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微信直接登录

含象堂大健康丨含自然·汇万象

查看: 11514|回复: 0

文字版《从头到脚说健康》-曲黎敏

[复制链接]

1660

主题

2698

帖子

885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851
发表于 2019-11-22 23:41: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分享到:

从头到脚说健康 作者:曲黎敏
内容摘要:   
    《从头到脚说健康》以一种独特的视角、通俗的语言,带领读者走进中医文化这座美丽的殿堂,领略传统中医的独特魅力。

  本书从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健康问题入手,从头到脚地讲解人体、分析人性,从病症、病因到养生方法,进行多角度、跨文化、图文并茂式的讲解,书中指出,现在很多人并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不运动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单纯地把健康寄托给医生是软弱的,真正的健康源于自我对本性的觉悟。
  本书一改健康养生类图书的艰涩难懂、高深莫测,以一种严谨、博大的的文化魅力征服读者。字里行间指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但不为人注意的生活恶习、养生误区,为大家指出了一条看似平常但不简单的健康养生之路: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多做运动,不生气。
如果说于丹最大的贡献是把《论语》送到了百姓的家中,那么曲黎敏最大的智慧就是让百姓把中医养生融入了血脉。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曲黎敏22日在京推出新书《从头到脚说健康》,以独特的视角、通俗的语言,带领读者走进中医文化这座美丽的殿堂,领略传统中医的独特魅力。

与市场上健康养生类图书的艰涩难懂、高深莫测不同,本书以一种严谨、博大而又亲切的文化魅力征服着读者。传统文化十分讲究“大道至简”,真正的大道理都是非常简单的,并非艰涩难懂。大道理,说得清;大道理,听得懂;大道理,不远人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带领读者走进了传统中医文化的魅力世界,讲述了“日用而不知”的生活常识和道理。

比如吃北京烤鸭的时候会将葱丝卷入饼中一起吃,是为什么呢?本书解答就在于鸭子本身是寒性的,而葱的特性是生用主辛散,是开散的。烤鸭与生葱一起吃就符合饮食的平衡特性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恶习和误区,曲黎敏在书中也一一指出。


曲黎敏认为,中医从某种程度来讲是可以被人理解的,“我们一定要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相信自己的自愈力是很重要的方面。”
她表示,真正能走出国门的是文化而不是技术。“《黄帝内经》很少谈药的问题,是要告诉大家不生病的秘密,而不提药物治疗。这是文化的传播而不是所谓的医疗体系的传播。让中医在世界上弘扬,就要遵守文化的理念,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没有比中医更贴近生命和自身。”


对于外界拿她和于丹作比较,她说“大家都在弘扬传统文化,这是我们的共同点,不同点在于:我的主攻方向在中医文化方面。我们的努力方向不同,这个没有可比性。”


据悉,在有着全国市场晴雨表的北京市场上,该书上市仅两天,便以超出第二名近千册的业绩占据新华书店系统当周销售排行榜首位,同时在卓越网更是以两天两千多册的销量超越其他所有图书,拔得头筹。值得一提的是,该书配套的相关讲座光盘也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制作推出,与新书同步在全国陆续上市。


而曲黎敏最大的心愿是“每个家庭都能挂一幅美丽的人体经络图,反省自己,这就是传统文化的复兴,也是对医疗体制的补充。”

第一篇 从头到脚话健康——养脑篇


一、脑,奇恒之腑,髓之海


人的脊髓属先天,而人的大脑属于后天。“脑为髓之海”,指出了脑是髓汇集而成,而且说明了髓与脑的关系。 “脑为元神之府”,是生命的枢机,主宰人体的生命活动。脑具有精神、意识、思维功能。头脑是精明之府,忆、视、听、嗅、言等感官功能都归于脑。脑的功能隶属于五脏,五脏功能旺盛,精髓充盈,清阳升发,窍系通畅,才能发挥其生理功能。


二、养脑的方式


以学习的方式养脑。中国文化思想认为,学习可以克服本能,解除烦恼。怎样学习呢?
(1)学《诗》,指《诗经》
学《诗》可以兴,培养人的想象力;
学《诗》可以观,培养人的观察力和洞察力。先贤强调人一定要学习,不仅为了学知识,更多的是为了学习如何做人做事。《皇帝内经》的开篇中多提到春夏秋冬、东西南北,就是认为人身体的这个小宇宙和天地之大宇宙是相和的。如何看不清自己,你可以通过看天地万物,比如春天里小树发芽的过程,你就懂得人体的气机,在春天里是怎么一点点升起来的。这也是洞察里的培养过程。
学《诗》可以群,培养人的沟通能力,学习与他人长久相处。
学《诗》可以怨,指讽刺、有情致的抱怨,不是招人讨厌的。就是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
学《诗》可以言志,有利于志向的表达,了解心的动向。
学礼,即学会对自己的感官机能进行制约和调养。
《史记》记载,礼由人生,人生有欲,制礼以养人欲。意思就是说,学礼是可以正确疏导人的欲念,如同五味养口、芳香养鼻、美景美文养目(而非美女养目)、音乐养神一样。中医认为,五脏皆有神明。其中正真能作用于神的,只有音乐。
古人究竟怎样用音乐来养神的呢?《史记》中特别记载,钟鼓、管罄、琴瑟、竽笙,养耳也。鼓,主生发。从古代传统文化中了解到,大战前一定要擂鼓出发,振奋士气;之后以鸣金收兵表示结束打仗。可以看出,金,主肃降。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所以,小孩子的脾先天是比较弱的。脾弱就会造成脾湿重,小孩就会老出现昏昏欲睡的现象,怎样治疗呢?就是用一个小小的拨浪鼓,在玩的过程中,让孩子的气机慢慢地生发起来。敲鼓也要注意时间,不要在晚上敲鼓,该睡觉的时候应该选用有肃降作用的音乐。


三、眼系入于脑


五脏六腑的精气全都是随眼系入于脑的,因此眼睛是脑力最外散的以一个部分。像现代人长时间上网、看电视等,实际上这是最耗神的。


四、头部的疾病与入脑的六条经脉密切先关


(1)督脉。督脉通髓达脑,是阳气阴精入脑的途径,通过十四经经气的循环,将脏腑之精气向上转输于脑,以奉元神。脑为髓海,实由肾中真阴真阳之气酝酿化合而成,缘督脉上升而灌注于脑。如果督脉脉气失调就会出现“实则脊强,虚则头重”,“大人癫疾,小儿惊痫”等脑部病变。
(2)膀胱经主阳气。健忘症就是膀胱经大虚的症,阳气虚弱,便不能上于脑。
(3)肝经主血。从经脉的角度讲,肝经是脑部供血的经络。
(4)阴跷脉与阳跷脉入后脑,与人体的协调性有关。决定体态是否匀称,动作是否协调。
(5)胃经。我们吃的营养物质通过胃经上输到心、肺,同时也要上输于脑。

第二篇 从头到脚话健康——养发篇


古代文化认为,人既本能有理性。其理性的一面尤其要依靠头发来表现。
一、认识头部经络
头部的正中线走的是督脉;督脉的两侧分别是膀胱经和胆经。
两个耳尖窝走向头顶的督脉,交汇点教百会穴。百会穴是诸阳之汇,人体的督脉、膀胱经、肝经都在这里交汇,所有的阳气都聚集在此。
胆经从外眼角沿着两侧走到足的第四脚趾。
二、与头发相关的两条经络
发为肾之华,即头发是肾的外现。肾主黑色,所以头发黑不黑、是否泽润实际上和是肾相关的。肾的一个主要功能是固摄,如果肾气收藏的能力特别强的话,头发就不易脱落。
头发又与肝血有关,发为血之余。(头发也有一个别名叫“血余”,是头发的中药名称,血余炭可用来止血。)肝主生发,头发长短与肝血有关。
三、头发的问题
(1)头发白是血虚的表现,同时也是肾虚的表现。肾主黑,肾精充足,头发就会乌黑有光泽;肾精不足,就会出现白发。
(2)两鬓斑白,是少阳火飘的表现,就是胆经的火偏旺,敛不住了。
(3)黑白相杂的花白头发,是胃肾两虚的变现。这种人的性格也如同头发,一会儿一个注意,情绪不稳定,容易激动也容易消沉。
(4)掉头发,是脾肾两虚造成的。中医认为,肝入脾,脾对应土,而肾对应水,土能克水,如果过食甘味的食物,就会抑制骨头的凝敛功能,就会头发脱落。
头顶脱发,与肝经和脾胃相关。这种人的个性表现出无端思虑过多,思则气结、伤脾伤血。
斑秃,民间叫“鬼剃头”,这个人的情志很有关系。如果过度焦虑或生大气,或者总打不开心结,都有可能造成斑秃。
(5)头皮屑多,是阴盛阳虚,导致虚火上炎的原因。就是指肾精不足敛不住虚火,上面的火太盛,精血就会慢慢减少,头皮缺少滋润自然就产生头皮屑了。
(6)头发出油,是脾输布太过,土不生金,肺的肃降不够,营养只能在上面飘着。因此这个现象和脾、肺两脏有关。
(7)头发为什么叫“烦恼丝”,生理上是火上头的意思。君子之人应积极进取,有追求烧攀比,就不烦恼。
四、胡子的问题
(1)头发和胡子的关系。男人长胡须是由冲脉所主,起于会阴穴沿任脉两侧上行。冲脉主阳气,对女子而言上行长乳房;对与男子,上行则长胡子了.(在男子身上,太冲脉下部连系的是两个睾丸。)我们也解到,头发是肾经所主。因此,肾虚只白头发不白胡子。如果肾不虚,而是任督冲脉虚弱,就会出现发黑须白的现象。
(2)冲脉是奇经八脉之一,没有一味药是可以补奇经八脉的,因为它属于先天之气。由于元气藏于肾,可以从滋补肾的角度解决发白须白的问题。
(3)从胡子看性格。像张飞那样两边咋开的胡须,中医讲这是生发过度之象,比较粗矿豪放,比较情绪化却没有太强的理性。关羽的胡子是美“髯”,他的性格特点是忠厚、义气、善良,这样的人不会争强好胜,却文人可靠。还有一种男人天生不长胡须,叫“天宦”。从象上看,这种人收敛的气机很强,属于心机比较多、老谋深算、藏而不露的人。
四、头发的养护
不要用太密的梳子,做好用木梳;梳头从前到后在两侧;多用五指按压头皮。
春天不要束发,尽量八头发散开,这样才能提起头发的生机;睡觉时更应散发。
一定不要湿着头发睡觉,这样容易引发一系列疾病,如头风痛、眩闷眼花、发秃、生白屑等,甚至造成脸发黑、齿痛、耳聋等问题。


第三篇 从头到脚话健康——情志篇


一、可以肯定地说,人体内在气血的变化可以导致情志的异常。
肝气虚则恐,容易受到惊吓;肝气实则易怒。
心气虚容易悲痛、抑郁;实则笑不休。
血有余则怒;不足也会有恐惧的感觉。
五种情志:肺志为悲,心志为喜,脾志为思,肝志为怒,肾志为恐.
“烦”,肾精不足,虚火上炎,属于心病。“燥”,属于虚阳外越。坐在那里老抖腿的人,就说明肾精敛不住虚火,容易发火、烦躁,做事情不理智,很容易冲动、失败,不成功。这就是老话“男抖穷”的道理。
二、小儿多动症
精气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元气虚弱,精气不足,容易导致弱智。像小孩子先天不足,髓海就会不足,脑力自然会不够。
小儿多动症,中医认为是肾精不足敛不住虚火造成的。小孩过多食凉,会造成胃寒,发展下去就会肾寒,所谓“寒”就是经脉不痛的意思,肾精不足虚火上飘,小孩的注意力就不容易集中,造成多动症。
小儿多动症的预防:不要偏食,避免冷饮,多喝白开水。就吃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食物,很少小孩的脾胃,一旦损伤了胃气,将来可能带出一连串的健康问题。
人的成长一定要因循自然的规律!
三、癫疾
癫疾的病机基本上属于五藏受邪造成的。先天性癫痫,是由于母亲怀孕期间受到惊吓刺激打乱孩子精气所致。
(1)“癫症”属于真精不足,出现痰淤阻,蒙了心窍。癫症病人比较安静。
(2)“狂症”属于邪火乘心,神无定主。狂症的表现是不懂饿,情志上自视高贤,夸夸其谈,自尊贵。可以整天整夜骂人不休。
(3)忧郁症,病至则恶人与火。就是指不愿意与外界接触,讨厌别人;讨厌火光和亮;听到拍桌子的声音都吓一跳;一天到晚心慌慌的。
胃经所主的症虚证的人,喜欢独闭户塞;而胃经实症的人,特别有力气,喜欢登高而歌,老把自己想象成神、佛,傲慢自大。这类人的肚子,每日感觉胀气,老打嗝、肚子里乱响。
肾经所显现的忧郁症变现,则是目无所见,眼睛发直,心发慌老害怕后面有人追。肾的情志主恐,肾气不足则善恐。
中医治疗抑郁中的原则是先生理后心理。先让身体强壮起来,五藏强壮神明才能清晰,人的情志才会得到好的调整。
(4)癫症、狂躁症以及抑郁症基本上归属与胃经、肾经这两条经脉的病症。因此从这两条经络来治疗就会很有效果。
四、情志病的治疗
人们要注意的是,人的情绪变化首先影响胃和肠。比如,人一生气就会造成影响胃肠工作,人会吃不下饭,也会产生便秘。
情志病治疗的原则:
① 破胃和肾的寒邪。
② 固摄强化胃和肾的功能。
③ 心理的疾病就会减损很多。
心理上的治疗:
①不要把抑郁症想得过分太严重,忧郁的人也有很多特点,凡事能深思熟虑,独立性强。当然,发展成病就有不好的地方,比如容易胡思乱想,以极端的方式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
②一定要有好朋友或 多加入到社会团体中。
③寻找心灵的良师,比如读书。
④心理上不要太要强。固然说我们的人生需要努力,但人体是不讲究努力的,老是向上调动元气,时间长了,就像泡沫一样,一旦散去,人体肯定是一个大虚症。所以说,太要强了会超越身体的承受,造成疾病问题。
⑤逐渐养成新的生活习惯。比如跑步,可以抻拉膀胱经,振奋起阳气。
⑥对人性保持诚实和自信,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第四篇 从头到脚话健康——睡眠篇


