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微信直接登录

含象堂大健康丨含自然·汇万象

含象中医丨中医之临证观象

发布者: 一诚 | 发布时间: 2024-10-2 19:58| 查看数: 492| 评论数: 1|帖子模式

“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
——《伤寒杂病论·序》
这段文字中,除了告诉我们“当今之士”,批评了一些错误的,一些和医术没有关系的行为和做法之外,我们看他第一句“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说明张仲景心目中是有偶像的,他的偶像就是扁鹊。
我们学过医古文都知道扁鹊见齐桓公或者是蔡桓公,那一段千古被中医人所传诵的段子(扁鹊见蔡桓公记载于 《韩非子·喻老》 ,扁鹊见齐桓公记载于《东周列国志》)。
我每时每刻都在想,中医到底是如何看病的?如何诊病的?如何治病的?中医有没有什么捷径?我们许多的后学者都觉得中医非常难学,几十年才能够出来一些成果。或者有些人说到七十岁之前不要讲话,一讲便错。对吗?这句话说对也对,说不对也不对。如果一个人到了七十岁中医才刚刚入门,那么我们这个中医到底是治病救人的、切实可行的,还是玄学,还是高不可攀只为一些少数人所能研究的东西呢?
病象
我先讲一些个人切身的体会。我上大学在甘肃中医学院,上大三时已经可以不要家里面的任何费用,挣钱养活自己了。那我是靠什么呢?我不是像大家想的,家里面有学中医很高深的人,给我传下来多少本书,忽然有一天我开悟了,我就明白过来了。根本不是那回事儿。那我是怎么去做的?
记得二十年前的大年三十,我在家正在包饺子。这时候家里面一个亲戚领着小孩儿,把那个小孩儿像端一个盘子一样,端一个东西一样,直挺挺地端到我家。进门第一句话:“吃了你的药,小孩儿现在成这样子了,到底怎么回事儿呀?”当时把我外婆吓得浑身发抖,还以为我下了什么重剂,把小孩儿变成如此这般。当时一看,我感觉我的头发直接就竖起来了,因为没见过这种场合呀。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儿?
我就想,早上他来找我的时候,我看小孩只是一个小感冒,流点清鼻涕,有几声咳嗽,身上微微有点儿发热,我当时就开了很小的一个药方,就是荆防败毒之类的,很小剂量的一个方子。怎么会成这样的情况呢?我当时心里想:小孩儿来的时候是活蹦乱跳,此时此刻他的母亲说“吃了药以后成这样子了”。我想不会的,这个药方首先第一步不会出现这么严重的事情。
我把小孩儿仔细观察了一下,这时候这个小孩儿眼睛闭着的,手脚都是冰凉的,我一摸着他的胸口的时候,心脏“咚咚咚”使劲儿再跳。手脚是冰凉的,眼睛是闭的,我一碰他这个大概是胃的这个位置的时候,他眉头紧锁,还“嗯”了一下,忽然我就明白了什么原因。
如果是个临床经验很丰富的大夫,可能是个很常见的问题,根本不足为虑。但我当时因为刚学医不久,当时猜测小孩儿是吃了特别凉的东西以后导致积食。我就问她:“这个小孩儿,你下楼以后给他吃啥了?”她说:“什么都没吃呀,就是吃了你开的药,后面吃了点儿稀饭。”我说:“你再好好想想,从我家离开之后,你给他吃什么东西了?比如说冰棍或者是这些凉的东西没有,或者是这些特别寒凉的东西。小孩儿不然不可能这样子。”她回忆了一下,就在我给小孩儿开完药之后,她在下面去买了两个冰棍给小孩吃了。
这个小孩儿是个什么象呢?这是一个食厥,是一个吃凉东西以后寒气一下闭到里面了的这么一个象。所以说,我反复讲临证是观象的,这就是一个病的象,是一个食厥的象,感冒夹了一些滞。我当时突然脑子里就冒出来两味药:一大黄,二肉桂,这就是一个秘红丹。
我记得我在很多医案当中看过:这两味药,大黄可以破食,肉桂可以散他的寒。我就用开水一泡,大概泡了五分钟,给他往嘴里灌。一灌进去的时候,小孩儿“哇”地一下,“妈妈我难受”就喊出声音来了,马上盆子还没来得及拿过来,就哇哇地吐了好多臭的东西,又上厕所拉出来很多臭的东西。前后十分钟左右,小孩儿从卫生间出来以后就喊“妈妈,我们回家吧”。就这样像变魔术一样,前后大概也就是一刻钟左右,连诊带看把问题解决了。当这个小孩儿回去以后呢,当时我外婆说了一句话:“哎呀,看来我的孙子还是有这口饭吃的。”
病象与时象
我从一个小县城到一个市里当大夫,头一个礼拜只看了两个病人。当时我们家亲戚问我:“怎么样?到那个地方病人还很多吧”。我说:“哪里多呀,一周只看了两个病人”。他们觉得怎么可能,说:“你在这里病人这么多,我们去给你做做广告”,我说“千万不要去做,你们一做就假了,那是骗人的”。
后来有个病人,是什么样的病人呢?我给大家描述一下:他每在子、午、卯、酉这四个时间之内牙齿颤抖,浑身颤栗,牙齿“嘎吱嘎吱”就不由自主在晃动,伴发症状是什么呢?颈部僵硬,大便秘结,心情烦躁,走来走去,不能入睡,就想打人毁物,也不知道得了什么病,找了好多的中医、西医看,说是这个病不知道是什么病。后来说“这样吧,我们新来个大夫,你去找找他看看吧”,推到我这儿来了。我知道推过来其实在考我,我听他叙述完以后,其实脉还没号呢,心里面已经明白了八成了。
