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微信直接登录

含象堂大健康丨含自然·汇万象

查看: 4416|回复: 0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每个人都可以读懂的中医(九)

[复制链接]

1660

主题

2698

帖子

885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851
发表于 2015-7-26 12:03: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分享到:



本篇主要讲述:(22-27)【蔓荆子,柴胡,升麻,葛根,豆豉,浮萍】


                                            22、蔓荆子蔓荆子酒与枕头
  诸子皆降,唯蔓荆子、苍耳子独升。
  小指月在想着这句话,因为爷爷说,凡是独特的药,都要特别重视研究,特别是种子类的药物,你看大部分种子都是往地下掉,这叫本乎地者亲下。
  所以种子类药容易直入人体下焦,这个道理在中药世界里头叫做诸子皆降。
  可为什么苍耳子跟蔓荆子两味种子类药物,却与众不同,非但不降,反而独升?
  苍耳子在前面我们讲过,是发散风寒的,能够把在表之风寒往外升散,而蔓荆子在这里却是发散风热的,能够把在表之风热往外宣散。
  苍耳子能通鼻窍,蔓荆子却可以清利头目,这也是两者之间最大的不同。
  所以风热感冒,头目不清利用蔓荆子,风寒感冒,鼻塞不通,用苍耳子。
  有位大叔经常有偏头痛,严重的话,眼睛都看不清楚,所以原本他是开车的,不得不换换职业,因为长期开车的人,如果偏头痛严重,头晕目眩,就容易出问题。
  这大叔吃不少止痛片,也找了不少中医来调,但仍然偏头痛,原本打算安心把这病治好,再重操旧业的,但发现怎么治也难治好。
  而且最近还经常颈椎不舒服,整个头顶都像带了个帽子一样,很难受。
  他敲开了竹篱茅舍的门。
  老先生把把脉后,问了一些情况,这大叔说,我这头痛一吹到风就加重,而且一熬夜也加重,电视看多了也不舒服,整个脖子都酸酸的。
  小指月一看这大叔的舌头,舌尖一点红,其他舌苔淡白,看来不是明显的湿阻中焦,那为何头昏重,如戴帽呢?
  老先生点了点头说,这脉象浮取有余,偏数,乃肌表有风热,风邪不能往外越,湿热不能往下泻,脑袋乃清明之府,清阳难升,浊阴难降,所以脑瓜子晕沉难受,一动脑就不舒服,记忆力也减退。
  这大叔听了点了点头说,是是,我这脑子就记不得东西,好像多想一点,人就打哈欠难受。
  老先生接着说,风热头痛用什么效果最好?
  小指月说,单味蔓荆子治风热头痛最效。
  老先生又说,看这病人以前也没有少吃这些祛风散邪之物,为什么头痛反反复复呢?
  小指月也想不明白。
  老先生笑笑说,吃药去散风邪,不患风之不去,而患风之复来。
  你一天也就吃那么几次药,药效作用的时间是有限的,有没有一种办法,让这病人天天都沐浴在药气里头,却又不用服药,把头脑孔窍打开,让风热疏散出去呢?
  小指月一想,我知道了,就用药枕。
  老先生听后点了点头说,没错,可以用药枕。
  小指月说,可我们上次做的菊花枕都用完了啊?
  老先生笑了笑说,上次我们不是采了很多蔓荆子在里面吗,不单是菊花枕能够疏散风热,治疗头晕头痛颈椎不利索,蔓荆子枕更是一绝。
  山中蔓荆子非常多,每年都可以大量采收,所以用这来做枕头,更是简验便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每个人都可以读懂的中医(九)

  然后叫这大叔回去一边用蔓荆子泡酒来服用,一边又制作一个蔓荆子枕头,晚上做枕头之用。
  想不到两三年的顽固头晕头痛,颈椎不利索,就用这种小招法,不花分文,搞了半个多月就好了,从此这大叔居然吹着风,也没有再头疼过,于是又重操旧业,原本他都不想换工作了,毕竟各行如隔山太难,迫于疾病无奈才选择转行,现在身体好了,头脑清醒了,不再头晕眼花了,这样再干起驾驶来,就得心应手,不再有后顾之忧。
  小指月笑笑说,爷爷,怎么人家用蔓荆子没治好的头痛,你用就能治好呢?
  老先生笑笑说,不是说其他医家辩证不准,他们辩证得挺好的,开的方子也不错,但为何头痛反反复复,难以根治。
  因为他们只看到药物作用的片刻,没有看到这外用药枕法,使这药力药气能够持续地梳理头颈,而且你晚上整个蔓荆子枕头,还不容易受风冷所伤。
  然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中医药枕保健原理: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使用注意:
  1、长期坚持每晚枕用,保健效果更佳。
  2、枕巾和枕套要常洗,晒,换。
  3、枕心不可洗不可暴晒,可晾干。
  《千金方》以一味蔓荆子为末,浸酒服,治头风作痛,亦是内风,非祛散外风之法,其用酒者乃借酒力引之上行,使药力达于头脑之意。轻用一钱五分,重用可至三、四钱。
  《本草纲目》曰,蔓荆实,气轻味辛,体轻而浮,上行而散,故所主者皆头面风虚之症。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每个人都可以读懂的中医(九)




  益气聪明汤
  有个退休文员,经常脖子酸,耳鸣眼花,在没退休前,她就经常在办公室空调房里头长期伏案工作。
  早就诊断出有颈椎病,隔三差五就到医院里去做按摩拔罐,甚至针灸,虽然有所缓解,但稍微疲劳,累一点,各种病症,耳鸣眼花头晕又随着而来。
  她就很郁闷,难道这病要伴随我一辈子?
  所以她到处寻医问药,因为年龄越大,身体越衰,病重越是加重,畏惧疾病的心理,一下子让人焦虑不安起来,本来退休了,就应该好好享享清福。但没想到这病苦比工作之苦,还难挨。
  她敲开了竹篱茅舍的门。
  小指月一摸完脉,惊讶地说,爷爷这脉怎么这么难摸,寸关脉都那么沉弱。
  老先生点了点头说,没错,这是一个典型的下陷脉。
  小指月,下陷脉该怎么办呢?
  小指月便说,下陷者,升举之,应该用补中升举之法。
  老先生又说,那你想过这脉为什么会下陷吗?
  小指月摇摇头,因为知道怎么治病,那是一般医生应该研究的,但知道这病是怎么来的,就需要养生家甚至一些富有哲学思维的医者,才懂得溯源直上,问道根本。
  这时老先生说,《黄帝内经》曰,劳则气耗,你这气耗得太厉害了,劳心太盛啊!
  这文员点了点头说,老先生说得没错,我天天要伏案工作八小时,眼睛都没有离开过白纸黑字,经常靠绿茶咖啡来提神,刚开始是很精神,可到后来怎么再吃那么多的绿茶咖啡,人都照样不清醒,而且还耳鸣头晕。
  老先生笑笑说,绿茶咖啡是提升,而不是补神。不断地把神气往外提,往外耗,总有提完耗干的时候,所以你现在脉势下沉。
  小指月听后笑笑说,爷爷,我明白了,就像一些大城市,疯狂地抽用地下水,这带下水被抽干耗干后,这地面就会往下沉,连楼房都在往下沉。
  老先生听后点点头说,这下陷之脉势不是一时半刻造成的,生病起于过用,则会是《黄帝内经》最为凝练的疾病观,只有长期过用透支才会造成这种虚极劳损下陷之脉。
  这文员听后,关切地问,老先生,那我该怎么办呢?
  你说我神耗得厉害,绿茶咖啡是提神耗神,那什么是补神的呢?我想补补神气。
  老先生心平气和地说,神无补法,唯清静可以补神。
  你别以为普通的物质营养能够补神,这是大错特错,你看那些日日大鱼大肉,吃得肠肥脑满的人,反而神志昏沉,非常疲倦。
  这文员不解地问,那老先生为什么说清静能补神?
  这时老先生还没有说,小指月便背起他最喜欢的清静经来: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
  这文员听着爽脆的童子声,仿佛自己多年的社会经历,以及各类眼耳鼻舌的污染,一下子得到了一种洗涤,这种洗涤不是用水来洗衣服,而是用智慧来除掉心中的垢积。
  她边琢磨边说,我这么多年,心都未清过,神从未静过,每天好像都没有为我自己活过。
  甚至这大半辈子以来,都不知道什么叫快乐,什么叫安宁,今天我听到了心灵快乐之道,我回去后要好好放松一下,不要再去担那么多的俗务了。
  老先生问,你不是退休了吗?
  这文员笑笑说,名义上退休了,可单位上很多事情,领导还看重我,还让我操心去干。
  老先生笑笑说,你这是名退而心不退啊,你如果换过来,心退,即使名不退,那照样快乐清静,终日俗物纠缠,终日可以清静逍遥。
  这文员听后,好像有所领悟,发现了一扇智慧之门。
  她觉得自己一直都做得不够,不是因为事情没有做好,而是因为自己的心没有调伏好,因为事情她总是做得尽善尽美,而心灵却从来都是七上八下。
  老先生看透了这点,便说:
  心若浮躁,当安心向下。
  息心便息病!
  这文员听后,豁然开朗,茅塞顿开,非常有礼貌地向爷孙俩鞠了个躬,然后老先生说,指月啊,为什么下陷的脉病人容易头晕眼花耳鸣呢?
  小指月马上背起《黄帝内经》来说:
  故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肠为之苦鸣。下气不足,则乃为痿厥心悗......
  老先生笑笑说,所以不是所有的头晕耳鸣,都是肝阳上亢,像这种上气不足的,你越用平肝潜阳,越往下压,它越没气,所以碰上脉势下陷的,即使是血压高,也要敢于用升提法,不要被病象所迷惑。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每个人都可以读懂的中医(九)

