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微信直接登录

含象堂大健康丨含自然·汇万象

查看: 6455|回复: 0

黄元御:圆运动图文全解,圆运动药性集合

[复制链接]

1660

主题

2698

帖子

885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851
发表于 2020-7-4 21: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分享到:

  黄元御提出的元气圈理论,区别于历代其他医生,这也是他被称为一代宗师的原因,在他多年的行医过程中,基本上可以做到药到病除。
  而关于他指出元气圈的核心,也就是枢纽,就像车轮中间的轴一样,有了这个轴,车轮才能转起来,那么人体元气圈也是有一个轴,这个轴就是脾胃。
  脾管元气上升,胃管元气下降,在脾胃的带动下,元气圈才能正常运转,身体才能保持健康。
  在五脏当中任何一个部位都很重要,只有每一部分都正常运转,人才能保持健康,不管是哪里出问题,人都要生病甚至会丧命。但是对于养生,老年慢性病的调理中,要更加注重脾胃的调理。
  脾胃功能下降,这就是发胖的原因,所以脾胃健康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脾胃不好,时间久了一定会元气不足,会影响健康减少寿命。所以无论治什么病,都要先从脾胃入手,脾胃补好了,其他的病才能彻底根治。
  中医里的五脏都代表的是一种功能,脾的功能就是消化和吸收,还有运输营养,运输能量的作用。
  从解剖上来分析,肠道会吸收一部分营养,这部分也包括在脾的功能里,然后血液的运输,血管也包括在脾的范围之内,还有身体每一个细胞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这些在中医里,都属于脾的范畴。



  人体脏腑的气血运动图,可以做为很多疾病的分析图。与太极一样,春夏秋冬为一个圆运动,生老病死也为一个圆运动,日出日落,花开花落等等也都是一个圆运动,同样在人体也存在这么一个与自然相应的圆运动图,周而复始的运行着,维持着我们的健康。
  这个圆运动以脾与胃为中心点,脾与胃,一个主升一个主降。肝胆相随之,共同来运行水火,阴阳。以达到水火相济,阴阳平行。而疾病的发生,则是因此圆运动的某一处失常,而使整个圆动发生障碍。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于肝,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
  饮食进入胃,其中营养精微物质通过肾阳的温醺,在脾的运化升清作用下,与肝的疏泄作用上归到肺,在肺中与清气结合化为赤血传到心,再通过肺的肃降功能,通调水道功能传到肾,而糟魄入膀胱。胃主受纳,主降,糟魄物质则走肠而排出。这是机休整个对食物的新城代谢过程。也就是圆运动过程。
  而糖尿病的异常与这个圆运动的那些方面有关呢?
  第一,糖尿病消瘦快。肌肉,脂肪组织委缩。脾主四肢肌肉,所以与脾关系大。
  脾的功能是吸收运化升清精微物质,脾功能失常后,精微物质无法运化,无法给机体利用,所以消瘦。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是胰腺的内分泌腺分泌胰岛素不足,所以根本原因是胰腺的问题。而在中医里面,《难经·四十二难》说:“脾重二斤三两,扁广三寸,长五寸,有散膏半斤,主裹血,温五脏,主藏意。”。《中医大辞典》谓:“散膏,脾脏周围的一种组织”,又说:“有人认为散膏可能是胰腺。”清·叶霖在《难经正义·四十二难》中说“散膏”,“胰,附脾之物,形长方,重约三、四两,横贴胃后,……与胆汁入小肠同路,所生之汁,能消化食物,其质味甜,或名之甜肉云。”[3]叶氏明确提出“散膏”即“胰腺”。张山雷先生亦认可叶氏之说,其在《难经汇注笺正·卷中·四十二难》说:“谓有散膏半斤,则脾不中虚,膏何可贮,今西国学者,谓胃后有甜肉一条,长约五寸,……所生之汁,如口中津水,则古所谓散膏半斤,盖即指此。”
  所以中医中的散膏应就是指胰腺,这样也就是在中医中把胰统称在脾的功能里面。的确,在消化吸收分解食物方面,脾脏没有此功能,而中医中附属脾的胰确是起这个作用。所以第一点,证明了糖尿病与中医中脾不能升的关系最密切。
  第二点,饮水多而渴。皮肤病并发症与眼病并发症。
  脾不升,则肝肾也不升,水不升,则火在上而热。这为上消,水不上升,则肺无水源,肺火旺,不能降心火,心火也旺,口渴重,常见糖尿病鼻干燥,舌干裂。肺外合皮毛,肺火旺,则皮肤干燥。易并发皮肤病。在上水道不流通,则渐血淤,火性炎上,到头到目则见眼睛方面的并发症。
  第三点,多食善饥。
  这往往是最初表现,能吃很多,但还是消瘦。脾土不主升,肺金无水源也不能降火下行,接着胃火也重,胃火重,则能多食善饥。胃火重,也会饮水多增。
  第四点,尿多,或下肢水种。
  脾不升,则肝肾也不升,水不升,则下面水就多,就出现尿多,或者是有些并发症,下肢水肿,也都是下面的水不能升引起。另外火不降,肾中无火,则也无法水精四布。
  通过这个圆运动图,就可以了解整个糖尿病的病机,与脾,肺,肾关系最大,这样就可针对不同类型的糖尿病开出各种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了。


  按照黄元御的理论, 肺, 胃, 胆, 心应降,肾, 脾, 肝应升。如果升降不顺, 会有各种症状.现将已知的一些症状如下
  肺: 不降 - 大肠不降, 便秘
  上逆/热 - 哮喘, 发热出汗, 人悲观
  胃: 负责浊气下降
  不降 - 吃不下饭, 腹涨
  上逆 - 呕吐
  心: 不降 - 心肾不交导致的失眠, 火克金, 烦躁,咳嗽,口渴
  上逆/热 - 吐血, 说胡话
  胆: 不降 - 两胁痛
  上逆 - 口苦
  肾: 不升 - 上热下寒
  反降/寒 - 遗精
  肝: 不升 - 肝瘀的各种症状, 包括眼睛流血
  反降 - 左肢冷, 左手脚蜷, 无知觉
  脾: 负责清气上升
  不升 - 吃后病重, 夏天潮湿时病重, 水肿
  反降/寒 - 泻泄