一. 睡眠的机理:
人体有一个卫气,卫外而为固也。它在固摄阳气的同时,也是不断在人体运化的一个过程。白天行在人体的阳分里,晚上行在人体的阴分里。卫气走进阴分里,人就想睡觉,走出阴分,人就醒来。人的精气受于水谷化成的精微,谷物进入胃以后,起精微传入到脏腑,五脏六腑都因此得到营养,其中清的就叫做“营气”,浊的叫做“卫气”,一昼夜各自循环五十周,然后会合一次。营卫之道就是白天精神,晚上睡眠。这就是中医里的睡眠机理。
二. 睡眠的各种表现
老人为什么白天昏昏欲睡,晚上又睡不着呢?阳气不足,白天就会一会一个盹;晚上睡不着,又是精气不够的原因。
青壮年的失眠的原因:
①心肾不交的失眠。晚上睡不着,白天还犯困,双腿发沉。这种失眠很难治疗,是长期不良生活习惯造成的。
②血不足也会造成失眠。中医认为,血是从胃里来的,是食物的精华变化而成。血是一种能输布四方的能量,代表一种动能。血不足的病首要一条是胃虚。
③晚上吃得太多也容易失眠。人活一口气,这一口气要么用来消化食物,要么用来睡眠。吃得太饱,就会造成中焦隔, 阳气不能上输于头,就会失眠。最好晚饭七分饱,饭后要散步。
懒得动的原因:
有人就爱走到那躺到那,这种人湿气太重,体态偏虚胖,人特别懒,体气也不清爽。建议要多运动,否则像糖尿病等就会找上门来。
睡不着的原因:
肾精不足,全身无力,想睡睡不着,中医称为“少阴症”。
早上赖床的原因:
湿气重,胃火起不来,上午喜睡。
三 睡眠中的梦
梦是阴阳之气相搏的一种反应。
梦的场景:
阴气盛则梦见大水,和令人恐惧的事情。
阳气盛则梦火,与阳气浮越有关。阴阳俱盛梦见厮杀。
人体上面的气盛,则梦飞,这种人的个性属于追求完美,气老调在上头。
下气沉,则总梦到坠落深渊。肝气盛梦怒,肺气盛梦哭泣
多梦的原因:虚火扰头,就是气上不来,空运化,营养物质上不来,肾精不足,所以形成多梦。久而久之就会带来很多疾病。
中医认为做梦就是“魂魄飞扬”,魂是肝的神明,魄是肺的神明。睡觉时做梦是魂魄收敛不住的象。
三点以前做梦是肝魂不收敛,与理性有关;三点以后做梦是肺魄不收敛,更接近本能。
四.五藏健康与否有时会通过梦境反映出来
过喜,则心神外散。会梦见色彩艳丽的花。
过怒,老发无名火。想一些“路怒”族,一堵车就起急,老是开车斗气,发怒。说明肝气或胆气被郁,生发不起来。但在梦境里还有意识地想把这种火憋一憋,因此会梦见花儿打蔫、凋零的现象。
在梦里,如果总梦见有人想抓你,你不断往黑屋子里跑躲躲藏藏。或者是无力奔跑,好像自己的腿脚被束缚了一样,有一种很强的压抑感,梦境很晦暗很恐怖。这都是肾精不藏的象。
脾气过于专一的话,可能梦见自己追赶别人,或者是一种很焦虑的梦境。
梦境的颜色和藏器的关系:心为红、肝为青、肺为白、脾为黄、肾为黑。
五脏对应的五音:肝对于呼、心对应笑、脾对应唱、肺对应哭、肾对应呻吟。
五 消除失眠的办法
从头到脚放松:头发放松、眼眉放松、肩膀放松……一直往下想,放松到每一个脚趾头。放松之中慢慢地腹式深呼吸。
所谓的睡眠,要先睡心,心要先安静下来,先睡下,那么身体才能听从心的安排。
学习婴儿的睡觉特征,四仰八叉、虎抱头。
常常按揉脚底的涌泉穴,这是肾经的一个主穴。睡觉前,用手心劳工穴去揉搓脚心涌泉穴,以达到心肾相交,促进睡眠的目的。


第五篇 从头到脚话健康——养颜篇

一.脸上循行的经脉有十一条
任脉起于会阴穴,向上经过关元等到达咽喉部,再上行环绕口唇,经过面部,属于奇经八脉之一,任脉是由冲脉带上来的。一般双眼下的这个部位就叫“脸”。人体血气充足,脸就会比较红润。这种红润并不是满面红光的样子,而应该像小孩子似的润泽。老年人如果出现粉红色的面容,就表明虚阳外越,一定要当心了。
阴跷脉起于足舟骨后方,上行内踝,沿大腿内侧直至胸部内侧,由锁骨经人人迎,过额部在目内眦与阳跷脉会合。属于奇经八脉,都走内眼角。阴跷脉和阳跷脉都主眼睛开阖(阴是气,阳是血)。气到了,血没到,也会出现问题。即便眼睛睁开了,阳气不足,津液代谢不掉,眼睛就会肿着。
胃经起于鼻子的迎香两侧,上行至交腭中。所以鼻子的整个外形都由胃气所主,两眼之间,是鼻子的起点,也叫做“山根”。它又称“健康宫”,反映人体的健康和体质。宽广和丰满的“山根”最好,最合适的宽度是要能嵌进一只眼睛。在古代,就是观“山根”看人的官运如何。
在我们的脸部,除了胃经,还有膀胱经、胆经、大肠经、小肠经等等十一条经脉,它们分管不同的部位,掌管着我们的五官。
二.脸上的各个部位
1.额头:胃经、膀胱经、肝经所主。
抬头纹:阳气不足的象,也是气机不足,过于努力的象。也可能是习惯抬眼眉形成的。
2.眼袋:长眼袋属于小肠经阳气不足。
3.颧骨:小肠经所主
高颧骨:阳气过足。高颧骨的女性一般比较心高气傲,追求很高。所以,对于女性而言,四十岁以前的面相是父母给的,四十岁以后的面相是自己修来的。心情平和,面相就会显现圆润。心高气傲,面相就会出现凹凸,比如凹眼眶凸眉颧骨呀。
蝴蝶斑:颧骨处的蝴蝶斑是肠胃有问题的象。吸收功能不好又代谢不掉,代谢垃圾就堆积在这里,所以高美容是没有用的,一定要治好肠胃病。
4.脸颊:大肠经所主
5.颐:把手捂在脸上,微微笑,感觉会动的那块地方就“颐”。古人就主张这样的微微笑,平和养心。我们日常生活里的笑:
哈哈大笑,表明心神散了。
天真般傻笑,一般发出“嗨嗨”声,像小孩子一样。
古代微笑的窍门,是发出“隐”,牙齿露出的程度恰到好处,下巴会微微含一点,显出谦逊的样子。
6.颔:小肠所主
颔肿:就是下巴两侧肉多,和脖子都连上了,显得脖子又粗又短似的。是小肠吸收不好造成的。
7.颊车:在颔部的两侧、一咬牙关就狠劲的地方叫“颊车”。由胃经和胆经所主。它是治疗牙病、面部神经麻痹的一个中药穴位。
8.人中:在鼻唇之间,,它是人体任督二脉交汇的一个沟渠。由于任脉主血,督脉主气,所以人中也是气血交汇的沟渠。如果人体气血充盈,人中就会显得长宽深,身体自然长寿,所以也叫它“寿宫”。督脉主男性的生殖,任脉主女性的生殖。如果人中长的好的话,子嗣就丰盛、健康。所以从人中就能看到人体的健康水平。如果气血消耗厉害,人中就会平。
三.学会看脸色
面尘脱色:失去正常色泽,色泽夭败无华。或说没有表情了。为血虚不能上荣之象,属于肝病。
面如漆柴:好像脏的柴棍上刷黑油漆一般,又黑又暗。黑颜色是肾病所主。
面红眼黄:是心包经的病象。这种人脸上还有喜笑不休的样子。
面微有尘,体无膏泽:脸上像蒙上了一层灰,一点都不滋润。这是胆经生发不起来、胆气被郁的象。
颜黑、鼽纽:“颜黑”指整个脑门发黑,属于胃寒,这里脾胃所主,是肾水上泛之象。“鼽纽”就是流鼻血,太阴,脾没能发挥正常的统血功能所致。
酒后脸红:是肝经收敛不足的表现。如果酒后全身发红,说明全身的肝经都有问题了。

第六篇 从头到脚话健康——五官篇


一.眉毛
文学上的描述,眼睛是湖水,眉毛是湖面的青草,眉毛一定要妩媚。眉目含情实际上是,眼睛含情,眉毛传情。中医认为,多气多血的地方则多毛。人体阳气生发足且血足的地方长毛。比如眉毛、胸毛、阴毛、腿毛等。有人会问,后背的阳气不是很足吗,为什么不长毛呢?人的体表,特别是后背,都为太阳,是阳气多于阴血地方,收敛的气机要多,不需要通过很多的毛窍开泄。
从眉毛可以看出人的气血虚实,也可以了解人的性格。眉毛粗且浓密的人爱操心。眉毛淡的人气血不足,人也闲散。人到老了,眉毛里多出几根长长的眉毛,这就叫“寿眉”,是阳气足的一个象。所以说多气足血,人才能长寿。
皱眉头:这个小动作实际上动用了很多小骨头,能影响到全身的气机。人要是紧张焦虑就爱紧锁双眉,这是一个调阳气上来的象。
眉毛脱落:是大风病的一个变现,是阳气衰、血衰的象。
二.眼睛
五脏六腑之精气都是通过眼睛表现出来的。瞳孔变现肾的精华;瞳孔外的一层是由肝经决定的,即肝开窍于目的意思所在。《皇帝内经》指出,肝受血能视。意思是说肝的功能如果正常则目光有神,看东西清楚明亮。得肝病的人,两个眼角就会发青。如果是小孩子受到了惊吓,肝经也会有反应,小孩的鼻梁处就会出现一道青筋或青痕。只要出现青色,都和肝有关。肝正真的颜色是苍颜色,是黑到青的一个过度色。
眼睛是心的使者,心又是神的坐在,所以说“神散则目惑”。老话说,花不花,四十八。其实与年龄关系不大,眼睛花不花与神散相关。
总是眼泪汪汪的,是肺气不足,肃降的能力不强,像林黛玉。
迎风流泪,是肝经不收敛的问题。
眼睛向外冒:与饮酒过度、肝经不收敛有关。甲亢也是肝经收不住,眼睛外凸,脾气大。
眼袋:小肠经所主。阳气不足,代谢不掉水液。
肝气不足,目失所养。比如会出现眼睛干涩。这样的人容易发脾气,总是无名火。可以枸杞泡水,连喝十天来缓解眼干问题。
眼部的问题,大部分是由肝血不足造成的,肾精收敛不住虚火,所以眼睛就有火了。
日常护眼窍门:①搓热双手,用手心的劳宫穴熨抚双眼。②按揉“后眼”。后脑勺对应眼睛的地方,有两个凹陷处,可以时常地闭上眼睛按摩这个地方。如果这个地方鼓起来了,说明眼压过高,也要多按摩。
三.耳朵
中医讲,肾与心开窍于耳。心火和肾虚都会导致耳朵的疾病。
三焦经起于无名指尖外端,向上经手背到肩膀进入胸中,广泛联系上中下三焦。它的一个支脉从胸中向上循经于后颈部,经过耳部与面部循行在耳的前后内侧,最后达到眼眉外侧,与胆经相接。因为三焦经和耳朵关系密切,一旦三焦经出现了疾病,在耳朵上就会有所表现。
耳内出现蝉鸣声,是肾虚的象。耳内出现轰隆声,是肾精不足、三焦不通导致的。
胆经的一条支脉从耳后入耳中,走出耳前,达到外眼角。有些小孩子十几岁就出现暴聋,就是一只耳朵突然聋了。这种孩子在平常里脾气特别急躁、特别容易生气。人只要一生气就造成三焦不通。
保护耳朵做好的方法,①就是调整情绪,不能过度焦虑、过度疲劳、过度纵欲。千万不能生大气,受寒又生大气,可能会造成耳朵突然闭塞或暴聋。②心肾相交法一“鸣天鼓”。双手搓热,劳宫穴贴在双耳上,双手托后脑,用食指弹拨够脑勺。手心压紧耳朵再突然放开。这样有助于耳朵的恢复。心肾相交法二“按摩听闻穴”。用中指的指尖塞入耳孔,轻轻地蠕动,按摩听闻穴,按摩后快一点拔出就可以了。达到对耳朵的保养。如果感觉指尖粘粘的,说明湿气重了。记住任何动作,都不要让身体受伤。心肾相交法三“手心搓脚心”。把人体的气往下引,保证气机上下顺畅。
【提示】疾病能够痊愈,取决与身体的元气充足与否。可是乱吃药就会乱调元气,反而伤害了五脏六腑。药之所以有用,是它调元气的作用。正真治病的不是药,是通过药恢复脏腑功能。可是怎样才能恢复脏腑功能呢,一定是元气充足。所以,吃药就有可能损伤元气。吃药不当,首先损伤肝肾,因为肝肾同源,从而造成耳部的创伤。耳部的疾病如果三个月内不及时治疗,以后就越发难治。
一.鼻子
1. 鼻为肺之官,“官”是官能的意思,所以肺病表现在鼻子上。
“鼻祖”一词是因道教医学中认为,人在母体里最先长出的器官是鼻子。古代相书里又用粮库一词相容鼻子。为什么呢?鼻子由胃经所主,而人有没有魄力,却和肺气相关。“魄”是肺的神明。一个人要胃口好,吃得多,再加上有魄力,这样他占有的粮食就会多,所以就是发财之相。现在看来迷信,但可以说明古人对鼻子这个器官的重视。
五臭(xiù):和味不同,是用鼻子闻的。臊、焦、香、腥、腐。肝发出来的味是臊,心臭为焦苦味,脾臭为香,肺臭为腥,肾臭为腐。五脏有病可以通过五臭反应出来。
大肠经走鼻下,小肠经抵鼻。
鼻子的外形由胃经所主,像鼻子起包、长疙瘩都是胃寒火上攻的问题。
鼻孔由肺气所主。鼻子里的气凉、热也能反应肺的问题。
2.鼻子的疾病
鼻窦炎,容易出现口臭,是脾胃精气不足造成的。日常生活中,口气重的人很多,记住这与脾胃气有关。胃气的特性是一定要下降的。口气重就是胃气没下去,溢上来了。鼻窦炎呢,上面的气不痛,下面的脾胃气又不足,就会伴随口臭的出现。
过敏性鼻炎,是元气虚弱的象,属于免疫系统的疾病,很难治疗。
鼻炎的根源:①焦虑,是气机壅滞。肺主一身之气,焦虑首先使肺的功能不能正常发挥。②过食冷饮,伤肺气。③空调,对肺的气机有很大损伤。【提示】长期生活在空调环境中,人的免疫力会下降,元气一旦虚弱,像鼻炎这种病症就会反反复复,很难治愈。皮肤病疾病和过敏性鼻炎是同一类疾病。原因都是伤了肺气。
鼻炎导致头痛,由于鼻腔直通于脑,鼻子不通,气阻,发出声音就会囔囔的,时间长了就会造成头痛。
过敏性鼻炎的人,不停地打喷嚏、流鼻涕。打喷嚏不是坏事,是阴阳合利,满于心,出于鼻。大喷嚏是调肾气上来,是要将寒邪攻出去的一个象。肺液为涕,肺气不降就留鼻涕了。
流鼻血,①脾的毛病——脾不统血。脾的输布功能减弱血就会外溢。②膀胱主筋,筋的收摄和柔韧度出了问题,也会出现流鼻血和鼻子堵塞的显现。③胃气不降,也会流鼻血。④除此,大肠火盛也会流鼻血,这种是眼珠发黄、口干、嗓子不舒服的象。大肠主津,这是津液枯涸火气旺盛所致。如果一早起来就老流鼻血,一定要上医院检查,不要大意了。
二.口
1.两边嘴角的穴位叫“迎粮”,为什么不叫迎水果、迎蔬菜呢?中国传统文化特别强调要好好吃主食,主食的特性是种子,放在地里就能发芽生长,这是能继续生发的东西。
传统饮食文化中强调,年轻人可以吃新粮,而老年人恰恰不可以吃新粮。新打下来的粮食生发之机太旺盛,老人过度吃新粮,会挖出老病根。
脾胃主嘴唇,脾开窍于口。①嘴歪是胃经病,胃经被郁的象。还有一种人一般看不出嘴歪,只要一笑,就可以发现嘴是斜的,就是胃气不舒的象。②嘴唇不丰润,脾病之象。
口唇是脾之官,脾病的人就会出现唇黄、老翻唇皮、嘴唇流血,这些都是阳明燥火太盛造成的脾病。
2.口腔溃疡,主要是肝血不足造成的。凡是长在外面的疮叫阳疮,长在里面的叫阴疮。反复地犯口腔溃疡,是人体虚弱的象。孕妇或产后出现口腔溃疡,是血不足的象,实际上孕育孩子主要靠血,血不足多胎儿生长也会有影响。心主血脉、脾主统血、肝主藏血。
3.牙龈出血,也是由脾所主。压是肾之花朵。脾和肾都衰弱的话,就会牙龈出血、牙齿松动。牙齿健康和牙龈丰满,和肾、脾两个脏器有关。胃经入上齿中,大肠入下齿中。如果上齿疼痛就要在胃经上治疗,如足三里、内庭穴等。下牙疼扎大肠经上的合谷穴有效
【找穴位的窍门】“寸”是穴位的量取单位。人体大拇指的第一个指节或中指的第二个指节就是“一寸”。将食指到小指的四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恒温处为准,四指横量作为“三寸”。