  小指月听后点了点头,老先生接着说,那就用含有蔓荆子,能够清利头目的益气聪明汤。
  随后小指月把方歌背了出来:
  益气聪明汤蔓荆,
  升葛参芪黄柏并。
  再加芍药炙甘草,
  耳聋目障服之清。
  这文员把益气聪明汤带回去后,连吃了七剂,脑子一天比一天清,中气一天比一天足,七天吃完,耳鸣眼花,都大为减轻。
  叹未曾有。
  小指月说,爷爷,为何这益气聪明汤,有这么好聪耳明目的效果?
  老爷爷说,这里头不单有蔓荆子在起作用,而是整个方子众药和合共同起的作用,它能够通过黄芪、人参、甘草,把中气一补,升麻、葛根,把下陷的气机一提,还有蔓荆子把痹阻在头面九窍的邪风一发,这样邪去则九窍自通,气足则头脑气血充满。
  所以耳聪目明,中气自足。
  随后小指月迅速在小笔记本中写道:
  《本草新编》:蔓荆子,佐补中药以治头痛最效,因其体轻力薄,藉之易于上升也,倘单恃一味,欲取胜于俄顷,则不能。
  这蔓荆子在含有黄芪、党参的益气聪明汤里头,它就像骑在马匹上一样,下面有中气一托,蔓荆子在上面一发,一下子如同腾云驾雾,使清阳出上窍,自然耳聪目明,记忆力减退之症顿消。


                                               23、柴胡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每个人都可以读懂的中医(九)


  往来寒热,小柴胡汤主之
  有个七岁的娃子,这几天都不太肯吃饭,偶尔还发热,每天都会有一两次,热过后,又像正常一样,他父母以为得了什么怪病,因为这娃子发热的时候,都有点昏不知人。
  于是就向学校请了几天假,敲开了竹篱茅舍的门。
  老先生说,往来寒热。
  小指月说,小柴胡汤主之。
  老先生又说,脉弦。
  小指月说,弦主肝胆病。
  老先生又说,娃子伤食,不肯吃饭。
  小指月说,木不疏土。
  老先生点点头说,回去就用小柴胡冲剂吧!
  这父母说,就这么简单吗?小柴胡颗粒不是治感冒的吗?我这娃子可不太爱吃饭啊!
  老先生笑笑说,饿饿他就爱吃饭了,不给他零食,他就爱吃主食了。
  这父母听后就按老先生所说的招办。
  吃了两天药没有再出现每天的发热了,而且这两天吃得清淡少油盐,也没再吃零食,这娃子饿得如狼似虎,看到什么都想吃。
  这父母看了后,笑笑说,娃子的病还是大人的病,大人的病是病在管观念,错误的观念会导致孩子病痛的身体。
  所以身体的素质,是你观念正确与否的体现。
  所以当身体出现不调时,要多反思饮食观念有没有出问题,只有拔掉竹竿,才能从根源上去除影子,所谓的病痛,不过是不良观念在身体向上的投影而已。
  然后小指月在笔记本中写道: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小柴胡汤主之。
  《医学传灯》曰,伤食而用柴胡,以其能升少阳之气也。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每个人都可以读懂的中医(九)


  小柴胡汤止咳胜千金
  有个妇人,乳腺增生多年。
  每次月经来都要胸胁胀满,最近不知是不是晚上吹空调太厉害,总是吹到风就咳嗽,先是白天咳,后来晚上也咳,咳到难以睡好觉。
  于是她就先不管乳腺增生,要先治好咳嗽,不然连正常工作都难。
  她敲开了竹篱茅舍的门。
  伴随着阵阵咳嗽声,老先生问,指月你听到什么呢?
  小指月说,我听到肺的声音咳嗽。
  老先生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这是何脏咳嗽呢?
  小指月就摸起脉来,他疑惑地问,怎么咳嗽这个肺脉,并没有独大,而这个左关脉却独大呢?
  老先生说,你问问她是否有乳腺增生或胆囊壁毛糙?
  这妇人惊讶地说,都让你看出来了,我现在是想治咳嗽,乳腺增生胆囊炎,我都有。
  老先生笑笑说,中医治病是五脏相关,生病的地方不一定是病根所在,就像南瓜它结果在一边,而根必定长在另一边,因跟果,时常都不是在同一处的。
  这病人听后点点头说,不知怎么这几天特别郁闷,越闷咳嗽就越厉害,搞得我都不想呆在家里,就想出去散散心。
  老先生笑笑说,各随其所欲而治之。
  你想去散散心,是因为你有肝郁在前,所以你有这个欲望,就像人渴了想喝口水,饿了想吃碗饭一样。
  这妇人听后点点头说,真是这样,我饭后到公园去转几圈后,却是发现更舒服了,但还是没有把咳嗽治好,这几天也吃了不少止咳糖浆,还买了最好的念慈庵。
  老先生说,你这不是体虚咳嗽,而是气机郁滞咳嗽,治法完全不同。
  小指月说,体虚咳嗽,虚则补之,可以用膏方来滋养,或者糖浆来濡润。
  气机郁滞咳嗽,郁者达之,就要疏理气机。
  然后老先生根据她左关脉弦硬,就给她开了小柴胡汤。
  小指月疑惑地问,要不要加减呢?
  老先生说,原方即可,有是证,用是药,方正对应,其效立定。
  果然第一剂喝上去,就不咳了,胃口开了,喝完三剂药,老觉得腋下满胀的,居然放松了。
  小指月琢磨这个方子,琢磨了好久,说,爷爷,这里面没有特别止咳的药啊!
  老先生笑笑说,小柴胡汤止咳胜千金,对于肝胃不和,气郁而咳,这小柴胡汤是特效的。
  小指月又问,通过疏肝来治理咳嗽,一般的医家都不知道啊!
  老先生说,肝主疏泄,它不单疏泄肝脏的气机,周身的气机,五脏六腑的气机,它都能疏泄条达。
  小指月听后点点头,这病人是肝肺气郁,借木郁达之来去理顺肝肺气机,所以才用小柴胡汤。
  老先生笑笑说,《黄帝内经》曰,若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
  小指月惊喜地说,我明白了爷爷,原来用理顺肝气来调肺,古籍中早有记载,肝主风,肺为人体天空之云朵,如果肺气郁闭,如同乌云盖顶,这时清风徐来,吹开乌云,重见晴天,肺气晴朗,其咳自愈。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每个人都可以读懂的中医(九)

 通气散治气郁耳鸣
  有个老阿婆她跟邻居吵了一架,耳朵嗡嗡作响,她以为过几天就会好,想不到一周过去了,不单不好,还加重,甚至一边的耳朵听不到声音,这可急坏了老阿婆。
  真是吵架没占到便宜,又惹来一身的病。
  老阿婆越想越急越气,这样耳朵就闭得越厉害。
  这可怎么办呢?
  难道从此就听不到家里人说话了吗?
  她没有先去医院,而是先上竹篱茅舍找老先生,老先生笑笑说,不聋不哑不做老人。
  这老阿婆把耳朵凑近去说,啊,你说什么,我听不清楚。
  老先生笑笑说,算了,没法跟你沟通,这脉象怎么样啊?
  小指月说,脉象弦硬得很。
  老先生又说,这个耳鸣耳闭,该怎么办呢?
  小指月说,肾开窍于耳,应该补肾才对,但奇怪,这肾脉一点都不虚。
  老先生点点头说,尽信书不如无书,不要以为肾开窍于耳,就只会用补肾来治耳朵的病,万病都要分虚实,虚实如果不明,理论再完整完美,都没有临床实效,效象空花镜月一样。
  小指月点点头说,那爷爷的意思是,弦硬的脉,还是要从肝胆论治咯。
  老先生点点头说,从气上得的,还得从气上消,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这老阿婆看到爷孙俩在交流嘀咕,自己却听不清楚,很是着急,她大声地说,大夫啊,快给我治病啊,我等着要回去呢?
  老先生知道她着急,也知道她听不清楚,便在纸上写道,戒急躁戒怒。
  然后说,你能做到吗?做不到这病就别瞧了。
  这老阿婆就是急躁怒,看病几分钟的事情,她都等不了。
  这三个字直接就刺中了老阿婆最明显的脾性。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讲到改脾性,谈何容易,所谓脾好医,气好医,脾气不好医,你若能理顺脾气,降伏急躁烦,不是神仙,胜似神仙啊!
  然后老先生便说,指月啊,你看通气散还有没有?
  小指月说,有啊,昨天我还备好一大罐。
  老先生笑着说,就给她点通气散吧!
  这老阿婆把药拿回去吃,一吃耳朵就通了。
  她很高兴,但也没有得意忘形,没有忘记老先生那戒急戒躁戒烦这三戒。
  因为老先生跟她说,下次再因为急躁烦跟别人吵架,引起耳鸣耳闭,这喝药就没效了。
  这老阿婆怕真的耳鸣耳闭,经过这吃后,她想跟别人吵时就懂得收敛收敛了。
  小指月,为什么通气散用柴胡、香附、川芎呢?
  怎么治耳朵的药,尽是些梳理肝胆气的。
  老先生笑了笑说,你看这胆经、肝经是怎么走的呢?
  小指月看了下针灸铜人说,肝经布胸胁,上巅顶,胆经走人体侧面,绕耳朵,肝胆又相表里,我明白了,肝胆经堵塞也会引起耳鸣耳闭。
  通开肝胆经,就等于打开耳窍,把弦硬的脉象一松解,就像打开窗户一样,可以听到大自然的各种声音。
  老先生点点头说,现在人都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生气就是在自己闭自己的气机,就是拿别人错误来惩罚自己。
  每生一次气,就相当于把自己的经脉打乱,让气机郁滞,就像把门关上,你能听到外面多姿多彩的鸟语虫鸣吗?
  所以人们不是需要治耳鸣的药物,医耳闭的汤方,而是要懂得过一种,少生气少着急,少燥火的生活。
  然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医林改错》:通气散疏肝理气,治肝郁气滞,耳聋不闻雷声。
  柴胡、香附、川芎三味研末。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每个人都可以读懂的中医(九)