黄元御的圆圈论中各脏腑升降不力的症状
用药框架
(一)五象概论:
1.中土,象:缓解,温和,中正庸和。味甘,气香,挺香的香气。代表药物,甘草。
2.乙木,象:柔润升发,草木萌发,阳光温和,雨露飘摇。味酸,气臊,对照冲的一个味。代表药物,当归。
3.丁火,象:充足丰满,清透无形,气凝神闲,有镇静、稳重之势。味苦,气焦,烧糊了那个味。代表药物,朱砂。
4.辛金,象:清爽,清透,敛降。味辛,气腥。代表药物,麦冬。
5.癸水,象:珍藏,蛰藏。味咸,气腐,腐朽的腐味。代表药物,补骨脂。
(二)一气周流
戊己调停,乙木生发,辛金敛降,离中火,坎中水,火主炎上,其象为开散,水主润下,天气为珍藏。
(三)五象对应药物及其药象
1,中土
中土药:甘草,白术,人参,大枣,蜂蜜,甘遂,茯苓。
中土之己土药:生姜,干姜,苍术。
中土之戊土药:白寇,黄连,半夏。
甘草,象:缓解,温和,中正,清透,坐镇中州,主掌全局。
人参,象:柔润,直补五脏之精。
白术,象:获益中土,略转枢轴。
大枣,蜂蜜,象:柔润,滋补中焦阴精。
生姜,干姜,苍术,象:偏于升发,推散湿气
白蔻,黄连,半夏,象:偏于敛降,收湿气化
茯苓,象:平庸,平和,泻湿。
甘遂,象:峻猛化湿、消痰
2,乙木
乙木药:当归,乌梅,钢铁侠水杯,阿胶,川芎,龙胆草,白芍,麻黄,桂枝,柴胡,细辛,丹皮,元胡,红花,土元,鳖甲
乌梅,阿胶,象:直补乙木之阴精,雨露飘摇。
川芎,象:升发乙木。
细辛,象:从底下往外散。
桂枝,象:临近体表的角度往上往外升达。
麻黄,象:直接散到体表。
柴胡,象:从脏腑之间的角度开端疏导,往外散。
龙胆草,白芍,象:清土中之木。
丹皮,元胡,红花,土元,鳖甲,象:破乙己路有形郁结,活血。
3,辛金
辛金药:麦冬,百合,山药,天麻,川椒,黄芪,石膏,白芷,杏仁,五味子,大黄,厚朴,枳实,芒硝,巴豆
麦冬,象:清透清润,敛降辛金。
百合,山药,天麻,象:柔润,气息清透,敛降,获益辛金本气。
石膏,白芷,杏仁,五味子,象:沉降,潜降,降落。辛金戊土不降惹起的发烧,石膏是优秀的退烧的药。
麻黄汤,象:麻黄与杏仁,一升一降,互相合作。
五味子,象:敛肺补肾,从辛金直接转换到癸水,少用敛降,多用补肾。
麻杏石甘汤,退烧用的方子,象:麻黄升乙木,甘草培土坐镇中州,杏仁石膏敛降辛金。
白虎汤,象:知母沉降戊土辛金,杏仁敛降破气消痞,百合、麦冬润泽敛降。实用于有形和无形联结的淤结。
黄芪,象:其气清透。补肺气结果显著。
沉降无形之气,从石膏角度启程。沉降有形之气,从大黄、厚朴、巴豆角度上路。
4,癸水
癸水药:补骨脂,盐,猪苓,泽泻,菟丝子,枸杞子,熟地,首乌,巴戟天,芦巴子,肉桂,附子
补骨脂,象:珍藏。盐炒用。
枸杞子,象:珍藏,润泽,收肾气、补肾气,阴阳双补。
菟丝子,象:珍藏,跟补骨脂相比,相对弱一些,从土生水。
巴戟天,象:润泽,味厚重,珍藏肾气的一同,有稍微的疏导作用。
芦巴子,象:珍藏中含有一股升发之气。
熟地、首乌,象:滋腻,敛固,沉降。脉涩、虚,肾气折损厉害时用。
附子、肉桂,象:生发元阳,使一气由癸水阳根中生发。
猪苓,泽泻,象:淡渗利水。
万一一一己纯粹的肾气虚,不曾邪气,就用补骨脂、巴戟天、菟丝子、枸杞子、芦巴子,用盐制一下,结果更好。
万一肾精消费的太过了,能够妥当运用一些熟地、首乌这么地道润泽的药,能够润泽敛降。
5,丁火
丁火药:朱砂、龙骨、牡蛎、栀子
丹砂,象:凝神,养神色。
朱砂,象:安心境
龙骨、牡蛎,象:镇重潜降,敛镇心神。
栀子,象:清理三焦相火,尤清上焦相火。
黄元御:圆运动药性集合
>左路木气药
当归,白芍,川芎,丹皮,桂枝,乌梅,薄荷,香附,麻黄,防风,柴胡,升麻
1、当归
当归为木气核心药,养血,活血。
当归油润,养血。气冲,活血,活血就是升达木气。
当归主生发,生发是由阴化阳,凡生发的药都消耗阴精。当归可推动血气流通,配合熟地使用。
当归与升麻是一对药。
当归流通血分,升麻流通气分。可打开左路。
佛手散:当归3,川芎3可催产。
气虚心悸,脉律不齐慎用当归。
2、白芍
白芍性凉,泄热养营,性收助胆。
收敛药,会使平滑肌放松。
肚痛:芍药甘草汤。
经痛:当归芍药散。
芍药养肝血(养肝阴),柔肝解怒的主药。
3、川芎
川芎行血,引气血上头目,推动气血升达。
如头痛,面瘫,头皮麻木等上焦气血不通时用川芎升达一下。
川芎:完全散的作用,气跑得太快,耗血力量比较强,血虚不用或少用。
阴虚火旺,多汗,及月经过多者,应慎用
木郁风动的时候用白芍息风。
4、丹皮
丹皮阴凉,直入肝经血份,清除肝火。因其阴凉,易伤胃阳。
丹皮用于阴虚血热,清内在郁热,即清凉又流通性好。
牡丹皮,活血凉血。同时退虚热,阴虚内热主要是肾阴虚,虚火亢旺。苦能清泻,辛能行能散,能行,活血化瘀就是行。
5、桂枝
桂枝温心阳。
桂枝的效果是好比肉桂加点流通的气进去。
肉桂温补下焦元阳,下焦阳虚时用肉桂温补。
6、乌梅
桂枝,柴胡,乌梅三药在疏肝方面的比较:
A、桂枝疏肝:是肝气在升达的过程中阳气不足时用桂枝的辛甘温散而升达。
B、柴胡疏肝:从行气的角度疏肝,肝气已经升上来了,已经由阴化阳到气分上来了,在气分郁滞时用柴胡来疏达,是在表浅的层次疏肝。
C、乌梅疏肝:如果本身阴津不足,阴虚无力升达,用乌梅向上升,乌梅是酸柔养津而升达。