大家想一想,这个病是什么病?我一想,脑子里第一冒出来的就是“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这是第一句话。第二句话,他为什么在子、午、卯、酉,他就是气的周流上出了问题,不就是该升的不升,该降的不降。
怎么样把这个问题解决呢?我当时就选了一个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用了这个方子,我就想,书上没有说这个方子能够治“牙颤”。这个病到今天为止,我给它起了个名字叫"牙颤",牙不停的颤抖嘛。用完以后,我们药房的同志们说“这个病,什么牙颤症呀”,我说“内经里有这样的叙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这是内经的理,我再用张仲景的方,来看看。他说“能管用嘛?”我说“很简单嘛,管不管用三天之后不就知道了,就开了三付药。”
我们药房的人非要问我靠不靠谱,我后面就告诉他靠谱!吃了三付药也和我们预计的差不多了。那个病人来了之后,自己来的,第一步把门一推开,首先冲上来握着我的双手说“哎呀,马大夫你真神啦!你的药头一天第一顿喝完,我晚上就觉得抖得不太厉害,第二顿喝完我就不怎么抖了,这三付药全部喝完,大便也通畅了,晚上睡眠也好了,而且我的血压也下来了,真是神奇呀,中医太神奇啦!”在我的诊室里面大吼大叫。
这个时候,我的诊室外面围了一大帮子人,都来看热闹。因为他喊声非常大,别人还以为是患者来找医生的麻烦来了。围了一帮子人,听完他的叙述以后,病人都来劲了,“这个大夫来给我看看病吧,也给我号号脉,给我看一看”。就这样,在当地用了不到2周的时间,我的病人开始逐步开始排队。一个月以后就开始限号了,一天开始限30张号。
就我这样一个小大夫,我最多的时候呢,一天看过123个病人,108张草药处方,剩下的是中成药处方,没开一片西药。在西医林立的一家医院当中,每天我的门诊量是我们整个医院门诊量最大的,基本上门诊中药是我一个人在开。
望诊观象
面临许多的病人,我们的思路方法是非常多的,可以通过天、通过地、通过人。那么通过人呢,其实我们望的更多了,叫“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
在临床当中,怎么样能应对这么多的病人、而且处理地非常好呢?第一准确,第二快速,第三实用。好不好怎么看?你的复诊率如何?这就是证明你的看病的程度、看病的能力有多大。
举个病例,有一天,一对母女进来,一个先进来,一个后进来,两个人都在喋喋不休地给我讲。我一看,就开了个柴胡桂枝汤,两个人一块熬。我把它称做“青春期撞见了更年期”。这就是抓住了一个象,什么样的象?她气机不流畅,这个关系不太好,刚好在特殊的时期,一个是青春期,一个是更年期。
这个方子,柴胡桂枝汤,它就是来调节气机的两个方子,一个叫阳旦,一个叫阴旦,开阳旦和阴旦各一半合成的方子,那刚好可以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我以前在丰台医院针灸科的时候,在那里待着呢。从门口进来一个人,稍微一个踉跄。大家可能知道,踉跄,就是稍微有点儿这个象。我后面就找针灸科马主任,马主任就问我“这个是啥病?”我说“你啥都不要问了,叫他赶快去做个脑核磁。”她说“怎么了?”我说“这脑部已经梗住了”。她说“你咋知道的呢,脉也没号,他啥话都没说?”。我说“你去做一下吧,你赶快去做一个核磁吧!”。
因为说话的时候病人在旁边听到了,那个病人就说了一句话“不会吧,什么反应都没有啊,我就是早上起来的时候觉得头有点晕,头顶有点儿闷”。我问他“哪里呀?”他说“头顶正中间”?我说“很可能就是那个地方”。大概做了半小时左右就拿上来了,一看果然梗住了。
凭什么我们这样诊断呢?就他这个踉跄,这个动作,我就感觉到不对,他的脑部已经有问题了。再一看他的眼神有点儿那种直,有点儿硬,有点儿呆的感觉。那个就是已经梗住的象。这个病人因为刚得,而且发现地及时,我们赶快用药,很快这个病人没有留下任何后遗,后面连头疼都没有,非常地好。
听说我到北京来,专程来我们这里看我,说感谢我当年救了他。其实这个也谈不上救,就是说你诊断要非常地好。你诊断好了可以避免许多的危险。
我们再往下继续再探讨。我们在那儿坐着呢,有个病人还没号脉,我说“把舌头伸出来”,舌头一伸出来以后呢,就在他舌头正中间,大概有个鸡心大的一块,就是有一个周围边界非常清楚一个凹陷。我就说了一句话,“赶快去做胃镜和肠镜。”他说:“怎么了,我没什么不舒服呀”。