  胁痛用柴胡
  小指月开始复习那些常用的引药歌诀,他一边摇着头,一边说,头痛用川芎,壁痛用桂枝,胁痛用柴胡,胃痛用元胡,腹痛小茴香,腰痛用杜仲,膝痛用牛膝......
  药非引使不至病所,兵非向导不达贼境。
  每一味药都有它独到的作用范围,所以熟悉药物在人体如何行走,对于一个医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又有一个抑郁的女孩自,两边腋下胀痛,连饭都吃不下,她母亲陪她过来看病。
  老先生问,怎么回事呢?
  这小女孩默不作声,神情呆滞,不想回答。
  这母亲说,我女儿前段日子跟她男朋友分手了,到现在整天关在屋里,哪都不去,叫她吃饭不想吃,一直都在瘦,我们看了都揪心。
  老先生笑笑说,你知道为什么我这茅舍里面不养花吗?
  这女孩子有点不解,怎么老先生不问病,问花呢?
  接着老先生自问自答说,房子里的花长不大,没有阳光没有风,没有蝴蝶没有蜜蜂。
  我以前在茅舍里面养了几盆最漂亮的玫瑰,发现都凋谢得快,我一把它们移到茅舍外面去,开得比什么都灿烂,在茅舍里面,花再香,蝴蝶蜜蜂都不肯进来,在茅舍外面阳光下,最平常的花朵都有成群的蜜蜂蝴蝶上来观赏。
  这娃子听后若有所动,老先生说,你不走出去,没有人会理你,你走出去,整个世界都看好你。
  这女孩子听了后,微微一笑,好像想通了些什么,老先生知道时机已成熟,说道,错过了蝴蝶,你还有蜜蜂,人生总不能因为一个绊脚石,就不往前走,踩过去,阳光大道正迎接着你。
  这女孩子听了后,舒心地笑了说,爷爷,我知道怎么办了。
  老先生听了点了点头说,指月,柴胡疏肝散。
  小指月随口将柴胡疏肝散方歌背了下来:
  柴胡疏肝芍药芎,枳壳陈皮草香附。
  疏肝解郁行气滞,胁肋疼痛自能除。
  这样边背边写,一首疏肝行气解郁的方子就出来了。
  这母亲看了闷闷不乐的女儿,居然舒心地笑了一下,就像沉寂的死水,居然泛起了阵阵波澜,富有点生机了。
  她知道来竹篱茅舍来对了,果然这胸肋胀满,不爱吃饭的抑郁证,三剂柴胡疏肝散下去,又还她一个爱说爱笑的女儿。
  小指月就说,爷爷,这柴胡疏肝散解郁,为什么她吃后胃口也打开啊?
  老先生笑笑说,柴胡能于顽土中疏理滞气,如同板结土壤里头,种上树木后,土就变得疏松有生机。
  小指月点点头,难怪爷爷用解郁方可以恢复脾胃健运功能,然后小指月就在小笔记本中写道:
  《证治准纪》引《医学统旨》柴胡疏肝散。
  柴胡、枳壳、芍药、炙甘草、陈皮、川芎、香附。
  疏肝行气,活血止痛。凡肝气郁滞证皆可用之。如胁肋疼痛,胸闷喜太息,情志抑郁易怒,或嗳气,脘腹胀满,脉弦者。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每个人都可以读懂的中医(九)

  肛门脱垂与柴胡升提清气
  有位老爷子七十多岁,大便完后,肛门经常要脱下来。
  这该怎么办呢?
  经常还得用手把它送回去,这样久而久之,让老爷子都觉得很不耐烦。
  他就到处找医生,很多医生都摇头说,药不能治衰老病,人老了不是药物能够挽回来的。
  就像嫩草施肥,就会长高,但枯木你肥再好,它也很难再吐嫩。
  这老爷子叹叹气说,难不成我这脱肛要脱到肠子都流出来不可。
  于是他敲开了竹篱茅舍的门。
  老先生把完脉后也摇了摇头,这老爷子早就料到什么结果了,所以说我这病很难治吗?
  老先生说,难易相成,找不到药时,竹篱茅舍你都开不了,找到药时,钢筋铁门,一个小娃子都可以打开。
  这老爷子听了后,眼睛都露出点光芒,听这话,他有了点信心,照这样说这病还是有得一治的。
  老先生说,老年人体虚气弱,饮食很重要。
  这老爷子点了点头说,我也知道,所以什么最有营养,我都买来吃,我从不吝啬吃的,而且家里从不缺乏营养品保健品。
  老先生笑笑说,那你这样吃管不管用啊?
  那老爷子摇了摇头说,管用的话,我就不用来这里了。
  老先生又笑了笑说,既然不管用,那你为什么还那样吃呢?
  这老爷子听后一愣,倒没想过这问题。
  老先生说,你这病应该重新树立一下饮食观。
  这老爷子说,饮食观?我倒从没想过。
  老先生说,吃素!
  老爷子说,这样会不会营养不够?
  老先生又说,而且只能吃到七分饱!
  老爷子更是疑惑地问,七分饱,不就是更饿更没有力气?
  老先生笑笑说,你是想听我说的话去治病,还是听你的自己的想法,保持老样子呢?
  这老爷子听后说,我来这里当然要听你说的,把病治好啊!
  老先生又说,那就行,我交代你的两点都知道吧?
  这老爷子不是个傻瓜,便说,不就是吃素跟吃七分饱。
  老先生说,指月,脉势下陷,中气不足,肛门脱垂怎么办?
  这时指月说,用补中益气汤 ,补气升阳,使气往上提,肛门往内缩。
  然后一张补中益气汤的单子就开出来了,这老爷子久病识医,便摇了摇头说,大夫啊,这汤方我吃了没效果,每个医生都给我开过,这里头的几味药我都能背了,黄芪、党参、甘草、柴胡......
  这几味药老爷子真的顺口背出来,看来他所言非虚。
  老先生看后笑笑说,指月再加一味枳壳30克。
  小指月一愣说,爷爷,这肛门都往下垂脱了,脉势都还没有起来,怎么用这枳壳下气呢?这样会更没气的。
  老先生笑笑说,欲升先降,下的是浊气,升的是清气,下的是肠道的滞气,升的是脏腑的元气。
  小指月听后,若有所悟,这时老先生便在补中益气汤的第一味黄芪那里,用上了一百二十克,然后对老爷子说,这样大剂量的黄芪你吃过没有,这老爷子摇了摇头说,医生最多给我开过五六十克的黄芪,我从来没吃过超过有一百克的。
  小指月也一愣说,爷爷,怎么大剂量,那可要一大包啊!
  老先生笑笑说,欲起千钧之石,必用千钧之力,中药不传之秘在于剂量。
  这老爷子听老先生说得振振有词,想起来可能这老先生见多识广,说不定还真是这样。
  看看那升降机,如果电力不够,那你也升降不起来,还得量变才能质变。
  你用三十斤的力,想提起五十斤的包,你用十次你也提不起,你用五十斤的力,一次就把包提起来了。
  果然这老爷子吃了七剂药后,大便顺畅,肛门不再脱出,他高兴得不得了,以前老要用手把肛门送回去的,居然省了这个烦恼,而且人吃了特别有劲,吃饭也香,大便也畅,人生真是没有病痛最快活啊!
  小指月不解地问,爷爷我看你为何只用5克的柴胡,黄芪用到120克那么大剂量,才配5克的柴胡,老先生点点头说,指月,医家必须要细心,却是你看到这方子的不同之处。
  柴胡用于解表退热的小柴胡汤里头,一般都要用到15克、20克,甚至更大剂量。
  而用于疏肝解郁的逍遥散里头只用到8到10克就足矣。
  如果用到升提清气元气的补中益气汤里头3到5克就恰到好处。
  小指月听后点了点头,原来这里头还有剂量之秘,小剂量的柴胡升提气机,中剂量的疏肝解郁,大剂量的解表退热。
  不知道的话,都佷容易弄反了,所以即使知道名方,也用不出名方的效果。
  然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上记道:
  中医不传之秘在于剂量,传方传药不传剂量等于没传。
  陈士铎曰:或疑柴胡用之于补中益气汤,实能提气,何以舍补中益气汤用之,即不见有功,意者气得补而自升,无藉于柴胡耶?曰:柴胡提气,必须于补气之药提之,始易见功,舍补气之药,实难奏效。盖升提之力,得补更大,非柴胡之不提气也。
  或疑柴胡用之补中益气汤中,为千古补气方之冠,然吾以为柴胡不过用之升提气之下陷耳,胡足奇。此真不知补中益气汤之妙也。补中益气汤之妙,全在用柴胡,不可与升麻并论也。盖气虚下陷,未有不气郁者也。
  惟郁故其气不扬,气不扬,而气乃下陷,徒用参、归、芪、术以补气,而气郁何以舒发乎。即有升麻以提之,而脾胃之所,又因肝气之郁来克,何能升哉。得柴胡同用舒肝,而肝不克土,则土气易于升腾。方中又有甘草、陈皮,以调和于胸膈之间,则补更有力,所以奏功如神也。是柴胡实有奇功,而非提气之下陷一语可了。使柴胡止提气之下陷,何风药不可提气,而东垣先生必用柴胡,以佐升麻之不及耶。夫东垣先生一生学问,全在此方,为后世首推,盖不知几经踌度精思,而后得之也,岂漫然哉。

                                                    24、升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每个人都可以读懂的中医(九)


  麻疹与升麻
  每年春夏之交,都会有一些孩子换上麻疹,如果及时治好,一般一辈子都很少再患麻疹。
  一次得病,就获得终身免疫,如果治不好,或者没来得及及时救治,就可能有生命之危。
  这段日子,天气非常沉闷,爷爷便提前跟小指月说,升麻还够不够啊?
  指月说,放心吧爷爷,上次我们特别在秋天挖了很多,到现在还放在阁楼上面的药袋子里。
  爷爷说,可以把它们放下来了,最近应该会用得很多。
  然后小指月当当就上阁楼去了,在竹篱茅舍药物的待遇总是最高的,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最干爽的阁楼,就是放药的最好地方。
  爷爷从小指月很小时就一直教小指月要爱护药草,如同自己的朋友。
  小指月问,为什么呢?
  老爷爷笑笑说,君使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胸,君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仇寇。
  你只有爱护药草如自己兄弟手足,那么你才能够充分得到天地药草的帮助,才能够把它们最神奇的功用发挥出来。
  所以小指月在爷爷的教导下一直非常爱护药草,如果天气潮湿,这些药草要搬上阁楼通风透气之处,不然佷容易发霉。
  爷爷跟小指月说,发霉的药切不可用。
  小指月跟爷爷说,为什么有些虫蠹的药你都用呢?
  爷爷笑笑说,你看豆子有些地方被虫蠹了,你拿在太阳底下一晒,这豆子还可以吃,药也是一样,蛀药不蛀性,但发霉就不同,整个药性都变了。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每个人都可以读懂的中医(九)