第七篇 从头到脚话健康——颈椎篇


颈椎是人体最脆弱的部位。一共有六条经络走颈椎:膀胱经、三焦经、大肠经、胆经、督脉和小肠经。就人体而言有三个关键的部位,前面是咽喉,后面是颈椎,中间是腰部。大脑以及上半身的许多疾病和颈椎的问题相关。
中医认为,颈椎是身体的关键部位,因此颈椎的锻炼养生非常重要。
1.龟息法:取仰卧或侧卧,凝神静卧,其状如龟,伸颈吐气,缩颈吸气,其息甚微,绵绵若存。动作一定要缓慢。 (买一只小乌龟观察观察)
2.整脊法:是指脊椎调理的手法。解决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脊椎侧弯、腰椎间盘突出等这些疾病。这是专业技师才能操作的。
3.按摩:不要伤及骨头,从肉的层面进行放松。要找懂得经络的按摩师才对。【提示】虚证要不按摩。也就是说,按摩完了,第二天更加疼痛,就相当是虚证。
对于颈椎病的虚证来讲,大肠经阳虚的话,椎间隙之间就会有压迫,这种压迫长期以来就会造成骨刺等,因此对虚证的处理是,先吃药补元气。因此不是单纯靠按摩。
【参考】
1.何谓颈椎病
所谓颈椎病是由于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椎间盘、关节等组织的退行变化,刺激或压迫了颈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和颈部的交感神经而出现的一种征状复杂的综合症候群,称为“颈椎综合症”。
2.颈椎病的5种分型
颈型:特征是颈部僵硬、不舒服、疼痛,以及活动不灵活,这也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神经根型:病人的双手感觉不适、麻木疼痛,握力减弱,有时连拿杯都觉得没有力,病情严重的话,整晚疼痛难于入睡。
椎动脉型:症状是一边偏头痛、头晕,或者胸闷、胸痛。同时,每次病情发作都和颈项转动有关。
脊髓型:主要的征状是:病人双脚或是双手没有力,走路蹒跚,也就是拖步走。同时,不能提起脚,容易跌倒,身体有如被捆住的感觉。这类型的病人,在早期都不容易发现病情,除非有颈部和手臂剧烈疼痛,才会去求医。
交感神经型:病人眼球涨痛、怕光、耳鸣、喉部有异物感等五官征状。另外并出现偏头痛、面部灼热,身体手脚发凉、多汗,或者半边身体流汗 。
3.预防颈椎病注意事项
  在日常生活中小心防范有助于减少患上颈椎病的机率,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睡觉时不可俯着睡,枕头不可以过高、过硬或过平。
避免和减少急性损伤,如避免抬重物、不要紧急刹车等。
防风寒、潮湿,避免午夜、凌晨洗澡或受风寒吹袭。风寒使局部血管收缩,血流降低,有碍组织的代谢和废物清除,潮湿阻碍皮肤蒸发。
积极治疗局部感染和其他疾病。
改正不良姿势,减少劳损,每低头或仰头1-2小时,需要做颈部活动,以减轻肌肉紧张度。
要预防颈椎病的发生,最重要的是,要改善坐姿,不要长时间、不间歇地埋头。

第八篇 从头到脚话健康——手臂篇


一.手臂
1. 手臂上的经络:
手臂前缘的上部,由肺经所主,到大拇。
手臂前缘的中部,是心包经所主,到中指。
手臂前缘的下部,是心经所主,到小指。
手臂后缘的上侧,由大肠经所主,走食指。食指不灵活,即和大肠经气不通有关。
手臂后缘的中间,由三焦经所主,走无名指。
手臂后缘的下侧,包括肩膀一带,由小肠经所主,也到小指。心与小肠相表里。
2.手臂经络运用
《黄帝内经》说,阴平阳秘,精神乃至。阴阳离决,精气乃绝。健康就是人的阴阳处于一个和谐的状态。像现代人的情志郁闷就是阴阳失衡的一种表现,甚至可以导致疾病发生。
敲打心包经,是一个调养情志的好方法。用手指掐住腋下的一根大筋,然后拨动它。这就是腋动脉的博动处,腋窝的正中是“极泉穴”,用手掐住它,感到手指发麻,就证明拨对位置了。当拨到这根大筋时,小指和无名指就会发麻。多弹拨几次,再用空拳拍打前臂的中线。这样敲打下去,就可以排去心包积液和郁闷,对身体非常好。阳为血,不容易动,所以把阴经活动开了,阳经就能走通(阳经本身就主动,阴经主静)。心包经就是走阴不走阳。
膻中穴,是心包经上的一个重要穴位,在两乳的正中。这是一个解郁的大穴。人生气的时候有个象,往往捶着胸口说“气死我了!”这既是《左传》中描述的“博膺”,用捶击胸口表示愤怒和哀痛。中医认为,膻中主喜乐,我们常说的“心花怒放”就出焉于此处。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两个大拇指的指肚推揉膻中,也是按摩心包经的另一个方法,能解除郁闷。
按摩心包经也是治疗失眠的一个好方法。
手心出汗,与心包经不收敛有关。
下意识搓手。这是一个心里紧张的象,说明人的一些下意识动作就是一种自救,等同与安抚心脏。这是天生的能力,人体身体就是我们的“天”,这条命就是“天”。
二.手
阴阳之说源于我国最古老的哲学经典《周易》,也是中医理论研究的基石。人身之阴阳:天为阳,地为阴。六腑为阳,五脏为阴。人体上为阳,下体为阴;外属阳,内属阴;后属阳,前属阴;背为阳,腹为阴。 对于手来说,手心为阴,手背为阳。
1. 手心
大拇指,与肺经有关。大指根所带动的那块肌肉叫鱼际,鱼际是肺经的荣穴。鱼际红或者鱼际部位有红丝,说明肺热。鱼际发青或有青丝,代表肺寒。鱼际的纹路发青,这种肺寒会导致胃寒。?指节过分粗壮,气有余便是火,心情偏激,易动肝火。?拇指扁平薄弱,体质较差,神经衰弱。?拇指掌节上粗下细者吸收功能差,身体一般较瘦弱;上粗下粗者则吸收功能好。
中指,与心包经相关。反映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的疾病。心包不敛,劳宫穴就会出汗。中指一般以圆长健壮为佳,指型直而不偏曲,大多心脏机能好,元气旺盛,精神饱满而少病。
小指,与心经相关。中指麻木是心脏病的轻症,小指麻木属心脏病的重症。
2. 手背
食指,与大肠经有关。反映消化系统的疾病,拇指下方的大鱼际反映消化机能的盛衰。 《左传 宣公四年》记载,一个叫公子笑的人,能够靠着食指的不自觉抖动,就能预感自己将要吃的美食。神奇啊。中医认为,人的一种本能的快乐来自与大肠。?食指弯曲变形为消化系统功能障碍,多有便秘、腹胀等。食指有青色静脉,为大肠有宿便,经常便秘。?食指靠近手背的第二关节上有一穴道,称为前头点。胃炎的对应点便是这一点,当四周出现紫色疲血状,或有压痛感时,表示有胃炎征兆。?食指近节指骨段宽:胆囊肥厚,与中指有间隙,胆囊炎症。
无名指,循行的经脉是三焦经。反映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的疾病。三焦经又称“孤府”,三焦不是一个独立的内脏,而是躯体脏腑部位和某些脏腑功能的概括。它有主持诸气,总司人体气化的作用,为运行元气和水谷的通道。《灵枢?本输》记载,三焦者,中渎之府也,水道出焉,属膀胱,是孤之府也。在身体中,三焦负责水液的疏导,在通过肺、脾、肾的功能,共同完成身体水液的代谢过程。?无名指太短,多提示元气太虚精神不振。?无名指偏曲,则预示泌尿系统疾病。
小指,循经的是小肠经。反映循环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的疾病。小指下方的小鱼际反映肾气的盛衰。经常按摩,锻炼小指。可以使人精力充沛,延长寿命。小指的健康身段应是细长挺直,指节长短平均。如果小指苍白瘦弱,则老年时期可能会患上消化系统疾病;如果小指出现硬块,紫色淤血,一定是心脏和泌尿系统出了毛病。小指向外或向内弯曲,则提示消化道的疾病。
3.手的锻炼
《黄帝内经》记载,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意思是说,我们的手布满了于人气器官紧密相连的经络穴位,因此经常对手部进行锻炼是养生的秘诀之一。医学研究表明,老年人,手的握力越大,人的寿命越长。中医理论的解释是,人手的握力与肝经紧密相关。
天下人,无论富贵贫贱,在出生和死亡的两个关口,都有一个共同的象存在。① 新生儿,是握着拳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是把拇指扣在里面握着拳。道教中称之为“握固法”。新生儿肝气旺盛,肝主筋,从而婴儿的握力很大。所谓的“固”是守住神明的意思。肝对应的神明是“魂”,小孩子出生时,囟门,俗称天灵盖没有合上,老人就认为这是灵魂出没的地方。拇指扣在里面握着拳,是魂不外散的象。所以两岁前的小孩子做怕惊吓,会吓出毛病的。握固一定是大拇指的指甲掐在无名指的根部。 ②人死时,一定是撒手而去,肝魂散掉。手一松开,等于肝气全无。
锻炼握力解决肝气不足的问题。①揉核桃、太极球。强健手掌和手腕,使手指灵活。②十指相敲法,刺激指端上的丼穴。③弹指:双手十指模拟弹钢琴,从大拇指开始一个个弹向掌心。可以锻炼手部的控制能力和活动能力。④压指:将十根手指分开,指腹相对,用力对压。直到指关节酸胀痛为止。重复10 次。可以锻炼指关节的韧性和灵活性。