这个病人脸上斑点特别地多,而且舌头出现这种情况,我一般把这种体型的人叫做肿瘤体质。他先做了一个胃镜,他说胃上确实有点儿问题,那是一个浅表性胃炎、有点儿糜烂什么。我说“不是,你再做肠镜”。大概过了一个礼拜,他的爱人专门给拿了一盆子花来送给我,还给我拿了一个锦旗。我说“你谁呀,我不认识你”。她说“我爱人是……感谢您给我爱人做出了精确的诊断”。我说:“人怎么样?”她说:“他是结肠癌II期,现在因为没有扩散,刚把它去掉了,去掉就行了”。那边医生说他“你来得太及时了,谁跟你讲的你有这个问题呀?”他说“:我们一个大夫号号脉,看看我,看看我的舌,就说了一句什么鸡心舌之类的话,就叫我来做检查”。
其实对于这些微末的本事啊,我觉得特别是咱们肿瘤的医生,可能会觉得这都是非常浅显的道理。
在丰台有一个领导,通过各种各样的关系找到我去号号脉,他有什么象呢?整个脸红是浮起来的,两个耳垂特别地肥大,而且是那种红得有点儿发紫象。我一看这个象不好呀。他说的“我刚做过检查,心脏都倍儿好”。他还给我那个朋友说了一句话“哪里来的野大夫,胡说八道,还说我心脏有问题如何如何”。“我刚做过体检,我那检查倍儿好如何如何”还拍着胸脯说,脸上露出了不屑的神情。当时我的朋友告诉他:这个大夫看病看得挺好的,我们去年有个病人不相信他,完了以后如何如何,这个人现在已经不在了。他说:“你就听吧,他吹,他乱说”。之后结果是什么呢,过了半年到夏天的时候心脏堵塞,用了三个支架。
再给大家举个例子。一个病人来找我,说她的食指有些人诊断是神经性皮炎,有些人说是湿疹。她说都是知名的专家给她诊断的。她说这个中医、西医都给看了,如何如何不好。其实我一看,一望那个象,什么样呢?是手阳明大肠经的问题,是燥金的问题,她为什么出现这个问题呢?是她的肠道上出了问题了。因为燥从湿而来。后面我们就用了很简单的方子,就用了个桂枝法,完了以后稍微调两个药,这个人很快就好了。
闻诊观象
通过声音辨别诊断疾病,在好多医案当中可以看到。我们中国有一个很有名的人,他得了这个肝癌,我记得是蔡锷吧,好像这个医案中有记载。当时请了好多名医,其中有一个名医在门口看来一眼,就听到病人咳嗽了一声,转头就走了。别人问他为啥?他说这个人的病在肝上,已经不行了。
他是怎么知道的?因为那一声咳嗽。我们讲宫商角徵羽,也叫角徵宫商羽,按照五行来说木火土金水。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人,说话说得一下说不出来话来,嗓子一下哑了,我们想想这是什么病啊?“心咳之状,喉中介介如梗状”,这种人其实心脏已经出问题了,这种心脉已经有堵塞的情况了,不是束支堵塞了,就是他那个冠脉已经开始堵塞的象,我把这个叫做徵音变了。有些人金属音破了,那叫商音变了,那是心肺有毛病了。
问诊观象
“问”也有“问”的象。一个病人来的时候呢,我们坐在这里,这么一望过去,一般来说,我的初诊的病人,都是我先看,后让病人说。为什么这样?我先看完,对病人整个先有一个大致的印象,把他的脉看完以后呢,我说什么什么情况,您看对吗?还有哪个地方不对,或者是需要补充的您说一下,或者您这次来最想叫我看什么。我的四诊是这个次序,按照望闻切问的次序。
详细的问诊,会给我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记得我行医的时候,有个维吾尔族的收银员来找我来看病,她说“马大夫啊,我们家的好多人找你看病都好了,说你看病看的好,你看我得的是啥怪病呀,我怀不上小孩,这么多年了”。我说“你怀不上小孩儿,你给我讲讲你这有什么特殊的情况”,然后她给我讲了好多话,这样、那样给我讲了半天,我没摸出头脑,她到底是问题在哪里。
后面她突然说“马大夫,我有这样一个情况:我这个人便秘,每次一周都不大便,一大便以后呢就来月经了,或者我一来月经,我的大便就变好了”。我当时脑子里面就突然就冒出一个方子,就是桃核承气汤。我给她下了几剂桃核承气汤,她大便也顺畅了,其实就是一个气血的问题,其实这个病很简单。
之后吃了没几副药,大便也顺畅了,月经也来了。七副药之后,下个月怀了。你说神奇不神奇?这就是最快的治疗不孕症的病人,七副药立刻怀。我自己都觉得好奇怪呢。其实她就是缺那一点儿,你稍微把瘀血一去,新血自然就生了,这时候血气自然就恢复了。其实就是独处藏奸的这个道理。抓住你这个独处藏奸了,你就把这个病看好了。
脉诊观象
“望以目察,闻以耳占,问以言审,切以指参,明斯诊道,识病根源,能合色脉,可以万全”。
——《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
在临床中,我发现我们大多数医生,可以说很多医生,现在“望”不是望你的神色形态,“望”的是什么呢?“望”的化验单、“望”的B超单。我觉得这些东西可以作为我们望诊的延伸,而不能够代替我们传统的望、闻、问、切。
为了练脉,我就反复地体会。许多老师告诉我们,“这个脉就是个摆设,根本就摸不出来什么东西,那个是骗人的如何如何”。但是我觉得古人流传下来的东西,他有必要骗我吗?他又不需要考什么这个博导、硕导,他也不需要发什么SCI,他为什么要骗我呀?我想不通。