  这时外面有个大妈抱着她的一个三四岁的娃子进来,这娃子用布包住了头,这是怎么回事呢?
  老先生看了后说,指月啊,你先在那边窗下看吧,这病人你就不要靠近了。
  小指月有点不解,但见爷爷这么庄重地说,也不敢多问。
  爷爷说,这娃子出这红疹子多久?
  大妈说,昨天才刚刚出,所以我赶紧抱过来。
  老先生点点头说,还好是来得及时,发麻不及时治,问题就大。
  这大妈又说,这娃子怎么老是咳嗽,想要喝水,身体也有些发烧?
  老先生摸了摸这娃子的头,点了点头,说,这是疹毒初起。
  然后又看了他舌头,娃子不肯把嘴巴张开,老先生就用主板把他撬开来,趁着他哭的时候,便用不到一秒的时间扫过他的舌头,果然舌红跟脉象浮数是相应的,果然疹毒在表,当发不能发。
  然后老先生便说,指月啊,你去把配好的升麻葛根汤哪几包来,然后顺便在家里熏雄黄艾条。
  小指月把药包丢过来,老先生交给这大妈说,赶紧拿回去熬汤给这娃子喝,等这疹子像汗一样出来后, 身体就顺了,这大妈点了点头,千恩万谢。
  老先生说,不要那么客气,你吃这药,可能这疹子会出得更多,但不用怕,几天后疹子就会退去。
  这大妈拜谢而去。
  果然一周后,这大妈到外面耕地时,路过竹篱茅舍才上来道谢说,吃了这药娃子出了不少疹子,疹子一出来,就不闹了,过几天就好了,我也遵循老先生说的,这十天都给娃子吃素,绝对没有沾半点鱼腥肉蛋。
  小指月第一次看到麻疹,真的有点鸡皮疙瘩都起来。
  他第一次听到要这么严格遵守清淡素食的规定,爷爷除了对付特别的一些癌症肿瘤,要病人严格素食外,一般的疾病都只是要病人少吃荤多吃素,最多也就晚上叫病人吃素,想不到这个麻疹,爷爷不单不让吃肉,连油都不让放,纯是喝些清粥。
  小指月有些不解地问为何?
  老爷爷笑笑说,指月你不知道这麻毒的厉害,如果麻毒不能顺着肌表出来,它逆回脏腑,随时患儿都有生命之危。
  所以在生病时饮食应该相当清素,这样好让疹毒无阻滞无障碍地排出体外,你稍微吃些油腻黏滑肉蛋之品,汗水都出不透,黏黏的,这疹毒怎么能很好地透发出来呢?
  这小指月点了点头道,爷爷,原来还有这层考虑啊,难怪别人说爷爷用普通的方子都有效,不是因为方子高明,而是爷爷非常懂得饮食方面的禁忌,还有养生方面的要求,特别是这个麻疹的娃子,爷爷再三交代,要在房子里面好好呆着,不要吹到风。
  老先生又说,指月对于这类急性的传染病,医者要如临大敌,如履薄冰,对于平常的小病,也不能掉以轻心。
  小指月听后,大受感触,他不知道为何爷爷叫他跑到窗口下,爷爷却自己看病,这是为什么?
  爷爷说,你这年纪最容易染上疹毒,我是不怕的,其实你也不怕,因为只有肺胃有积热,这外来的麻毒很快就进来,你如果肺胃没有积热,平时饮食清淡,没有那炸药,导火线怎么导也引不爆啊!
  小指月点点头说,难怪爷爷这几天又煲上金银花茶让我喝,就是不让身体肺胃积热,这样一些风热毒邪就作乱不起来。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写道:
  升麻葛根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升麻、葛根、芍药、甘草,四味药组成,专门解肌透疹,是治疗麻疹初起,或发而不透,或未发的基础方,但见舌红脉浮数,皆可用之。
  疹为阳明热毒,向太阴肌表透发的过程,中医是遵循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的道理,用升麻、葛根来直接提阳明毒疹外达,芍药、甘草调气和血解毒。
  麻疹一要忌食鱼腥蛋奶。
  二要慎风邪。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每个人都可以读懂的中医(九)

    撤薪加水开盖与清胃散
  有个大汉,拖着腮帮子,皱着眉头,敲开了竹篱茅舍的门。
  他痛得大气都不敢喘,老先生问他,怎么样呢?
  这大汉说,大夫,我牙真的很痛。
  老先生问,痛得多久了呢?
  大汉说,三天。
  小指月叫这大汉张开嘴巴来看,这大汉痛得嘴巴都有点张不开了。
  右边的牙龈肉,既红又肿,肿到外面腮帮子看起来都偏大。
  老先生说,暴痛属什么呢?
  小指月说,暴痛属实,久痛隐痛属虚。
  老先生说,再看看脉象。
  小指月看了后说,脉数,脉证相符,是阳明胃热。
  老先生又问,何以见得是阳明胃热?
  小指月说,足阳明胃经,循鼻子到上齿,手阳明大肠经从腮帮子入下齿,所以牙龈肉乃阳明经所主,阳明胃肠又主肌肉,所以肌肉肿毒,总离不开阳明积热,这牙龈肿痛是胃肠积热循经上攻所致。
  老先生听后点了点头说,那就用清胃散吧!
  小指月边背方歌边写:
  清胃散用升麻连,当归生地牡丹全。
  或加石膏清胃热,专治牙痛与牙宣。
  老先生说,把石膏也加进去,清阳明胃热更强。
  两剂药下去,这壮汉又恢复了生龙活虎。
  小指月觉得这人生真是太奇怪了,病的时候,好像一阵风都能吹倒他,痛得没完没了,万世都干不了。好的时候,谈笑风声,又龙精虎猛。
  一个小小病痛居然能让一个壮汉屈服,而一个小小的药方居然又能够让这病痛云消烟散。
  小指月又说,爷爷为什么阳明积热不纯用泻火,还要加点升麻呢?
  老先生笑笑说,升麻本身能清热解毒,它又可以升散透发,宣透郁遏伏火,所以高处之火热可以用升麻火郁发之。
  清胃散里头,黄连得升麻,泻火不凉遏,升麻得黄连,散火而不升焰。
  小指月听后点了点,原来这升降相配,就是既要釜底抽薪,清热的解读,也要锅内开盖,透发热气啊!
  老先生笑笑,默许地点了点头。
  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治牙龈的一包肿痛,看起来又红又热,用这清胃散富含三大理法,开盖加水跟撤火。
  这牙部肿热,就像烧红了的滚水一样,牙龈肉虽然在上面,而热却是从下面阳明胃肠经蒸上来的。
  所以要让这锅水迅速凉下来。
  第一通过黄连、石膏直接清胃肠积热,就像清里釜底的薪火一样。
  第二用生地、当归、丹皮来增液凉血,就像往锅中加水一样,加点凉水下去,沸腾之势就减轻了。
  第三你想要水凉得快点,一定要把锅盖打开,不然越焖越热,这时通过升麻,直接揭开阳明锅盖,这样盖子打开,热势就能透发出来。
  所以三管齐下,锅中的水由沸腾之势,佷容易就转为清凉。
  而人体鼎沸疼痛难耐的牙火,也很快好过来。
  所以清胃散,不仅用于治疗牙周炎,胃火牙痛,一切咽喉肿痛,口舌生疮,三叉神经痛,只要是胃火上攻,脉数口干或口臭者,皆可用之。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每个人都可以读懂的中医(九)


  大剂量升麻解百毒
  有个大学生,因为一次春游,跟大伙儿一起烧烤,他本来就很少吃烧烤的,那天大家非常兴奋,而且玩得非常尽兴,本身就有点劳累汗多口渴,身体因为大量出汗,就像干柴一样。
  这时大家居然到烧烤场里头,围炉烧烤,一个鸡腿一个鸡腿地吃,看起来很尽兴,很快意,殊不知一边回来一边咽喉就开始沙哑,他以为没什么,就有点咽炎,想不到一回到家,居然说不出话。
  第二天早上痛得连粥都喝不下,赶紧请假。
  他父母是个中医爱好者,所以第一时间就敲开了竹篱茅舍的门。
  小指月一用电筒照,发现这扁桃体重得非常厉害,食物吞下去都有些困难,而且还有点化脓了。
  这么厉害的扁桃体发炎,他还是第一次见,而且现在病人还有些发烧,看起来有点难搞。
  这可不是用平常治扁桃体的药物能够搞的定。
  这大学生用手也指着他的牙齿,原来牙齿周围也红肿。
  老先生说,指月你看到什么?
  小指月说,我看到上焦心肺热毒亢盛,因为他双寸脉数大。
  老先生又说,还有呢?
  小指月说,舌红少苔,阴伤得厉害。
  除了肺中毒热,还有一派阴液耗伤,如果阴液不是耗伤得那么厉害,这毒火不会如燎原之势,因为自身之阴津能够济自身之火热,身体是可以自救的,自己救济不了自己,说明体内阴液,确实亏耗得厉害。
  老先生点点头说,没错,站在阴阳的角度来看病,这个病就显得不太复杂了,这是个典型的阴伤阳亢的表现。
  所以你仔细地摸他的脉,虽然上焦浮数,但沉取还是比较细的。
  小指月说,我明白了,滋阴降火,清降上焦。
  老先生点了点头,那就用养阴清肺汤吧!
  小指月说,这不是治疗白喉的特效方吗?
  老先生说,但见阴虚火热,不论白喉,扁桃体发炎或牙肿,皆可用之。
  然后老先生在方子里头还特别加了一味升麻30克。
  小指月更不解了说,爷爷,这升麻如果火郁发之,应该用小剂量3、5克,怎么爷爷用大剂量30克,是不是写错了。
  老先生笑笑说,小剂量升麻是升举阳气,或透发郁火,但大剂量的升麻,却可以直接清热解毒,可以作为一味力专效宏的解百毒药使用。
  这时小指月点了点头说,原来如此,《神农本草经》曰,升麻主解百毒,辟温疾障邪。
  老先生又点头说,这解百毒,辟温疾障邪,用的必是大剂量,小剂量如同杯水车薪解不了,大剂量可以直接败毒下行,这正是升麻不同凡响之处。
  果然这三剂药下去,第一剂,高烧退,第二剂,咽喉肿痛消,第三剂吃东西没哟苏障碍。
  从此这大学生就不敢再劳累的时候,吃煎炸烧烤。
  为什么现在那么多咽炎扁桃体发炎的患者,大家都是疲劳或熬夜以后,又吃了煎炸烧烤之物,所以火很快就点起来,你如果休息睡眠好,体内津液充足,吃点煎炸烧烤没什么,可如果最近经常疲劳汗出,熬夜劳倦,那就要多喝些稀粥来养身体的津液,不然身体很快就被榨干耗尽。
  所以说不是煎炸烧烤,引爆你身体的火毒,煎炸烧烤只是导火线,你身体如果没有炸药,这导火线是引不爆的,如果没有津伤液亏在前,这火怎么也很烧成燎原之势。
  所以大家到外面旅游旅行,或者出差,不要贪一时口快,就专挑那些特色食,又香又脆的东西来吃,这样吃得咽喉火毒上扰,肿痛难受,反而得不偿失,乐极生苦。
  这时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仁斋直指方》曰,喉痹作痛,升麻一味煎汤,治胃热齿。
  《肘后方》曰,升麻用于卒毒肿起。
  大剂量地运用升麻,可以把它清热解毒的力量发挥到极致,可以解百毒,在一些病毒性肝炎里头,只要是热毒亢盛的,都可以用这一个经验。