第九篇 从头到脚话健康——两腋篇 出汗篇 两肩篇

一.两腋走四条经脉:肺经、心包经、胆经和心经。
肺气被壅滞,会出现烦心胸满,属于阳邪,肺气上雍而不降的象。
腋窝肿胀,属于心包积液的问题。
胁痛,一般情况下扎支沟穴。外关上一寸的穴位。
腋下的胆经出了问题,甚至会出现心脏疼痛的现象。象心胁痛不能转侧,便随口苦,喜欢长吁短叹的,便与胆经相关。
腋下长东西,也是胆经被郁、生发不起来的象。
整个手臂的麻痹,感觉冰凉,活动不利,同时有咽喉干燥,特别想喝水的象,与心经有关。
总之,生气或被气郁都会出现两胁或两腋的肿胀或不舒畅。有的人生大气后,会出现吃不下、胸满、呕吐和腹泻。一生气,气全部被调上来,下焦无火,就会腹泻,吃什么拉什么。
二.腠理
前胸有三个部分,包括肌肤腠理、三焦和五脏六腑。
腠理泛指皮肤、肌肉、脏腑的纹理及皮肤、肌肉间隙交接处的结缔组织。在中医里,“腠理”的定义是气之所辐辏谓之腠,血气之所循理谓之理。简单地说,腠为阳,是肉眼不可见的表皮间隙,理为阴是肉眼可见的表皮纹路。腠理作为人体组织的一部分,与体内脏腑气血有密切的关系。清轻无形的能量通行在腠理之间,沉淀有形的物质储存在五脏之中。
可以认为,肌肉和皮肤的间隙相互沟通,共称为腠理。腠理,是渗泄体液、流通气血的门户,有抗御外邪内侵的功能。腠理与三焦相通,三焦通行的元气和津液,外流入于腠理,以濡养肌肤,并保持人体内外气液的不断交流。中医认为,皮肤的保养关键是阳气充足,这样皮肤弹性才好。皮肤水肿时就会发现,按下去的皮肤不是很快弹起复原,这就是阳气虚且化不掉水湿的象。
人体血的运行是靠气的运行带动的,气为阳,血为阴。
腠理的疏密影响着汗孔的开合和汗液的排泄。若腠理紧密则汗孔多闭,故体表无汗;若腠理疏松则汗孔多开,故体表有汗。所以,腠理的疏密直接影响到汗液的多少,调节人体的津液代谢和体温的高低。
三.出汗
中医认为“汗为心液”,认为汗与血是同源异流。许多汗症与心有关,比如心阴虚,心火内扰,可出现盗汗;心阳虚,卫气不固,出现自汗;心气热也可见汗出;发汗太过,可伤心阴而致亡阳;心气衰竭时,可见汗出如油等。故有“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的理论。因此,对于人体的出汗问题需要谨慎对待。
1. 盗汗
在睡眠中出汗称之为“盗汗”。盗汗是中医的一个病证名,是以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的一种病征。“盗”有偷盗的意思,古代医家用盗贼每天在夜里鬼祟活动,来形容该病证具有每当人们入睡、或刚一闭眼而将入睡之时,汗液象盗贼一样偷偷的泄出来。夜里,本该是元气下藏。当阴血不足时,就没有力量收敛元气。盗汗也分两类:①阴虚盗汗。这类人阴虚火旺,喜欢冷饮,但人很精神。治疗时应以养血为主。应禁食辛辣动火食物,并多食一些育阴清热的新鲜蔬菜等,以使汗腺的分泌功能牢固的在机体健康的基础上得到恢复。 ②阳虚盗汗,属于阴盛格阳,就是阴气太盛了,阳气进不来,阳浮于外。这类人平日里是倦怠无神,喜欢喝热水。它的治疗方法就是“扶阳法”,可用白通汤。
2.自汗
中医指白天不因劳动、厚衣或发热而汗自出的一种症状。①多因膀胱经属太阳表虚,皮表不住汗液。②胃火太盛,大肠火津的功能过度。体表总是热的,人大汗淋漓,又出现大渴和喜冷饮的症状。二便不通,胃火上飘,口臭,气粗。
3.汗出如珠如油如雨,这是一个危险的汗症,类似于脱症。
4.其他出汗的问题
小孩但头汗,只有头颈以上出汗。头本来为阳,这种出汗情况下,也需要扶阳,否则会造成阳虚。
小孩表虚,即阳虚。有的小孩在刚入睡的时候会出汗,到夜里十一点以后,当阳气起来后,出汗的现象就没了。这种就不算病,是小孩子生理发育的一个过程。
有的人一吃肉一喝酒就出汗。这种人属于胃热,精不深藏,肾精的收敛功能不强,神明也不够内敛,所以这种人的气很容易外散,情绪不受控制,有喜欢酒肉,在古代,这就是“潦倒”之象。
四.治汗的方法
汗、下、吐三种方法
汗法。在一些外感病初起之时,通过发汗确可立竿见影。是通过开泄腠理,调和气血,宣发肺气,以促进发汗,使邪气随汗而解的治法。毛窍乃邪之主要出路,该法通过毛窍以驱逐邪气。【要注意不可发汗的情况】①咽喉干燥的不能用汗法,真精不足时再用汗法,对身体会有伤害。②淋家不可发汗。指小便有问题的人,比如次数多、尿的又少,有点膏状,是肺虚的表现。本身阳虚,再发汗,就可能尿血。③亡血家不可发汗。发汗对于失血的人来说如同夺血。会出现发冷寒栗、打冷战、浑身颤动的情况,血虚的象。
下法就是通过泄的方法。通过荡涤肠胃,泻下大便或积水。
吐法是通过引起呕吐,使邪外出的一种治法。能缓解因为湿重造成的头痛。
五.两肩上的重要穴位
1. 两肩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穴位叫“缺盆”,位于锁骨上窝中央,胸正中线旁开4寸处。我们吸气耸肩的时候,锁骨上会出现一个窝,窝的中间点就是“缺盆”。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五脏六腑,心为主宰,缺盆作为血脉的通道。凡是走肩膀的经脉都会经缺盆。缺盆就像心脏这个司令部统帅下的一个总联络站,胃经、胆经、肺经等各路经脉都先经过这里。
肺胀满,按压缺盆就会很痛;
胃经从喉咙经缺盆再下行的;
小肠经绕肩胛入缺盆络到心脏上。从而说明心与小肠相表里。
2. 缺盆穴的按摩
用手心的劳宫穴贴在缺盆穴上,慢慢提捏,是一种特殊的劲道,中医称之“落雁劲”。劳宫穴位于手掌心,拳头屈指时中指尖处。
按摩缺盆穴处,能退热、镇痛、镇痉宽胸等。

第十篇 从头到脚话健康——皮肤篇

一.夏天不出汗会导致疾病
春天的养生一定要慢慢地生发,叫“发陈”。指用春天的生发之机把冬天积累的东西发出来。这是不能发大汗。随着夏天的气温升高,阳气又浮越在外,这个季节出汗就属于人体自保。如果夏天这个生长之机没有长好的话,到秋天就容易引发咳嗽之类的疾病。如果夏天没有开泄好,到冬至的时候甚至会出现严重的疾患。
冬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一阳开始初生的时候,如果精气储备不足,只剩下一点元气,就没有什么可以生发的。这就是民间有“冬至多死人”的解释。古人说的冬至一阳生,指的是阴气到冬至时盛极而衰,阳气便从这是开始萌芽,冬至过后白日渐长而黑夜渐短。中医认为,人体也是遵循着这样的规律。
夏天,是人体生长过度发散的时机,宜多出汗。如果不出汗,天天在空调房间里,皮肤干干净净的,实际上人体整体的疏泄功能已经受到了损伤。皮肤不出汗,肺气就没有得到很好的宣畅,因为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呼吸系统。所以,夏天一定要让皮肤的毛孔打开,身体的垃圾才能代谢调。到秋天收获季节到来是,营养才能进来。贴秋膘才能有作用。
立秋时,北方人有“贴秋膘”的习俗,在这一天吃一些美味佳肴来进补。中医认为,秋天的进补和夏天的开泄密切相关。夏天开泄充分,秋天进补就能被吸收,到了冬季,这些营养物质就会变成精华被收藏起来,以备下一个春天生发只用。这样的过程,就是人体的一个良性循环。
一个夏天不出汗的问题,就可能影响到冬天无所藏的危险。
进补的前提,“先泄后补”,才能固身强体。否则只会造成身体更多的垃圾。
一.皮肤瘙痒和疮疡
1.疮疡的形成
皮肤病症与心肺相关。《黄帝内经》记载,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痒是一个细微的感觉,不像疼痛的感觉是强烈的,疼不见得能让你疼死,但痒能让你痒死,特别难受。就是因为它直接作用于心。
疮疡分阴阳。红肿热痛的为阳症,不热烧痛、痒者为阴者。大家只要记住,凡是从皮肤上长出来的红肿的,就是疮,属于实症。凡是憋在里边长不出来的,又让你痒得难受,老想摁着它的,属于阴症。
人问什么生疮疡呢?出了汗没擦干净,又贪凉,马上进入空调房,毛孔发上收拢,人体的开泄系统还没有处理完任务,就形成了“劳汗当风”,从而,受郁的皮肤就会生痤疮。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生活中不要过度食用空调,要保证室内空气流通,勤开窗,多利用自然风。
2.皮肤的养护与饮食
我们常听说,鱼生火、肉生痰。《皇帝内经》中也提到,高粱之变足生大丁。就是说人总吃高粱味厚的食物,就有可能生生长疔疮,多长在背部和臀部。
3. 皮肤与内脏的关系
“藏”即内脏,“象”即是外在的征象。所以,以象便能测藏。中医在研究皮肤疾病的时候也离不开研究脏腑的问题。比如,研究皮毛问题就要研究肺的功能,因为肺主皮毛;又如脾主肌肉、心主血脉、肾主骨、肝主筋。
4. 皮肤疾病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
外感类皮肤疾病:邪气淤滞,就会出疹子、痒的现象。稍重一些的会出现斑点或桃花状、紫云状大小不等的斑片。这就是外感类的疾病。其主要特征就是口臭、气粗、身体热,喜欢喝冷饮,全身可能有疼痛的感觉,二便不利。这种情况下,按实症的方法去治疗即可。
内伤类皮肤疾病:像长期久治不愈的皮肤病症,基本上属于内伤性皮肤疾病。得病的关键一点是暴饮暴食,过度饮食冷饮,伤了肺气。伤完肺气,寒气下行就伤了脾胃,从而伤了皮肉。冷饮问题是非常严重的致病为题,对脾胃之气消伐过度。《黄帝内经》指出,脾胃就是人体的粮仓,伤了脾胃,人体一定会出大的问题。
内伤类皮肤疾病难治的另一个原因,是乱服药、服错药。药没吃对,也会使皮肤疾病加重。比如过度服用滋阴的药也会消伐人的元阳。
一.青春痘
1.造成青春痘的原因
过度食冷饮。
郁闷。青春痘发生在青春期,孩子们在这个成长会遇到很多问题,如果没有得到好的教育引导,心绪上会才生郁闷,郁闷就会导致胃寒。可以看出,青春都全部都长在脑门、两颊的胃经上。
青春期是阳气最足的一个阶段。所以说,同样喝冷饮、同样郁闷的两个孩子,一个长青春痘一个不长,自然是长痘痘的孩子身体能量相对强,最起码阳气足,能以阳明燥火攻出身体的寒邪。
彻底治愈青春痘的关键是破寒邪之气。
2. 【参考】痘痘为什么偏爱我?一定是你的身体某个部位有了小毛病
集中在额头部位:一般显示由于精神紧张、失眠或休息不足等心神受扰所致。但当你有便秘或痢疾等肠胃问题时,这里也会长青春痘,如果这一部位变红或发痒,就可能是肝脏有火或膀胱出了毛病。
集中在鼻尖、鼻翼部分:多与遗传因素或吸烟饮酒有关,显示脾运转不佳或是心脏有问题。
集中在上嘴唇的部位:说明经较劳累,精力不够,身体状态欠佳。
集中在下巴周围:女性生理前后这里最容易长“痘”,或月经不调整,或经血不畅,还有一种情况可能是性器官有炎症或真菌感染所致。
集中在眉毛的上部或嘴角:一般是胃不堪重负或消化不浪。
集中在眉眼之间:有可能胆发生异常。
集中在颧骨附近的地方:新陈代谢不畅,肾功能不大好。当然,即使是同一部位的粉刺,由于人们的体质不同、疾病发展的阶段不同,也会有不同的情况病症,让述理论只是基本的判断。
四.银屑病
银屑病的主要根源是元气虚弱,它主要关系到肺脾肾三条阴经。肺虚不能主皮毛,腠理虚而受风,风与气并,血涩而不能荣肌肉故也。(旧称'牛皮癣')
精神因素也会牛诱发皮癣。中医认为,情志内伤,气机壅滞,郁久化火,毒热伏于营血而发生银屑病,就是说心理反应,导致内分泌紊乱,免疫功能下降,从而促进了银屑病的发生与发展。因此在遇有不可抗拒的天灾人祸时,应尽量控制情绪,保持平静,保证睡眠。
二.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一个很疼的皮肤症状。它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在民间有“缠腰龙”“支柱疮”的叫法。它也是真阳元气试图把寒气赶出来的一个象,经脉不通,元气尚足,有剧烈疼痛的感觉。
其主要特点为簇集水泡,沿一侧周围神经作群集带状分布,伴有明显神经痛。初次感染表现为水痘,以后病毒可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免疫功能减弱可诱发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可再度活动,生长繁殖,沿周围神经波及皮肤,发生带状疱疹。
三.过敏症
主要问题是肺肾两虚寒邪过重。实际的原因并不是花粉,花粉只是一个诱因,真正的原因是肺虚和元气虚的问题。
四.皮肤腠理的养生
人的养生因天之序,顺应四时,顺因东南西北,顺应春发、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
皮肤的养生也是如此,春天慢慢生发的时候,就不要穿紧身的衣服,不可以约束生机;不要八头发束起来,扎得很紧;在锻炼的方面,可以慢慢地走。到了夏天再跑起来,让皮肤出汗,开始充分开泄,打开通途。秋天慢慢收敛,让营养物质吸收进来。在冬季就要注意闭藏,从养生的角度来说,冬天澡都应该少洗,不要让皮肤过分开泄,这样才能保住藏的气机。
一定不要生气和焦虑。情绪影响肺气,使皮肤紧张,对皮肤的保养不利。
饮食与腠理的关系:咸滋骨、酸滋筋,辛滋气,苦滋血,甘滋肉。无味俱全便能滋养我们的肌肤。

