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博士王三虎教授,学养深厚,经验丰富,在长期的肿瘤实践中,既强调辨病论治,专病专方,又善于权衡中西医之长,衷中参西,对白血病的病因病机和方药均有独到见解。我们有幸随师临证,耳濡目染,感受颇多,现就其治疗白血病的经验整理如下。
一、对白血病及其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的认识
王三虎教授认为,白血病相当于中医的“急劳”、“虚劳”“血证”等范畴。急劳(相当于急性白血病)出自《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七》:“夫急劳者,是血气俱盛,积热在内,干于心肺,脏腑壅滞,热毒不除之所致也。其候,恒多燥热,颊赤头痛,烦渴口干,饮食无味,心神惊悸,睡卧不安,骨节酸痛,夜多盗汗,面色萎黄,形体羸瘦,毒热之气,传于脏腑,即难拯疗,故名急劳也。”
虚劳(相当于慢性白血病)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治》。
虽然还有不少医籍对“急劳”、“虚劳”“血证”等有一定描述和治疗经验,但无疑在诊断上还缺乏特异性。因此,在中医尚不能概括其病症特征的前提下,应直接采用白血病的病名和西医诊断方法。
白血病属于正虚邪实均臻极致的疑难重症。从病因上来说,先天不足,禀赋薄弱者有之;房事不节,殚精竭虑者有之;大病久病,重大变故精神崩溃者更为多见。均可导致血气耗伤,精枯髓减,成为正虚的内因。而恣食辛辣厚味,嗜好烟酒,导致热毒内生,或感受外界邪毒,或感染时行疫毒直入血分,诸因相合,酿成大患。
病机上以精血先虚,热毒乘机入侵,或毒邪入髓,耗血动血,因实致虚,虚实夹杂,精气俱亏,损阴伤阳,终至阴阳离绝为特点。所以,白血病总的治则是扶正祛邪、标本兼顾。
扶正以大补精血为大法,祛邪祛邪以凉血解毒为大法。但在临床实际中,由于体质和病程的不同,往往表现为血热毒盛和精血大亏两大证型。
一般地说,急性期多为血热毒盛,慢性期多为精血大亏,而血热毒盛和精血大亏兼而有之的也不少见。从临床观察可见,低增生性白血病以精血大亏为主要证型,甚至贯穿始终。
二、对白血病选方用药的经验
血热毒盛证——急性期
对血热毒盛证,王教授以犀角地黄汤、六神丸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为主方。正如叶天士所谓:“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擅用的药有败酱草、紫草、白花蛇舌草、雄黄、青黛、龙葵、大青叶等。
用败酱草治疗白血病是王教授在中医抗癌的临床实践中古为今用的代表。受《药性论》谓败酱草“主破多年凝血,能化脓血为水”的启发,认为白血病中白细胞异常增多,与化脓性疾病中白细胞增多类似,故在临床运用大剂量(30-60g)败酱草治疗白细胞过高的白血病,效果良好。
后又发现业已证明有抗白血病作用的雄黄在《证类本草》、《本草纲目》中也有“化血为水”的记载,说明古代医家的认识值得重视。
紫草凉血活血,清热解毒,对胃癌、食管癌、肺癌、乳腺癌、皮肤癌等癌细胞有抑制作用,虽然迄今尚未见到抗白血病细胞的药理研究报道,但却非常符合白血病血热毒盛证的病机。
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体外实验对“多种白血病癌细胞有抑制作用”。
青黛、雄黄9:1组成的青黄散,是治疗白血病疗效可靠的成方。
龙葵、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都是白血病血热毒盛证的常用药物。龙葵用量为15-30g,大量久服可引起腹痛腹泻等毒副作用。这类药在应用时,常配伍生姜,以防苦寒伤胃。
精血大亏证——慢性期
对精血大亏证,王教授以独参汤、六味地黄汤、当归补血汤补气血、益肝肾、生精髓为主方。
擅用的药有人参、紫河车、鱼鳔、龟板、黄芪、当归、熟地、龙眼肉等。
王教授认为,人参大补元气,以生精血,功力雄厚,是值得重视的君药,尤其适用于低增生性白血病的精血大亏证,常能“挽狂澜于即倒,扶困危于仁寿”。《本草汇言》谓人参“补气生血,助精养神之药。”《现代中药学大辞典》记载:“人参中提取物的20(R)-人参皂苷Rh2在体外能明显抑制人单幼粒细胞白血病HL-60瘤株。”药理实验也证明,人参可增加外周血红细胞、白细胞和血红蛋白量,在外周血细胞减少或骨髓受到抑制时尤为明显。临床应用人参制剂结合化疗或放疗治疗癌症,能使白细胞上升、肝功能好转,增强淋巴细胞转化能力,改善症状,延长生存时间。