肝气升达的过程用药,从血分到气分:
源头乌梅,再向上一点当归,再向上桂枝,接下来香附,再往上柴胡,最表层薄荷。从血分到气分。
乌梅--当归--桂枝--香附--柴胡--薄荷。
乌梅从养肝血的角度促进肝气流通。
久病,阴亏,郁结又重,需要润养流通时用乌梅。乌梅好比把阴津聚焦一下,再推动它向前走。
有燥热之象,郁结比较重,肝郁症状多时,用乌梅酸柔润养,慢慢地流通最好。柔四逆散。
7、薄荷
薄荷,清凉宣散,轻轻地宣达上焦较表浅的郁结之气,力量较弱。
气柔和,即清凉又宣散,宣散时对气的损伤很小,煮10分钟即可。
中耳炎:焦栀子3,薄荷12,一起用。
8、香附
香附疏肝偏深部,气柔和,去心内愤懑之气,凡心情压抑,想不开,只要用香附和薄荷,很快缓解。
疏肝作用从内部到外来说:
香附〉柴胡〉薄荷
女性郁结用香附,女性气阴柔,气结深。
男性久病也可用香附。
9、麻黄
麻黄阳药,宣达升散,直冲云霄的一股阳气。生麻黄发散力量大于炙麻黄。不可久用,泄人元气。
麻黄宣肺散寒,治外感不超过6克。
气虚脉涩者,脉沉紧有力,有郁结时都不用麻黄。
10、柴胡
南柴胡,柔和,全草入药,疏达柔和。北柴胡,只用根,流通的气偏深。
推陈至新两味药:柴胡和大黄。
柴胡疏肝郁,偏流通,从经络气机流动上加快气血流通。
大黄:加快腑气通降,加快湿气排出。
柴胡流通,陈皮破气,二者一起用对明显气郁效果好。柴胡12,陈皮8。
11、升麻
升麻在内部破郁结流通,很强横的把郁结打开。
一般病用不到升麻,郁结很重才用升麻。
疏达郁结力量:莪术〉升麻〉柴胡
升麻和当归是一对药:
当归:疏通血分。升麻:疏通气分。这两味药入的都比较深。
升麻破除大郁结,威灵仙扫除余小郁结。威灵仙疏通内部一般药不能到达的郁结,如关节。止痛效果好,但易耗气。
12、防风
防风:防止刮风,息风之意。
气郁生风,木郁风动,气郁不动易化火,气郁走窜易生风,防风补正气,守正气,半滋润,半流通,以守护为主,用于虚证。
气郁生风,风动较急,要紧急减弱风向,又可流通的时候用防风。
木气不能升达,气转下行,腑气郁结,腹泻时用防风。
>中土要药
甘草,干姜,黄连,半夏,人参,白术,黄精,山药,黄芪
1、甘草
甘草是入中土的核心药,甘草主五脏六腑。
甘草主用补益脾胃,裨益一身的土气,守护土气,偏补,偏守。
甘草的流通力量偏小,以守为主,所以主要用于虚证。
中土虚的时候用,脾胃虚,气血虚的人,用一般的药守不住,就要用甘草。
所有补益中土的药,只要中焦无明显瘀滞,用甘草效果更好。
禁忌:
中焦有郁结,痰浊,湿气,气郁时不用甘草。
土气虚,中土薄弱,人看着瘦弱,此时用甘草特别好。
生甘草的流通性相对好,偏凉。
炙甘草,更润一些,也更容易引起中焦瘀滞,中焦动的更慢了。
2、干姜
干姜,烘干的姜。
炮姜,放土里炒,炒至发泡。
姜的气流通速度比人体的气流通速度要快,进入人体后可让人体的气走得快,气动为阳,对自身是消耗的,所以,姜枣同用,用大枣补充能量。
干姜,偏散,发散胃中寒气。中焦虚寒证用。
中焦有热不能用。
干姜:温胃
生姜:发汗,驱寒。
炮姜:体虚之人用。
3、黄连-苦寒,中土寒性药
收胃火,在胃里,胃黏膜甚至会收缩,所以收胃火。
上火用黄连马上就可好,但老收,会把脾胃阳气按住,这样脾胃运化不动,气会郁结,更易上火。
黄连:
清火,有实火的时候用,比如毒疮。
收藏身体的阴气。
半夏泻心汤:
主药黄连,干姜。黄连收,向下推。干姜,往外散,往上推,二重作用打开脾胃。
4、半夏
半夏:大辛,大热,大毒。
生半夏,体虚之人不能用。
制半夏,都有收敛,凝聚,潜降的作用,消肿。
主要是中焦有痰的时候用。
5、人参
人参直补五脏之气,人参加参须最好,要完整。
临床:
救急,大出血,严重气虚时用。
安神,补益。
淤结重不用人参,用后气太足,无地可去,四处乱窜,会出意外。
人真虚,且淤结不重的时候用。
林下参,生晒参,西洋参,高丽参,池底参,移山参。
6、白术
白术去湿,补脾胃。
中土虚不能固守会出虚汗,此时重用白术50克以上。
炒白术,偏燥,偏守,腹泻时用。
生白术,偏润,偏运。
白术用多,会腹满,腹胀。
苍术与白术的区别。
苍术,气粗,冲,急,芳香燥烈。主要温运脾胃,当中土痰湿重是用苍术,偏动,偏泻,健脾胃不用补时,用苍术。
7、黄精
入中土,养阴气,补肾气。
生黄精,偏凉。制黄精,平和。
养阴效果好,不会造成瘀滞,比熟地清透,不滋腻。
气郁不用,因为黄精有股油润封藏作用。
8、山药
山药气甘淡,平和。无太明显偏性,山药养人,可长期慢慢调养。
脾虚,中土阴亏,用山药养脾阴气。
炒山药,平和。
山药偏凉,多用于有虚火明显者。
9、黄芪
黄芪气与有小儿最为接近。黄芪补气主肌表。人参补气于五脏。
治肌表有疮,皮肤破损时用黄芪煮水外洗。
黄芪:补肌表与脏腑之间流通之气,守中有通。
人参:补五脏之气。
白术:守中焦之气。
甘草:守全身土气。
气郁不用,阴虚不用。
>右路金气药
百合,麦冬,杏仁,天花粉,黄芩,陈皮,紫苑,川椒,槟榔,大黄,五味子
1、百合
百合的收藏之力小于麦冬
百合润养肺阴,降肺气,适于肺气虚,不能敛降,扶正养阴。上焦肺气虚燥,有虚火,需要润养,又不要收太过时用百合,既润养收藏,又不封闭肺气。
百合病:阴虚发热心烦,以百合为主,慢养阴气。
