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微信直接登录

含象堂大健康丨含自然·汇万象

查看: 264|回复: 0

乐育堂第5代传人,全解丹道筑基部功法

[复制链接]

844

主题

1025

帖子

2906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906
发表于 2025-4-12 16:51: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分享到:
本文由梅忠恕老师所传。梅忠恕是乐育堂黄元吉丹法第四代传人梅自强祖师之子,也是本法脉的第五代继承人。全文分两部分,上部讲述乐育堂丹道筑基部的具体功法,下半部分阐述了修炼丹道筑基期间的体验、效果、内景。重点提示了玄关洞开验相、练功火候要领、辅助功法、注意事项等,极具实修指导意义。
乐育堂丹道筑基功法部
第一层  返观玄关窍,修性炼己法
一、    初层修性功理
丹道以元神为主,以元气为用。通过初层功的修炼,使练功者能够初步明心见性,进入虚极静笃状态,不仅使元神之体得以确立,同时也为二层玄关窍开、武火采药打下基础。
初层修性,重在明心见性。所谓明心见性,只有做到明心,才能见性,即要修性,首要就是修心、明心。只有把心性修得纯正,摒弃了各种杂念,得到了真意,修性才能真正获得进步。也才能洞见先天本来面目。
丹道以先天一气为本,而人的先天本来具足,只因后天的遮蔽,才隐而不见。通过初层修性炼己,识神退位,元神主事,自见本来之天。
丹道以凝神调息为要务。虽曰凝神调息,究竟还是以凝神为首,故先凝神,后调息。神凝则心静,心静则气聚,气聚则窍开。黄祖师说:“学人下手之初,别无他术,惟一心端坐,万念齐捐,垂帘观照。”此即初层凝神之功也。
凝神即炼己之功。己为中央土,是真意的代名词,己土为阴,阴则主静,故将回光内照的真意喻为己土。初层炼己,为二层“流戊就己”打下基础。
修性炼己,即凝神炼心之意。青华老人在《唱道真言》中说:“修炼之道,不过'炼心’二字。人果炼心得灵,则道理自然悟出。仙家济度众生,先要人见了长生不死之性,而后修长生不死之命,此谓之性命双修也。”又说:“吾所传与鹤臞(音qu)子者,不过只'炼心’两字。千言万语,亦不过只发明得'炼心’两字。此为千圣总途、万圣要路。”可见凝神炼心的重要性!
“炼心”,心炼得明了,就可见自身的本来之性。就是“明心见性”。
二、初层修性功法真传口诀
盘脚扣手垂帘,空身空心守窍。
回光内照两眼间,痒动响开真妙。
出现木紧偏重,勿忘勿助恰到。
搓手擦脸缓收功,修性炼己勿躁。
兹将功法口诀的含义解释如下:
(一)  盘脚扣手垂帘
此句说明传统内丹功的正规打坐练功方法。
1、 盘脚
有单盘、双盘及散盘三种。
(1)单盘
单盘是自然坐在床上或垫子上。男子将右腿放在左腿之上;女子将左腿放在右腿之上。如图1所示。
单盘的特点是容易上坐,耐久坐,适合于正常练功。
(2)双盘
双盘是自然坐在垫子上或床上,男子先将左脚放在右腿根节处,然后将右脚放在左腿之上;女子相反,先将右脚放在左腿根节处,然后将左脚放在右腿上。如图2所示。
双盘的特点:身体稳定,耐久坐,容易排除杂念,因此也称为降魔坐,适合于功力较深的练功者。
(3)散盘
自然坐在床上或垫子上。男子左脚在内,右脚在外,双腿交叉;女子右脚在内,左脚在外,双腿交叉。
散盘的特点是:极易上坐,适合于不能坐单盘和双盘的初学者。
2、扣手
传统内丹功的扣手方法是太极手印。其法如下:
(1)男子手印
男子手印,先将左手拇指尖放在无名指根部的内关节处,再将四指附合中空,卷成筒状;然后将右手拇指插入筒内,其余四指自然相合,形成太极手印。放在怀中或腿上。如图3所示。
image.png
