同时侵犯面神经的运动和感觉神经纤维时,可出现面瘫、耳痛及外耳道疱疹三联征,称为Ramsay-Hunt综合征。三为其他不典型带状疱疹,例如可表现为顿挫型(不出现皮损仅有神经痛)、不全型(仅出现红斑、丘疹而不发生水疱即消退)、大疱型、出血性、坏疽型和泛发型(同时累及2个以上神经节产生对侧或同侧多个区域皮损);病毒偶可经血液播散产生广泛性水痘样疹并侵犯肺和脑等器官,称为播散型带状疱疹。临床中亦需要警惕该不典型疱疹。
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后遗神经痛,在发疹前、发疹时以及皮损痊愈后均可伴有神经痛,但多在皮损完全消退后或者1个月内消失,少数患者因治疗不及时或者不恰当,神经痛可持续超过1个月以上,称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如眼带状疱疹,可能诱发角膜炎、角膜溃疡、结膜炎。如耳带状疱疹,可能引发内耳功能障碍。如果当疱疹病毒由脊髓处的神经根向上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即人体的大脑实质和脑膜时,会发生病毒性脑炎和脑膜炎。
目前西医的主要的药物治疗为,应用抗病毒药物及神经痛药物治疗,病情严重者配合糖皮质激素。
该患者疱疹主要以胁肋部为主,此为肝经循行所经之处,且此次发病以劳累后及情志郁怒后发作,舌暗,苔白腻,脉细弦,辨证属于肝经火郁,处方以瓜蒌红花甘草汤加味。
方中瓜蒌一味,《重庆堂随笔》谓:“栝蒌实,润燥开结,荡热涤痰,夫人知之;而不知其舒肝郁,润肝燥,平肝逆,缓肝急之功有独擅也,(魏)玉璜先生言之最详。”红花入心、肝经,活血化瘀通络,白蒺藜入肝、肺经,疏肝解郁,仙鹤草,又称脱力草,入心、肝经,除收敛止血之效之外,亦善解毒、杀虫、截疟、治疗脱力劳伤,适用于外感邪毒兼有虚证者,补虚不敛邪。鲜地黄入心、肝、肾经,清热凉血,生津。甘草调和诸药。
瓜蒌红花甘草汤源出于明代名医孙一奎《医旨绪余》,原书记载:其弟性多暴躁,于夏季途行过劳,又受热,突发左胁痛,皮肤上一片红如碗大,发水疱疮三五点,脉弦数,其痛夜甚于昼。医作肝经郁火治之,用黄连、青皮、香附、川芎、柴胡之类,愈甚。又加青黛、胆草,其夜痛苦不已,叫号之声,彻于四邻,胁中痛如钩摘之状,次早观之,其红已及半身矣,水疱疮又增至百数。”从他记述的症状来看,应该是带状疱疹无疑。孙一奎于是求教于他的老师黄古潭先生,黄师曰:“切脉认证则审矣,制药订方则未也。”改用大瓜蒌一枚,重一、二两,连皮捣烂,加甘草二钱,红花五分,一剂而愈。
邹孟城先生的著作《三十年临证探研录》,亦收录此专病专方:“疱疹流行,余于数日内接治五、六人,无论症之轻重,皆以上方(瓜蒌红花)加板蓝根15g予服。惟全瓜蒌不用如许之多,改为重者30g,轻者15g,中者21-24g。其收效之速,真可谓之神矣。轻者二、三日,重者四、五日,率皆痊可。后凡遇此者,概以此方投之,无一例不效者。余所治病例中,病灶面积最大者几达胸部之半,理疗一月未愈,服上方一周即退净。而其得效之迟速,与瓜蒌用量极有关系。故凡体质壮实者,瓜篓用量宜适当加重,药后若轻泻一、二次,则见效尤速。若体质不壮实者,瓜蒌不便重用者,多服数日,效亦可期。黄古潭可谓善识斯症者矣,可谓善用瓜蒌者矣。是知读医书不可刻舟求剑,当别具只眼,触类而旁通之。关于甘草,余有时仅用3g,同样有效。而红花每以1.5g为率,并不多用,而屡收捷效;余用药不尚其多,药量不尚其重,并非矫揉造作,而是因病投药,适事为故。由是一端,余亦屡为人所贬斥,然余终不悔。余生而不敏,但欲速去病人之疾苦。至于其他,则非余所闻矣。”