百合固金汤。
肺寒,风寒感冒,肺寒咳嗽,有明显外感时不用百合,以免收邪入里。
2、麦冬
麦冬养肺阴,清上焦郁热,效果比百合快得多,向下走得快,可以入肠胃,清肠胃郁热,从上焦走到中焦。
所有的阴柔药都会先润再降,滋润上焦燥热之气,进而恢复沉降的本性。
麦冬适用于上焦阴虚,燥热,郁火。若上焦无郁热而用凉润药会伤脾阳。
麦冬:大量降肺气,小量润养肺气。
百合用于慢性病,长期慢养。
麦冬用急症,暂用而不能久用。
3、杏仁
杏仁药力强,直接入大肠。
肺气不降的实证用杏仁,多见于外感,如感冒肺气不降,麻黄杏仁同用。
杏仁要配合升的药物用,麻黄杏仁,川椒杏仁
如果无外感,但中焦痰湿重,粘痰多,气郁中焦,可用杏仁2,麻黄1,将气机上下活动。
以下几味药都降肺气:
A,川椒:温散,让肺气自降,适于寒证。
B,百合,麦冬:用于虚证,通过润养,助肺气下降。
C,杏仁:是直接拉着肺气降,用于实证。
杏仁和时打碎,便于里面的油溶出。
4、天花粉
天花粉是瓜蒌的根,苦寒,偏于走肺经。
苦寒之气直入脏器,入的深,抵制肾阳生发。
上焦火气重,相火不降,紧急清降时,用天花粉和生牡蛎可很快降相火,不可长期用,易伤阳气,上焦无火不可用。
天花粉寒性大,偏性大,小儿孕妇及老人脾胃虚弱这人禁用,很伤中阳。
外痔红肿热痛或出血时,天花粉打粉,用醋调成糊,外敷,立竿见影。
4、黄芩
黄芩苦寒,善于清肺火,偏于上焦郁热。
上焦气郁化火时,用黄芩,即带动火气下行,又不至于消耗阳气。
火气很重,要紧急降火时,用天花粉。
黄芩,黄连,黄柏:苦寒,苦清火,寒燥湿。黄为中土之色,善治上焦湿热。
上焦肺部痰湿郁热较重,燥热无湿时,都可用黄芩,阴亏时配合麦冬,百合等滋阴药一起使用。
火气下降两个因素:苦寒向下降,阴为载体。
5、陈皮
陈皮:行气,破气的药,当气郁未化火时,可用陈皮行气,破气。
长久用,耗正气,引起虚证,明显气虚时,不用陈皮。
虚淤并存时,可配合补气药用,单纯气虚时最好不用。
6、紫菀
疏达肺气,舒缓,流通肺气,止咳,就是用紫菀的轻柔,流通之气,走上焦,可把肺气流通开。
紫菀用于肺气有点淤,有点虚,需要缓缓流通时,可理解为非常微量的麻黄。
紫菀流通肺气最柔和,相对安全,适当多用一点,问题不大,12克左右,至少6克。
肺与大肠相表里,紫菀流通肺气时,间接治疗便秘了。肺气流通后,大肠之气也会流通开。
紫菀用于虚证,疾病的后期,如果是实证,力量太小,救不了急。
紫菀与桔梗的区别:
都可流通肺气。
桔梗:主要是润滑的力量,没什么流通之力。
紫菀:主要是流通,润的力量不如桔梗。
7、川椒
川椒温散上焦沉寒,专入上焦,从内部开肺气,不同于麻黄,麻黄开肌表,进而开肺气。
川椒辛温之性太过,易伤肺阴,要与滋阴的药同用。用量2-4克,最多6克,儿童2克足够。
川椒通肺气,进而通大肠之气。
川椒走阳明经,阳明经有寒,用川椒。
川椒治肾虚喘咳,补肾开肺。
百日咳:川椒6G炖一个梨,每日服用,一周痊愈。
8、槟榔
大腹皮:是槟榔的皮。
槟榔和大腹皮的气都向下增,性平,微温。
槟榔:降胃气,降泻六腑之气,降泄中焦,气缓和,不伤脾胃阳气,用于老人,小孩。
用于虚证。
9、大黄
大黄为将军之官,通腑气力量大,寒性明显,但不留淤,反而去淤,脾气柔和,可能重用。
寒性的药易留淤,但大黄,栀子虽然寒凉,但不留淤,栀子比大黄更凉。
生大黄:用于实证,燥热,如大便干结有燥热时。
酒大黄:平时腑气不通,有淤血时,可用酒大黄,酒大黄多用于日常调理。
大黄甘草汤,开胃:
实证:大黄多,甘草少。
虚下:大黄少,甘草多。
10、五味子
五味子:酸,温,入肺,肾经。上敛肺气,下滋肾阴,对肺肾两亏所致的久咳虚喘,可以止咳平喘,常配党参,麦冬,熟地,山蓃肉。
一般用北五味子。
如果上焦非常燥,需要润收的时候,用炙五味子。平时可用生五味子,气清透,流通性更好。
补肾:
从补肾角度看,五味子气收的比较急,走得比较快,力量较大,入肾较深,补肾立竿见影。
止咳:
咳嗽由于肺气不能正常敛降,随着木气生发而冲上去,可用五味子将肺气收回肾中。
在气虚欲脱时,用来补气,用五味子往里收。
实证,气郁,表邪未解有实热时不用五味子。
>火气药
酸枣仁,连翘,栀子
1、酸枣仁
神气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来依托,五脏的精气要充足。
酸枣仁,养心阴。有很强的生发之气,并把这股气收起来,凝聚成果实,所以是木气的孩子。
酸枣仁,养心阴,是利用:
A,油润。B,气清透,走上焦,以养心阴。
药性平和,偏性不大,仅适于虚证,实证用了会起反作用。用量15-30克。
可治心阴亏虚:
A,治失眠,量可达2升。
B,出汗,因为汗为心之液,酸枣仁煮鸡蛋。
2、连翘
连翘是一味开心结很好的药,本质气干净,清透。
凡是心气的郁结,不开心,想不开,气郁在心胸,可用连翘把郁结打开。
元胡,破心血之淤结。
连翘,破心气郁结。
故人用连翘治痒疮,认为连翘清热解毒。实际上是用连翘开心结,通心脉的作用,当有痒疮时,是血脉不通,因心主血脉,为心气郁结之象。用连翘把郁结的心气打开,血脉就通了,痒疮就好了。
主要用于实证,药性平和,无太大副作用。
3、栀子
栀子:苦寒,下行,收藏。是所有苦寒药中流通性最好的。