无名指根部是肝魂关窍之所在,中医认为,肝主握。我们看到新生小孩肝经气特别充足,小孩出于自保,往往会本能地紧握拳头以“固魂”。当人的生命结束的那一瞬间,却是“肝魂尽失,撒手而去”。大拇指触及无名指根部,有利于通络肝经,固魂自保,不易受到外邪的伤害。如果触不到无名指根部,可以放在中指指根处。
(2)女子手印
女子手印与男子相反,先将右手拇指尖放在无名指内关节处,再将四指附合中空,卷成筒状;然后将左手拇指插入筒内,其余四指自然相合,形成太极手印。放在怀中或腿上。如图4所示。
image.png
3、 垂帘
垂:指下垂,即放下;帘:指眼帘,俗称眼皮。
垂帘,就是自然地放下眼帘,做到不紧闭,不留缝,不外视。
垂帘的目的是为了回收眼光(或回旋眼光),变外视消耗为内视积累,使“神”及其所含的“气”再生壮大。以此作为“返观内照”的手段,是十分重要的。
如果双目紧闭,紧则死,则失去生机;留缝则难免外视,不能集中眼神内观,因而影响练功实效;外视则顺行消耗神气,为传统内丹功之大忌。因此,要求不紧闭,不留缝,不外视。
(二)  空身空心守窍
此句说明传统内丹功初层修性的练功要领。
1、 空身
空身,是将身体放空。古人常以“身若枯木”、“身如壁立”等成语来比喻空身状态。
首先,自然盘坐,脊背竖直,下颌内收,舌自然抵上颚,两肩放松,两肘位于胁部两侧。将两手组成的太极手印放在腹部裆前,具有温暖下元的作用。
当练功者进入定境以后,可以感受到好像身体不存在一样的“虚无”状态,这就是空身状态。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说的“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即让身体独立于意识之外,身体反而自由自在地存在。
2、空心
空心是将意念放空。古人常用“心如死灰”、“意若寒蝉”来比喻空心状态。
空心的状态就是“万念咸空”,“万念俱无”,“六根清静”的状态,也就是顽空状态。现代气功将这种状态称为入静。
所谓“万念俱无”、“万念咸空”,就是指相对停止使用感觉、思维、记忆等后天识神的作用。因为后天识神五行属火,使它相对停止下来,就好像火熄灭了。此时,没有火之燃烧,元神(木),就可以保留它的本来面目。这就是使识神返还为元神,使火还原为木的玄机。因此丹经说:“五行不顺行,龙从火里出”。龙为东方青龙,属木;火为南方朱雀,属火。当五行颠倒时,识神返还为元神,为火逆生木。
老子在《道德经》中,把空心状态描写成“致虚极,守静笃”,即虚极静笃状态,也就是极虚极静的状态。这样的状态就是“识神退位,元神用事”的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将后天识神返还为先天元神。
所谓“六根清静”,是指眼不视,耳不听,鼻不嗅,口不语(舌不尝),身不动,意不想。从而使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清静下来。
佛祖在《心经》中,对空心状态作了具体的描述。整部《心经》,说的即是身心空无状态。详见《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空心之后,六根清静。此时,眼不视则魂在肝,耳不听则精在肾,鼻不嗅则魄在肺,舌不尝则神在心,身不动则意在脾,传统称为“五气朝元”,是后天返回先天的基础。
能否领悟空心状态,与练功者的功德、心性有关。“功德”指练功者的德行。上德不德、惟道是从、清心寡欲、多静少动是其中的核心。如果一个人有强烈的功名利禄、贪敛钱财和恩爱仇恨的观念,势必影响他的功德,影响他对空心的理解与行持。“心性”指练功者的悟性。内容来自武术丹道气功。悟性高的人,理解空心状态较快,有的甚至可以“言下顿悟”,如禅宗六祖慧能听五祖弘忍讲述《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即言下顿悟。反之,如果悟性较低,则理解空心状态较慢,表现为“渐悟”。悟性较低的练功者,可以通过多练功,多打坐来弥补天资的不足,所谓“勤能补拙”是也。
