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微信直接登录

含象堂大健康丨含自然·汇万象

查看: 3863|回复: 0

刘保和“抓主症”心得点滴

[复制链接]

1660

主题

2698

帖子

885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851
发表于 2017-1-5 23: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分享到:
本帖最后由 虚心 于 2017-1-6 14:26 编辑


  刘保和“抓主症”心得点滴
  中医杂志2007年第48卷第10期
  曹丽静: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中药教研室
  刘保和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及教学工作40余载,在临证最擅于“抓主症”。刘老认为,在一个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出现很多症状,只要在这些症状中抓住1~3个主要症状,就可断定这个疾病的证候,从而采取相应的治法,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此主症,并非指患者感觉最为痛苦,最需要解决的症状?而是存在于证候的始终,并决定疾病本质的症状。刘老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了大量的“抓主症”经验。笔者有幸随其左右,获益匪浅,现将所学点滴,记录如下,以飨同道
  1.解郁消愁汤
  解郁消愁汤为刘保和教授自拟方。方由逍遥散加减而成,药味有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薄荷,陈皮,半夏,香附,酸枣仁,远志,焦三仙,生龙骨,生牡蛎,炙甘草。其中柴胡,薄荷疏肝解郁,当归,白芍养血柔肝,白术,茯苓,炙甘草健脾养胃,更加陈皮,半夏,焦三仙运脾消食和胃,酸枣仁,远志,龙骨,牡蛎安神定志,香附理气疏肝。诸药配伍,治疗血虚肝郁,木不疏土而致的各种疾病,有肯定的疗效。【临床抓住其主症为:悲愁,纳呆,少寐三症并现。】   例1:李某,女,16岁,2004年5月6日初诊。周身
  瘙痒月余,纳呆,眠差,夜作恶梦,时有恐惧感,平素心情郁闷,常感失落,悲观厌世,舌边尖红,脉弦细无力,
  辨证为血虚肝郁兼心胆气虚,予解郁消愁汤加味处方: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陈皮,半夏,香附,党参,石菖蒲,远志,焦三仙各10g,酸枣仁15g,生龙骨,生牡蛎各30g,薄荷,炙甘草各6g,7剂。5月13日复诊:痒已减8~9成,偶有心慌,喜静恶动,便干如球。予上方加何首乌10g,7剂。1年后来诊它病,诉服药后痒即愈
  例2:胡某,男,29岁,2003年9月15日。初诊患者早泄半年,精神抑郁,纳谷不馨,每日只能勉强进食60g主食,胸闷太息,眠差,每夜只能断续睡眠2~3小时,晨起恶心,刷牙时常呕出黄水,舌质红,苔白腻,脉沉弦。因具“悲愁,纳呆,少寐”三症,予解郁消愁汤加味处方: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陈皮,半夏,香附,远志,焦三仙,枳壳各10g,酸枣仁,竹茹各15g,薄荷,青皮,炙
  甘草各6g,7剂。9月22日复诊:阴茎勃起正常,情绪明显好转,食欲见增,日可食主食250g,睡眠可持续6小时,晨起刷牙仍恶心,上方加生地黄,牡丹皮各10g,7剂。药后,无早泄,恶心除,饮食睡眠正常。停药观察,半年后随访无复发。
  按:以上病例,患者所苦者,为身痒,为早泄,但均具有共同的特点,即悲愁,纳呆,少寐,而此三症即说明了它们的共同病因为:血虚肝郁。例1血虚肝郁,周身肌肤失于血液的滋润与濡养,即周身瘙痒。例2血虚肝郁,疏泄不利,肝肾同源,进而影响到了肾的封藏及生殖功能而致早泄,故用解郁消愁汤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2.温经汤
  本方见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是仲景根据女性冲任虚寒兼瘀血内停的病型特点创立的暖宫祛瘀,养血温通之方。本方多用于女性冲任虚弱,胞宫虚寒,气亏血少引起的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带下,不孕等妇科病。刘老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总结出其主症为:【经期小腹凉甚,冬日手足凉,唇口干燥。在临证用药时凡属冲任虚寒,瘀血久滞的多种疾病,见此主症均可应用,并非仅限于妇科病】