                                          25、葛根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每个人都可以读懂的中医(九)

  采葛根中的对话
  葛根就是葛藤的根,这葛藤在山谷里到处都有,每次小指月跟爷爷入山采药,都会挖一些出来,如果挖到大葛根,真是扛都扛不回来,最大的葛根可以向大腿那样粗,甚至比大腿粗的都有。
  长长的根直接钻到地下数米,而且它的根须可以像旁边延伸到十几米以外,正因为强大发达的根系,才能够把四面八方的水气吸纳过来,然后源源不断地往高处供养。
  老爷爷指着这葛藤说,指月你想到什么呢?
  小指月说,我想到藤类能通络,所以葛根应该可以治痹痛痹症。
  老爷爷笑笑说,《神农本草经》上说葛根主诸痹就是这个道理。
  小指月说,原来《本草经》上早有记载,我只知道《草药歌诀》上说,软藤横行经骨间,这些软藤类的药物,如葛根、青风藤、海风藤、络石藤,它们都能疏通经脉,治疗各类经脉痹阻引起的风湿痹痛。
  老爷爷又说,除了以藤类通经络,你还看到这葛根有什么特点?
  小指月看着葛根入神说,爷爷从来没发现过这么强大的藤类药,可以长得比树还高,你树有多高,它就可以缠住你的树,最后站得比你树还高,所以这片山谷看上去都是杂树,我们从山上下来时,看到整片山谷都被葛藤覆盖了。
  老爷爷说,这正是葛根生命力强大的表现,这葛根又叫一尺藤你知道吗?你今天绑一截绳子,在这苗藤上做一个记号,明天它可以长长一尺。
  小指月瞪大眼睛说,这么厉害,我们种禾苗要长高一尺要好长一段时间,这葛藤一天就完成了。
  这时老先生说,像这种肆无忌惮生长的植被,大都具有攻城略地,向外扩张疏散的特点。
  小指月点了点头说,没错,爷爷,这葛根就是辛味的,辛甘发散为阳,它就善于宣散外达,可以解肌退热,发汗解表。
  老爷爷又说,同样发汗解表,你想想葛根跟麻黄有什么不同?
  小指月说,《本草十剂》说,轻可去实,麻黄、葛根之属也。
  麻黄乃太阳经表药,兼入肺经,肺主皮毛,葛根乃阳明经主药,兼入脾经,脾主肌肉。
  所以两味药同样清阳发散,但发散的起点不同,一个善于发散肺跟太阳膀胱经之表邪,一个从脾胃肌肉跟阳明经发出来。
  老爷爷听后点点头说,太阳病初起,表闭者,邪未入阳明,即使头痛也不可以轻易服用葛根,恐引贼入室也。
  只有见到阳明经证时,或项背强紧紧,经脉不舒利可用之。
  小指月说,爷爷为什么葛根可以专门解除肌肉被风寒之邪所束缚呢?
  老先生说,无论风寒或风热,肌肉被邪气捆绑得紧紧的,疏散不出来,放松不了,就像颈椎病僵硬一样,都可以用葛根,这葛根它就是一条蔓藤,能把所有土壤里的水气聚在一起,往天空发散。
  你看十几米高的藤,照样长得如此茂盛,如果它从地下吸水往上升的功能不够强大,离地面那么远,叶子早就因为缺水而干掉,或者被风吹干,或者被太阳晒枯了。
  但你看这叶子翠绿得比一般树木还多津液,所以这葛根最善于把土壤里头津液往天空发,对于人体而言,土壤乃脾胃也,天空乃心肺也。
  所以凡一派阴云密布,天空肌表为邪气所覆盖收紧,这时利用葛根强大的升散能力,立马可以表解一身轻,颈肩即使僵紧紧,也能够得到很快放松。
  你还能够从这个象里头想到什么呢?
  小指月说,我还看到《神农本草经》里头说葛根能起阴气。
  像这种不是壮阳的药,如何能起阴气?
  老爷爷笑笑说,这正是葛根善于把津液往上往外敷布的表现,所以葛根这种强大的功能,我们又称它为升腾,它是藤类药里头升发很厉害的。
  中医认为什么主宗筋啊?
  小指月说,阳明主宗筋。
  老爷爷笑笑说,没错,葛根不单主阳明胃肠的肌肉,周身的肌肉它都能主。所以它能够让肌肉充满力量,能够使阳明主宗筋功能加强。
  小指月又问,照这样说来,葛根还有更多的作用咯?
  老爷爷看到指月思维开始发散开来,便说,那你说说还有哪些作用?
  小指月说,那葛根还可以丰乳。
  老爷爷说,此话怎讲?
  小指月说,我看爷爷在有些乳腺增生,甚至乳腺纤维瘤里头,不单用葛根,还建议病人喝葛根粥。
  老爷爷听后笑笑说,是有这回事。
  小指月说,以前我想不通,但现在我想通了。
  老爷爷说,那你想通了什么呢?
  小指月说,乳头属于肝经所管,乳房却属于阳明胃经所管。
  所以丰胸丰乳,应该强大阳明胃经,使脾胃升清功能加强,这样源源不断的津液就会运送到乳房去,取代乳房里的各类包块结节跟病理产物。
  就像葛藤能把土壤里的水运送到最远的枝条上去,所以葛根入到人体内,可以把脾胃你的津液运送到乳房去。
  并且把这一系列的经络郁滞打开。
  老爷爷听后,点点头说,是这么回事。
  小指月这样一想,脑袋思路更开阔,以前他以为治疗乳腺增生乳房胀痛,就只用疏肝解郁的香附、郁金、玫瑰花之品,从没想过用葛根,他只认为葛根是颈椎病的专用,没想到乳房这阳明胃经所管辖的地方,也需要葛根去疏理,也能够用葛根去加强这乳房的气机流通。
  想到这里,小指月对乳腺增生的机理认识跟用药心得又更进一层了......
  小指月还意犹未尽,想不到爷爷转眼间又下山去了,小指月还想继续挖掘下去,他发现这里头一定还有更多的奥妙等着他去发现。
  总是意犹未尽的时候,爷爷就走了,当小指月想继续追问时,爷爷总说,凡事要留个有余不尽,先把眼前的思路琢磨透再说,不要像猴子摘玉米一样,摘一个丢一个,摘再多等于没摘,学医像攻城略地,要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才能够有所成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每个人都可以读懂的中医(九)

 颈椎病与葛根汤
  颈椎病怎么办?
  这是个时代问题,大都伏案工作在办公室里头,经常吹空调的人,或多或少,颈椎都会出些问题,轻的只是偶尔颈僵背酸而已,重的老容易头晕,甚至脖子转动一下都痛,严重影响到工作生活。
  有个小学教师,他非常认真,每天晚上都备课到深夜,她当班主任多年,对每个学生都当成自己娃子一样看待。
  每天学生学习进度如何,她都了然于胸,不仅经常找学生谈话,还亲自去家访。
  这么多年繁重的工作加上大量的劳心操心,她这段日子老是头晕,后来就开始落枕,好像刚好几天又不小心睡落枕了。
  搞得上课也难受,备课也难受,从来没有主动请过假的她,在疾病面前,便开始重视起自己身体来。
  终于请了假,敲开了竹篱茅舍的门。
  老先生摸了脉后说,指月啊,这是什么脉呢?
  小指月说,脉浮紧,风寒束表。
  老先生又说,为什么会落枕?
  小指月说,肌表为风寒之邪所束缚,拘急不能舒展。
  老先生又问,为什么风寒之邪会舒服她肌表呢?
  小指月又说,这心肺脉有些不足,应该跟心肺气血有些不够,阳气亏虚有关,只有内虚了,邪气才有机可乘。
  老先生听后点点头说,那该怎么办?
  小指月说,强大心肺,发散表邪。
  老先生点点头说,你这反复落枕是长期劳累所致啊!
  这小学老师点点头说,我也知道,但好像工作老是做不完。
  老先生笑笑说,凡事有本末主次,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这老师也深有感慨地说,没错,我这几年对什么事情都亲力亲为,就是放心不下。
  老先生听后笑笑说,诸葛一生唯谨慎又如何?
  小指月顺口接了句,吕端大事不糊涂照样过!
  老先生接着又说,我们中医治病讲究抓住证,为人处事也讲究抓主要矛盾。
  事必躬亲,这看似一个好品质,如果不分主次,这样操心,把身体给操坏了,反而不是长远之计,只能称之为目光短浅。
  这小学老师也是个有文化之人,平时包括校长在内,没有人不夸她,恪尽职守的,她是学校的模范教师,她也乐于付出。
  但这几年总是力不从心。
  老先生看出她忧郁的样子,心中早已明白了,便说,你自己才四十岁不到,往后的路还长着呢。
  你总不能天天歪着脖子跟你学生讲课,天天头晕在熬夜备课吧。
  这小学老师听了点点头。
  老先生也说,得多留些时间给自己锻炼身体,最后你会发现,真正你的瓶颈不在于你的聪明才智,而在于你的身体素质,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
  这小学老师说,那我该怎么办呢?
  老先生说,很简单啊!别只懂得激励学生读书,考个好成绩,要懂得带他们一起去运动,练个好身体,而且你更要身先士卒,我你们学校做广播提擦,老师校长都在旁边看,都不参与,其实这是非常不好的,学生需要锻炼放松,老师更需要锻炼放松。
  你别以为跟学生一起做,不好意思,其实你真正跟学生打成一片后,你会发现这样做下去,对身体对大家都是最好的。
  这老师把老先生的话听进去了,点了点头。
  然后老先生说,少熬夜,十点前必须得睡觉。
  这小学老师听了也点了下头,她决定从调整自己工作生活,饮食作息来调整自己身体。
  然后小指月已经把开好的葛根汤交给这小学老师,原来这葛根汤就是用桂枝汤来强大心肺,配上麻黄、葛根能够发汗解表解肌。
  三剂药吃完后,原本肩背酸痛的也消失了,落枕也没有再发生过。
  经过这次后,他更重视自己身体了,想不到以前一天到晚很少出汗,人很郁闷的,现在一听到做早操,都跟娃子们一起去做,做得比谁都起劲,就那短短几分钟的做操时间,锻炼居然让她微发小汗,每天一次微微地发一次小汗,就等于给自己解解表,松松肌肉。
  这样表解一身轻,整个人从头到脚都是清醒的,都是通透的,她来复诊时还要不要再吃这葛根汤。
  老先生说,浮紧脉已去,中病即止,可以不用再喝了,你现在天天都有小汗来放松自己,这就是最好的葛根汤。
  而且天天有十几分钟放松忘我的运动之人,基本上现代的很多疲劳综合症,颈肩腰腿病都会远离他的。
  然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葛根汤虽然能够治疗颈椎病,但只是应急于一时而已,通过早睡,跟天天小发其汗,促进周身气血循环,让身体不再处于长期疲劳状态,才能长久地根治颈椎病。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每个人都可以读懂的中医(九)