空身即是忘我。在我们的意识中,“我”都不存在了,忘记了,那还有什么意识、工作以及周围杂事或属于我们自身的东西不能忘掉的呢?忘掉所有的一切,即是空身和空心。前面已说,空心是一种顽空状态,在练功中,也不是所有的意识都忘掉,还要留一个意念不能忘掉,这就是返视玄关窍的真意。这就是“一念”,就是祖师们说的“万念悉捐,一灵独炯”。返视或内视玄关窍的真意就是这里的“一灵”。如果真意都忘掉了,我们就不能做功了。
3、守窍
守窍就是观照玄关一窍,方法详见下一句。
“空心”实际上是一种“顽空”,是“应无所住”状态,如枯木、死灰、顽石。顽空为无极(О),从道理上来说,这种状态属于纯阴,它缺乏生机。因此,需要使用真意进行观照,才能在纯阴中加入一点真阳,使无极变成太极(⊙),从而获得生机。“而生其心”就是生的真意这“一念”之心。
(三)  回光内照两眼间
此句说明真意运用方法,也是初层凝神、修性、炼己功法的核心,是“生其心”的关键,也是修性最为秘密之处!故历代高真大德对此皆讳莫如深,隐口深藏。
1、 回光内照
回光内照,就是回旋两眼的目光,默默地,以内视观照玄关一窍,学术上称为真意。
需要指出,守窍的方法不是用意念来死守窍位,而是用观照来代替意守,即“以照代守”。这种“以照代守”的意念,道家称为真意,喻为己土。
真意在五行上属于己土,它是由识神(火)转化而来的,从五行关系来说,是火生土。这是“火土一家”的妙理。同时,真意也是元神的妙用,所谓“静则为元神,动则为真意”是也。
按照以上方法进行练功,就是“炼己”。其中,存照的意念可重可轻、可强可弱。较重较强的意念,为“野战之火”,用来制服杂念及昏睡;较轻较弱的意念,为“守城之火”,用来培养真意。一旦练习纯熟,便会得到不轻不重、不强不弱的中庸火候,即所谓“天然真火”,在打坐中表现为不散乱、不昏沉,不昏睡,性光常在。此时即为练己纯熟!
应当说明,回光内照,也称为“回光返照”,它本是道家练功的专用术语,但却被世俗之人作为临死的代名词。因此,丹经用“说着丑,行着妙”来暗示。
2、两眼间
两眼间,即玄关一窍。这是初层修性炼己时两眼神光存照的关键窍位!
玄关一窍,正在两眼之间,由此入里即为上丹田。
玄关一窍是传统内丹功最为至关重要的窍位,是儒释道三教功法的核心!
玄关一窍,是内丹功的绝密天机!有“天机不可泄漏”及“泄漏天机者,当遭天遣”的清规戒律!而丹经常用眼前、目前、鼻端、太极、一、仁、大明、明德、自在、方寸、心地等来暗示此窍。学者得此妙窍,最宜保之秘之!
东汉魏伯阳真人在《周易参同契》中说:“一者以隐蔽,世人莫得知”。其中的“一”,就是指玄关一窍。
宋代张紫阳真人在《金丹四百字》中说:“此窍非凡窍,乾坤共合成。名为神气穴,内有坎离精。”说的也是玄关一窍。
黄元吉祖师则说,玄关一窍“是修士第一要务”,“除此一个玄关窍,余无可进步也”。由此可见,玄关一窍的极端重要性!
传统有诗曰:“道有三千六百门,人人各执一苗根。惟有些子玄关窍,不在三千六百门。”
儒家认为,玄关一窍是“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孔子曰:“吾道一以贯之”。其中,“一”就是仁,也就是玄关一窍。孔子还说:“克己服礼,天下归仁。”这个“仁”,也是指玄关窍。
佛家认为,玄关一窍是总持门,是不二法门,是佛家功法的核心,故佛祖曰:“正法眼藏”。
玄关一窍之所以至关重要,是因为其中就是上丹田离宫(性宫),是元神(真性)产生、汇聚之处,是离宫修定之所,是通玄入妙的机关!不知此窍,即无法修得元神,无法确立丹道之本,无法修出性光(佛光),也就无法使玄关窍开,建立玄牝之门,更谈不上采药结丹了。用回光内照的方法观照此窍,即为离宫修定,故丹经曰“先向离宫修定,后向坎府求玄。”