那么你说它是真的吧,我周围又没什么号脉号地非常准的大夫。怎么办?是真是假?可能我说的这个问题呢,我们大家都碰见过。特别是一些年轻的医生,现在都跟随不同老师,可能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说法。
其实望、闻、问、切,每一样你入门以后,要精深去研究,研究到非常精深的地步之后,每一样都非常地神奇,每一样都不可或缺,或者说“无一法可取,无一法可舍”。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我摸脉摸了三年之后,觉得老是没人给我讲诀窍,我突然觉得:这个脉难道这么玄吗?我把各种各样的脉学书看来看去,始终不得要领。我觉得这个太繁复,有些东西太玄妙,我做不到,我就会想我可能不是摸脉的料。
有一次来了个蒙古族的病人。我号她的脉,这个人看起来下巴有点尖,腰有点细,指头有点长,特别小指头有点儿短。我号她的脉时,特别是两个尺脉,左手的尺脉涩、短,不及本位。我们都说女子尺脉常盛是常象,因为有经带胎产等生理现象,因此女子尺脉常盛,男子寸脉常盛,这才是常象。
她明显就不对,这时候望她,我突然有种直觉,这个人可能不怀孕。因为这个涩、短、不及本位,它既是阴血的不够,阳气的不足,那么这个人月经肯定是出现了问题,而且她这个体型一看,我大概猜测“这个人可能不怀孕”。我当时我就说:“这个脉好像没小孩儿呀”,我就脱口而出。
这时病人一下从凳子上站起来了“你真神奇,我找过许多的大夫,都是问我这个问我那个,你这个大夫一摸脉就知道我的病在哪里,你太神啦!”。这个病人首先第一步对我产生了很大的信任,我一下说到她心坎里去了。当时我说完了以后,本能的反应立刻站起来,然后坐下眼泪就和泉水一样的汩汩地流出来,而且紧紧握着我的手说“大夫啊,你是我见过最好的大夫啊,你就是来解救我的呀!”她用这种语言告诉我。后面我觉得这就摸对啦?
后来经过我的治疗,用了不到三个月吧,这位女性就怀孕了,生下了一个健康的宝宝。我觉得从此以后,就像一个凌乱无章的表被这个精准的石英表校正了一样,我突然觉得我似乎会号脉了。你们大家说,这是摸出来的吗?这也是摸出来的,但是就是你经常看到许多病人的时候,我们会观察到许多的象,我给它叫“观象”。
就是一摸脉的时候你就知道他是什么问题,我就觉得一摸即知,就叫做脉神。再比如说,左手的寸脉弦出寸口,也是我当时到当地去的时候,一个领导的爱人来找我看病,说“听说你会号脉,你给我号一号,我有啥病。”我号她的脉,特别是左手的寸脉弦出寸口,就这种溢脉,心想脉书上说这个代表头痛,而且是偏头痛。我张口就来“您是头痛”。而且她的尺脉是不及的象,我说“您的月经还不好,而且出现这种情况,您很可能还有下肢静脉曲张”,我脱口就出来了。她说“你咋知道的?”她就把腿拿起来。我说“而且这种脉象你月经来完没多长时间。”她说“全对,神了!”
什么样的脉法是最好的脉法?最简单的脉法就是最好的脉法。什么叫会号脉?就摸他的太过与不及即可,我把这种脉法也叫做阴阳脉法。摸它的太过不及,一句话就行了,不要往复杂里去。至于后世有许多种脉法,我们可以细细去研究。但临床上,用得真正好的就几个脉,用不了那么复杂。
张仲景的脉法,还有脉分三部的:“浮部分经以候皮肤经络之气,沉部分经以候五脏之气,中部分经以候六腑之气。”很简单,一是皮肤经络的气,二是六腑的气,三是五脏之气。我给大家讲,“脉有阴阳,凡脉大、浮、数、动、滑,这就是阳;凡是脉沉、涩、迟、弦、微,这就是阴”。“凡是阴病见阳脉者生,阳病见阴脉者死”这是张仲景讲的,他的生死你要活着看。这个阴和阳,其实是以关来定的,在上就是寸脉,就是阳,尺脉就是阴。
我们好好的去看张仲景的脉法,用张仲景来解释张仲景。他就是按照我刚才说的方法,寸脉分经以候阳,尺脉分经以候阴,以关上阴阳交界,应气血升降,分经以候中州之气。这是两种脉法。第三种脉法就是脏腑的分类方法。就说脉有三菽、六菽、九菽、十二菽,还有推按至骨,也就分别代表了肺、心、脾、肝、肾,这是五脏脉法。
刚才的那个病人,她的脉出现那种情况,而且经期出现头痛,而且偏头痛,非常剧烈。我直接就拿了陈士铎的方子,叫做散偏汤给她用,效果非常地好,吃完以后头痛很快就缓解了。以后我又给她用泡脚的方法来治她的静脉曲张,症状也得到了很大地缓解。她从此以后就成了我的粉丝,非常相信我,到哪儿就宣传我。
其实一个好的中医,不需要急功近利去看病。首先你把你的诊断要学好,当然我们说这个初学者,你把诊断一定要学好。你把诊断学好以后,你把这个病分清楚了,那么你的脉、证跟上来了,病人首先对你有信任度,哪怕你的效果不那么快,有些地方做得不是很如理如法,他相信你了。相信、信任是第一步的,他对你都不信任,他怎么可能如理如法用你的药呢?而且吃药期间还有一些这样、那样的反应呢,有些可能是好的反应,有些是不好的反应,他能推心置腹地告诉你吗?他能够把你当自己的朋友看待吗?