  通脉饮与头晕颈僵
  一个心脏病的患者,医院检查说是心肌缺血,但血压又高,他就不解地问,为什么我血压这么高,还说我是脑供血不足,我越吃降压药,这血压虽然降下来了,怎么头却晕得厉害?
  老先生笑笑说,血压高也是身体在自救,通过提高血压,让你脑部供血充足,但你心脏功能不够,心脉弱,所以提上来的气血你也支持不了多久,所以容易心慌头晕,呈现一种供血不足之象。
  他又问,那为何我吃降压药,把血压降到正常,头反而更晕了。
  老先生说,你这压力降下去,这脑部不久缺血更厉害。
  这病人不解地问,那这样降压又不对,不降压又不对,我是要听这检查报告,还是要听我自己的感觉呢?
  老先生笑笑说,既然这样,就搞点中药来调调吧。
  小指月摸完脉后说,这左寸脉不足,寸脉主心脏主颈部也主大脑,他心脏气血不足,脑袋也晕,颈椎怎么样呢?
  这病人叹了口气说,我这颈椎病都有十来年了,几年前检查,发现我这颈椎侧弯得厉害,所以经常颈椎转动不利索。
  老先生听了后说,老年人心脏功能不好,颈椎又不好,脑供血又不足,以后不要再看电视了。
  这病人说,不看电视,我闲着没事做啊,这不行啊。
  老先生说,且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都困于所爱。
  小指月最喜欢这些名言警句了,既有智慧又朗朗上口。
  他便问爷爷说,这两句是什么意思呢?
  老先生便说,你别小看微小的不良习惯,常常是祸患的根源。
  比如老年人熬夜,追着连续剧看,或者闲着没事,就天天打麻将,这样心脏跟颈椎都首当其冲,脑袋也容易退化。
  小指月又说,那智勇多困于所爱是什么意思呢?
  老先生说,一个人的爱好,往往是这个人精血投注的地方,如果因为爱好不良,或者投注得太厉害,像熬夜追连续剧,看玄幻小说,或者上网玩游戏,这样即使是智勇之人也很容易变得庸碌无为,即便是天生一副好的身板也容易被挥霍得七零八碎,千疮百孔。
  这病人听后点点头说,你们爷孙俩真幸福,小娃子这么小就能接受这么宝贵的教育,如果我能够早些接触这些善知识,估计我今天就不会被这么多病痛所折磨。
  觉悟永远都不嫌迟,看你接下来怎么做,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你如果想改变,那就付出行动吧!
  这病人听后说,我回去一定不再看电视,好好养身子。
  这时老先生便说,指月,这个用什么呢?
  小指月说,心脑供血不足,颈椎又不利索,用通脉饮,可以强大颈椎寸脉。
  老先生点了点头说,随后小指月把含有葛根、丹参、川芎三味药的通脉饮写了出来。
  小指月说,丹参能入心,葛根通达颈背,川芎直接上脑,三味药真是提升寸脉的好帮手。
  这病人一吃后,脑子马上清醒不晕了,颈背那种僵紧之状,居然完全放松了,再去量血压,降到正常,他有点不可思议,回来问,大夫你这哪味药降了我血压呢?
  为什么我血压降下来,头也不晕了,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以前我要么只血压只飙高,要么就头晕,颈椎不利索,两样之间从来没有好过。
  老先生笑笑说,你休息好了,不熬夜,不看电视,血压就往下收,我再用通脉饮,把你心主血脉,心脑相连打通,你脑袋供血就足,而且清爽,这样一般是你的努力,一般是这药物的作用。
  你如果不在前面努力踩车,我在后面用力帮你推,也推不上坡啊!
  以前你治病都只是片面把身体交给医生,自己很少真正努力为自己身体做点什么,这次你把熬夜看电视的坏习惯戒掉了,身体精血少了向外消耗,那经骨心脑很快就得到了保养。
  这在《黄帝内经》里头就叫做“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个时代之所以那么多现代病,疲劳病,都是因为大家都违背了养生的大根大本,晚上应该精神内守的,反而很多人追着电视看,唱卡拉ok,甚至肆无忌惮地玩电子游戏。
  这样身体消耗得比白天还厉害,长此以往,这身板能吃得消吗?
  这疾病能不频频而来吗?
  这病人听后大受启发说,好一句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原来我这大半辈子的疾病,都在这句话里头体现啊!
  《黄帝内经》太好了,我回去也要每一本来研究,为了身心健康,我得做点投资,我还要跟我那些家人加,免得让他们也重蹈我的覆辙。
  小指月不解地问,爷爷,为什么葛根有这么好降血压作用?
  老先生说,葛根不是直接降血压的,它是让你周身肌肉纤维丝哪种拘急的状态放松而已,这样一放松,血管的外周阻力就减轻,外周阻力一减轻,就像你把路子打扫干净,车开起来阻力就很畅快,心脏也不用费那么大劲去泵血,所以压力自然减轻。
  所以同仁堂就利用这种思想,盛产一种叫愈风宁心片的中成药,就由一味葛根组成,专治疗高血压引起的颈项强痛引起的血压偏高头晕,都可以通过舒张血管,让压力降下来,使身体脑袋清醒,心脏轻松。
  小指月听后,受益匪浅,这样一改他以前只懂得用矿石类药来平肝降压的想法,原来通过松通血管,可以让心脏压力减轻,这真是一个好的思路。

 气味白术散与久痢不止
  《神农本草经》上说,葛根主下痢,十岁以上。
  意思是这葛根能够有个专长,治疗十年之久痢,葛根凭什么治疗久痢呢?
  老先生便跟指月说,对于脾虚湿泻,久痢不止的患者来说,两味药是必不可少的。
  小指月说,我知道,一味药是白术,因为白术为补脾圣药。
  老爷子接着说,另一味药就是葛根,葛根其气轻浮,质地沉重,以其沉重之质地可以直入下焦,再借助它春生之气,轻浮之力,可以升脾胃下陷之津气。
  能够鼓舞胃气上行,以升津液,故葛根乃治脾胃虚弱泄泻之圣药。
  有个小孩子,三个月都拉肚子,吃了黄连素片没止住,又吃了止泻药还指不出。
  这样清热解毒,通因通用,搞不定,收敛止泻又搞不定,该怎么办呢?
  老先生之给他用了两剂七味白术散,里头就用白术配葛根,一剂知二剂愈。
  小指月就有些不解。
  老先生便说,久泻肠道排泄物,不是酸臭,说明毒热不重,故不需要再用通泄之法。
  泻下清水,乃脾虚湿盛,也不是止泻之药能够止住,强行收敛,反而容易留邪,必须借助健脾胃升清阳之品,始能得治。
  小指月听后点点头说,我明白了,原来张仲景用葛根汤治阳明自痢就是这个道理。
  老先生听后说,葛根为何《神农本草经》上说能主下痢十年以上,这种久病下痢,未有不涉及脾虚湿盛的。
  所以滞下久淹,如同低洼沼泽,非白术大填其土,不能令水干涸,非葛根大升其清气,不足以让湿化之。
  这样培土升清,乃是治久泻湿下之秘传。
  小指月听后,脑子一亮说,爷爷,我明白了,葛根配白术在这里,就是把下陷的水湿泄泻,变为上升的津液,这样治病太高明了,没有去攻病,也没有去逐邪,而是通过旋转上下气机,下病上取,令气机能相互对流,使地气上而为云,那地面自然干爽,天空自然晴朗。
  老先生笑笑说,没错,就是这个道理,清气在下,则生飧泻,主升清气者为中焦脾胃,能把清气上达巅顶者,葛根乃力堪重使。
  小指月又说,难怪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拉肚子的娃子,脖子都垃弯了,头垂下去像蔫了的禾苗一样,这白术配葛根可是一举两得啊,治清阳下陷湿泻,逆流挽舟,又把清气升举上来,使脖子挺直,脑袋精气充满。
  老先生听后点点说,指月,你观察得真仔细,确实是这样,一个善于用药的医者,不应该只关注,病变的地方,必须看到人的整体,一个大内高手,必定善于调有余而补不足,你能够把有余的湿邪化为津液,去补不足的脑颈津液供应,那么两方面都得到照顾,才算是真正懂得医道之人。
  小指月随后在小笔记本中写道:
  医道精微,医理玄妙,非心浮气躁之人所能领悟。
  如果不是爷爷这一番引导,我怎么能够读懂这简简单单的气味白术散呢?想不到这气味白术散背后居然深藏着如此深奥的医理。
  难怪东垣老人最善于用升清之法治疗脾虚湿泻,这真是得到千古秘传啊!
  七味白术散,源于宋代,原名白术散,是北宋中医儿科鼻祖钱乙创制的,记载在《小儿药证直诀》这本书中。
  它由人参、白茯苓、炒白术、藿香叶、木香、甘草、葛根组成。
  功效主要是健脾生津,行气消胀。
  用于治疗脾胃久虚,津液内耗,呕吐泄泻频作,烦渴多饮。
  明代儿科世家万全提出,“七味白术散乃治泄作渴之神方”,就是说腹泻并见口渴的孩子服用七味白术散有神奇的效果。
                                         26、淡豆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每个人都可以读懂的中医(九)