梅自强祖师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为抢救绝学于失传之后,不顾甘遭天遣之戒律而全盘托出内丹功之全部功理功法,奉献于世人,才有我们今天见到的《颠倒之术》、《养生内丹功九层十法真传》和《黄帝外经解要》等一系列著作以及今天我们的课程。我们应为此感到庆幸,而梅祖师却因此而遭天遣折寿,仅享年85岁!我们应感恩梅祖师的功德,立志勤修苦练,早日完成筑基,脱离体弱多病的苦海。
乐育堂丹道筑基修行指导
(一)  痒动响开真妙
此句说明初层修性的常见内景(即功象)。
传统内丹功初层修性的常见内景通称为“八触”。表现为动、热、凉、痒、麻、痛、响、开等。兹分别说明如下:
1、动
动,指窍位或身体的局部出现跳动的现象,首先凝神玄关窍时在玄关窍位附近(两眼之间鼻梁处)有跳动感,此外在身体其它部位也会有跳动感。
跳动的表现一般分两种,有窍位的跳动和身体局部的跳动。分别说明如下:
(1)窍位的跳动。常见的是在玄关一窍、太阳穴、膻中穴、关元穴等窍位,出现如手按小鱼或小虾那样的跳动感,或脉动感。
(2)身体局部跳动。这种跳动可能出现在身体的任何地方,可表现为跳动、轻微抽动、抖动等现象。
之所以会出现跳动现象,是因为内气沿着经络运行,打通已经阻塞或不够通畅的地方。由于内气冲击阻塞之处,从而出现跳动的感觉。因此,这是一种正常的,良好的现象,不必理它。
2、热
热,指练功时身体发热的现象。发热的表现有以下几种:
(1)温暖
在冬天或较冷的季节练功时,会出现全身温暖如春的现象,邵康节先生用“三十六宫都是春”来形容这种状态。
(2)发热
春、秋两季练功时,会出现全身发热,有时微微出汗的现象。
(3)出汗
夏季练功时,练功者一般会有出汗现象,特别是意念较重时,会出现大汗淋漓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季节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因为练功者急于求成,意念太重,反而欲速而不达。此时,应当用干毛巾将汗水擦干,放轻意念再练。
之所以会出现发热现象,是因为练功时,将外向消耗的能量,用功法返还进入体内,疏通经络,推动气血运行,使营卫和谐,汗孔张开,从而排出汗液。除了大汗淋漓会消耗营气,应放轻意念以外,其余均是好的现象。
值得注意的是,不能因为出汗就去吹风扇,或者去吹风。这样,邪风容易从毛孔侵入,引起伤风感冒,反而对健康不利。
3、凉
凉,指练功时身体出现凉爽的现象。
凉的表现一般是全身凉爽,而且通常出现在发热出汗之后。此时身体可能依然在出汗,但是全身却感到非常凉爽,如夏日凉风习习扑面,舒爽异常,其美妙只可意会!
4、痒
痒,指练功时身体发痒的现象。
发痒的现象一般出现在身体的表面,如头皮,脸上,体表,手脚等。痒的表现是:像蚂蚁咬一下的感觉,或者微痒。这种痒不会持续很长时间,一般过一段时间就会自行消失。如果出现恒痒或骚痒,就要考虑是由其它原因(如蚂蚁叮、蚊虫咬,皮肤过敏,皮肤病等)引起的了,此时除了练功以外,应当配合使用药物进行治疗。
发痒的机理是:内气沿着体表的络脉行走,打通阻塞的络脉和孙脉,或者排出肤表的病菌。因此,发痒时,不要理它,更不要用手去搔,去抓。只有当实在无法忍受时,才能用手指去轻轻地抚摩发痒部位,同时检查和确定发痒的原因。
5、麻(木)
麻(木),指练功时双腿出现发麻、木的现象。
在练功的初期,由于练功者功力尚浅,经络不够通畅,打坐时常会出现双腿发麻、木的现象。表现为:在座到半小时以上时,双腿麻木,甚至疼痛。遇到双腿发麻、疼痛,应尽量忍受,实在太痛了,太麻了,可以短暂放松一小会,再继续坐下去。如果每次忍受的时稍长一些,久而久之,打坐时间就可增长,度过痛麻关。
