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理论1、先来看作者的定义: 深度工作(Deep Work):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种努力能够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而且难以复制。 浮浅工作(Shallow Work):对认知要求不高的事务性任务,往往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开展。此类工作通常不会为世界创造太多新价值,且容易复制。 深度工作主要指的是大脑的认知活动,需要专注与思考,比如写作、阅读,或需要大量专业技能的工作。 2、书中给出的公式:产出=专注度×时间,这也曾被用作“时间管理”的依据。可以看出,深度工作使我们工作更为高效;如果我们有较长的时间在深度工作,大脑会感到充实和有意义感,在此过程中也会处于心流状态,这会使我们获得工作的快乐,同时深度工作也是深化技能的途径。 二、准则4个准则 准则1 工作要深入 作者提供了六种进入深度工作的策略,如下图。第一种是选择自己的深度哲学,即选择什么时间断网,什么时间使用网络。分心是深度工作的大敌,网络的时刻在线状态也就极有可能常常打断深度工作,在《为什么精英都是时间控》中说这种状态一旦被打破,再次恢复至少需要15分钟。因此,我们最好在深度工作的过程中断开网络。 第三种,要有大手笔,指的是专门投入金钱或通过其他方式增加仪式感,比如有些作家专门到酒店里写作,这些措施使我们进入专注状态更为容易。 第四种,不要独自工作,指的是为了激发想法和沟通,可以在深度工作一段时间后与其他人碰面交流。 第五种,我们应该关注的是现时可以把握的指标(引领性指标),比如一天深度工作的时间,而不只是盯着最后需完成的指标,比如读完5本书,这个称为滞后性指标,它的问题在于已经无法改变过去的行为。 第六种策略是“图安逸”。人在一天中处于深度工作的累积时间一般有一定限度:新手1小时,专家4小时左右。我们需要休息,休息也是有好处的:将有意识思考切换到无意识思考,提升洞察力;恢复注意力等。
深度工作的策略
准则2 拥抱无聊 在大脑空闲下来的时候,比如走路时,可以让自己专注于某个问题的思考或者从事其他有益于专注的大脑活动。 准则3 远离社交媒体 作者的做法异于常人,他选择远离facebook等社交媒体。一件工具有些用处就使用它,比如社交媒体有联系朋友的作用就被大多数人使用,作者把这种思维称为“任何益处”思维定式,拥有这种思维的人往往忽略了背后随之而来的弊端,有时这些弊端带来的害处远远大于益处。 作者提出两种方法来判断我们是否需要使用社交媒体:关键少数法则和戒断试验。 关键少数法则:关注自己人生最重要的2-3个目标,从目标出发来判断使用社交媒体是否在必要的范围内。根据二八法则来看,人生的成就一般由百分之二十的行动所决定,如果我们选择了做之外的百分之八十,那么这意味着我们损失了做那百分之二十的时间。 戒断试验:可采取30天不使用的试验。 此外,作者不提倡我们在等待的时候随时随地刷手机的行为,这种行为会使我们容易养成分心的习惯,由此抵抗分心事物的能力变弱,一旦习惯了这种随时分心,想要专注工作会变得相当困难。因此我们可以采用一些高质量的活动来代替这种网络消遣。 准则4 摒弃浮浅 在工作中不是要完全地摒弃浮浅工作,而是要尽量地减少浮浅工作,使自己更多地专注在深度工作和更有价值的事情上。书中也给出了具体的方法,在此略去。
《深度工作》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