  例3:王某,女,34岁,2002年5月15日初诊。患者5年前生产后出现面部色素沉着,前额及双颧高突处较明显,逐渐加重,曾涂搽多种膏剂并服中药,均末取得满意疗效。平素唇口干燥起皮,口渴欲饮,冬日手足凉甚,小腹凉,受冷则痛,经期小腹凉尤甚,痛甚伴恶心呕吐,月经周期正常,但量少色暗,偶有血块,舌质暗有瘀斑,脉沉细无力,证属冲仁虚寒,淤血阻滞,予温经汤原方处方:吴茱萸,桂枝,川芎,当归,白芍,牡丹皮,半夏,党参,阿胶(烊化),生姜各10g,麦冬15g,炙甘草6g,4剂。5月19日二诊:服上方3剂后,恰逢月经来潮,手足心热除,唇口干燥,口渴,小腹凉均减轻,经期未见呕吐,经量亦较平素增多,但色斑末见明显改变,续服上方7剂。5月26日三诊:色斑稍减淡,小腹凉,原方加肉桂3g,以10剂量研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0g,每次1丸,每日3次,半年后随访,色斑已除,月经正常。
  例4:刘某,女,19岁,2005年3月21日初诊。患者胃痛时发已2年,近半月发作频繁,且症状较以前加重。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自服西药后不能缓解,现胃脘痛,遇寒食冷加重,伴烧心反酸,唇干起皮,冬日手足凉甚,月经后期,量少色暗有块,经前经期小腹
  冷痛,舌质暗,苔白腻,脉沉细无力微涩,证属下元虚冷,肝气上逆,胃失和降,予温经汤加味。处方:吴茱萸、桂枝、川芎,当归,白芍,牡丹皮,半夏,党参,阿胶(烊化),生姜各1Og;乌贼骨,煅瓦楞,麦冬各15g;炙甘草6g,4剂。3月6日复诊:胃痛缓解,饮食生冷后偶发,伴烧心反酸。3月5日月经来潮,色较前转红,量可,血块减少,小腹冷痛减。继服上方10剂,3月后随访,胃痛反酸末再发,月经正常。
  按:例3因产后护理不当,致冲任受寒,瘀血阻滞于下,心血运行不畅,故面部色素沉着。例4贪凉饮冷冲仔虚寒,瘀血内阻,以致肝气挟冲气上逆,胃失和降而胃脘痛。两例均属冲任虚寒,瘀血阻滞,并均伴有小腹凉,经期甚,冬日手足凉甚,唇口干燥之经汤主症,故用温经汤均取得了满意疗效。
  3.血府逐瘀汤
  血府逐瘀汤为理气活血之要方其主症为:【叩击右胁肋痛并牵引剑突下疼痛。】凡辨证属气滞血瘀而并见此主症者,皆可用本方治疗,疗效确切。
  例5:刘某,女,20岁,2002年12月22日初诊。患者就诊前4天正值经期,晚间跳舞汗出后受凉,出现恶寒,身痛等症,休息后消除,但继发头沉,头晕,周身乏力,咽干至今,舌淡红,苔薄白,脉涩滞不畅,叩击右胁肋痛并牵引剑突下痛。证属瘀血内阻,治当活血化瘀,方用血府逐瘀汤原方处方:当归,生地黄,桃仁,红花,赤芍,枳壳,柴胡,怀牛膝,川芎,桔梗各10g,炙甘草6g,服约4剂后诸症痊愈。
  例6:王某,女,23岁,2003年4月17日初诊。患者近1月若不午睡则下午或傍晚必发低热(37.5~38.5℃),发热前咳嗽痰多,热时周身骨节酸痛不适,不经治疗2小时后自愈,平素不发热时肌肤扪之亦热,舌质暗,脉细涩。叩击右胁肋痛并牵引剑突下痛证属瘀血阻滞,肺热挟痰,治宜活血化瘀,消肺化痰。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处方:当归,生地黄,桃仁,红花,赤芍,枳壳,柴胡,怀牛膝,桔梗,桑白皮,地骨皮各10g,川芎,炙甘草各6g,7剂。4月24日复诊:肌肤扪之热及发热已除,每日中午咽中仍觉有痰,以宣肺理气,燥湿化痰药续服,4剂而愈,半年后随访无复发
  按:例5经期受寒,寒凝血瘀,瘀血内阻,营卫不和而身痛恶寒,瘀血阻滞气机升降失常,清阳不升而致头晕沉,身乏力。例6瘀血内
  结,郁而化热,午后为阳明主令,阳明热盛,动则阳气盛而郁热发,两阳相合即见发热。两例主要表现不同,但均有叩击右胁肋痛并牵引剑突下痛之症,说明其瘀血结于胸胁膈间,方选血府逐瘀汤而效如桴鼓
  4.足跟化瘀汤
  本方为印会河教授所传授,方由丹参30g,怀牛膝10g组成。功能活血化瘀,下行止痛,擅治足跟痛,故名足跟化瘀汤。其主症为:
  【两足跟按之痛,初触地行走时痛甚,行走后反渐觉痛减。】
  例7:刘某,女,53岁,1989年9月2日初诊。患者足跟痛已半年,诊为“骨质增生”,嘱其进行理疗,其足跟按之痛,初触地行走时痛甚,行走后渐觉痛减,正合足跟化瘀汤主症,予原方3剂,9月5日复诊:足跟痛已减半,继服原方5剂,疼痛全消,未见复发   按:一般足跟痛,伴腰膝酸软者,多从肾虚论治,予六味地黄丸,若患者因瘀血阻络,则痛有定处而按之痛甚,初触地行走,瘀阻不通,故痛甚;行走一段时间后,局部血液随气的运行而渐畅,则痛减轻,这与肾虚足跟痛,越走越痛,休息后减轻者,明显不同,临证凡见此主症,施用此方,即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10169270_10169270_1437712676075.jpg
智慧人生 造象生活
微信:A8704304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含象堂大健康丨含自然·汇万象 (沪公网安备 31011302007431号  沪ICP备16043211号-1

GMT+8, 2024-11-21 18:40 , Processed in 0.103905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含象堂

© 2001-2019 含象堂.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