这种现象一般会随着练功的深入而自然消失。因此,练功者应当以顽强的决心和毅力闯过麻木关,进入真定境。
如果出现头部的麻木,那就是不好的现象。头部的麻木是一种出偏的表现,那表明练功中意念太重,应该放松,休息。至到麻木消除,再继续练功。
6、 痛
痛,指练功时身体的某个地方出现疼痛的现象。
痛一般只出现在身体有病的地方,其表现是微微疼痛或短时间的剧痛。
痛的机理是:在练功状态下,气血运行加快,冲击患病之处。此时,正气与邪气交战,阳气冲击患病处的阴气,从而出现疼痛的感觉。一旦患处气血疏通,疼痛感即消失,因此,属于正常现象。但是,如果是长时间剧烈疼痛,就要及时查明原因,以免耽误病情。
7、响
响,指在练功时在某些窍位出现响声的现象。
响,通常在玄关一窍之内,出现如鱼吐泡沫或者弹指甲的声音,有的甚至出现雷鸣、炸裂等巨大响声。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奇妙的内景,是因为内气在玄关一窍内不断聚集、盘旋所致。由于内气不断冲击玄关一窍,因而出现响声。因此,这是一种良好的现象。
练至“响”的内景,表明练功者的性功已经入门,深造大有希望。
8、开
开,指玄关窍开的奇妙内景,俗称“开窍”。
“开”的内景表现如下:
(1)闪光:在玄关一窍内出现象闪电一样的闪光或电光,颜色以白色为主,持续时间很短。
(2)光圈:在玄关一窍内出现由中向外扩散的放射状光圈,颜色以白色或黄色为主。
(3)光球:在玄关一窍出现一团白色、雾状的光球,即佛家说的“鼻端白”,持续时间几秒以上。
(4)光环:在玄关一窍出现一个光环。光环的大小从直径二、三厘米至二、三十厘米不等,功力越深,光环直径越大;颜色以黄白色或白色为主;持续时间从几秒至几分钟。
(5)玄洞:玄关一窍打开,成为一个隧洞。此洞或大或小,不断翻滚,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或深或浅,其深幽远,其浅数寸。除了此洞之外,人体仿佛已不存在,奇妙无比!  
(6)洞开:玄窍洞开,其中呈现出山光水色,兰天白云,男女老幼,山川大河等奇妙内景!颜色多为彩色图像,少数为黑白图像。持续时间从几秒至几分钟不等。
练至玄关洞开,特别是出现一个比较稳定的,直径三十厘米左右的白色光环,表明练功者初层性功已经修成!用道家术语来说,是“尽性”了。此时出现的光环道家称为性光,佛家称为佛光,儒家称为圣光。
为什么会出现“开”的内景呢?这是因为通过返照练功,真气不断地在上丹田内集聚并转化为生物电,然后再变为光。因为真气属阳,所以主要以白光为主。又因为初层炼性,人体远未纯阳,阴气尚多,阴气的黑光与阳气的白光相互交织,所以出现黑白或彩色的图像。总之,一切内景都是先天一气的表现形式。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在开境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魔怪的形象,如各种怪兽(怪魔)、裸露的人体(色魔)等。内容来自武术丹道气功。这些魔像也是由真一之气化生而成的。因为真一之气的本质并非某种固定的形象,而是虚无的。因此,这些魔像从本质上来说也就是虚幻的!懂得这个道理,对于“降魔”有很大的帮助。降魔的方法是:当出现魔像时,不可注视观看魔像,要照坐如常,返观内照玄关一窍,魔象就会在数秒钟内消失。如果贪看魔像(如色魔),它反而会较长时间地存在;如果与怪魔打斗(如孙悟空),则魔极难退去,并会对练功者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降魔的心法是:“见怪不怪,其怪自败”。以及“魔怪为假,观窍为真”!
(二)  出现木紧偏重
此句说明意念偏重或识神用事的表现。