栀子是流通三焦郁热的首选热,不论全身哪儿有热都可用,很凉,火热实证时用,虚证不用。大便稀溏者慎用。
栀子,引热下行,清热的同时又能引导心气很快下降,恢复气机流通。
火热用生栀子,6克,多则12克。
焦栀子寒凉之性小于生栀子,适合老人和孩子,火气一退,马上要扶中土。
>水气药
补肾水,以熟地龟板为主药,女贞子亦效,性均平和。黄精滋补脾肾津液,最宜水亏之家。补肾火,以韭菜子、菟丝子、甜苁蓉、巴戟天、温而兼润为宜。五味子大补肾阳,性较刚烈,善通少腹之滞塞,肺病忌用。海参大虾,温而润,补的力量太大。和以白糖,能增圆运动之力,不使其热性偏于一方,而成阳盛化热之害。凡补肾火,须带水性之温药,非真系水寒无火,不可用刚燥之附子.
诸药即一药
总结的目的:
何组织大部分药物之间的关系,如何把许多药看成一味。
五行各有其气味。
中土:气,香。味,甘甜。
木气:气,臊。味,酸。腥,是气味大,气味冲的意思。
金气:气,腥。味,辛。
火气:气,焦。味,苦。
水气:气,腐。味,咸。
一气周流:
中焦土气斡旋。
左路木气升发。
右路金气敛降。
上焦火气,火主炎上,开散的状态。
下焦水气,水主润下,收藏的状态。
中气药甘草(中心)
非常缓和,不寒不热,不快不慢,代表药是甘草。
1.中焦土气正常,没有邪气,单纯虚时,用甘草补气。此时用人参,黄芪反而会虚不受补。
人参,白术,大枣,蜂蜜虽然有些微偏性,但和甘草性差不多,都可在中焦没什么邪气,单纯虚时,直接补益中焦。
白术,补益中土的同时燥湿,运转中焦。
大枣,蜂蜜:柔润,偏于滋补中焦阴精。
2.当土虚,偏阳虚,偏阴虚时,要选不同补益中焦之气的药。中焦不在于补,而在于运。
运转中焦的药:
A,生姜,干姜,苍术:偏于升发,左升。把中焦湿气推散开。
B,白寇,黄连,半夏:偏于敛降,右降。把湿气收了,化湿气。
中焦左边升,右边降,一推一拉,中焦就运转起来了。
3、运转中焦的小方
生姜,甘草,白蔻。一升一降,甘草在中间。仅指脾胃中焦的升降运转。
5、茯苓:平和,中焦单纯有点湿,升降基本正常时用,是化除中焦湿气的好药。
6、中土用药原则:
A,中焦单纯虚时,用甘草,人参,白术,大枣,蜂蜜。
B,单纯有湿邪时,用茯苓。
C,中焦痰湿阻滞结实时,用化痰湿很猛的药,甘遂。
甘,为土。就是在土气里打个通道。
7、中土以甘草为中心,甘草上下药补虚。左右药运转。下面药驱邪
补充:补泻的概
顺着一气周流的趋势,是补。逆着一气周流的走势,是泻。
左路木气药当归
当归为木气要药。
左路木气是柔润而生发。木气升发,阳气要充足,阴精也要充足。左为肝位,肝藏血,左路是偏阴的,阴精偏多。
木气升发时,最容易出现的就是木气升不上去,发生郁滞。这时就要用药往上推一推,就有了左路木气升发的药。
木气升不上去有四种情况:
A、木气基本没什么邪气,单纯虚时,直接补益,升达木气。
乌梅,当归,阿胶,川芎
乌梅:味酸,直补厥阴。
阿胶:单纯阴精亏,用阿胶。
川芎:升动的力量弱,用川芎推一推。
B、左路阳气不足时,升不上去。
麻黄,柴胡,桂枝,细辛。
细辛,从底下往外散。
柴胡,从脏腑之间开始流通,也是往外散。
桂枝,从接近体表的角度开始升达。
麻黄,是从体表一下子直接散到外面去。
C、木气郁滞太厉害,暴跳如雷时,这时需要用一些潜震的药,控制下局面。
于是就有了白芍,龙胆草和苦参,去潜震。
D、久郁成淤,当左路郁滞太久,有形的淤血形成时,就用一些活血化淤的药。
丹皮,元胡,红花,土元,鳖甲。
这些药是把左路有形的淤血清理掉,清扫木气上升道路上的障碍,然后木气自己自然就升发上去了。
就像是救灾一样,不先打通道路,什么也干不了。
左路用的最多的药,是清理道理的药和升达木气的药。
右路金气药麦冬
左路木气:是由阴出阳,从有形到无形的状态。(液→气)
右路金气:是从无形到有形,无形的火气慢慢收敛,转化为有形的肾精。(气→液)
左路升:温润浓郁。
右路降:清凉清透。
右路代表药:麦冬。麦冬,清润,清透,清凉,下降。
金气本性燥,但正常的状态下是柔润的,不是燥的,只有在比较柔润的状态下,才能更好的下降。
金气为病,易产生干燥的症状。
肺金之气,由上焦敛神下降,一降下来就变成了金气,右路处在一个下降的状态,所以金气最容易发生降不下来的问题,所以右路用药都是往下降的。
A、滋补金气本气的药物:百合,天麻,山药气味和麦冬相似,都可以直接补益金气。
B、助金气下降的药物:石膏,白芷,杏仁,五味子,都是往下降的药。
石膏,潜降退烧作用好。和麻黄是一对,麻黄升,石膏降,都是从无形之气的层次,通降之力很猛。
白芷,香味中带有苦味,下气效果很好。
杏仁,通泻肺气。
五味子,敛肺气入肾,补肾。可把肺气从上焦直接全敛到肾里去,量少,降肺气。量多,补肾。
白虎汤:用的是石膏和知母。右路要敛降,除了石膏敛降,杏仁破气,知母和百合麦冬相似,有滋润的效果,有助于金气更快地降下来。
C、如果肺气虚而无力降的时候(左路木气可上升太过,但是右路金气很少下降太过,基本上都是肺气降不下来):用黄芪,川椒温通,补益一下。
黄芪,川椒严格上讲是左路木气药,就像是白芍,龙胆草一样,严格讲是右路金气药。这是左路打通右路的思路。
黄芪:补益肺气效果非常明显。如果肺气有些虚的时候用黄芪补益一下。黄芪偏升,石膏偏降。