第十一篇 从头到脚话健康——五脏篇

一.五脏六腑
心、肝、脾、肺、肾,叫“五脏”,五脏为阴。
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叫“六腑”,六腑为阳。
二.心脏
1.心是君主之官,统摄五脏六腑。
2.心脏病反而发作病不单纯是心脏的问题,有可能和肾肺胃密切相关。
肺经得病,烦心胸满;
胃经得病,心如悬,心里老慌慌的。
脾经得病,会心下急痛,心突突地跳。
心包经造成的心脏病,变现的是心扑弹扑弹地大动。这是心外围的病,是一种轻症。
心经得病的表现:嗓子发干,心痛。属于心血不足造成的。
胆经也会造成心脏问题,心胁痛,不能转侧。属于胆经生机不旺气化不利所造成的心脏问题。
3.心脏病的发病时间
有心脏病的患者,一定要留心发病的时间,比如说是上午还是下午,晚上还是夜里,子时还是午时。因为子丑寅卯不同的时辰有不同经脉当令,着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如果发病时间是上午,我们来看:早5-7点是大肠经当令、7-9点胃经当令、9-11点脾经当令。有的人早上上厕所的时候发生心脏病,这多和便秘有关。之前讲过,肺与大肠相表里,如果大便干燥,便便时就会憋一口气向下使劲,如果肺心之气又很虚的话,这一口气急着下行,上面就会一空,这样就会引发心脏病。这就是心梗病人为什么多倒在厕所里的原因。
早饭吃撑着了,也会导致心梗发作。中医认为,脾胃为土,心为火,火生土,脾胃是心的儿子。都说人活一口气,这口气全部进入胃里消化食物,一旦胃气不足,它会向谁要呢,只好去夺心之,这样心脏病就发了,中医里称之“子盗母气”。这是在用五行说明五脏间相生的母子关系中,由于子病累母而称。
心梗病人如果是下午发作,有可能与小肠经、肾经、、膀胱经相关。下午13-15点小肠经当令,这个期间出现胸闷气短心慌的现象,就是心脏病先兆,如果再生气,一口大气出不来,就会发生心梗。15-17点膀胱经当令,此时如果阳气不足,血向上的输布能力就不够,也会造成心脏病、17-19肾经点当令,肾气衰弱也会造成心梗。
4.心是君主之官,那么谁来管心呢,就是气数,元气又藏于肾。所以元气大伤,也会造成心脏病,如早搏和间歇。
心脏早搏,说明元气尚可。
心脏间歇,说明元气大虚。间歇就怕有规律,一旦有规律,就出大问题。
三.肺
1.肺的功能
中医里讲,肺主气司呼吸,这个“气”从何而来?大家都认为是呼吸交换来的。其实,人的气受于谷,意思是来自与谷物食物。谷入于胃,将精华输布上来传于肺,由肺的肃降而使全身产生气力。所以,呼吸是利用胸膈上下的运动来达到升降气机。这也是肺积累气的一个方式。
道教医学讲到,左肝右肺。人体气机当中,肝主条达,肺主肃降。肝肺如果能调整好,就叫降龙伏虎。通过肝肺二脏来调全身气机,就能看出一个一家的高明之处。
肺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治节出焉”。所谓“治节”,就是“治理”、“调节”。就是说,人体的各种生理调节代偿功能,均属于肺的职能范围。“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府。府精神明,留于四脏,气归于权衡”(《素问?经脉别论》)。“四脏”,是指肺以外其余器官。因此,肺是一个对人体各种生理功能具有调节代偿作用的重要器官。肺的主要生理功能为肺主气,主宣发、肃降,司呼吸,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肺在志为忧,在液为涕;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在窍为鼻。
2.肺的疾病反应
手臂会出现疼痛,这是肺经所循行的位置。
肺气不降,会出现手掌心特别热的现象。
小便数而欠。小便次数多,每次量很少的意思。这是典型的肺气虚的象。
咳嗽,其实和五脏六腑都有关系。比如肾气不足,会出现虚咳。咳嗽分两类:
①外感咳嗽。当风寒暑湿燥火、外面的节气发生变化时,就会出现发热、头疼、身痛、咳嗽等等的症状;
②内伤咳嗽。久治不愈,慢慢地人就虚调了。刚开始是彭彭地咳,咳的声音还是有劲的,到后来咳声越来越弱,出现了白痰或青痰。说明身体很虚弱了,白痰也叫命痰。如果能咳出黄痰,说明身体还能化火,还有劲,这在痊愈象征。这样咳嗽的患者,还愿意吃辛辣的食物,起到辛润的作用,也算是一种自救表现吧。
肺结核病,
①会出现子午潮热的现象。我们知道,子时和午时是阴阳的转换时期,如果阴阳的气机出现不融洽,就会发生潮热。阳气浮越而不藏,会虚阳发越,人会一下子发热,湿气外冒。人在夜间应该阴气敛藏,而肺结核病人藏不住,又盗汗,这对人体的伤害非常大。
②盗汗面黄。说明脾胃虚弱,土气外泄之象,脸就黄黄的。这样的人是不会胖的。
肺朝百脉,肺气虚,整个人就会没力气。
哮喘,这种人有发烧史和服药史,如果药没有吃对就会消伐正气,使寒邪之气侵入脏腑。一般来讲,哮喘的发展是有一个过程,最初是感冒、鼻窦炎,之后是咽炎、气管炎,最后是哮喘。等于寒邪之气走到了很深的地步。
① 吸气的时间长,呼气的时间短,这就是哮喘的病象。属于水邪上泛。
②吸气短,而呼气长的,属于“肾不纳气”,是肾精不足,不足以把气吸进去。
流行性感冒。如果冬天不好好敛藏阳气,春必病温;春不养阳,夏必病暑;夏不养阳,秋必病燥;秋不养阳,冬必病寒。传统医学重视因果,前三步决定后三步。所以春温,即流行性疾病一般就会找那些违背养生规律的人。现代的年轻人,生活得黑白颠倒,饮食无规律,当大的爆发性疾病来临时,这些人恰恰是免疫性最差的人群。
所以,我们在生活当中,就要尽量地遵从自然规律,养成好的作息时间。一天当中有四季,一年当中有四季,一生当中有四季。一定要把握四季之道,春养生发之机,夏养生长之机,秋养收敛之机,冬养收藏之机。人的一生也是如此,青年时期,就要好好去学习,发展自己;到了中年,就要把握住机会,果实成说就要及时收获;到了老年,敛藏之时,戒之再得,不该得的就不要努着了,要学会知足。
四.脾
1.脾的作用
五脏为阴,主收。五脏中,除脾之外的四脏都与四季对应,肝对应春、心应夏、肺对应秋、肾对应冬。中央为脾土,脾就像五脏六腑的丫鬟。脾为谏议之官,知周出焉。就是指它一定要了解四方的情境,对自己要做什么事情非常清楚。脾的功能把胃里的精华上输于心肺。在五脏六腑中最怕的是脾生病。
糖尿病在中医里就是指脾病,是脾的功能发生了问题,好东西不能上输,血糖尿糖只能往下走,糖份是保证肌肉的正常运动,都走了,那么身体就会越来越虚弱。人体的肌肉会出现感觉下降,末梢麻木的现象。
脾如果努力往上从,叫“上进”,不好好干活了,往下走,叫“下流”。
2.脾的疾病
肌肉痛:邪在脾,则肌肉痛。像肌无力这类疾病就与脾有关。人老了以后,眼皮往下耷拉,也是表明脾的功能出现了问题。
糖尿病在中医里叫“消渴”,分为上消、中消和下消。上消就是出现口渴现象;中消是指消谷善饥,特别能吃,有时会大汗淋漓。下消的现象是多尿、便秘,是虚火过旺,导致“津”的功能过度,八脏腑组织液过分排出。
3.糖尿病的预防与注意事项
饮食上少荤多素。糖尿病初期应一黄豆类食物为主,一定要多运动。“丫鬟”命运的脾主运化,就应该多“干活”。
为什么要强调“一定”要运动呢?脏腑的关系非常微妙,五脏主阴,收的全是精华。六腑为阳,它动起来才能养好五脏。我们吃下东西所产生的营养一部分被五脏储藏,大部分的能量用来支持脏腑的运化,还有一部分在支持肌肉的运动,哪怕是一个手指的运动都需要能量。如果人体吸收了精华不运动,反而增加了脾的工作,过剩的营养如果不能运化掉,就会慢慢形成湿气,凝滞不通,反而还要调元气来化这些湿邪。所以说,不运动实际上也耗散元气。营养过剩加上不运动,会造成很多的疑难杂症。
好好吃饭、好好睡觉、不生气、多运动。这就是养生的原则。
【补充】
五.肝
1.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疏泄和藏血,肝开窍于目,在体合筋,其华在爪。肝与胆本身直接相连,又互为表里。肝的经脉循行于胁肋、小腹和外生殖器等部位,故这些部位的病症多从肝论治。
2.秋天要注意养肝。因为肝为木脏,肝属风,风气应于肝,与天之风气相应。肝最畏金,因金克木,金应季为秋天,所以肝在秋季最要注意保养,防止金燥伤肝。
3.气血不畅要考虑是肝的问题。因为肝主疏泄,肝的主要功能是调畅气机,气机条达则气血通畅,经脉通利,如是五脏六腑自然和顺。脏腑和顺,全身舒适,心情自然愉快。《黄帝内经》说:“百病生于气也”。所以,保养肝的功能最重要的是心情要愉快。
4.脑出血与肝。肝藏血,肝的第二大功能是主藏血。具体是肝能贮藏血也能调节血,主司人体各部分的血量分配。肝藏血失职,就会致血调配失常,从而引起人体内脏缺血、充血或失血等情况。所以,人体要注意保持情绪的稳定,不要过分高亢或低落。如过于冲动,易突发脑出血、中风;过于悲伤会使大脑的血量骤减而晕倒、虚脱。
5.肝病分两大类:
肝气虚:第一表现是疲劳,其次是头晕,两胁不适,脉无力。
肝阴虚:主要表现为头晕目花,四肢麻木,筋络不疏,因为肝气虚失于营养之故,还有烦躁易怒、脉细。
六.肾
1.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主水液、肾主纳气。其与其它组织器官的关系是:肾主骨、生髓、通于脑,齿为骨之余。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及二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肾与膀胱通过经脉的相互络属,构成表里关系。
2.长夏要注意养肾。肾为水脏,肾通于天之水气,最怕土,因为土克水,所以在长夏要注意保养肾,因为长夏属土,不宜于肾。
3.健脑、补骨时首先要要补肾。肾藏精。无论是先天之精还是后天之精都藏于肾,肾的作用是对精的封藏,称为封藏之本。肾精关系着人的生命全过程,包括生长、发育及生殖。肾精还产生一种叫做天癸的东西 ,影响人的生殖能力;肾还主髓,髓生脑,从而影响人的大脑功能。所以保养肾精至关重要。
4.对肾精的保养主要是节欲,因为肾精的封藏与否和寿命衰老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所以一定要节欲。  
纵欲过度,人常常会感到头昏、大脑迷糊。这是因为脑髓产生于肾,肾精亏耗。人的骨髓也来源于肾精,所以不注意肾精保养的,易发生骨折、骨裂

5.夜尿多、小便多要补肾。肾主水。肾的又一功能是化气利水,由于肾阳发动,肾蒸腾化气从而把津液输送到人体各部门。如果肾气虚,命火不足不能蒸水化气,那么全身的水液代谢就会失常,可能会引起消渴病(糖尿病的一种)、口干欲饮,尿多。如果夜尿多,白天小便清而长,次数多,是肾虚,关门不固。
6.肾病的表现
肾气虚的表现有神倦乏力,头晕耳鸣,腰酸腿软,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脉沉无力。伴肾阳虚的畏寒肢冷,面色白,舌质胖大有齿痕,应多吃核桃、山药、熟地。
肾阴虚的表现有:头晕耳鸣、腰酸腿软、咽干、舌质红、脉细数。
7.中医警示:
人体的肾阳是生命的火种,是生命的发动机,叫做一点真火藏于两水之中,这个火种容易被水熄灭,所以此火被中医贵称为生命之火种,生命的动力,必须加以保护。
心阴是生命的真水,叫做一点真水被包围在两火之中,很容易被阳气耗掉,所以保养心阴非常重要。
保护肾火,就是保护肾阳。导致肾阳虚衰的原因有久病、过度疲劳、腰以下受寒、服寒凉药过度、纵欲过度。所以要防止这些情况。
保护心水,就是要保护心的真阴。首先不能劳心过度,以免心阴暗耗 (暗中被耗损掉了) ,尤其避免忧思焦虑。所愿不遂、忧思郁结导致失眠、心烦、做梦,都是心阴暗耗的征象,就会导致心肺不降而出现系列病症。所以务必注意不能劳心太过。

【参考】 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是人体的通道。
一.胃
1.中医名言: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中医特别重视后天脾胃,胃是制造精血的源头。胃通过接受和容纳饮食物,把这个精血吸收出来的。如果胃气虚弱,那么全身都会得病。
2.胃气主通降,以降为和。如果胃气不降,就会反酸、呃逆这样的现象出现。
3.胃和吃、睡、情绪有着密切的关系。
肠胃就会停止工作,往往阴气便秘;肠胃工作加速,机会引起腹泻。
胃溃疡就和生气郁闷有关,遇事郁闷想不开,气血就会就中在上面,就会造成胃的气血不足。胃溃疡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多扮演着受夹板气的角色。
胃胀,胃的主要作用是降,降浊、降水谷食物。胃胀、胃痛、口臭、呃逆、嗳气甚至呕吐,都是胃失和降惹的祸。但是胃要能和降必须依赖于脾之升清,所以胃病往往需要与脾合治
4.胃的养护:
适当饮食,不生气。大人不要在饭桌上斥责孩子。
避免暴饮暴食,否则会导致胃不能和降。
胃喜润恶燥,胃最怕干燥,燥则逆,逆则呕,所以为防胃燥逆,要常吃“汁”,如果汁、蔬菜汁等。
二.胆
1.胆贮藏、排泄胆汁,其与小肠的消化吸收功能有关,参与六腑的“传化物”,故胆为六腑之一。但胆不容纳水谷、传化浊物,与其他腑又不同;胆贮藏胆汁为精汁,故胆又属奇恒之府。
2.胆的保健奥秘
胆结石多表现为右胁下隐痛,吃油及肉后更明显。胆石在胆囊内,只表现为闷痛或隐痛,如果卡在胆管内就会出现剧烈疼痛,伴有炎症就会发热,甚至寒战,那就必须立即就医。平常多吃核桃仁有化结石的作用。
心情舒畅对胆好。肝气条达,胆汁输送才能通畅,所以心情一定要愉快,如果肝气郁结,胆汁输送就会受阻,胆汁输送过少,消化就会受影响,特点是大便灰黄。因为缺少胆汁,就易出现腹胀,因胆汁郁积而出现胁下胀。
健身拍胆功。早、晚健身时,以双手拍打肝胆部位(右胁)30次,可促进肝胆气血通利。
蒿子秆对肝胆是个宝。如只感右胁闷而不痛的,可服加味逍遥丸。如有疼痛,需要做 B超,有结石的应就医,有炎症的可吃些蒿子秆,可疏肝利胆、消炎止痛。
大便绿是“ 胆倒 ”(胆汁疏泄过度)的表现,应及时就医。
三.膀胱
1.膀胱的功能是贮存和排泄尿液。经胃摄入的水液,通过肺、脾、肾、三焦、小肠、大肠诸脏腑的作用,布散于周身,供人体利用后而残留的一部分被化为尿液,贮存于膀胱。尿液在膀胱内贮存到一定限度时,即可及时自主地排出体外。所以膀胱与肾、肺、脾三脏的关系较为密切,其中又以肾脏为主。
2.老年人为什么夜尿多?膀胱的一切功能都与肾的气化有关。所以膀胱的保健主要在于护肾。老年人尿意频数,小便不禁(小便滴沥不尽)大多是由肺肾气虚引起,应补肾。属阳虚的伴有怕冷、手足冷,神疲乏力,头晕腰酸的现象。前列腺肥大的要就医。
四.小肠
1.小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小肠接受由胃初步消化的饮食物,并对其作进一步消化,将水谷化为精微。小肠这一功能异常,可导致消化吸收障碍,表现为腹胀、腹泻、便溏等。
2.小肠将经过进一步消化后的饮食物,分别为水谷精微和食物残渣两部分,并将水谷精微吸收,将食物残渣向大肠输送,同时,也吸收大量的水液,而无用的水液则渗入于膀胱排出体外。因而,小肠的泌别清浊功能,还和大便、小便的质量有关。如小肠的泌别清浊功能正常,则二便正常;反之,则大便稀薄而小便短少。
五.大肠
1.大肠在脏腑功能活动中,始终处于不断地承受小肠下移的饮食残渣并形成粪便而排泄糟粕。大肠与肺相表里。大肠接受经过小肠泌别清浊后所剩下的食物残渣,吸收多余的水分,形成粪便,经肛门而排出体外。
大肠传导失常,可出现大便质、量以及次数的异常变化,如泄泻或便秘或便脓血等。
为了不使肠垢秘结,每周应让肠子有一次休息的机会,可少吃或吃流质。
2.屁,是肠子在工作的标志,屁是生命过程中不可少的现象。
臭屁:提示肠热。
酸屁:提示消化不良。
香屁:提示五谷不化。多发生在小儿,如奶香屁。
响屁:表示气胀,消化不良。
多屁:表明大肠热,消化不良。
无屁:抑郁症,肝气郁结致肠道闭结。肠梗阻也无屁。
六.三焦
1.三焦是中医藏象学说中一个特有的名词,是上焦、中焦和下焦的合称。上焦为膈以上的部位,包括心、肺;中焦为膈以下、脐以上的部位,包括脾、胃;下焦为脐以下部位,包括肾、膀胱、大小肠、女子胞等。
2.三焦与心包络有经脉相互络属,而构成表里关系。三焦的生理功能主要是运行元气、水谷和水液。
3.上焦主气司呼吸,主血脉,其特点是主宣发,将饮食物所化生的水谷精气敷布周身,如雾露一样可以滋养全身脏腑组织,因而喻为“上焦如雾”。中焦主运,即腐熟水谷,运化精微,以化气血,故喻之为“中焦如沤”。“沤”即是饮食水谷腐熟时的泡沫浮游状态。下焦主分别清浊、排泄尿液与大便,其具有向下、向外排泄的特点,故称“下焦如渎”。“渎”指沟渠。