紫河车、鱼鳔、龟板,均血肉有情之品,能填精补血,黄芪、当归、熟地、龙眼肉则能补气生血,取精血互化,气血同源之意。这类药在应用时,常配伍陈皮或砂仁,以防滋腻碍脾。同时,考虑到阴阳互根,阳生阴长之理,还酌情配合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等补肾助阳之品。
此外,根据现代药理研究成果,王教授常选一些具有抗白血病作用的药物。如苏木、半枝莲、天冬、鹿衔草等。
在辨病用药的基础上,还可结合症状及病机,如气滞疼痛用苏木,热毒用半枝莲,阴虚发热用天冬,肾虚或关节痛用鹿衔草等。另外,对于具有相同或相近药理作用的药物,用药一段时间后,主动调换用药,不仅能充分发挥不同药物的潜在作用而提高疗效,对于长期需要服药的患者,还有防止产生耐药性的作用。
三、病案举例
谢先生,71岁,广西柳州市人。2004年10月21日初诊,以头痛、胸闷、乏力3月为主诉。患者形体衰弱,精神欠佳,表情淡漠,皮肤松弛,皮肤黏膜未见出血点,无发热,体表淋巴结无肿大,胸骨有压痛,肝脾未及。白细胞计数为1.2×109/L,血红蛋白80g/L,血小板34×109/L,柳州市工人医院骨髓细胞学检查:低增生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L2)。肝胆B超:胆囊结石,前列腺B超:前列腺增生。头颅CT:轻度脑萎缩。
西医诊断:1.低增生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L2);2.胆石症;3.前列腺增生症;4.轻度脑萎缩。
因患者拒绝化疗,要求中医治疗。
症见:面色萎黄,头痛头晕,胸闷气短,疲软乏力,四肢不温,舌淡脉弱。
辨证为精血大亏证,以自拟方通补三升汤为主方加减,处方:红参10g,熟地20g,穿山甲10g,黄芪40g,灵芝10g,山茱萸15g,当归12g,茜草30g,鸡内金10g,黄精12g,鹿角胶10g,沙参12g,玉竹10g,天花粉10g,枸杞子10g,菟丝子12g。每日1剂,水煎服。
2004年11月23日,第3次复诊,诸症均减,夜尿频,口渴,腿困,舌淡红苔薄,脉细。白细胞为1.8×109/L,血红蛋白80g/L,血小板34×109/L,未见幼稚细胞,效不更方。
2005年2月27日,第12次复诊,患者自觉短气缓解,精神增加,夜尿频数,手冷畏寒,舌淡脉弱。辨证为精血大亏证,阴损及阳,更方为:红参20g,炙黄芪40g,当归12g,肉桂8g,益智仁12g,金樱子12g,桑螵蛸12g,菟丝子12g,枸杞子12g,沙苑子12g,鹿角胶(烊化)12g,蛤蚧1对,熟地30g,肉苁蓉15g,山萸肉15g,淫羊藿15g,附片10g,覆盆子12g,紫河车10g。
2005年6月19日第24诊时,头痛、胸闷、乏力,尿频,腿软亦偶有反复,但总体情况尚属可。考虑患者病情趋于稳定,服药时间长,原方中药量偏大,将药量减少,配合益气生血的中成药(益血生)予之服用。方用:台乌药10g,益智仁10g,覆盆子12g,沙苑子12g,当归10g,炙黄芪30g,肉桂5g,天花粉12g。
2005年7月13日,第26次复诊,白细胞为1.0×109/L,血红蛋白62g/L,血小板15×109/L,精神状态亦不如前。系病重药轻,病情反复。结果表明,白血病势必不是普通病,患者病情顽固,病重药轻则难以控制疾病发展,导致病情反复,反证大量的血肉有情之品是必需的。继用2004年10月21日方。病情稳定,生活质量尚好。
2005年12月22日因感冒,咳嗽住院6天,住院期间因停用上方,结果:病情又见反复,面色无华,少气懒言,食欲不振,白细胞1.08×109/L,血红蛋白80g/L,血小板20×109/L。只能继服2004年10月21日方,改红参为20g,加紫河车10g,鹿茸2g。
2006年4月26日复诊59次,患者精神可,自述耳聋,下肢浮肿,舌红苔薄,脉弱。辨证为:气血两虚,耳窍不通,肾亏水停,方用:红参20g,紫河车10g,灵芝10g,鹿茸2g,黄芪60g,当归12g,牛膝12g,知母12g,骨碎补30g,防己12g,猪苓20g,茯苓60g,泽兰12g,白术12g,熟地20g,泽泻20g。
2006年5月14日复诊61次,患者精神可,声如洪钟,耳聋依然,下肢浮肿略减,舌红苔薄,脉弱。复查:白细胞为2.2×109/L,红细胞1.71×1012/L,血红蛋白65g/L。年老肾衰,九窍不利,气血虽有改善,耳聋却难复,勉尽人力,上方加:王不留行15g,石菖蒲10g,葛根15g。
2006年7月11日复诊68次,患者单独用中药治疗近2年,病情稳定,生活质量尚好。继用上方。
此后,一则年老体衰,行动不便,再则家人事忙,疏于用药,只能间断服用上方,勉强维持至2007年3月,消耗殆尽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