东方之木,其味为酸。因此,木紧就是酸紧的意思。在练功的过程中,如果说玄关窍出现酸紧麻木的现象,就说明观照的意念偏重了。
(三)  勿忘勿助恰到
此句说明纠正意念偏重的方法。
当玄关出现酸紧麻木的现象时,说明回光内照的意念过重。此时,应当用“勿忘勿助”的心法来对治。
“勿忘勿助”是孟子传授的练功经验。勿忘,就是不要忘记玄关一窍;勿助,就是不要助长返照的意念。因此,勿忘勿助就是既不要忘记玄关一窍,也不要助长守窍的意念,这样就恰到好处了。这就是“中庸”火候!用中庸火候来炼性,是最上一乘修性之法。
梅自强祖师的《修炼养生内丹功十三字火候》中的十三个字心诀有“心平气和”、“自然活泼”和“勿忘勿助长”中就有“勿忘勿助”的要求。
(四)  搓手擦脸缓收功
此句说明收功的方法。
按照上述方法练功到预计的时间(一般应安排一小时或多至二小时练功),或练功者临时有事,需要收功时,练功者可以收功。收功时,先将两手搓热,然后轻轻地擦脸,俗称干沐浴,一至三分钟,如此缓慢收功。
在练功时。由于观照玄关窍,一窍通,万窍通,全身毛孔处于张开状态。搓手擦脸的作用就是使这些开张的毛孔在收功时重新闭上,以预防伤风感冒的发生。
由于练功状态与正常状态有一定差别,因此收功时要缓慢下坐。不能收功后立即站起来行走,那时因肌肉松弛无力,容易跌倒。这时应轻轻柔柔腿,使腿部肌肉从练功状态回到常态,有力了,并且身心产生一种愉悦的心情,再站立并恢复正常的工作与生活。
(五)  修性炼己勿躁
此句说明初层功的修炼要领。
初层性功,目的在于修性炼己,即俗称修心养性,也就是离宫修定。因此,要不急不躁,要循序渐进,耐心用事。
(1)所谓性,即是心,修性即是修心,或修心性。心性怎么修,修的目的是什么?我们的心性就像《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如果不加管束,它就会成“心猿意马”,“天马行空”,乱窜乱跑。修心性,就是对我们的心性的管束,让它老老实实地,静静地意守或返照玄关窍,使后天识神退位,先天元神显现。这个先天元神就是我们的真性。它由至灵的元气化生而成,本来属于虚无,我们在修炼过程中所见的性光只不过是它的表现形式而己,我们通过返照玄关窍,可以见到它,但又不可刻意追求。
(2)所谓炼己,即是培养真意己土,这需要较长时间的磨练之后,才能悟到真意的妙用。因此,不可急躁,也不必急躁。
(3)急躁是初学者最容易犯的毛病,它对练功者有害无益。首先,急躁造成返照的意念偏重,在夏天极易逼出体内的汗液,消耗精气、营血,对练功者无益;其次,急躁容易造成练功者急于求成的心理,影响练功者的悟性,对修性无补;第三,急躁容易造成练功者在练功过程中产生烦恼的情绪,不利于久坐,对练功无用。第四,因急躁而导致修炼进步慢,久而久之,有可能因此而失去修炼的信心,最后导致修炼的停顿。因此,练功贵在不急不躁,持之以恒。
一、    初层功的辅助练法
在上述口诀中,主要讲解了传统内丹功的正规打坐,即抱神以静的坐功练功方法。此外,在不同的场合,还可以采用以下四种辅助练功方法,分别是自由坐式练功法、卧式练功法、站式练功法以及行走式练功法。即是说,我们可以利用一切空闲时间,行、站、坐、卧都可练功。
(一)     自由坐式法
自由坐式法是正规打坐法的变化方式。适合于在不同场合,如办公室,车上,候车厅,会场等自由练功
1、练功姿态
(1)坐法:自由坐在椅子、凳子或座位上,两脚着地。
(2)扣手:两手在小腹前交叉相扣,男子右手扣左手,女子左手扣右手。坐在凳子上时,可将两手放在大腿上,掌心向下。(3)头部:头部正直,下颔内收,舌抵上颚,闭眼。
2、真意运用方法
真意运用法与正规练功方法相同。
(二)卧式练功法
卧式练功法即睡功,亦称为垫龙法,适合于病卧在床或专修睡功的练功者。
睡功传自华山老祖陈抟(希夷)。其练法是:
1、  练功姿势
(1)垫龙法