  葱豉汤治外感
  每年小指月都会跟爷爷做豆豉,这豆豉是通过黑豆加工蒸制而成的。
  发酵好的豆豉,既可以入药,也可以做食疗。
  小指月疑惑地问,爷爷,为什么有时你用青蒿跟桑叶加工豆豉,有时用麻黄跟苏叶?
  老爷爷笑笑说,用青蒿跟桑叶为辅料加工的豆豉,性就偏凉点,能够疏散表热,可以治疗风热咽痛,如银翘散里头的淡豆豉。用麻黄跟苏叶为辅料加工的豆豉,性就偏温点,能够疏散表寒,可以治疗风寒感冒头痛,如葱豉汤里头的淡豆豉。
  恰巧做完了淡豆豉,有个小女孩礼拜天时,她父亲带她去游乐场坐过山车,玩得很刺激,但回来后就鼻塞头痛,身体怕冷发热,但汗又出不了。
  她父亲就敲开了竹篱茅舍的门。
  老先生说,风寒感冒初起,最好不用特别去搞些药来吃,小孩子也不喜欢吃药。
  这父亲听后,就疑惑说,不给药吃怎么治病?
  老先生便说,治病的招很多,没有人规定生病一定要吃药。
  你可以用食疗,可以泡脚,可以熏蒸,可以推拿按摩,各种招法,只要有助于她出点汗,散散风寒,又不过度出汗,这身体很快就恢复。
  这父亲又问,那我该用什么办法呢?
  小指月便跟爷爷说,我们的豆豉刚刚制好啊?
  老先生说,可以,一个医家用药应该不拘泥于药,有什么药就用什么药,那就用葱豉汤吧!
  然后小指月便教他回去用葱白再加上一把淡豆豉熬汤给他女儿喝,第一碗汤下去,额头就微微出汗,闭塞一通开,头就不痛了。
  这父亲说,风寒感冒早知道这么容易,以后我也不用老吃那些药片了。
  没错,外感风寒初起,厨房里大把可以发汗散寒的药,比如葱姜蒜,甚至辣椒,你完全可以不拘一格,或用来喝,或用来泡脚,或用来熏蒸。
  往往这些一派表证,随着汗水一发就解开来了,在中医就叫做发表解肌。
  然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写道:
  《黄帝内经》曰,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开宝本草》曰,古今方书用淡豆豉治病最多,江南人喜做淡豆豉,凡得外感时气,先用葱豉汤服之去汗,往往便愈。
  《肘后方》卷二。
  葱白豉汤:葱白3枚 豉6克
  用水300毫升,煮取100毫升,顿服取汗。
  通阳发汗。
  外感初起,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者。
  服药后未出汗,加葛根6克,升麻9克,如仍不汗,更加麻黄6克。
  栀子豉汤治咳喘
  有个老者,秋冬天经常咳喘,最厉害的时候,整夜都没法睡好觉,睡在床上翻来覆去,就像煎鱼干一样,真是难熬。
  这老者每天还是烟酒不断,他以为没有烟酒,人活着就不够快活,其实他不知道烟伤肺,酒伤肠胃,肠胃一伤,痰饮就上泛,肺一伤,痰饮就存在里面,咳吐不尽。
  这样郁久就化热,热就能够扰胸膈,所以经常晚上胸中烦热,睡不着觉。
  这样本身咳喘会影响睡眠质量,睡眠治疗差,又会反过来加重咳喘,如此就迅速走入恶性循环,咳喘没有治好,又增加了一样失眠,很快把老爷子的脾气搞得又臭又差,稍有不顺就想破口大骂,整个人有说不出的烦躁。
  他经常用西药来控制咳喘,发作急性期时可以挡一挡,但发现越用身体越耐药,效果越不理想,于是便寻访中医来治本。
  他敲开了竹篱茅舍的门。
  老先生便问,你这咳喘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这老先生说,时间已经挺长了,应该是十多年前吧。
  老先生又问,那你是干什么职业的?
  这老者说,我是做厨师的。
  老先生又问,那你十多年前发作最厉害的时候,你还记得是怎么引起的吗?
  这老者又说,我记得,一辈子都记得,那个夏天特别热,厨房里吹出来都是热风,而且餐馆里的生意又特别好,我一天炒菜炒到晚都炒不过来,那时赚有一点钱,就图个凉爽快乐,冰箱里面放满了各种饮料,我边炒菜边往我胃里倒,你也知道我们做厨师的,从早到晚这胸部都要对着火烤,所以我经常口干渴,非常烦热,所以一天起码喝十几瓶冰冻饮料。
  小指月第一次听到喝这么多冰冻饮料的,一般身体差的,一两瓶下去都肚子痛,这老者十来瓶下去,还纹丝不动,看来他里面火烧得厉害啊!
  这种强烈凉降来解热的办法,可以占用于一时,却不可以依赖于长久,不然必伤及人体阳气,导致百病丛生。
  然后这老者接着说,就那一个夏天不知吃了多少箱饮料,一到秋天就开始咳嗽,喝任何止咳糖浆都不管用,整个下半年都是在咳嗽中度过。
  一直到现在,咳嗽都没有彻底断根,而且现在还经常失眠,睡不着觉,胸中好像还有一团火在那里。
  老先生听完后,又看了看舌头,舌尖有些红,再查查脉,脉象还带点浮数,便说指月用栀子豉汤。
  就两味药,小指月写上焦山栀15克,淡豆豉15克。
  这老者看了后,不解地问,就这么简单吗?
  老先生点点头说,是啊,这样就好了。
  这老者又有些怀疑地说,大夫,你再看仔细点,我这病这么多年了,没有少看过大夫,更没有大夫给我只开两味药的,都是二十三十味药,这两味药能行吗?
  老先生听了后笑笑说,既然你以前吃几十味药都没有吃好,为什么不试试这几味药的呢?
  兵贵精而不贵多啊!
  这老者听了后,觉得也是,以前都没有治好,现在换个思路或许能柳暗花明。
  于是带着他那十付药,就离开了竹篱茅舍,这十付药提起来,就像正常喝的一付药一样。
  他在路上还反复嘀咕,这药难道就能治好我的病?
  小指月说,爷爷,这栀子豉汤我知道是治疗热扰胸膈,虚烦不得眠啊,这汤方没有一味药治理咳喘,能管住他咳喘吗?
  老爷爷没有直接回答指月说,看看吧!
  十天后,病人居然又回来了,一般病人回来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药有效果,但还治得不彻底,一种是特别来道谢,治好他的病。
  果然病人说,大夫我吃了你这个药,觉得晚上喘得是没有那么厉害了,觉也好睡点,好像吃药期间人也没那么烦躁,比以前要开心一些。
  以前这心老容易焦急,现在顺畅了一点,那种闷胀憋气感消失了。
  老先生笑笑说,效不更方,再用十剂。
  这次老者再也没有怀疑,高高兴兴地带药回去。
  又十天,老者说,这次我连喘都很少了,以前每次晚上喘止不住,都要喷一喷西药,现在好像可以不喷,忍一会儿就缓解了。
  这样没有用一味宣肺平喘的药,却把肺给宣了,喘给平了,小指月更是不解地问,爷爷,我从来没见过用栀子豉汤来治疗咳喘的?
  爷爷又说,那你见过栀子豉汤治什么病呢?
  小指月说,治那种胸膈中有郁热失眠的。
  老爷爷笑笑说,如果胸膈中有郁热,咳喘呢,如果胸膈中有郁热,头痛呢,如果胸膈中有郁热,口干心烦呢?
  你懂不懂都用栀子豉汤来治?
  小指月说,我明白了,爷爷这是在抓病机,爷爷是在用异病同治之法。
  老爷爷接着说,这做厨师的,经常跟火打交道,胸膈直接被火烤,所以多多少少容易烦躁火大,在上的火郁发之,在下的釜底抽薪,本来是常规的道理。
  小指月说,这叫其在上者因而越之,其在下者引而竭之。
  老爷爷又说,这烦热直逼胸膈,冰冻饮料又下来,就造成一个郁火发不出来之象,这郁火当发不发,火是克金的,所以上焦之烦郁,马上就火气烁金,搞得肺金不宁,加上平时厨房里头的厨师喜欢肥甘厚腻,烟酒不断,肺中原本就储藏有不少痰浊。
  这样痰火狼狈为奸,勾结作乱,就导致肺咳不已,久治难愈。
  小指月笑笑说,我明白了,爷爷用栀子豉汤是见病知源,是治他的郁遏伏火留扰胸膈,断其抓牙。
  然后又叫他要吃素,戒烟酒,是绝其痰饮之源,因为鱼生痰肉生火。
  这样胸膈中的郁火被宣散肃降,胸肺中的痰浊也渐渐减少,所以他吃药后胸中就顺气多了,也开心多了,没有这些痰火挡在里面,当然舒服了。
  老爷爷听了后笑笑说,如果他能够遵循医嘱,完全吃素的话,配合这前面的十剂药,他早就好了,不用再来了。
  可这药能解除他胸膈中郁热烦躁,但解除不了他抽烟喝酒,喜欢吃肥甘厚腻的不健康生活习惯,这个他没有纠正过来,这个病还不能够彻底根治。
  将来数年后,还会再发作。
  后来果如老先生所言,小指月在几年后,又重新看到了这个老者的身影,那时老者已经开始吃素了,为什么呢?
  因为爷爷跟他说,你再喝酒吃肉,这个病就另请高明,医生不是为你的错误生活习惯埋单的,你要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自己为自己健康负责。
  后来这个咳喘才算彻底根治。
  之所以那么多难以根治的咳喘,甚至俗话流传说,名医不治咳,治咳丢脸面,这不是说咳喘是绝症,治不好,而是因为人们的饮食观念没法纠正过来。
  照样他们喜欢大鱼大肉,喜欢煎炸烧烤,这样你用药去帮他排痰浊解郁热的速度,远远跟不上他制造痰浊的速度。
  你想想一天吃他两三回药,而你每天三餐都无肉不欢,没有酒跟油炸花生米,就不够快意,这样病怎么能够彻底根治呢?
  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伤寒论》曰,虚烦不得眠,心中懊恼,栀子豉汤主之。

                                               27、浮萍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每个人都可以读懂的中医(九)