天象
病有病的象,人有人的象,天有天的象,地有地的象。那么怎么去临床运用呀?我给大家举几个例子。
就拿2014年来说吧,我们大家都知道,2014年上半年的时候皮肤病来的很早,很早就开始犯了,其实我都统计过,我还问过咱们北京中医院皮科,我说是不是这样子?这么回事儿?他说“马大夫你说的很对,今年这个病都犯的早了。”到了夏天的时候,这种湿热的这种情况非常地广泛,非常地明显。
我们知道李东垣先生有一个清暑益气汤。这就是大概用天时的方法来治疗。用天时的方法来讲,这就要根据天象,那么此时此刻人在天地之间,这个气交当中,必然受天和地的影响。我们去抓住这个天时,此时此刻在气交当中,我就全部用这个。甚至有些家里面,三口人找我看病,家里面熬一大锅,三个人同时吃。
难道说我只会开一个清暑益气汤吗?我们这儿来的病人,我统计了一下,就光用清暑益气汤原方或就调了一两味药,我们治了很多的在此时犯病的病人。
你比如说,有些是高血压的病人,有些是低血压的病人,有些是失眠的病人,有些是尿路感染的病人,有些是胃炎、肠胃不好的病人,腹泻的病人,等等方面,变化多端,什么脑梗的病人。从病名上来说,我们医院大概有三十几个,统统一方,清暑益气汤解决。这个就是典型的用天时的方法来用方的思路。
地象
我们还可以用什么呢?还可以用地理的方法来解决。最典型的,比如说在四川的病人,那里湿气较重。你看我们群中有扶阳学派的一些同道,他们用一个桂枝法能治疗许多的疾病。为什么?地势使然。
西南这个地方得坤土之位,得坤土之气,所以说他那个地方湿气比较重,人老是在那个气交当中,肯定会受影响的。我不管是什么病,我去把这个问题解决了,把环境解决了,那么好多病自然而然就好了。这是一种思路,这个“万病若能湿热解,打开轩辕无缝锁”,这是我们张大昌先生说的话。如何能打开轩辕之锁呢?你会治疗湿热了,你就打开了轩辕的门。
中医看病好多功夫在方药之外
我给大家再举一个例子。我治过的一个维吾尔族的小女孩儿,现在都成了孩子他妈了。当年小的时候来找我看病,她一个眼睛是耷拉下来的,我一看这个像是常见的重症肌无力这个眼肌型的。但是,还有一个奇怪现象,她嘴巴是歪的,这个不是那个病有的情况,应该是脑部的问题。而且岁数也不大,当时就是个十七八岁。
我就告诉她“你赶快去脑部做个CT或者核磁看一看”,我说“这个是两个病”。她说“我们确定了,说是胸腺有问题”,我说“脑部还有问题,赶快脑部去做个CT”。一做是脑瘤。我一看眼睛这个情况,其实这个病就是个任脉上的问题。任脉上的病怎么去处理呢?任脉上的病要从太阴下手,这是张仲景在他的《桂林古本》里面写的。
那么还有他说损呢,八脉损伤、内伤怎么办呢?冲脉就要补气呢,我当时我记得是用的这个大剂量的黄芪,然后加活血化瘀的,就理冲汤,张锡纯的理冲汤,还有这个升陷汤,包括这些补中益气,凡是这些药我就堆在一块儿,我当时是下工嘛,反正是堆药,堆在一块儿,就这么用。
我说“你好好的吃啊”。她说“吃多久呢?”我说“你最少吃一百天,一百天才是第一个疗程,可能要吃更长时间呢,你这个没有吃上个半年、一年根本就不要想好,你就这么吃。”后来她家里人给其他的人就说得很玄,她说“马大夫他会算命,他给我算了一百天,我吃到第99天的时候呢,眼睛都没有睁开,我吃到第一百天,眼睛一下就睁开了”。病人就是这么给我到处去造这种舆论。
其实我们大家都知道,中医有个“百日筑基”之说,其实一百天是什么?它是按着季节律,生命是有节律的,按着季节律,三个月左右。那么我们也知道,西医也这么认为,全身的这个细胞代谢也需要120天左右。所以说中医、西医都是对生命的一种探索和一种研究,如果是真理,总会重复的,总会重叠的。
我觉得看病表面上是个技术活,其实包括人的此时此刻的状态,人的悟性,也有人此时此刻的感觉,当下这种感觉是什么样的状态。当我们看病的时候,要把所有的我们学过的知识运用起来,这是我们的一个工具,我们要利用所有的天、地、人以及我们所学知识,来用在这个病人身上,把病人往好的方向去干预,而不要给病人制造更大的负担和麻烦,好的一句话可以胜过十剂良药。
我发现了许多好的医生经常和病人唠唠家常,我以前看有些老大夫和病人唠一些家常,说一些和病好像似乎没有关系的话的时候,我觉得没有什么关系呀?和病有什么关系呀?随着自己的岁数的增加,社会阅历的增加,我突然觉得这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还有人文的关怀,这才是一个完整的中医,好多功夫都在方药之外。
医学是爱心中爆发出来的智慧
记得我有一个病人,前面是胃的一个大面积的溃疡,说要去切胃。给她做B超的那个人是她们家一个亲戚,是我以前的同事,就告诉她“你这病要想好啊,你必须得去找马大夫,马大夫是我同事”。