向右侧睡,将右手虎口放在右耳之下,头睡在枕上,左手放在左大腿之上,双腿弯曲,闭上双眼。
(2)仰卧法
斜躺在被子之上,双手在小腹之上相扣,闭上双眼。
2、真意运用方法
真意运用法与正规练功方法相同。
(三)  站式练功法(即站桩法)
1、练功姿态
(1)两脚开立,与肩同宽,脚步尖向前,膝盖微曲,重心落在双足心涌泉穴上。
(2)身体正直,特别是脊椎竖直,松肩。
(3)头部稍为上顶,下颔内收,舌抵上颚,闭口,双目自然闭上。
(4)双手在小腹前交叉相握,男子右手握左手,女子左手握右手;或者两手自然下垂,放在大腿两侧;或者抬至胸前,呈抱球状,手心向内。
2、  真意运用法
真意运用法与正规练功方法相同。
(四)行走式练功法
我们在行走过程中,也可练功。在练功时,首先要仔细观查行走的道路,要避开障碍物与行人和车辆,两眼稍闭,但不能紧闭,还要留一线视力观查道路,不要与行人和障碍物相碰撞。只要将意念想着玄关窍那个地方就行了。
二、    初层功修练的注意事项
(一)     初层性功的修炼条件
1、 练功时间
传统内丹功的业余练功时间每天以1~4小时为宜。除特殊情况外,练功时间每天不得少于1小时。
2、练功地点
对于业余修练者来说,传统内丹功对练功地点没有太高的要求,只要有一个比较安静的房间就可以了。如果练功者的定力较好,则可随时随地练功,并可以做到如吕祖所说的“动处炼性”。
3、练功方位
传统内丹功对练功方位没有特别要求。但根据地磁理论,方位以选择向南较好。
4、练功天气
宜选择在较好的天气情况下练功。避免在狂风暴雨,雷鸣电闪等恶劣天气中练功。
(二)对某些意外情况的处理
1、对惊功的处理
在练功过程中,由于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如突发的敲门声,雷声,电话铃声,以及其它的突发声响),使练功者受惊的现象称为惊功。
惊功的预防措施如下:
(1)在入座练功时,应先做好可能遇到惊功的思想准备,有了准备,就不怕受惊了。
(2)首先应选择一个比较安静的环境,以便减少惊功的可能性。
(3)练功中受惊时,先睁开双眼,静一静,待心平气和后再继续练功。
2、 腿麻的处理
初学者打坐时间较长时,会出现腿足麻木的现象。此时,一般不应停止练功,应再继续练下去,就会突破麻木关。如果实在忍受不了时,可暂停练功,活动活动腿脚,休息片刻后再继续练功。如果每次坚持的时间长一些,慢慢地就可突破麻木关。
(三)修炼中的三种状态分析
在我们的具体的打坐修炼中,一般都会有三种状态。
1, 在打坐中难于入静,杂念多多,不仅见不到性光内景,相反还使精神焕散。在打坐后,甚至一时难于安静入睡。这样的修炼效果当然不好。
2, 在打坐中,在入静的过程中逐渐(坐着)入睡。这样的修炼也难有效果。入睡的原因有这几种可能:太疲倦了,周围阴气太重,光线太暗,或者反照玄关窍的意念分散,失去真意。因此在打坐环境中适当开一个小灯,留一些光照。但光线不要直射眼睛。如果因工作太劳累了,疲倦了,索性就睡下休息。休息好了再坐。
3, 在打坐入静过程中,逐渐进入一种半醒半睡的昏昏默默状态。这是最好的打坐效果。道家说:“昏昏默默神之昧”,在这样的状态中,可见性光内景,出元神。



image.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含象堂大健康丨含自然·汇万象 (沪公网安备 31011302007431号  沪ICP备16043211号-1

GMT+8, 2025-4-24 21:01 , Processed in 0.137929 second(s), 43 queries .

Powered by 含象堂

© 2001-2019 含象堂.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