当肺气本身不虚,只是有些偏燥的时候,可用补益肺金本气的药,百合,麦冬什么的滋润一下。
D、左路主血,郁久血淤。
右路主气,郁久腑气不降,积食,便秘等有形之气降不下来。
如果肠道里有有形的淤滞,用石膏没用,石膏是降无形之气的。此时,只能用大黄,厚朴,巴豆,这些会涤荡大肠中的有形实邪,通六腑的药。
如果发现右路有问题,就要判断:
A、气分上降不下来?
B、有形的实邪堵着降不下来?
C、还是本气偏虚,偏燥?
要灵活处理,用药的目的就是恢复人体一气周流,左升右降。
肾气药补骨脂
肾属水,主收藏。
正常状态下,肾气是处于一个很好的收藏状态。
一气周流,流到哪路,就有哪路的特点:
左路往上跑,右路要回家,到了水和水下边的地方,就回到家了,就休息了。
肾气以收藏为特点,收藏不好,就肾虚,所以补肾最好的办法,是恢复肾气的收藏。
补骨脂是肾气代表药
补骨脂是肾气的正常状态,收藏的肾,气饱满,藏而不露。
到肾气这个地方,完全变为纯阴的一股气,偏于阴精。
肾虚的原因:
A、收藏的不好。
B、消耗太过。
补肾的同时,要加点稍滋润的药物。
所有种子都收藏,补肾种子用的多一些。
枸杞子:滋润,阴阳双补。
菟丝子:比补骨脂的收藏力量小,相当于从中气的角度往肾里面生。补骨脂是直接补肾气。
枸杞子和菟丝子是纯粹的收藏。
巴乾天和芦巴子:滋润,味重,补肾的同时还有疏通的作用。
A、肾气单纯虚无邪气时,用补骨脂,枸杞子,菟丝子,巴乾天和芦巴子来补肾。
B、如果肾的阴精有些亏时,用:
熟地,首乌这样纯粹滋润的药,通过滋补肾阴。熟地,首乌相当于收罗下资源,积累些原始资本再收回去,把一身之气敛固起来。像垄断一样,把一身之气全部固到肾这里,但不易长期用,温腻,不易于一气周流。尤其易阻碍中焦运化,木气升不上去。
C、肾气收藏是为了更好的生发,生发用肉桂,附子往上升散。
肾气升不上去,元阳虚弱时,用肉桂,附子,从底下鼓动元阳,使一气由水中阳气生发出去,成为木气。
用肉桂和附子,是在肾精不太少,有点资本,只是从气的角度讲,元阳动不了。
能不能用附子,就看个人肾气足不足。
D、肾藏精气,一般无实邪,因肾主水,肾不好一般伴有湿气停滞,下焦水湿多。
用猪苓,泽泻去湿。
肾阳虚,要先去水。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
火气药朱砂
木气上升,达到最旺盛状态,木气化为火气。
火旺神肃,可以化神。精神不好,神志不清,害怕打哆嗦,都是心火不旺,心气虚的表现。
心气虚,必然肾气虚,肾气鼓动不了下焦元阳之气,鼓动不到心火这个位置。
朱砂为心火主药。
龙骨,牡蛎:敛镇心神的药,心神之气散的厉害时用。
心火太旺:用栀子清上焦相火。
药物三大类:
A、补益本气
B、顺着本气特性来补
C、逆着本气特性来除邪。
例木气:
本气当归,往上升桂枝,往下降白芍,除邪气丹皮。
心火的邪气为相火不降,用栀子清。
简单总结各路用药
中土药
1、单纯虚时:甘草,人参,白术,大枣,蜂蜜
2、单纯有邪气时:茯苓
3、助升发:生姜,干姜,苍术
4、助胃降:白蔻,黄连,半夏
木气药
1、单纯补益:当归,阿胶,乌梅,川芎
2、阳虚无力升:麻黄,桂枝,柴胡,细辛
3、潜镇:白芍,龙胆草
4、活血化淤:丹皮,元胡,红花,土元,鳖甲
金气药
1、单纯补益:麦冬,百合,天麻,山药
2、助降:石膏,白芷,杏仁,五味子
3、气虚无力降:黄芪,川椒
4、腑气不通:大黄,厚朴,巴豆
肾气药
1、单纯补益:补骨脂,枸杞子,菟丝子,巴乾天,芦巴子
2、有水湿:泽泻,猪苓
3、元阳无力:肉桂,附子
4、阴精亏:熟地,首乌
火气药:
1、安神:朱砂,龙骨,牡蛎
2、清心火:栀子
中土药补品
炙甘草温补中气。
干姜温运中气。
人参补中生津。
大枣补中养血。
冰糖补中。
白糖养中。
豆豉平补中气,兼养阴液。
白术平补土气,除湿生津。
薏苡除湿补土,阴虚忌用。
饴糖炒焦用,养中去瘀。
神曲调中去滞。
粳米养中生津
中土药泻品
大黄下热攻积。
厚朴温泻积气。
草果温运结滞。
玄明粉滑泻积热。
苍术除湿发汗,性燥伤津
鸡内金消食最良,过用伤胃
中土药升降品
茯苓升脾去湿。
泽泻去湿升脾。
扁豆皮利湿升脾。
干姜升脾降胃,阴虚忌用。
半夏降胃燥痰,阴虚忌用。
南星降胃润痰,不伤阴液。
藿香降胃温胃。
扁豆降胃补土,阴虚最宜。
吴萸温降胃胆。
金气药补品
山药补降肺胃。
沙参补肺生津。
苏条参补肺生津。
百合凉降肺气,胃寒忌用。
麦冬凉补肺液,胃虚忌用。
西洋参补肺生津,收降力大。
糯米补肺生津,阴虚最宜。
白及专补肺损,阴虚最宜。
黄精润补肺胃,阴虚妙品。
金气药泻品
牛蒡子泻肺,伤津。
贝母泻肺清热,专化燥痰。
麻黄泻肺发汗,力猛慎用。
薄荷泻肺发汗,虚家少用。
黄芩清热泻肺,极能寒中。
石膏凉泻肺燥,最能寒中。
白芥子泻肺化痰,阴虚忌用。
苏子大泻肺气。
葶苈大泻肺水,力猛非常。
金气药升降品
黄芪升补卫气,阴虚忌用。
升麻专升大肠,阴虚忌用。
葛根专升大肠,凉润解表。
杏仁降肺化痰,阴虚慎用。
桔梗降肺排脓,阴虚忌用。
橘皮温降肺胃。
枇杷叶疏降肺胃。
竹叶专降肺气,清凉不寒。
枳实降气通滞,气虚忌用。
木气药补品
当归和血润燥,湿脾滑肠。
羊肉温补木气,滋养非常。
啊胶润木息风,脾湿忌用。
乌梅大补木气,收敛生津。
枣皮收敛阳气,补木生津。