给我专门写了封信,说我们家的亲戚,你一定好好给她看一下。后面找到我,我就给她用中药给她调,吃了三个月以后,症状大幅度缓解,吃饭啥都没问题。前面喝个米汤都不行,治的非常好。后面又说“马大夫,每次来找你看病很麻烦,你给我开上一个月的药吧”。我说“行啊,你吃完以后如果觉得好就甭来了”她说“好吧”。
过了大概2个月,这个病人拎着我的那些药,我看了一下大概一半都没吃。看着我在那儿看病,她一直在旁边等着。我一看她拎着我的药,我心想:不好,出了什么事呀?心里犯嘀咕。我把病人处理完以后,她给我来一句话,她说“马大夫,你前面药吃完以后我的胃好了。但是这个药一吃我现在胃疼得我快死了”。
她是用这个语言,我说“是吗?不会呀。这个药比前面那个药还平和呢,怎么可能呢?”我当时就问了她一句“你哪儿疼?她给我指了指她的这个肚脐周围。根本就不是药的问题,这就要“中傍人事”了。我们都知道维吾尔族同志,他们每年都有一个开斋节,这个肉孜节、古尔邦节,这过节的时候,他们前面要封斋的,封完斋之后他开始要吃,这个封完斋以后,开斋的时候就狠狠地吃啊。我看她指的位置,我当时第一感觉“肠梗阻”。
这个病人她不相信什么肠梗阻,反正我吃你的药肚子疼了,她就这么想的。这个时候我们该怎么处理呢?我们也许可能说“你这是肠梗阻,和我的药一点儿关系都没有”。你这时候说的时候,病人一不相信你,而且很容易闹出一些医患纠纷。我说“第一个,你觉得我给你前面看得怎么样?”她说“你看得很好,但是现在确实疼”。我说“好吧,我们先做个检查吧”。
我就专门到那个放射科给我们主任讲“你一定要给她做清楚啊,怀疑她是不是有肠梗阻的现象”之类的。后面给她做完检查以后呢,确定我的诊断是正确的。这时候她带的钱不够,后面我给她垫了一百块钱,把所有的这个检查做完。完了以后我就说了,我说“你把这个药拿回去,你的胃还没完全好,我再给你开几副药”。她说“没钱了,没钱回家了”,给我在那儿哭诉,我来的时候没想到是这样情况。我说“这样吧,你两个选择,一个住院,第二个把药拿上,我给你开几副药,这样子便宜些,也能治,你还没到很严重的地步”,后面她说“我要拿点儿药”。后面我又给她开点儿药。她走的时候是我付的账,包括药钱。
后面过去了很多年。大概四、五年之后,她领着一个男的,还带着一个孩子来看我来,从一百八十公里的地方来,她说“您看,大夫,当年我就是你看过的病人”,我说“我认识你呢”。她说“您看,当年您把我的胃治好了,同时当时我误会您了,你又把我的肠梗阻给治好了,同时我现在这个妇科已经是很好了,所以我找这个老公呢,现在可以怀孕,而且小孩儿这么大了,我们专门过来来感谢您的”。
本来可能是个医患纠纷,我们就用化解的方法,我们一步一步把不好的、不利于我们的这个因素,我们转化成了有利的因素,最后面呢,病人还反过头来感谢我们。
所以我们说“医学是爱心中爆发出来的智慧”。有些东西可能我们换位思考可能更好一些,同时我们站在对方的、病人的角度,我们考虑他的潜台词、他的潜意识是想要干什么,我们尽量去帮助他。那么我觉得这也是医术提高的一个另外的一个途径。
最后,我想说的是不论是中医、西医、中西医,不论你全科医生还是专科医生,我们大家都会有盲点,都自己有看不到的地方,都有自己想不到的地方,我们都会发生错误。
什么是医术的提高?什么是自己人生境界的提高呢?就是不断在错误中寻找出可行性的方案,改善自己,完善自己,不断进步。我们不是神仙,神仙都有可能出错,何况我们是凡夫俗子呢?错不害怕,每次我们能从错中能领悟出一些道理来,而不要固执己见,拿病人的生命来开玩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作者:马新童


image.png


最新评论

登峰造极 发表于 2024-10-2 20:00:08


万物皆有“象”,按同象同类的原则,由一般到个别,从已知推导未知,以类万物,中国古代圣贤即是以这种演绎方法来认识世界,建立了整个传统文化体系。中医是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中医学中亦有“象”,古人发现,人与万物皆在天地间,其实和天地自然并无二致,天地是一个大宇宙,自身即有一个小宇宙。因此说,天地之象、万物之象与人之象可互相对应。
学习中医,先要领会这个“象”,这是学习中医,进而深悟中医的必需方法和必然过程。中医治病,很多时候是比“象”用方。症有象,方有象,药有象,穴有象,能够“取类比象”,并且融会贯通,把治病与时间和空间结合起来,即是最高明的中医。比如:叶天士用梧桐叶催生,即以落叶禀金气而下降,类比孕妇产子之不下,这个例子即是“近取诸身,远取诸象”的体现。
