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微信直接登录

含象堂大健康丨含自然·汇万象

查看: 3216|回复: 0

黄芪与表证

[复制链接]

1660

主题

2698

帖子

885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851
发表于 2015-8-28 10:28: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分享到:
    有医家认为表实无汗时不能用黄芪,恐怕黄芪能助表邪,使表邪更难祛出,又有医家持相反意见,认为黄芪无汗能发,有汗能止,如本草汇言就说:“伤寒之证,行发表而邪汗不出,乃里虚而正气内乏也,黄芪可以济津以助汗。”两种说法不能统一,有必要进行一下分析。
  首先,黄芪主补阳气,作用主要在体表,这一点基本没有异议。因为芪有长和老的意思,太阳也为老阳,黄芪应该和太阳有一定的联系,而太阳又主体表,所以黄芪作用部位也主要定位在体表。那么太阳受邪出现太阳病时,用黄芪直接达到太阳所主的部位不是正合适吗?可有医家认为它到体表恰恰是帮助邪气。看来分析黄芪到底是“投敌”还是“抗战”成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外邪侵袭人体,正气马上进行抵抗,如果正气本身不能驱邪外出,就要有药物帮助,药物要想起到协助正气的作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作用方向向外;二是与邪气性质相反,既以热治寒,以寒治热。而所谓助邪也无非两种情况,一是引邪入里,太阳病下之过早,可以看作是助邪;二是药物与病邪性质相同,如用辛温法治风温也是助邪。我们来看黄芪作用向外,这一点上肯定不会助邪;性温对于风寒侵袭来说也不会助邪,(对于风温来说,当然助邪,但一般医家所说的黄芪助邪,是指风寒实证,风温证没有人会糊涂地用黄芪)。所以说黄芪助邪的说法似乎是没有根据的。但又有人说了,黄芪的使用都在金贵要略里,伤寒论中不用黄芪,岂不是外感病不用黄芪的证据吗?张仲景确实于表证不用黄芪。我们认为这是因为黄芪的特长是其建设能力,不是其战斗能力。黄芪被誉为外科圣药,因为它能温分肉,肥腠理,使阳气和利,充满流行,自然生津生血,体表有疮痈时,可以凭借黄芪的“托”力而痊愈;体表过虚汗出多时,可以用玉屏风散建成一堵围墙。因此黄芪与麻桂等解表药虽然都作用在体表,但可以说一文一武,外邪入侵时,要靠武将厮杀,而不是在边关建造围墙。另一方面,战争时期在边关设一文职,作为“监军”,往往对武将有“掣肘”的负面作用。所以说张仲景于表证时不用黄芪,并不是因为黄芪要“叛国投敌”,帮助邪气。在此要为黄芪鸣冤。在表证时用上黄芪,估计病程要拉长一些,并不至于使邪气更加旺盛,或邪气留恋不出。