枣仁滋补胆经。
艾叶温补肝阳。
地黄养血息风,木燥妙品。
羊肝温养木气,补助肝阳。
木气药泻品
苦楝子专破横气,并止热痛。
桃仁性热破血。
红花专去瘀血,去瘀生新。
青皮大泻木气。
香附专泻肝经。
郁金泻肝解郁。
五灵脂去瘀散结。
赤芍最散木气。
胡索专攻木气,去结散血。
木气药升降品
桂枝升达肝阳,阴虚慎用。
川芎温升肝经,窜性最大。
蒺藜温升肝经,兼能滋补。
木香温升肝经,木燥忌用。
白芍专降胆经,收敛相火。
肉桂温降胆经,直达肾脏。
吴茱萸温降胆胃。
龙胆草清降胆经。
黄芩凉降胆经。
厚朴温降胆经。
猪胆汁凉降胆经。
苦酒收降胆肺。
水气药补品
附片专补肾阳,除湿破横。
巴戟温补肾肝,滋润不燥。
菟丝温肾补精。
淫羊藿温补肾肝,坪和之品。
覆盆子温补胆肾,能收小便。
熟地滋补肾精。
甜苁蓉温补肝肾。
破故纸温补肝阳。
胡桃温补肾阳。
水气药泻品
车前除湿利水。
猪苓利水通窍。
通草清利水道。
海金砂泄水去结。
泽泻泄水利湿。
萆薢通利水道。
水气药升降品
凡补品皆升,泻品皆降。
火气药补品
温补肝肾之品,皆补心火,并补相火。
火气药泻品
黄连专清心火,并除湿热。
莲心专清心火。
灯心轻清心火。
栀仁凉泄心火。
朱砂妄降心火。
黄柏清泄相火。
火气药升降品
胡柴专升命门,善衡结气。
凡温补肝肾之品,皆能升火。凡泻火之品,皆能降火。惟肉桂补火,系温降胆经相火。
荣卫药
外感和荣药
芍药降胆收热。
淡豆豉养木抑阴,调养中气。
黑豆降胆滋水,养中降火。
大枣养中养木,滋补津液。
绿豆养中清热。
黄豆养木调中。
外感和卫药
麻黄善开卫闭,能通腠理。
薄荷泄卫开肺。
杏仁降肺泄卫。
陈皮温降肺胃。
生姜散肺伤津。
竹叶轻降肺卫。
《四圣心源》卷四:下气汤
《四圣心源-黄元御》卷四。
甘草6克、半夏9克、茯苓9克、杏仁9克(泡,去皮尖)、芍药6克、橘皮6克、五味子6克、贝母6克,(去心)
治气滞在胸膈右胁者
后世麻瑞亭去敛肺止咳之五味子、贝母、橘皮,加润血疏肝之首乌、丹皮,理气化痰之橘红,将其化裁为验方“下气汤”。
煎大半杯,温服。
:(1)甘草和中,治在脾胃,助其升降。(2)半夏和胃降逆,治在胃而助其降。(3)云茯苓健脾渗湿,治在脾而助其升。三味和合而调理后天脾胃,助其气血生化之源,以扶正抑邪。(4)橘红、杏仁,入气分,清肺理气,化痰降逆。(5)杭芍药、丹皮、首乌,入血分,疏肝升陷,兼以平胆。八味和合而共奏健脾疏肝、清降肺胃、调和上下之功,则胃降而善纳,脾升而善磨,肝升而血不郁,肺降而气不滞,心肾因之交泰(水火相济),诸脏腑紊乱之气机,因而复其升降之常,病可向愈也。
1.湿气盛者(如水气病、脾虚胀满):以猪苓片9~12克易茯苓,建泽泻9克易甘草。
基础方:粉甘草6克法半夏9克云茯苓9克炒杏仁9克广橘红9克炒杭芍12克制首乌20克粉丹皮9克
化裁方:建泽泻9克猪苓片9~12克
2.湿气盛而腹胀者:以茯苓皮9~15克,或猪苓皮9~12克易茯苓。历节(如风湿或类风湿),以土茯苓15~30克易茯苓,建泽泻9克易甘草。
化裁方:猪苓皮9~12克或茯苓皮9~15克
风湿或类风湿:建泽泻9克土茯苓15~30
3.胃逆纳呆,头目昏晕者(如血压偏高):以炒白术9~12克易甘草(甘能令人中满,而妨食纳,且甘草补气升压,故易之)。
化裁方:炒白术9~12克
4.暑月湿热,苔白腻而胃口不开者:以生薏仁15~20克易甘草。
化裁方:生薏仁15~20
5.胆胃上逆,甲木化火,口苦咽干,头痛眩晕,关寸脉大.舌红苔黄者:以黄岑炭9~12克易杭芍,平胆以清上热。
化裁方:黄岑炭9~12克
6.脾湿肝郁,乙木下陷,少腹冷痛下坠,关尺脉大,舌淡苔滑者:以桂枝木6~9克易杭芍,暖肝以助升发。
化裁方:桂枝木6~9克
7.血虚者(如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以炒赤芍9~12克易杭芍,润燥以补血虚。
化裁方:炒赤芍9~12
8.心动悸,脉虚数或结代者(如心脏病):以生地炭9~12克易丹皮,润血以复脉。
化裁方:生地炭9~12克
9.血瘀头痛,经络瘀阻,肢体串痛,或半身不遂,月经涩少者:以老川芍6~9克易丹皮,通经活络以怯瘀。
化裁方:老川芍6~9克(川芎原名芎藭。辛温香燥,走而不守,既能行散,上行可达巅顶;又入血分,下行可达血海。功能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安抚神经,正头风头痛,症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川芍就是白芍,也叫川白芍,味苦、酸,药性凉。入肝、脾经。功能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用于胸腹胁肋疼痛,泻痢腹痛,自汗盗汗,阴虚发热,月经不调,崩漏,带下。)
10.月经量多.色淡神疲者:以全当归9~12克易首乌,温经补血以调经。
化裁方:当归9~12克
11.脾肾虚寒,纳差腰痛,关寸脉大,舌淡苔滑者(如胃病、慢性肾炎):以上肉桂3~5克易首乌,温中暖下以祛寒。
化裁方:肉桂3~5克
12.陈年咳嗽,水源乏竭,舌红少苔,夜热烦躁者:以大熟地9~12克易首乌,滋燥以生水。