中医重视“取类比象”,这是中医独有的思维模式,是精通中医的关键。把“象”悟透了,万事万物都可与中医产生联系。学习中医就是要把握古人认识事物的方式,从思维方法和哲学方法上去理解古人,如此才能如庖丁解牛般顺畅自然。天地万物莫不有象,透过“象”去感悟中医,是我们进步的捷径。
“取类”是抓住了矛盾的共性,“比象”则是一般指导下研究矛盾的特殊性。二者结合,正是中医的核心思维模式。“取类比象”可以说是中医“天人合一”理论的具体应用。
1
“象”从何处来?
《大学》说:“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格,推究;致,求得。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即是格物致知。
数理化也是格致的学问,但数理化并不能达到诚意正心的效果。为什么呢?古人的格物致致,其源于“天人合一”,是一种“取类比象”思维,物与人互通,而现代的数理化与人是不相通的。也就是说,所谓的“象”,是从格物来的,但格物的思维是“取类比象”。
以经络气血为例,经络调节气血运行的规律与洋流的规律运动有一定的相似之处,经络气血的运行即是由主干及细枝,由主及次。
再以中药功效为例,中医认为:物从其类,同形相趋,同气相求。故“皮以治皮、节以治骨,核以治丸”,“子能明目”,“蔓藤舒筋脉,枝条达四肢”。比如五皮散可以治皮水,《成药便读》云其“皆用皮者,因病在皮,以皮行皮之意”,借以说明药用部位与病位的疗效关系。再如《本草思辨录》中云:石膏“丝之纵列,无一缕横陈”,极似肌肉纹理,其性主解横溢之热邪,故善治肌肤大热。又如,陈皮外有棕眼似毛窍,内白又象肌肉,故可入脾肺二经;丹参、茜草之类色赤走血,而山药、白术则色白入气;忍冬藤、首乌藤可舒筋活络,以藤之象比类于人的筋,等等。
2
“取类比象”的原理是什么?
天地之间,万物万命,不离五行;人生天地之间,亦禀五行而有生长壮老死。人吃五谷杂粮,人的五脏六腑各禀五行,与万物万命互相关联。能知五行生克制化之理,则人的生命与万物万命自然相应。所谓取类比象,即是人与万物万命之间所禀受的五行之气相互贯通而已。
中医四大经典最重视“取类比象”,整个脏象体系就是“取类比象”思维的延伸,“取类比象”思维在中医的起源、形成及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内经》有言:“览观杂学,及于比类,通合道理。”又言:“不引比类,是知不明也。”借助取类比象,我们不但可以学习传统中药,还可重新认识某些药物,甚至发现新中药。只要合乎取类比象原则,其功效必能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不断印证——这正是中医药的精髓。
3
《内经》与“取类比象”
若问,《素问》八十一篇,哪一篇最能代表《内经》的学术水平呢?我选择《阴阳应象大论》篇。
此篇讲解阴阳,包括天地、万物以及人体阴阳,虽然以阴阳为本,但重在“应象”。所谓“应象”,即是“取类比象”。可以说,整个中医理论的核心就是在“天人合一”理论下的“取类比象”,五脏六腑、中药功效、穴位主治等等皆对应于天地阴阳。
我认为,这篇文章代表着《内经》“取类比象”思维的最高水平,若能悟透其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临床以及养生之中,必然有助于医术提高。其中的许多概念都不能忽视,如“天有精,地有形”、“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等等,皆是分析人应该如何取法天地之象。
历代中医有大成就者,无不精熟《内经》。反复阅读《内经》,可以锻炼医者的思维方式,从而使医家在临床上灵活圆融,左右逢源。《内经》的主要思维模式是“天人合一”、“整体观念”、“取类比象”,这些思维模式很难直接训练,精读《内经》则是一个方便法门,从而让学者进入整体性直觉领悟的境界。
4
中药与“取类比象”
古人观天察地,自有一套格物致知的学问与方法。本文重点谈“取类比象”,掌握这个方法,比单纯记诵中药的功用更有意义。
中医的“取类比象”是一门格物的学问,把生命与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互相结合,去分析其中的联系。取类比象并非胡乱联系,而是符合天人合一的规律的,且经得起临床验证。比如,按此法可迅速识别自然界中的多种药物的功用,且验之临床亦能屡用屡效。严格来说,整个《本草经》其实就是一部取类比象的学问。