第十二篇 从头到脚话健康——脏腑养生篇


一.肝
1.肝主藏血,人卧则血归于肝。就是指人的眼睛微微一合,人体的整个代谢就会放缓,从而肝脏完成过滤与藏血的功能。闭眼休息就是就相当于“补”、“固摄”。
2.全身上上下下的运动,都和肝藏血有密切的关系。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
3.人卧则血归于肝。中医提醒注意的是:刚刚睡醒就出去,被风吹了,就会使血凝于肌肤之间,会形成痹症。如果血凝于血脉之间,就会形成涩,就是不流畅、血栓。血凝于足者,会形成厥症,手脚冰凉。所以说,恶血在内,对人是有伤害的。中医会采取在耳上青脉放血的方法,来散掉凝聚不通的恶血。
4.五脏有五种表现,心之华为面色,脾之华为唇,肺之华为毛,肾之华为发,肝之华为爪。因此说,指甲就是肝的变现。如果上面有竖棱,说明身体有了问题,当横冷出现时表明身体在慢慢恢复。同时,人的握力和肝气也密切相关。
5.肝的另一个功能,主怒。人一生气,怒则气上,气一上攻,下面就会出问题,比如没有能量去消耗食物,可能出现腹泻等等现象。别以为生气只是伤肝,实际上引发了身体的很多变化。人正常的状态应该是一团泰和之气,上下的气机和肝肺气机的运行应相匹配。
6.导致肝病的原因:①长期的抑郁和劳累过度。肝为罢极之本,我们身体的能量是有限度的,过度透支就会形成肝病。②不良的饮食习惯。不注意饮食卫生或长期的饥一顿饱一顿的,也会影响肝的气机。肝病的传变是有一定的规律,就是随设元气的逐渐虚弱而逐渐恶化。先是乙肝、然后传变成肝硬化、然后是肝腹水,到肝癌。
7.中医在肝病的治疗上,一定是先恢复脾肾功能。水能生木,肝属木,所以以肾水生肝木,这样说,肾就是肝的根本。肾水要足,就要保证脾胃足,慢慢增加肾精。
8.要想补元气首先就要补肾。除了吃好就是要睡好,以阴养阳。
9.现代人晚上经常熬夜,睡不好,到了白天人的理性思维能力就会出问题。肝在人体当中主理智,这就属肝得不到休息,人的思维力出问题的原因。所以说,熬夜加班并不能提高工作效率,熬夜娱乐更是得不偿失。、
10.有什么方法可以补肝呢?从中医的角度,肝是无法补的,只能破除肝郁,因为是郁闷压抑了肝、生气影响了肝。
11.坚持早晚揉腹。女子揉腹右手在在下、左手叠上,尽量大面积地揉能触及到肝区,肝在右肋骨下缘。中医养生主张“先泻后补”,逆时针揉腹为泻,顺时针为补。揉36下或36的倍数。
12.酒是很奇特的东西,具有水火二性,看似水却能点着。酒主生发之机,一个健康的人少量且缓慢地饮酒对身体是可以的,但滥饮无度就会导致疾病,所以喝酒要喝“雅酒”,把就烫一下再喝,尤其冬天,这样对疏通经脉是有好处的。对女性而言,醪糟是比较好的补气血的食品。
13.肝经是直接绕生殖器而循行的一条经脉,像肝病、糖尿病等损伤了肝的同时,也会直接影响到性功能。
二.胆
1.中国文化中常说“肝胆相照”,在中医里,胆和肝之间的关系的确非常密切。胆的主要功能主生发,夜里十一点到一点是胆经当令的时间,胆一阳,全身都阳,胆要不生发,全身都不生发。这就是胆经对我们人体的意义。
2.胆囊炎、胆结石这些疾病,基本上和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关,比如睡觉过晚、暴饮暴食、情志过去压抑使胆无法生发。胆气瘀滞的象是两颊发青、面如蒙尘。
三.肾
1.《皇帝内经》说,肾是封藏之本,肾主藏,是精所凝聚的地方,肾藏精。用打比方的方式来说,它就是像什么呢?像钱,就是什么都可以买,什么都可以变现,那个东西就是精。中医里的精的概念就是这个意思,就是你缺红细胞或白细胞了,它能够给你生出来,这个就是精。那么精就是什么都可以变现的,也就是支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一个物质。这是“精”的概念。“血”的感念是什么呢?血就是带着精往前走的舟船,也就是说精是血里最精华的东西。精藏于肾,元气也藏于肾,所以肾对我们人体而言就太重要了。
2.《黄帝内经》中,把心比 喻为君主之官,把肺比喻为相傅之官,相傅之官既是宰相又是皇帝的老师,那么肾相当于什么呢?肾为作强(jiag)之官,相当于大力士,也说明从肾发出的里才是力量。肾为心的卫士,肾精大伤的心脏病是严重的心脏疾病。
3.肾病的症状,如浮肿,就是肾阳不足,水液四溢的象。还有腹胀腰痛、肩背痛、大便困难都属肾有问题的变现。严重的会出现眩晕。
4.肾与膀胱相表里。肾为里膀胱为表,所以说,干燥症、水肿属于肾病,同时与膀胱经经气不足有关系。膀胱经主阳、主气、主表,肾精主阴、主水、水里。这就是医生在治疗肾病的时候要从膀胱经开始的原因。
5.三高症。像血脂粘稠、血脂高、血糖高,这些是由于肾精不足造成虚火过旺,津的功能过度以及液的功能不足,组织液都被大量排泄调,导致血粘稠度过高。三高症的预防主要是饮食、运动上要注意,运动起来,膀胱经阳气就会足起来,让运化代谢都正常起来。
6.过恐也会影响肾的功能。恐则气下,担心、害怕这些情绪就会使气下行,会现下焦腹胀等问题。
四.腹部
1.以肚脐上下划分为上腹和少腹。出现肚子叫,那是胃病,中气不足就会肠鸣。
2.肚子胀,但放个屁就舒服了。这种人往往感觉身体很重,这是脾病的象。大腹水肿,也是脾病。
3.下腹的毛病,可以经常按揉三阴交来缓解和治疗。它在脚内踝踝骨上缘三寸的地方。
4.肚腹三里留。足三里这个学穴位是人体养生一个和重要的穴位,在膝盖下缘三寸处,在胃经上。经下蹲这个动作,也是缓解腹部疾病的一个办法。蹲的时候抱住膝盖,不要抬脚跟。长蹲在中医里叫常按揉对身体非常有好处。
5.做“天姿”,好似胎儿在母腹中的姿态,这个一个人先天的姿态,对人体非常有好处,它可以增加隔肌的运动,也可以减少高血压、心脏病这些病症。同时可以收缩盆骶肌肉,像中年妇女、甚至的年轻的女子尿失禁的问题,可以通过长蹲来改善症状。

第十三篇 从头到脚话健康——女七男八篇


在《黄帝内经》的上古天真论里提到“女七男八”的概念,是说女子的生命节律与七相关,每隔七年她的生理会发生一次很明显的改变,而男子的生命节律与八相关。所在这些节律点上我们就要特别注意和爱护我们的身体。
1.女子为阴
女子7岁,“齿更发长”。齿为收敛,女子收敛在前,生发在后,这是阴的一个特性。男子是先生发后收敛。
女子14岁青春期时开始启动,任脉通了以后,太冲脉盛,散于胸中,14岁第二性征乳房开始发育。任脉是主血的。
女子21岁,生发和收藏是平均的,东西平衡。真牙生,密固达到顶点,生发也达到顶点。※之所以称一年为春秋,而不是冬夏,春秋代表着阴气阳气比较平均。
女子28岁,肝肾气盛,头发长到最长的程度。女子在28岁,是身体达到顶峰的一个时间段。古代讲女子二十而嫁,28岁前生一个孩子。
女子35岁,阳明脉就是胃经,起于迎香穴,经脸部。胃主血所生病,气血衰是由胃经而得。血不能荣于面,脸开始变得憔悴。同时容易长鱼尾纹和抬头纹,显出老相。头发开始脱落。
女子42岁,少阳胆经衰,两鬓就开始斑白;阳明经衰,前额头发开始变白。太阳、少阳、阳明三经衰,全脸开始出现憔悴现象,头发也陆陆续续白了。记忆力差了。
女子49岁,阴阳俱虚。女人绝经进入更年期,创造力基本枯竭了。有人也可能50岁、60岁。有人有子宫肌瘤,人体因为有自保功能,要调气血去破它,所以绝经后也可能流血。
2.男子为阳
男子8岁,“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
男子16岁,“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第二性征开始发育。
男子24岁,“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
男子32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运化达到顶点。古代认为男子要三十而娶,如果早娶,是过早的破精,对身体不好。根据心理、生理,全身心的发育成长来完成你自己的人生大事。男人30-38岁,是意志最坚定的时期,“意”是脾的神明,指思维的广度,关联事物的能力。“志”是肾的神明,指藏精的能力,人的定力。因此,这个时期的男子不但身体、包括精神状态都是最成熟的时期,也是男子优生的最佳时期。
男子40岁,“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男人开始衰老,生发也衰落了,牙齿收敛也衰落了。
男子48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男子有可能出现两鬓斑白,这是少阳气衰的相。
男子56岁,“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中医里的筋,从主从肉从力,为肝,肝主筋。会导致筋生病的是膀胱,太阳。膀胱经主筋所生病。
男子最大的表现阳性的筋,就是生殖器。治男性病,有一种方法是从肝上去治,肝主筋,肝经绕阴气的,绕生殖器。肝为木,水生木,另一种治法是从肾治。这个年纪有可能阳痿,这是人体的自保功能,没必要强迫自己。
外形和里边都达到了一个过分的疲劳的状态,叫皆极。
男子64岁,“八八,则齿发去。肾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写。今五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
不是单纯讲牙齿掉,头发掉了,是收藏和生发全都没有了。
临床上不能只看实际年龄,如果人体的精严重不足,创造力没有了,这种人得病很难治。
从养生说,这个年纪能收藏就收藏,假如没什么东西收藏就歇着,尽可能维持自己运化和收藏的能力。
3.传统文化认为,乾道成男,坤道成女,意思是阴阳交合则化生万物。万物按此规律生生不已,故变化无穷。
乾道成男,所谓“乾道”就是自强不息的意思。坤道成女,“坤道”就是指厚德载物。
男女更年期后,性别差异就不再明显。为什么呢?传统文化强调一阴一阳之谓道,看社会的文明程度如何,主要是看这个社会培养出了什么阳的男人和什么样的女人。男人是否自强不息,女人是否温柔敦厚。
4.男女差别
谦虚地生活,学会放下自己。男人主阳,太阳是主运化,这对男人非常重要。
现代社会中,女性的寿命更长一些。男子则因生活压力、、劳碌奔波等,影响着寿命。
从生理结构上讲,男性的疏泄渠道不如女性多。比如女性有月经。生理结构也决定了男女性性格的很大差异。男子耗的是精,女子耗的是血,相比而言,男子耗散的比女子要大。男人说事,女人谈情,谈情就是一种疏泄。而男人容易郁闷,压制性情。男人多是深谋远虑的,这与肝肾有关。男子性情比较宽泛,经常就想外出;而女子因为有十月的怀胎期,她们的感情会更加专注。同样是生气,男子伤肝,女子伤到的是乳腺和子宫。
男子也有更年期,在八八六十四岁时,和女子的七七四十九岁的更年期,相差了十五岁。
督脉主人一身之气,任脉主人一身之血,冲脉主人一身之性。这三个经络是我们人体的老根,它们决定了人的生老病死,所以一定要养护好。

第十四篇 从头到脚话健康——生育篇


1.肚脐下三寸的地方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穴位,叫关元穴,这实际上才是人正真的会阴穴,这里又叫下丹田。灸关元穴,甚至可以起到急救的作用,也是先天元气的自然功能。
2.灸法:灸法是养生中的一个大法。就是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在体表的穴位部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艾绒具有很强的通窜力。
利用灸法治疗老年腹泻:一片新鲜的厚姜放在肚脐上,放在撮艾草在上面,点着后慢慢地熏。这就是隔姜灸。
疤痕灸或化脓灸:系指以艾炷直接灸灼穴位皮肤,引起水泡的渐致化脓,最后形成瘢痕的一种灸法。这是古代治疗哮喘、慢性温病等常用的灸法。
节气灸:是在特定的时令节气,选择具有强壮作用的腧穴进行艾灸,以温壮元阳,激发经气,调动机体潜能,提高机体抗病与应变能力的一种灸法。比如预防冬至疾病时,在冬至前后四天,以及冬至当天,一共九天,用艾条熏灼肚脐周围,腹部属阴性,用温热的艾草来加速腹部的循环,能使人的气机生出来,有利于冬至一阳生时疾病的预防。
艾绒越陈越好,孟子曰:「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可见以保存长久之艾灸病越见效。但长长久保存要注意防潮防虫。另一层意思是,疾病是来盛去衰。即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3.男性生殖疾病
男性病大多涉及到肝的功能出了问题,像阳痿早泄等。遗精,属于肾精亏损、心气上浮,肾精没有收敛能力,没有制约,一下就泄掉了。
元气特别充足的时候,尿窍容易开,精窍不容易开。古代有句话,精满不思淫的道理。正常情况下,尿窍开,精窍就不开。如果开合不利,就是人体大虚的象。人体元气大虚,就老想尿尿,精窍也容易开,精气越不满越是思淫,就有可能出现精白浊等现象。
有关遗精。人白天的神明在心,晚上的神明在肾精中,主收敛。如果23点以前刚睡着就遗精的话,属于肾功能不好。23点为阴,23点之后慢慢转阳,这是人体的少阳会生发起来,23点以后遗精问题在心,心神乱了造成的。
有关前列腺炎。用大白话讲,前列腺液就是带着精子往前走的舟船。患有前列腺疾病的患者在性情上有一个特征,比较君子,处处为他人着想,自然压抑了自己,这是一种受难君子的性格。中医却认为长期忍精不泄是不可取的,我们的人体比大脑聪明,当男性激动的时候,实际上前列腺液已经冲出了精道,如果忍精不泄就会造成淤阻。这种淤阻再加上工作上的郁闷劳累,就诱发; 前列腺炎,甚至癌变。因此,不要太压抑自己,过分取悦别人,自己从来都没有快乐过,身体也会遭受损伤。
4.女性生殖疾病
乳房。冲脉起于会阴而上行,对女性而言散与胸中。(对于男性会继续上行,张胡须。)女子14岁,血气充足时就会发育乳房,同时来月经。
肝脉与任、督、冲三条经脉同于子宫、乳腺相通。肝脉主藏血。
阳明胃经起于迎香,下行正好走乳房的中线。女性生完宝宝需要很强的胃气来哺育宝宝。胃主血,奶水实际上是由血变现出来的,妈妈的精血对于宝宝来说是最有营养最好消化的物质
女人的一生与血的关系最密切,如月经,每月要失掉一些血,同时身体还要保证血气的充足。现代的年轻女性,月经血量很小,这实际上预示了人体胃气虚的问题,这些人可能热衷减肥。
要记住的是,人体从怀孕到生育,有两样不能损伤,一个是父精一个是母血,涉及到精子质量和胚胎的生长。女性的乳房是血的储备仓库,这是长期良好发育的结果,一定要好好养护身体的血和气。
乳腺疾病。中医认为乳腺疾病多与生气有关,与肝、胆、心包经有关。一类女性总是心高气傲的,这样气就老调在上面,如果再爱生闷气,很容易在乳腺产生郁结。另一类女性偏郁闷,有气发布出来,气下沉,就在子宫里产生了郁结,就是子宫肌瘤。
乳房胀痛。与肝郁气滞相关,这种人容易出现经期综合症,如烦躁、易怒、口干、两胁胀满。如果病症轻微,吃一些加味逍遥丸就能解决。
产后抑郁,胃血不足造成的少乳,会产生黄褐斑。黄褐斑与心气、小肠淤积不通有关。