化裁方:大熟地9~12克
13.肺逆咳嗽者:以广陈皮9~15克易橘红,顺气以止咳。
化裁方:广陈皮9~15克
14.胆胃气滞,胸胁痛疼者(如胆囊炎、胆结石):以炒枳壳9克易橘红,破滞宽胸以止痛。
化裁方:炒枳壳9克
15.胸胁气滞益重者:以炒枳实9克易橘红,破气开滞以止痛,兼利大肠。更重更痛者,以炒青皮6~9克,或鹅枳实6克易橘红。
化裁方:(1)炒枳壳9克(2)炒青皮6~9克(3)鹅枳实6克
16.肝郁胁痛者(如急慢性肝炎):以佛手片6~9克易橘红,疏肝理气以止痛。
化裁方:佛手片6~9克
17.胃脘痛疼,胃酸缺乏,食少疲困者:以香橼片6~9克易橘红,舒肝以开胃。
化裁方:香橼片6~9克
18.气滞胸闷.痰多不利者:以全瓜萎9~12克易杏仁,化痰利气以宽胸。
化裁方:全瓜萎9~12克
19.胸膈胀闷,俯仰俱难者:以瓜篓皮9~12克易杏仁,利气以除壅。咳唾痰涎,
化裁方:瓜篓皮9~12克
20.胶粘难出,胸闷气短者:以炒篓仁9~12克易杏仁,利痰遂饮以宽胸。
化裁方:炒篓仁9~12克
21.气滞胸闷,大便干而不利者:以郁李仁9~12克易杏仁,清肺润肠以利便。
化裁方:郁李仁9~12克
22.月经涩少,色黑有块,胸闷心烦者:以炒桃仁9~15克易杏仁,活血理气,化瘀以通经。
化裁方:炒桃仁9~15克
23.妊娠呕恶,食纳不开者:以姜半夏6~9克易法半夏(法半夏有堕胎之弊),和胃降冲,顺气以开胃。
化裁方:姜半夏6~9克
24.如心悸者:以生地炭易丹皮,加广郁金9~12克、延胡索9~12克、柏子仁9~12克、北沙参15~3o克、白蔻仁6~9克、赤丹参15~20克、白茅根9~12克。
化裁方:生地炭9克加广郁金9~12克、延胡索9~12克、柏子仁9~12克、北沙参15~3o克、白蔻仁6~9克、赤丹参15~20克、白茅根9~12克
25.肾寒膝痛者:以上肉桂3克易首乌,加炒杜仲12克、川续断15克、骨碎补9~12克、炒干姜3~5克、草蔻仁4~6克。
化裁方:肉桂3克加炒杜仲12克、川续断15克、骨碎补9~12克、炒干姜3~5克、草蔻仁4~6克
26.咳而痰少者:以广陈皮12克易橘红,前胡12克、川贝母9克、炙冬花12克、北沙参20克、白蔻仁6克、炙五味4~6克。
化裁方:广陈皮12克加前胡12克、川贝母9克、炙冬花12克、北沙参20克、白蔻仁6克、炙五味4~6克
27.胆胃病(如胆胃气痛、胆囊炎及胆结石〕:以炒枳壳9克易橘红,以全瓜蒌9克易杏仁,加广郁金9克、延胡索9克、川楝子6克、广木香4克、白蔻仁6克。
化裁方:全瓜蒌9克炒枳壳9克加广郁金9克、延胡索9克、川楝子6克、广木香4克、白蔻仁6克。
28.肝胃病(如慢性肝炎):广郁金12克、延胡索12克、半枝莲12克、白花蛇舌草l2克、缩砂仁9克、赤丹参15克、软柴胡9克、焦山扼3~5克。
化裁方:加广郁金12克、延胡索12克、半枝莲12克、白花蛇舌草l2克、缩砂仁9克、赤丹参15克、软柴胡9克、焦山扼3~5克
29.胃脘痛(如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以炒白术9克易甘草,加广郁金9克、延胡索9克、乌贼骨12克、炒干姜3克、白蔻仁6克、三七粉3克,(分冲)......。
化裁方:炒白术9克加广郁金9克、延胡索9克、乌贼骨12克、炒干姜3克、白蔻仁6克、三七粉3克
此各病之主方也。据各病之兼症,而加减相应之药。如心悸而下寒较重者,另当以上肉桂3克易首乌,以补骨脂9克易白茅根。肾寒而膀肤热涩者,另当以建泽泻9克易甘草,仍用首乌.以北沙参30克易干姜.加焦山桅3克,……。此随证随病之加减也。统而谓之“撏”。(撏:音xun2,提手旁加一寻字。拨的意思,如撏他的毛。又如;撏扯;摘取之意。)拨千钧之舟者,一寻之木也。俱健脾和胃、升清降浊功能之主方.生气血而调阴阳,是为扶正,为御邪之本,与各症各病所加祛邪之味相合,抵达病所,共奏愈各症各病之功。主方以黄岑易杭芍,加龙骨、牡蛎,则平胆而降浊,主方以桂枝易杭芍,加柴胡,则疏肝而升清。此乃下气汤灵活加减化裁,用治绝大部分内伤杂病,且疗效甚佳之原委也。所以然者,病机相同或相近,虽病症病名不同,治可相同,异病同治也。而内伤杂病,多脏腑功能失调,升降紊乱者,是其大率也,即病机相同相近也。升降紊乱,均当复其升降之常;而复其升降之常的关键.重在调理脾胃。下气汤以健脾和胃为本,兼调肝肾心肺,切中内伤杂病之主要病机,所以灵活加减化裁,用治内伤杂病,既稳当而效可观。

timg (1).jpg

 




智慧人生 造象生活
微信:A8704304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含象堂大健康丨含自然·汇万象 (沪公网安备 31011302007431号  沪ICP备16043211号-1

GMT+8, 2024-11-21 17:28 , Processed in 0.109328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含象堂

© 2001-2019 含象堂.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