中药学是格物致知的学问,要求“取类比象”,而不是分析成分。我们学习中药,就是要掌握这个取类比象的思维模式,而不是拼命地背诵每味中药的现代功用。
中药离不开取类比象思维,千万不能依赖药物成分。比如,诸藤皆缠绕蔓延,纵横交错,无所不至,以之比象人体的络脉,故有通络散结之效,治疗久病入络者,如络石藤、忍冬藤、葡萄藤、鸡血藤等等皆有同样的功效。再如,牛膝其节如膝故可治膝关节病,续断多筋而能续绝伤,杜仲多筋坚韧则可坚筋骨,伸筋草其形似筋而能舒筋通络等。又比如,穿山甲最能穿土打洞,故有破癥瘕、通经络之功;蝉,其声清响,昼鸣夜息,故以蝉蜕治失音、小儿夜啼诸症;虫类善能走窜,具搜剔之性,多具活血、祛风湿等功用,如土元、蜈蚣等。徐灵胎的《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即是依据“取类比象”思维写就的。
再如,大枣色赤而肉润,赤能生血,肉润补脾,故为补脾要药;独活“有风不动,无风反摇,故名独摇草”,乃知其能疗水湿伏风。动物药中,生长周期较长、喜静、性情温顺的动物的甲角多主静,如龟板、水牛角等;爬形类和生长周期较短、善动、性情凶猛的动物药多主动,如土鳖虫、全蝎、蜈蚣、各种蛇类等。
5
“取类比象”是中医核心思维之一
以象论“天人合一”:中秋时节,月得水气而成满月,正是金水相生之时。应之于人:肺为金,肾为水。经云“其本在肾,其末在肺”,即是讲金水合为一气。若金水不相生,则肺肾不交而患成燥咳。应之于药:玄参与天门冬二药皆入肺肾二经,皆能禀金水二气,得上下环转、生生不息之妙用。
以象论用药:发为肾之余,头发得肾气之精而能乌黑发亮。若肾气亏虚,就会出现头发斑白。中医治疗肾虚发白,多从补肾入手。常用四季长青的女贞、侧柏叶等来乌发。从医理分析,这类中药经冬而不凋,其“肾”气旺盛,故可取类比象,以之入肾补肾。推之,诸藤以舒筋、中空以发汗、花善解郁等,都是“取类比象”的临床应用。
再如,凡诸皮肤病,以及过敏性疾病,我都嘱咐病人忌食鸡。按天地自然之理,取类比象,则鸡属巽,属风,易致内风妄动。且中风患者亦需忌鸡,以防风从内动。
以象论生理:有的家长不肯让孩子多做户外运动,怕汗出易感冒。却不知汗出是自然反应。按中医取类比象思维,出汗有如下雨,下雨是天地阴阳趋向和谐的反应,出汗也是机体阴阳和谐的反应。能出汗,说明孩子的身体满足了两个条件,一则阴阳充盛;二则阴阳升降出入的道路通畅。这样才能高下相召,阴阳相因,阳加于阴而为汗。
6
什么是真中医?
以中医执业,却不相信中医,挂羊头卖狗肉,这是真中医吗?当然不是。除此之外,只会开西药的不是真中医;用现代药理学指导中医临床的不是真中医;遇到大病急病即不再相信中医的不是真中医。
真正的中医人,其思维必需是纯中医的,必需有“天人合一”和“取类比象”思维。舍此,绝非真中医。比如“提壶揭盖”一法,用宣肺之法来通小便;“增水行舟”法,以生津润肠之法通便,这即是“取类比象”思维的具体运用。
近年来中医界走了一条所谓“科学化”的道路。忽视“取类比象”思维而搞中药的成分认证,将中医的概念理论作客观化、定量化研究,采取实验、实证、分析的方法,从组织、细胞、分子水平研究中医,结果是把中医搞得面目全非。
真正的中医,必然是依据“取类比象”理论来临床应用中药的,而绝不是依据成分。
7
小结
我坚持认为,是否运用“取类比象”思维,这是判断真假中医的金标准。
“取类比象”,虽然不免有唯心主义之嫌,甚至让中医落下不科学的罪名,但在实践中却往往得到证实。而实践才是检验一切真理的方法。
中医理论是如何建立起来的?一种观点认为中医是前贤对于天地人进行了大数据的观察,然后分析归纳出来的;另一种则认为只要有了“天人合一”及“取类比象”的思维模式,前贤就能用阴阳五行作框架,一步一步地推导出中医理论。
“取类比象”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传统文化中最基础的文字即是象形文字。“取类比象”,这是中医理法方药的灵魂。舍此他求,皆是外道。
图片

小黑屋|含象堂大健康丨含自然·汇万象 (沪公网安备 31011302007431号  沪ICP备16043211号-1

GMT+8, 2024-12-21 22:35 , Processed in 0.112593 second(s), 51 queries .

Powered by 含象堂

© 2001-2019 含象堂.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