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微信直接登录

含象堂大健康丨含自然·汇万象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虚心

学习心得丨伤寒解肌第一药 -认识麻黄

[复制链接]

1660

主题

2698

帖子

885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851
 楼主| 发表于 2018-4-21 23:34:38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到:
对“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的再认识
《灵枢·大惑论》说:“夫卫气者,昼日常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意为卫气日间行于阳分,夜间行于阴分。故卫气行尽阳分而入阴分时人就要睡眠,行尽阴分而入阳分人就从睡梦中醒寤。故《内经》是从卫气的循行来解释人的睡眠的机制,日间卫气由里出表行于阳,故人觉醒;夜间卫气由表入里行于阴分,故人睡眠。如果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则人就不能闭目入睡,可导致不寐;如果卫气留于阴,不得行于阳,人就闭目不张,可导致嗜睡。在《灵枢·口问》中也说:“卫气昼日行于阳,夜半则行于阴,阴者主夜,夜者卧;阳者主上,阴者主下。故阴气积于下,阳气未尽,阳引而上,阴引而下,阴阳相引,故数欠。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这里不仅解释了卫气由阳分到阴分人就要睡眠,卫气由阴分出阳分人就会醒寤,而且解释了人不断打呵欠的原因,即阳气主升发向上,阴气主沉降向下,当卫阳部分进入但尚未完全进入阴分时,在阳分的卫气仍升发向上,已进入阴分的卫气沉降向下,于是出现阴阳上下相引,导致呵欠频作,可见《内经》是从卫气行于阳分和行于阴分来解释人的寤寐现象。后世医家对人的寤寐的机制,也是遵《内经》之旨从阴阳角度来解释。如清代林佩琴《类证治裁·不寐》说:“阳气自动而之静则寐,阴气自静而之动则寤。”人体之卫气日间行于阳分,阳主动,人就清醒;卫气夜间行于阴分,阴主静,人就睡眠。可见,人体正常的睡眠与清醒是阴阳不断消长盛衰的结果。一旦这个过程遭到破坏,便会出现睡眠异常现象,或不寐或嗜睡。这是睡眠的机制及失眠、嗜睡证治的理论依据之一,至于导致卫气入阴出阳障碍的原因,则要结合临床具体辨证分析。例如,情志所伤、心脾两虚、心肾不交、心虚胆怯、痰热内扰及胃气不和等皆可影响卫气入阴而导致不寐。而痰湿困扰,脾气不足,阳气虚衰,瘀血阻窍等皆可使卫阳受阻,久留于阴而不能出于阳,造成多寐。
现代医学认为,睡眠是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的主动调节过程,脑干上行网状抑制系统与上行网状激活系统功能的动态平衡,调节着睡眠与觉醒的相互转化[1]。另外,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A)和乙酰胆碱(Ach)这3种神经递质参与了睡眠与觉醒的调节过程,它们的交互作用导致觉醒与睡眠的周期性变化[1]。现代医学用脑干上行网状系统中的抑制系统与激活系统功能的动态平衡来解释睡眠与觉醒的机制,与《内经》用阳动阴静的阴阳学说来解释寤寐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临床上,抓住“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的论点,往往能治愈一些顽固不愈的失眠症。如尚启东根据《灵枢·营卫生会》“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的论述,认为“湿郁肌表,阻滞卫气,使卫气失其昼行于阳,夜行于阴之常态,亦可引起不寐”,选用香薷、木贼、威灵仙、法半夏、羌活、独活、薏苡仁等化湿通卫之品,治愈了许多久治乏效的不寐证[2]。肝阳偏亢,也可以导致阳不入阴。王翘楚经验表明,近年来失眠的中青年患者发病数的不断增加,情志因素已成为当前引发失眠症的主要原因。据1993—1994年97例失眠症病例资料统计,因明显的情志因素诱发者占90%以上,可见失眠的产生与肝主情志功能的病理变化关系最为密切,因而应注重脏腑气血辨证,重点突出从肝辨证,治以平肝活血安神,注重精神调摄。采用平肝潜阳、活血安神为基本治则组方
智慧人生 造象生活
微信:A870430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含象堂大健康丨含自然·汇万象 (沪公网安备 31011302007431号  沪ICP备16043211号-1

GMT+8, 2024-11-21 20:02 , Processed in 0.094160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含象堂

© 2001-2019 含象堂.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