  观物取象话浮萍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
  ......
  小指月刚背完《滕王阁序》,爷爷就在一边拿起药篓子,跟捞浮萍的工具,说,指月啊,背完《滕王阁序》没有,背完后我们捞浮萍去。
  原来小指月每天都要背诵一篇古文观止,即使背完了,早上起来也要诵过一篇。
  小指月说,爷爷,我都背会了,为什么我每天都要要诵读呢?
  老爷爷说,刚开始你记诵靠的是急性,现在记熟了,再去吟诵,启发的是悟性,练的是功夫,功夫功夫,一日不练百日空。
  所以小指月从小到大,就没听过吟诵诗词跟文章,从小小的唐诗到中篇的宋词,再到恢弘大气的各类千古名篇,如《出师表》《滕王阁序》等。
  小指月不解地问,为何我们学医都多背药性方歌,反而要背这么多文学篇章?
  老爷爷说,你纯粹地攻读医籍,可能掘出运河,而你把古文修养造诣搞上去,就有可能酿成江海。
  爷孙俩个又背着要骡子到池塘去捞浮萍了。
  现在浮萍长得到处都是,各种河池沼泽都大把。
  小指月捞得很快活,这些一个一个的水上浮萍,就像一只船只一样,浮在水面,你把它按下水,它还是浮上来,太神奇了,大自然造化居然有这种东西。
  一般的草木都要长在土地里,不能走来走去,一旦挪来挪去,就佷容易死去,所以所以俗话说,人挪活,树挪死。
  小指月看着浮萍出神说,爷爷,这浮萍怎么像长了脚一样,可以随着风水到处漂游到四处为家,而且在哪里他都长得好。
  爷爷笑笑说,那你从浮萍这个随风漂游之象看到什么呢?
  爷爷总是善于从药物的生长习性跟特点来去启发小指月认识中药的悟性。
  小指月早就把中医基础理论烂熟于胸,所以他轻松地答道,风者善行而数变,这浮萍既有善行而数变的特点,它比藤类药更能走来走去,居无定所,就像风一样,没有固定的踪迹可寻。
  所以这浮萍第一大特点,应该是善于祛除肌表的风邪而治疗风湿痹症。
  老爷爷听后默许地点点头说,没错,《本草纲目》上说,浮萍主风湿麻痹,有诗赞曰:
  天生灵草无根干,不在山间不在岸。
  始因飞絮逐东风,泛梗青青飘水面。
  神仙一味去沉疴,采取须在七月半。
  选其瘫风与大风,些小微风都不算。
  豆淋酒化服三丸,铁镤头上也出汗。
  小指月听了爷爷朗朗上口的浮萍赞,他都马上记了下来。
  原来这浮萍,能够治疗风湿痹症,是因为它善于发汗解表。
  张仲景在《伤寒论》上说,治疗风湿你如果不懂得发汗是不行的。
  但发汗得有个讲究,应该用微汗法,因为微汗就等于出邪气,而大汗便会耗元气。
  元气一耗,固表功能减退,风湿又会钻进身体里来,安家落户。
  所以用汗法时,不管治风湿还是伤寒感冒,张仲景都说,不可以让身体出汗,如水淋漓,这样病必不除。
  上次有个渔夫经常打渔以养家糊口,但仍然半饥半寒,吃不饱穿不暖。
  这渔农经常清晨迎着雾露就入水捕鱼,搞得周身痹痛,他来到竹篱茅舍,说,大夫我这病不治就没法再养家糊口了,治又没有钱,这可咋办呢?
  老先生笑笑说,这很简单,民间中医简验便廉,你想治好病,又不用花什么钱,一样可以。
  这渔农听后,好像看到了一丝希望,忙问道,如何治好病,又不需要花什么钱的?
  老先生说,你经常打渔,在水面上看到有不少浮萍,你就捞些浮萍回来,记住要哪种紫背的浮萍,效果最好。
  小指月当时不解地问,为何要用紫背浮萍?
  老先生笑笑说,紫色善入血分,可以发血分的浮风湿浊。
  这渔农又问,那我该如何用这浮萍呢?
  老先生笑笑说,很简单,一小半晒干打粉,用姜枣茶趁热送服,可以兑点小酒,另一半趁新鲜的浮萍,你用来熬水洗澡,那么你那身体窜来窜去的痹痛感就会减轻。
  这渔农听后,就照办,搞了四五天后,果然身体痹痛减轻,从头到脚都轻松更多了。
  就像给脏腑洗澡一样,非常舒适,又恢复了往日的龙精虎猛。
  小指月那次既看到了浮萍祛风解表,发汗治风湿的效果,更看到了民间中医居然如此简验便廉,不费分钱,可以治好疾病。
  看来本草纲目上说,浮萍主风湿麻痹脚气,都是经得起实践考验的经验啊!
  所以小指月上次就在笔记本中记道:
  《本草求真》曰:浮萍专入肝、脾。浮于水上,体轻气浮,辛寒。
  古人谓其发汗胜于麻黄,下水捷于通草,一语括尽浮萍治功。
  故凡风湿内淫,瘫痪不举,在外而见肌肤搔痒,一身暴热;
  在内而见水肿不消,小便不利。
  用此疏肌通窍,俾风从外散,湿从下行,而瘫与痪其悉除矣。
  观物取象话浮萍二
  老爷爷又说,指月啊,发汗解表可以治风湿或外感,还可以治什么呢?
  小指月说,治皮肤瘙痒。
  老爷爷说,为什么呢?
  小指月说,其在皮者,汗而发之,虽然风湿感冒跟瘙痒是不同的疾病,但如果同样是因为毛窍不开,汗出不畅,那就都可以用发汗之法来解除病苦。
  老爷爷又说,指月啊,你看这浮萍为什么善于归肺肝膀胱经呢?
  指月看着水面的浮萍又出神了,甚至他抓了一把浮萍,把这浮萍按如水底,轻轻一放,这浮萍马上又浮出水面,真是浮而不沉,故有此名啊!
  小指月说,这浮萍浮而不沉,在水面上,水面就相当于水的皮肤水的表,所以浮萍就善于走表,肺主皮毛,足太阳膀胱经主表,这皮毛肌表都是身体卫外的藩篱,所以这浮萍善于入肺膀胱经,以其气轻又善于浮散出上焦,符合治上焦如羽,非请不举的道理。
  老爷爷又说,指月,你从这浮萍按下水,手一放,立马浮出水面看到什么呢?
  小指月说,我看到这浮萍,一服用到胃肠里头按下去,它的那股轻浮之气,立马浮出肌表,到处找毛窍汗孔透发出去,所以肌表为风热闭阻出现瘙痒,用它效果好。
  老先生听后点点头说,没错,爷爷给你讲给故事吧!
  这楚霸王跟汉刘邦相争时,霸王在兵败后,抵达乌江,一路受江面风邪侵袭,八百轻骑大部分身上居然起了瘙痒难耐的风疙瘩,烦躁难忍,困于江边。
  霸王非常焦急,沿江徘徊,忽见江边一片水面有浮萍荡漾,心中一喜,忙叫兵士们去把浮萍捞回来,然后煎煮,大家服用。
  一吃完后,大家都不同程度出了点小汗,瘙痒难耐之感就消失了。
  小指月听后笑笑说,真是行军打仗,不懂点医理不行啊,这兵士一旦生起病来,战斗力就大减。
  老爷爷笑笑说,是啊,古代的宰相跟将军没有不通点医道的。
  你知道为什么诸葛亮行军打仗总是所向披靡吗?
  小指月听后说,诸葛亮最善于谋略,能未卜先知,所以战无不胜。
  老爷爷说,这只是一方面,还有另一方面,你如果不懂点天文地理,你谈何未卜先知,你如果不懂点人事医道,你的士兵里头出现了霍乱或瘟疫或流感,这样士兵们根本就没法作战,不攻自破。
  小指月听后点点头,老爷爷又说,所以诸葛亮他创有诸葛行军散,是治疗行军打仗过程中霍乱吐泻急性消化道疾患的特效方。
  你想想在军队里头,大家一腹泻拉肚子,别说打仗,就是路也走不动了,这好汉也敌不过三泡屎啊!
  小指月点点头说,原来如此,我以前听爷爷说,很多伤科的简验法子,都是从军队里头流传出来的,比如用通便治跌仆伤,用葱来治创伤出血,以及各类最简便的接骨之法。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养生必用方》曰,治皮肤风热,遍身生瘾疹,浮萍、牛蒡子各等分,用薄荷汤送下两钱,每日两次。
  朱丹溪曰,治身上虚痒,用浮萍、黄芩打粉,各一钱,一四物汤煎汤送服。
  《神农本草经》曰,浮萍主暴热身痒,下水气。
  观物取象话浮萍三
  有个脚肿的病人,小便不通,整个人都很难受,这脚一手按下去就一个坑。
  小指月说,奇怪爷爷,这下肢肿,脉怎么是浮的呢,按道理应该是下沉的才对。
  老爷爷说,上窍不开,下水不利,譬如滴水之器,上窍启下水自利。
  原来这病人是很少出汗,连运动都不容易出汗,却经常呆在空调房里,毛孔一闭塞,就像按着壶盖,壶里虽然有水,却倒不出来,唯有提壶揭盖,导水下行。
  唯有选一味药,既可以发汗解表,又可以利尿消肿的。
  小指月说,麻黄跟浮萍都可以啊?
  老先生笑笑说,风寒闭表用麻黄,风热外束用浮萍。
  浮萍你看生长在哪里?
  小指月说,生长在水里。
  老先生又说,长期生长在水湿之地,又不为水湿所腐朽,那这种草药应该具备哪种本事?
  小指月说,凉利之药生湿地,破积之药产高峰。
  这生长于水边之品,大都偏于凉利,尤善于通利水道,所以我们采的很多近水药草,如火炭母、水灯草、溪黄草,大都可以清利湿热,导水下行。
  但同时又具备有发汗解表的这种药就比较少,浮萍就算其一。
  随后老先生叫病人回去用晒干的浮萍打粉服用,几天就汗出小便通,水肿去,脚清利。
  小指月便说,看来不是所有水肿都一定要健脾啊!
  如果表气被束,水湿不降,一把肺盖打开来,水湿就会下走。
  而浮萍这味药既能开肺盖发汗解表,也能引水湿下走,利尿消肿,所以它是治疗表闭小便不通水肿的一味良药。
  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写道:
  《千金方》曰,治小便不通,理膀胱胀,水气流肿,用浮萍晒干打粉,服方寸匕,日三次。
  《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曰,治急性肾炎,浮萍二两,黑豆一两,水煎服。
  《张锡纯》曰,浮萍轻浮最盛,故上宣肺气,外达皮毛,发汗泄热,下通水道。
001OZm0qzy6S9B9lDS038.jpg


智慧人生 造象生活
微信:A8704304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含象堂大健康丨含自然·汇万象 (沪公网安备 31011302007431号  沪ICP备16043211号-1

GMT+8, 2024-11-23 16:23 , Processed in 0.116509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含象堂

© 2001-2019 含象堂.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