第十五篇 从头到脚话健康——气血篇


一. 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
1. 中药里有一句话是,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神补的关键点就是调神,要开朗、不生气、加强修养。一些已婚的女性习惯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丈夫和孩子身上,一旦婚姻生活出现意外,她们的身体和精神都会遭受重创,这些女性该怎么办呢?应该有一些爱好,可以提高自己的人生品味,要和人有所交流,不能隔绝于外界。在周易六十四卦的开篇。一封为乾卦,一封为坤卦。乾卦说的是健,是阳刚之道,坤卦说的是顺,是阴柔之道。男子就应该自强不息,就像马和天地一样,春夏秋冬永远要走下去,努力工作。作为女人呢,厚德载物。德行要宽厚,像大地一般的厚道,勇于承担,能承载万物。有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教育了一个女人就教育了一个民族。女性如果注重自我修养的话,就有可能规避一些女性疾患。
2. 假如已经患上了疾病,首先要把情志宣开,同时要注意规避掉生活当中的一些缺陷,找出造成疾病的原因,彻底颠覆自己。
从饮食上讲,适宜吃一些甘味的食物,它具有补养缓和的作用,可以补益脾胃。包括大枣、山药、大米、小米、糯米、黄豆、菠菜、胡萝卜、南瓜、黑木耳、土豆、香菇等。甘味的食物还可以缓释肝的筋结
苦味食物,主降,可以降心气。包括麦、羊肉、杏、薤菜等。
咸味的食物可以软坚,化坚硬以柔软,比如小米。
二.什么是“补”
1. 中国民俗中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说明我们居住环境对身体的影响。比如生活在山东的人,性情上一般比较倔强,说话似乎也是硬硬的。到了山西,那里的人有一些缓和,但骨子里仍透着倔。同时一方水土上的特产也各不相同。补血良药阿胶就属山东产的最好了。阿胶是以驴皮熬制的,驴主水土之性,主收敛。所以不会用马皮来制作,马性火主散。中医里的血代表着一种动能,如果血散得太厉害了,就会出现缺血或者说贫血的象,就会用阿胶收敛一下,使血散的动能不要太过。阿胶的基本作用在于固摄。中医里所谓补的概念,是强调保存现状,固摄住现有的东西。
2. “补”一定是靠吃东西获得的,因为胃经主血,食物的精华变现出来就是血。并非民间所说的,吃哪儿补哪,吃腰花补腰子。你吃什么东西,当它到你的脾胃里,食物的营养最终去到哪,是身体安排的,而并不是我们大脑安排的。不管你吃什么东西,实际上都要经过我们脾胃的消化和吸收,大肠小肠的这种消化吸收能力要强,所以不是说你想补到哪就能补到哪怕所以这也是我们人体最根本的一点。
3. 中医里最大的补品是乳汁和鹿茸血
人乳在中药里的名称为“蟠桃酒”,主长寿,是营养价值非常高的食物,特别容易消化和吸收。乳母的脾胃消化功能强,所生出的营养物质才多,血多,这样乳汁的质量才好。也就是说,正真的补是使脾胃之气充足,才能使身体强壮。胃经是从在前面最长的一条经脉,从脸部一直到脚趾头,可谓全身上下无处不是血,全身上下无处不是胃啊。
鹿角一般都是春天生发的,鹿角的末梢生机最旺,所以人们会在鹿角尖上钻一个洞,滴酒下去,把血赶出来,取鹿角血来饮,这是非常有营养的东西。对于人来说,发展是靠生机,可持续发展就靠脾胃了。
三.女性养生,防止更年期提前
1. 女性病的问题基本和任脉、带脉相关。
一般来说,女性病主要跟任脉有关。在跟任脉密切相关的同时,还有一条经脉左右着女性的身体,这就是带脉。带脉对女性来说十分重要,它位于我们平时系腰带的地方。我们人体真的是非常奇妙,十二经脉几乎都是竖着的,基本都是从头到脚自上往下的形状,唯独有一条横的、环绕形的就是带脉,它就像腰带一样缠绕着。
带脉是约束、控制、调控经脉宽松的,它就像牛皮筋一样,对所有的经脉都有一个约束。当带脉松懈的时候,人就可能约束不住整个经脉,所以从形体上来讲,人就可能会出现腹若垂囊、大肚子这些象,这都跟带脉有关。我们在按摩的时候,应该多按摩带脉,经常抻拉带脉对身体很有好处。
如果女人任脉有问题的话,一般会产生子宫肌瘤、月经病等,因为任脉是主血的。如果是出现赤白带下等问题,基本上都跟带脉有关,这是带脉的约束力下降所致。
2. 月经病的主要表现
一般来说,月经会出现以下几类问题:月经提前,这属于元气太虚,不能有力地发挥统摄的作用,导致月经先期而至;月经拖后,甚至月经拖后很久,这也跟元气虚有关系,但主要问题是阳虚,不能镇纳阴气,所以使得阴血不能下行;经血淋漓不断,这跟月经先期而至很相似,也属于元气太虚而统摄失治;月经期间的经血色泽发黑,这基本属于血瘀,不通则血瘀;月经少而色淡,这是由于阳气衰使得精血来源少,故而经血少;月经色紫成块并伴有疼痛,这是痛经的问题,不通则痛。
痛经。如果女孩子痛经痛得厉害,这一定是寒造成的。治疗这种病,或者长时间地坚持用艾条熏灼,或者吃药。但光吃乌鸡白凤丸已经没有什么效果了,而且有子宫肌瘤的人,不适宜吃乌鸡白凤丸,因为越吃就越养肌瘤,需要服用通经脉的药,比如附子、干姜等,先慢慢固摄住阳气,如果肌瘤太大排不掉,也要等肌瘤边缘清晰以后,再做手术才好。
3. 更年期提前
现在,女性更年期提前的现象很明显。有的女性甚至35岁左右就开始出现更年期的症状,比如潮热汗出。这就是肾精镇摄不住阳气了,使得汗一下子全都冒了出来。导致更年期提前的原因一般跟女性的工作压力和先天的身体虚弱有关。
月经量少。月经量少是因为阳气衰,营养物质变成血的能量减少了,导致经血慢慢变少。现在有一些年纪比较大、结婚比较晚的女性,月经都快没了,可是却突然想起要孩子,这是一件很可笑的事情。因为孩子一定要靠母血来养,女人的血不足,那么孩子一定养不好。有些女人甚至都已经脱肛了,收摄的能量已经很差了,这种连自己的肛门都收摄不住,还想收摄一个元气十足的孩子,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对自己的身体有一个深刻的认知。
子宫肌瘤。女性对子宫肌瘤的病症要十分注意,如果患有子宫肌瘤,人体就会产生一个重要的功能--排异反应。人体会自动认为像肌瘤、肿瘤等东西都是人体异物,就会想方设法地把它排掉,只要身体里的气血稍足,就会去攻这些异物。当去攻这些异物,但久攻不下的时候,就有可能造成女子崩漏的情况。“崩”是指出血太多,止不住;“漏”是指月经淋漓不断。也就是身体老在那里想破瘀、破掉肌瘤,但又破不掉,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血虚或者月经量的逐渐减少。
子宫肌瘤该怎么治呢?如果你有月经的话,可以通过吃药或灸法治疗。如果肌瘤太大,可以用手术的方法。如果已经快绝经,我建议不必动手术,不来月经了,肌瘤会逐渐萎缩,这叫带疾延寿。
四.临病人问便
1. 古代有很多的说法,比如“入国问俗”,就是到了一个国家,先要问人家的风俗,好依据人家的习俗去行动。“入家问讳”,指到别人家做客,最好问一下有没有避讳,这样就不会做出别人不高兴的事情。“上堂问礼”,指见到长辈请教如何施礼,以防失礼。当医生面对病人的时候问什么呢?问“便”。
2. 为什么要了解两便的情况呢?肺与大肠相表里,心与小肠相表里,肾与膀胱相表里,所以问二便的结果是了解心肺肾的状况。

第十六篇 从头到脚话健康——肠胃篇


一.肠胃常见疾病
肠子中,阳明燥火太盛的话,就会拉黄便,黏黏呼呼地。
胃中寒,就会出现腹胀的情况。
肠子里要是有寒邪的话,就会肠鸣、泄泻,食物没有消化就拉出来了。
肚脐周围疼痛,甚至不可以久立,同时连带着前阴也会疼。如果出现这样的症状,可以服用当归生姜羊肉汤(重量比例3:5:1),可以温经补血、止痛祛寒。这个方子也治疗产后的腹痛。
二.食疗的正确配伍
是药三分毒中的所谓“毒”是是药材的偏性。因此很提倡用食物来调理身体,同时应该了解食物的性质以采用正确的配伍。中医讲,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夏天因为阳气盛极而衰,阴气开始生发,所以要吃一些温热的食物,来扶住阳气。冬天,阴消阳长,要扶住阴气。比如,鸭子是寒性,所以要靠着吃。为什么还有煲鸭汤的方子呢。要留意的是,用来煲鸭汤的鸭子,是指老鸭,它的阴阳之性已经不明显了,取其平性。
三.阴虚和阳虚对大肠的影响
1. 便秘
阳虚便秘的人神情比较冷漠,脸上看不到神采,容易疲惫,但没有腹胀的问题。中医治疗这种便秘常用白通汤。
阴虚便秘的人心烦气躁,常吐黄痰。中医治疗这种便秘常用麻仁丸。
还有一种属于阳明胃实证,这种人如果大便的问题不解决,常会出现狂妄、胡说八道、口臭、气粗等症状,一定要找医生。《伤寒论》中介绍,治疗这种病可用大小承气汤。
对症下药:同样是便秘,为什么开出的方子不同。中医讲究辨证论治,一定对每个病人进行望闻问切,辨别疾患在哪个证上,让后在对症下药。“症”相当与病象,“证”是中医里所说的病的归属。
2. 夏天时,肠胃疾病为什么比冬天多
夏天,阴气上升,湿气成为长夏的主气,有些人无法靠身体的本身消化掉这些湿气,这样就会发生肠胃疾病。比如,拉稀就属于湿邪不化的问题。
3. 拉稀
基本属于湿邪,就是湿气不化。为什么湿邪会化不掉呢?主要是因为命门火衰,就是人体内的火不足所造成的。比如五更泄就是在早上四五点钟时狂泻,而且这种病容易久治不愈。介绍两种可以尝试治疗此病的方法:一是隔姜灸,这种方法要长久坚持才会有效果;二是可以去买同仁堂的附子理中丸,此药能够有效地解决五更泄的问题。
一般来说,长期饮用冷饮、饮食习惯不当、处于压抑状态以及使用空调,就有可能造成肺寒,久而久之可能形成胃寒,一步一步往下压,就有可能形成肠寒,会得溃疡性结肠炎。到目前为止,西医仍认为溃疡性结肠炎是不治之症,对于西医来说很头疼、很难根治。

第十七篇 从头到脚话健康——肛肠、尿道篇


一. 肛肠
1.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神为魄,肛门又称“魄门”。魄门亦为五脏使,是指魄门的启闭功能受五脏所统摄,脏腑功能正常,升降有序则随着魄门的启闭的清升浊降。肛门是整个消化道的末端,常见的疾病就是痔疮。
2. 痔疮:与饱食有关,老吃撑着,筋脉横解。筋指有弹性的肌肉,是肝所主。所以肝出问题,筋就跟着出问题,筋约束的力量就会减弱。它属于肝经病。可以煎五倍子水来外洗,它具有酸收之性,起到收敛作用。
3. 脱肛和子宫下垂:由于生活工作上的压力过大,有些人甚至出现脱肛的现象。女性可能出现子宫下垂的问题,怀孕就有困难了。这类病症分两类:①是下焦阳气衰弱造成的,不能收摄住。②中气下陷。可以通过灸关元穴的方式来治疗。

二. 尿道
1. 中医认为,膀胱经是一条走人体后面的阳经。肾与膀胱相表里,膀胱的气化功能产生尿,并把尿推出体外。所以人撒尿的问题与膀胱的气化功能有关。
2.遗尿问题
一般小孩都有遗尿的问题。一两岁的小孩子身体尚未发育健全,在这种肾气未充足的情况下都会遗尿。所以这时小孩遗尿是正常的生理反应,不用治疗,尽可顺其自然。等到孩子年龄大一些,控制能力增强以后就能自然而然地解决。
遗尿对于老人来说也是一种正常现象,因为老人的肾阳衰退,已经固摄不住了,固摄的力量与年轻时相比相差很多,气化能力不够,所以每次尿的也少,还常遗尿。
中年人也出现遗尿,说明肾气衰弱,要检查身体的状况是否有问题了。
癃闭:症状是想尿但尿不出来,憋得慌,甚至造成小腹胀痛。癃闭属于膀胱不能气化所致。
3. 如何使小便通畅
阴阳熨脐法:用葱头留白根一斤捣烂,加麝香,然后用纱布包两包,放脐上,以熨斗盛火于葱饼上熨之。如饼烂,再换饼再熨,热气入腹。以通阳气,如大小便不通,以利即止。(孕妇不能用)
4.上厕所时别说话,更别打手机
中医认为,上厕所大小便的时候,一定要咬牙,咬牙能固摄住肾气,尤其是在肾精上损害偏大的男人。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牙为肾之齿,是肾精华的外现。但不能乱咬牙,死咬着不放更耗肾气;而应该是“肾齿两枚如咬物””,“如”就是好像的意思,就是好像有两个枣核在两个后槽牙之间,微微地咬着。解手的时候处于一个吸气、气往里收的状态。咬牙,并且提起脚后跟,就等于补了肾气。
而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有人在厕所里一边拿着手机大声说话,一边大小便,这无疑是在损耗肾气。我们学养生知识首要的一点就是要认识到如何补和如何泄的问题,清楚什么样的行为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其实就人得病来说,一定是有因有果,人平时不正确的生活方式就是因,损害身体后造成的疾病就是果,自己酿的苦果只能自己去尝。