何绍奇先生在著作《读书析疑与临证得失》亦收录此方:“明代名医孙一奎《医旨绪余》所载……我定名为“瓜蒌甘草红花汤”,多年以来,用以治疗带状疱疹,多在一、二周之内见效。
带状疱疹多见于胁、肋,这正是足厥阴肝经部位,患处焮红灼热,痛如针刺刀割,“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火)”,更因其人“性多暴躁”,更兼受热,因此从肝经郁火治,本来应该是不错的,但五脏之火以肝火为最横,肝阴肝血不亏者,用之固无不可,反之,则因苦药皆燥,苦寒直折其火,便是以燥治火,则肝火愈炽,至于升散、香燥之品,更无异于火上加油了,所以黄古潭说认证不错,方药则欠妥。瓜蒌甘草红花汤乃以瓜蒌一枚(约合今30~50克)为主药,瓜蒌性味甘寒,不唯以清化热痰、通腑开结见长,且能“舒肝郁,润肝燥,平肝逆,缓肝急”(《重庆堂随笔》),《药性类明》更说“甘合于寒,能和、能降、能润,故郁热自通。”因瓜蒌用大量易滑肠而引起腹泻,故用甘草甘缓和中,虽说“痛随利减”,但毕竟泄多伤正,故乃重用甘草;些许红花,则取其入络行瘀。药虽寥寥三味,而用意颇为周到,所以取效甚捷。
于此可证:疗效欠佳,由于辨证不确者固多,由于方药使用不当者亦复不少。此外,虽确属肝经郁火,但在用药上却有苦寒、甘寒之分,说明名医既洞悉病理,用药亦精细入微,诚非偶尔幸中者。学者当于此用心体味,其所获者当不止此一有效成方而已。
最近读到余瀛鳌先生一篇回忆其师秦伯未先生的文章(《古医籍各家证治抉微》),文章说:1959年仲夏某日,一人因缠腰火丹(带状疱疹)来诊,发病已三日,已用过中药,无效,左胁下、腰部疱疹继续增多,痛甚,索阅前医处方,与龙胆泻肝汤相近。秦用瓜蒌一枚、红花一钱半,生甘草三钱,过了几天,患者电话告知:服药后当天晚上疼痛已然减轻,得以安眠,共服四剂而愈。秦先生用的方,就是孙一奎此方。附录于此,以供临证者参考。”
综上先贤对此方的分析,可见该方为治疗带状疱疹的专病专方,适用于辩证属于肝经火郁者,用药中瓜蒌用量宜大,为取效关键。
(朱婷婷整理)
史老评语:黄古潭首创,孙一奎是方未名,由近贤何绍奇定名为“瓜蒌红花甘草汤”此方常用效卓。何绍奇同门师兄也,英年早逝,今年恰逢其故去十周年,追思痛惜。
本案患者老年女性,虽有肝经郁火,然气阴两虚体质显然,与孙一奎原文所述其弟性暴躁,途过劳,又有区别,结合现代病因认识,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力低下,还应从“标本兼顾”,临床在此方基础上,稍事加味,取效更捷。
就一方结合文献复习是理论结合临床的重要方法,可取!


含象生活 美满人生
微信:A87043043
QQ:41169717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含象堂大健康丨含自然·汇万象 (沪公网安备 31011302007431号  沪ICP备16043211号-1

GMT+8, 2025-1-28 11:18 , Processed in 0.118705 second(s), 51 queries .

Powered by 含象堂

© 2001-2019 含象堂.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