  但不止一位医家认为黄芪能助邪,也不能视作空穴来风,肯定是这些医家实有所见,而不是一拍脑袋凭空想出来的。应怎样理解“助邪”说呢。我们说解表祛邪一定要根据邪气的力量来选择方药。邪气本来不太强,选择了强力的解表剂,就会药过病所,对正气有损伤;邪气很强,选择的解表力量不强,就会把药力和正气郁住而不能透发,产生一些不良的变化。药力能透出去才算真正作用于邪气了,透不出去就会作用于机体自身产生伤害。就象手榴弹能仍出去才炸敌人,仍不出去就炸自己的人。伤寒论中说:“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服之,常须识此,勿令误也”。后人总结为表实不可用桂枝,就是因为桂枝汤的解表力量不够强,会被邪气闷住,导致郁而化热,使发热更加剧烈。张仲景惜墨如金,在这里却近乎唠叨的叮咛嘱咐“常须识此”,可见如果药力不足,被外邪郁住的危害是非常大的。那么试想,在表实的情况下,桂枝汤尚且力量不足,黄芪就更不用说了,可能有一些医家看到用黄芪后发热更剧,就认为黄芪能够助邪。表实证真的应该对黄芪畏如蛇蝎吗?请注意,前面说的黄芪能使表实证发热加剧,是在解表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发生的,如果配以足量的麻黄汤,黄芪大不了会使解表过程变得缓慢一些,并不至于是病情加重。我们可以这样来说,对于表实证,黄芪不适合使用,但也不是绝对禁忌的药物,有没有害处,关键看配伍的解表剂力量如何。不过如果因为方中有黄芪再加大解表力量,明显是画蛇添足的行为,所以说表实证没有用黄芪的。那么表虚证呢?应该说没有单纯的表虚证,表虚都是里虚造成的,是实力不足的表现。如果正气很足的话,一般都是表实证,或者邪气被拒于体外根本不发病。正气不足时就会形成脉缓、汗出的表虚证。进一步细化,正气不足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虽然弱,还可以一战,就象桂枝汤证,可以直接解表外出。既然要作战,那就没有必要用黄芪。桂枝汤补虚的力量有生姜、大枣、炙甘草、热粥等,这些都是从中焦而发,从中央往前线增兵;正气不足的第二种情况是,虚弱的以不足以一战,一战就有崩溃的危险,这时候确实是“攘外必先安内”。本事方有一则著名的医案:“……发热头痛,烦渴,脉虽浮数而无力,尺以下迟而弱。许曰:虽麻黄证而尺迟弱,仲景云尺中迟者,荣气不足,血气微少未可发汗。用建中汤加黄芪、当归冷饮,翌日脉尚尔,其家煎迫,日夜督发汗药,言几不逊矣,许忍之但只用建中调荣,至五日,尺部方应,遂投麻黄汤啜二服,发狂,须臾稍定,略睡,已得汗矣……”。这里用建中汤的同时用了黄芪,是因为要先培补正气,暂不交战,建中汤在中焦搞建设,黄芪在体表建设,阻止外邪入里。试想,如果黄芪真的助邪的话,就会引领邪气趁机体里虚一起入里了,但这里恰恰因为它有建设能力,阻止了邪气的深入,为正气的积累赢得了时间。
  总结全文,表实证不用黄芪,表虚证要根据正气虚弱的程度决定是否作战,可以交战的就不用黄芪,暂不交战的可以用黄芪。
  附:人参与表证
  论述了黄芪与表证的关系后,就不能不探讨人参于表证的忌宜。人参能不能实表固邪呢。我们知道黄芪与人参比较而言,人参补气于里,黄芪补气与表。在解表时用黄芪容易掣肘,用人参应该没有这种缺憾。但麻黄汤、桂枝汤都不用人参,麻黄汤是正气不太虚时用的,人参不是必须的药物,经方中从来不放可有可无的药物,而且人参补里气,类似辎重部队,与麻黄汤的轻捷不是一种节拍。桂枝汤证较麻黄汤证稍虚,但所用的补虚药同时也有解外作用,如大枣是配合生姜调和营卫的,热粥除了补充营卫之源外,还要借助其热力,都不是单纯的为补虚而补虚,所以桂枝汤也不用人参这种纯补的药物。如果邪气攻破体表的防线,进入半表半里,表现出正气已有所不支,这时候小柴胡汤就用到人参了。(虽然小柴胡汤加减法中有去人参加桂枝,那是因为邪气主要还在表)所以说不会助邪气,只要在合适的战场人参完全能够协助驱邪。喻嘉言是力主人参能够驱邪的:“若元气素弱之人,药虽外行,气从中馁,轻者半出不出,留连为因。重者随元气缩入,发热无休,去生远矣,所以虚弱之体,必用人参三五七分入表药中,少助元气,以为驱邪之主,使邪气得药一涌而去,全非补养虚弱之意。”所以喻嘉言非常喜欢人参败毒散,医门法律论此方说:“方中所用皆辛平,更以人参大力者,负荷其正,驱逐其邪,所以活人千百万计”。因此,保守点说,表证时用人参没有太大害处。当然,这种表证应该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表证,可能叫做外症比较合适,败毒散症虽然也属于表证,但相对与麻黄汤症来说肯定要偏里一些,因为正气有些不足。小柴胡汤证半表半里也属于外症。



含象堂整理


7acb0a46f21fbe094f5fe90869600c338744adac.jpg
  


智慧人生 造象生活
微信:A8704304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含象堂大健康丨含自然·汇万象 (沪公网安备 31011302007431号  沪ICP备16043211号-1

GMT+8, 2024-12-4 02:02 , Processed in 0.119641 second(s), 40 queries .

Powered by 含象堂

© 2001-2019 含象堂.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