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微信直接登录

含象堂大健康丨含自然·汇万象

查看: 4027|回复: 0

重用细辛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有肾病者不宜重用)

[复制链接]

1660

主题

2698

帖子

885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851
发表于 2017-3-18 16:42: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分享到:
   有毒中药细辛历来被视为治疗顽痹之要药,但自古以来就有“用不过钱,多则气闭塞而亡”之说。因此,历来医者对此心怀恐惧,避之重用。而用常规剂量固然安全,但对类风湿这等顽症却难以奏效。对其用量过钱与否,中医界历来就有颇多争议。我们重用细辛60~200克治疗晚期重症类风湿性关节炎,不仅无一例气闭塞而亡,而且罕见明显毒副作用,其疗效较常规用量明显为优。
  类风湿性关节炎为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医属痹证范畴,病残率高达40%,尤其是晚期重症患者,治疗颇为棘手。本校附院有位内科主任,患此病十余年,经诸多名医采用“金字塔”策略、“倒金字塔”策略、“锯齿形”策略,甚至当今最为流行的非甾体类药、激素和甲氨喋呤等药物联合应用。也曾用常规剂量细辛长期治疗,却收效甚微。关节肿胀变形,其痛彻骨,辗转反侧,夜不能寐。他抱着一线希望,前来就医。我坦诚相告:“细辛用量不过钱,您属晚期重症,需重用细辛,您不怕气闭塞而亡吗?”答者也干脆痛快:“只要是您开的方子,我就敢喝。”这样,重用细辛60克,配伍制附子,制川乌,豕希莶草等药入煎,2周后晨僵时间缩短,疼痛减轻。此后每周细辛递增20克,直至每剂200克。经治3个月,血沉降至正常,RF(类风湿因子)阴转,肿痛消失,生活自理,恢复工作。迄今5年未见复发。
  细辛辛烈窜透,通阳气,散寒结,对肝肾阳虚,寒湿凝结或虚寒较重者,有较好疗效,历来视为治痹证之上品。据现代研究,细辛根中的挥发油具有明显的解热、镇痛、镇静、抗炎、抗惊厥等作用。但细辛用量历来有“不过钱”之说,大部分药书均不越雷池,临床上也多不敢过用。确也有用5钱(15克)而中毒的报道。其实,细辛的用量与剂型的关系极大。本草纲目有“若单用药末,不可过一钱,多则气闭塞,不通者死”的记载。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所谓“不过钱”是指单味生品而言,而细辛入煎剂并不拘于此说。在一些文献中,用量破格的记载并非凤毛麟角,如张仲景的小青龙汤中就“用细辛三钱”;清代石室秘录·完治法治头痛二方,曾用“细辛五钱和一两”。这些记载看来是经过反复临床检验的。近年来,临床上用细辛全草大剂量配伍,而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何氏用至30克,周氏用至40克,冯氏甚至用至160克入汤剂,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100例,收到良效,却未见明显毒副作用。
  据对细辛根中挥发油的研究发现,其主要成分为甲基丁香酚和黄樟醚等。细辛挥发油有致青蛙、小白鼠、家兔等动物呼吸麻痹而死亡的毒性,这与本草所言“气闭塞不通”是十分吻合的。药理研究证明挥发油中的黄樟醚确有致动物呼吸麻痹作用。另有学者研究表明,细辛的功效与毒性在很大程度上与其所含的挥发油有关。细辛全草经不同时间煎煮后,其煎液中挥发油及黄樟醚含量随煎煮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另外实验又证明,细辛挥发油中含量最高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的甲基丁香酚,随着煎煮时间的增加,煎剂中甲基丁香酚含量下降的速度较黄樟醚慢,可以认为黄樟醚的挥发性胜于甲基丁香酚,因而下降较快。所以经煎煮30分钟后,煎汁中还保留着一定量的有效成分甲基丁香酚,而有毒成分黄樟醚的含量则大为下降,不足以引起毒害。有实验证明,煎剂中细辛的用量,即便是散剂的4倍、12倍,也不致引起不良反应。可见细辛用量“不过钱”之说,恐指散剂而言,并非包括煎剂。而且煎剂可按细辛用量多少,适当延长煎煮时间,以避免或减少其毒副作用。但仍需说明,一般情况下,细辛的用量应在3克以内,遇特殊情况需加大剂量,应在医生指导下,慎重使用,不可自己随意加大剂量,有肾病者不宜重用。
  【作者简介】
  高家骏,风湿病专家,天津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教授,风湿病科主任。对风湿性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造诣颇深。独创了非牵引治疗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新方法,在世界上首先发现并命名了“类风湿性颈椎综合症”;重用中药细辛,突破了细辛用量“不过钱”的传统禁区。多次在国内、国际学术会上宣读论文,并获中国中医研究院颁发的“医圣杯奖”,8次受到省、市和自治区的表彰或奖励,曾为北京国庆观礼代表。
微信截图_20211119174253.png




智慧人生 造象生活
微信:A8704304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含象堂大健康丨含自然·汇万象 (沪公网安备 31011302007431号  沪ICP备16043211号-1

GMT+8, 2024-11-21 18:46 , Processed in 0.104090 second(s), 45 queries .

Powered by 含象堂

© 2001-2019 含象堂.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