第十八篇 从头到脚话健康——妙用葱姜蒜


一.葱:葱姜在中药里用得非常多,葱和很多食物都非常和,从它的别名可以看出,“菜伯”——蔬菜的大哥。“和事草”——比较善解人意的。
生葱主辛散,熟葱主甘温。
葱的模样是外实内空,中医又叫它是肺之菜,因为葱白入肺。白通汤是宣三焦的一个方子,包含葱白、附和干姜三味药,其中葱白就是宣上焦,干姜黄颜色,入中焦,附子黑色入下焦。葱白通上下之阳气,有通窍的作用。日常生活中,吃一些从,对眼睛有好处,还利耳鸣,润肠通便。
怀孕女性如果患上着凉感冒,可以煮一些葱白姜水来发汗,同时用热水泡泡脚,让身体微微出汗就可以了。
葱忌和蜜、枣之类同食。
葱能通气,可以解药毒、解鱼肉毒。
二.姜
1. 姜的特性是辛温、散寒,可以发表。
姜分干姜和生姜。干姜就是目姜,经过一些炮制的过程。干姜入里、生姜走表。就是里虚,如胃不舒服,就用干姜,被寒邪憋住了用生姜。
生姜被称作“呕家圣药”,不但止呕效果好,还能将瘀滞的痰邪、湿邪给散开。
姜皮可以消水气,利湿的效果非常强,能消水肿。
在古代,认为生姜可以通神明。遇到痰邪昏迷的人,甚至用姜和童便来抢救。因为姜汁可以开童便可以降火。
姜可以解毒,在烹制野禽时多放一些生姜,可以去毒。
生姜和黄酒不可一起久服,会使人体积热。这样会导致眼睛出问题,下面就生痔疮。

2. 夏天应该吃温热的食物
到了夏天,人们都爱吃冷饮,而中医却认为夏天应该吃一些温热的食物。这是因为,夏天人体的阳气全都浮跃在外面,那么人体的内部就是一个最寒湿的格局,所以夏天的饮食不但要温热,甚至建议在汤水中加入些许生姜,这样我们的身体才能得到很好的保护。
到了冬天,人体因为有自保功能,会把阳气全部收回来,五脏六腑是一个内热的格局。北方有一些老话说,冬天不掉叶子的树是傻树。意思是它不会自己保护自己。以上就说明了一句俗话“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大夫开药方”的道理。
一年四季养生的道理是,夏天不要贪吃冷饮,冬天宜食清凉顺气的东西。
3.吃姜要注意的
怎样解释“上床萝卜下床姜”呢?睡眠是用来养生的,所以晚饭要吃得清淡顺气,不要给脾胃造成负担。早上起床后,主生发,阳动之时,再用姜助一把。
吃姜忌:夜不食姜!秋不食姜!夜主合,天地之气都关闭了,而姜主散,夜里吃姜岂不是对身体有害吗。秋天主收敛,也是主合,而姜主发散。
三.蒜
蒜属于辛温类,开胃健脾。有抗菌、消炎及驱肠寄生虫的作用。
蒜不可多食,耗散气血,伤害眼睛。中医里有“大蒜百益独害目”之说,所以有眼病的人不宜多吃大蒜。蒜走清窍
第十九篇 从头到脚话健康——躯干篇
一. 背为阳,易受寒
中医很强调后背的养生,背者胸中之腑,后背为阳,所以特别容易受寒。
当脊柱出现错位,可能会引发身体很多不适。比如胸椎错位或者塌陷,有可能出现一些心脏病的症状,像胸闷、心痛等。
脊柱是身体的支柱,位于背部正中,上端接颅骨,下端达尾骨尖。在脊柱的大椎至尾椎成一直线排列了很多穴位,我们做全身按摩的时候,最好从背部的按摩开始。先梳理后背,阳通开了,里面的藏就会变得很好。
按摩后背的基本原则是,沿着脊柱从上到下一个挨着穴位按摩,遇到痛点,就要经常按揉痛点,之道痛感消失。
二. 刮痧的原理
是根据中医十二经脉及奇经八脉、遵循急则治其标的原则,运用手法强刺激经络,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从而起到醒神救厥、解毒祛邪、清热解表、行气止痛、健脾和胃的效用。
在小孩子感冒初期的时候,在背部刮痧,他的上背部就会出现紫黑。小孩感冒发烧时,也可以在大椎穴上轻轻按揉,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如果小孩子脾胃不健壮,先不要用药,这样更加加重脾胃的负担。可以通过捏脊的方法来改善。拎起脊椎上的肌肤,每捏3下提一提。捏脊方向为自下而上,从臀裂至颈部大椎穴。捏脊能很好地调节脏腑的生理功能,特别是对胃肠功能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捏脊能调理胃肠蠕动,促进消化吸收,提高人体抵抗力的作用,并对失眠有一定效果。
三. 腰背痛
1. 腰疼的问题
肾病腰痛:是由肾火、命门火衰造成的阳虚症。阳虚证也分:想事情过度损心阳。饮食过度损脾阳。房劳过度损肾阳。阳气衰微了就无力运转,而人的力气是从腰来的。我们形容一个大力士会说其“膂lǚ力过人”,人体的所有力量来自于腰,肾是一个大力士。大力士一般都“膀阔腰圆”,肩膀宽阔说明人的肺气充足、魄力大。腰圆就说明人的力气大。
受寒也会导致腰痛。
因为湿滞,运化不开,伤了脾阳,约束了肾的功能,也会形成腰痛。
2. 腰背委中求:
该穴位于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针刺委中穴,治疗腰膝疼痛屡见奇效。日常我们自己也可以用大力把它揉开,那个地方应该很疼。如果受寒的话,穴位上还有筋结,宣开这些筋结,腰腿痛的问题说不定都能解决。
3. 强制性脊柱炎
属于督脉病。督脉属于奇经八脉,相当于先天的元气已经出现了损伤,很难治疗。正如中医所讲,没有药可以入奇经八脉的。元气藏于肾,那么就会从肾、膀胱入手进行治疗。
4. 督脉、膀胱经的重要性
督脉是诸阳之会,人体阳气借此宣发,是元气使用的通道。为什么我们总所,挺着你的脊梁,就是因为最展示人的精气神。所以打通督脉,加强督脉的气血供应,就能激发肾脏的先天之气。
腰出现“折了”的感觉,那是膀胱经阳气的气化功能出现了问题。像“腰酸背痛腿抽筋”也是膀胱经的问题。膀胱经衰弱为阳气衰弱,导致健忘、腰痛、腿抽筋。
膀胱经和督脉主阳,保持它们的畅通,有利于调动元气。而肾脏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人体的元气储藏于肾中。所以皮肾虚,会导致很严重的疾病,比如白血病。肾主藏精,主骨髓。如果肾的藏精功能出问题,那么骨髓的造血机制也会出问题。脾主统血,统摄精血和造血的功能也和脾的功能相关。脾气要强,就可以充盈精气。精和血的动力合在一起才真正意义上的血液。所以说,白血病和脾肾胃的功能相关。
如果说成年人因为常年的脾肾虚会有患上血液病的可能,那么小孩子为什么会得血液病。有可能是母亲在怀孕前就元气亏损,造成小孩子的先天元气不足。同时滥用药物或用药不当,也会造成血液的疾病。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忧思而伤脾。所以治疗的原则,一定先培养脾胃,才能固摄元气。
5. 腿的问题
腿后正中线是膀胱经。腿的前面中线外侧一点,循行的是胃经。腿侧中线是胆经所主。腿的内侧循行的是脾经、肾精和肝经。
一般人认为,腿疼是骨骼和肌肉疼痛引起的。当你懂了经脉,就会掌握问题所在。①如果上楼梯时,感觉小腿痛或腿肚子发轴,这属于膀胱经气不通。②下楼梯时感到大腿疼或不舒服,那是胃经的问题。③同时膝盖附近也是胃经所主,膝髌肿痛就是胃经毛病。④如果出现热邪,腿就会出现浮肿、
腿部养生的原则,每天晚上揉大腿的里侧,里侧都是阴经,主血的。早上拍打大腿的外侧的胆经,振奋阳气。白天坐着时有空闲就捶捶大腿的上面,调胃气。中焦胃气的运化能力增强了,有利于人体的气血。可以通过跑步抻拉一下膀胱经。晚上泡脚的时候一定要水过脚踝,有条件就过小腿。
盘腿而坐的好处,就像瑜伽里的冥想打坐那样,是锁住下焦,让精气上行,还精补脑。正确的坐姿对于腿部也能起到锻炼的作用,像古代女人,双膝跪地,坐在双足的脚跟上。而我们日常的“二郎腿”恰恰容易引起腰痛。
第二十篇 从头到脚话健康——足部篇
1. 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人的直立行走方式,等于所有的身体压力都在脚踝、脚上。
中医里有上不能受寒、中不能受寒和下不能受寒之说。上部的枢纽是颈椎,人体中间的枢纽是腰,下部枢纽脚踝就更要保护了。
中部的腰最不能受寒。现在的女孩子都喜欢穿露脐装,将来女性妇科疾患的问题会越来越严重。不但会使腰受寒,还露出肚脐就太可怕了。因为人的腹部为阴,主藏的。现在都不藏了,整个都开泄出来。脐是神阙,是一个很要命的地方,长期受寒,甚至可能伤害到子宫。
泡脚一定要泡过脚踝。
2. 脚上的经脉
里侧是脾经,中间走胃经,外侧是胆经,左外侧是膀胱经。(大脚趾为里,小脚趾为外)
手脚都属于人体的末梢,而所有的经脉都是阴阳交通,都在末梢处完成。末梢之处称之“井穴”,是生发之地。虽然这里气血很薄,但是人是否能一阳起来,全依赖这生发之地。所以一定要保护好丼穴。
胃经走中趾,经经过脚的第二趾和第三趾之间,与脾胃功能相关的内庭穴也在足背第二趾和第三趾结合部前方凹陷处胆经走第四趾窍阴穴。膀胱经走小趾外的至阴穴。肝经入大趾。肾精走脚底板,入小脚趾下。脚后跟循行的经脉是膀胱经和肾经。
3. 脚的疾病
脚后跟痛或更年期足跟痛:这个问题和肾经和膀胱经有关。更年期的人,精亏血少,同时阳气大虚造成的。
大脚趾外翻肿胀:是脾经的问题。
足心发热,两脚大烧:肾经问题,阳气收摄不住,马上就要外散的象。
足小趾热:是膀胱经的问题,可以取委中穴按揉。
脚浮肿:用葱煮水泡脚,有散水邪的作用。
脚气和脚臭:属于湿邪下注。年轻人脚臭不是病,是身体健壮的表现,是代谢的过程。如果是由真菌引起的脚气就要看病治疗了。
4. 外国人讲究天天洗脚,中国人则讲究天天洗脚。为什么呢?西方人现在还在用刀叉,天天“杀杀杀”似的,西餐的主菜以肉为主,长期这样的饮食习惯就会使身体的湿气很重。所以西方人的体毛很多,就是为了利用毛的开泄把身体的湿邪代谢出去。而中国人食用筷子的传统,说明我们的食物以纤维类主,皮肤非常细致紧密,不需要过度开泄。
5. 中国人讲养生,养生就是因循人身体的本性。脚上有6条经脉,60多个穴位,所以在道教养生中就非常注重脚的保养,同时还利用“导引功”修身,“导引功”就是气功的古称。那么洗脚到底有什么好处呢?
春天洗脚,升阳固托。
夏天洗脚,湿邪乃除。
秋天洗脚,肺腑润育。
冬天洗脚,丹田暖和。


第二十一篇 从头到脚话健康——总结篇


以上二十篇,从头讲到了脚。通过中医文化结合中医医理,把人体从头发到脚趾的所有问题做了全方位的概述,学习了如何理解身体出现的问题,学会自我养生。
一.从中医的疾病学角度来讲,人的疾病从外到里分四个层次,治疗也分为四个方法:
1. 第一层是病在肌肤腠理。肌肤表层受邪,基本上会采取刮痧、拔罐、推拿、按摩的方法。
2. 第二层是病在经络。经络看不见摸不着,它相当于人的生命现象,当人气血充足的时候,经脉就是通畅的。打个比方它就像我们的铁路网络系统,铁路不通就会影响到国计民生。而穴位就好不一个个的大站。所以,中医扎针都扎在这些重要的穴位上。中医里还有一句话是,错穴不错经。假如治病,那一定要扎在经络上。
经脉疾病一般采用针刺的方法来治疗。
经络分两个层面,分为立之和浮支。所谓里支是行在身体内比较深在的经络,而浮支则是指行在身表比较浅显的经脉。
背及胸藏之间不可妄针,最还采取按摩的方法,也能达到针刺的效果。按摩的劲道也是很玄妙的,用手上的劳宫穴,如大雁落沙滩一般。
3. 第三个层面是病在脏腑。基本是用中药来调理。
4. 第四个层面是病在奇经八脉。前面讲过,没有一味药可以入奇经八脉,哪怎么办呢?如果用药的话,只能从肝肾上去治疗,或从肝肺的气机调理开始。如果病重到类似脊椎炎、督脉病之类这样深层,可以用灸法疏通。
二.一些重要穴位
人体的后背有一个重要的穴位——膏肓。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就在后面的两个肩胛骨中间。膏肓穴有通宣理肺、益气补虚的作用,是常用的保健要穴。日常一定注意这里的锻炼。把椅子反过来坐,人趴在椅背上,充分展开后背的两个肩胛,这就是开打膏肓。两个肩胛骨向后挤压,就是在挤压膏肓穴。中医认为,人体全身的病,统统与膏肓相关。所以,经常伏案、伏电脑的人,要注意多转摇两侧肩关节,带动肩胛骨作上下前后的旋转活动,以运背部的膏肓穴。
脾胃病与中脘穴。中脘穴是四条经脉的会聚穴位,同时号称胃的“灵魂腧穴”。具有健脾和胃、补中益气之功。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处。 常用的方法是按揉法或摩揉法。摩揉,即是双掌重叠或单掌按压在中脘穴上,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缓慢行圆周推动。
老百姓都觉得这是医学里的东西,我们自己搞错了怎么办?中医讲,不通则痛。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就是,身体出现疼痛的地方就是经脉不通之处,我们要有意识地常按揉,揉散这些疼痛点,帮组身体恢复。
腿上的重要穴位是委中穴。在膝关节后面月国窝横纹正中处。委中穴能够驱邪散滞。通经活络,为治疗腰背和腿疼痛的效穴。也常常用于治疗寒湿,湿热之邪。
睡前认真洗脚,就是很好的养生方法。热水泡脚20分钟,身体微微出汗的样子,就是肌肤腠理微微开泄的状态。
学一点中医的道理,保身长全,以养身体。自己把身体养好,可以更好地去关心帮助他人,同时也能解除亲人的负担。

timg.jpg





智慧人生 造象生活
微信:A8704304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含象堂大健康丨含自然·汇万象 (沪公网安备 31011302007431号  沪ICP备16043211号-1

GMT+8, 2024-12-4 01:31 , Processed in 0.114899 second(s), 45 queries .

Powered by 含象堂

© 2001-2019 含象堂.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