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微信直接登录

含象堂大健康丨含自然·汇万象

查看: 4191|回复: 0

没有疫苗的时代,中医是怎样免疫的?(附狂犬病药方)

[复制链接]

26

主题

26

帖子

16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8
发表于 2018-7-27 07:44: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分享到:
本帖最后由 船过水无痕 于 2018-7-27 08:04 编辑

        1796年 (清仁宗嘉庆元年 )英国人简纳在人痘接种基础上发明了牛痘接种术,也标志着历史上第一剂疫苗发明了。那在1796年以前,出现了传染病,又该如何应对呢?
        我国较早的免疫医学免疫实践,是对狂犬病的防治。这种病的危害,古人很早就有认识了,在《春秋襄公十七年》中记载:公元556年,“十一月甲午,国人逐瘈(zhì,疯狗)狗”。可见当时对狂犬病的预防主要是通过逐打病犬以消除病源。葛洪《肘后备急方》载“疗狂犬咬人方,乃杀所咬犬,取脑敷之,后不复发。”其后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崔之悌在《纂要方》、王焘在《外台秘要》里都有类似记载。可见古人运用此类方法治疗狂犬病行之有效,并长期流传。这种方法其实是世界上最早的疫苗雏形。
         后来,法国生化学家路易斯·巴斯德发明了狂犬疫苗,而巴斯德发明狂犬疫苗的方法竟然与《肘后备急方》所说的方法( “杀所咬犬,取脑敷之,后不复发” )极其相似。巴斯德将含有病原的狂犬病的延髓提取液多次注射兔子后,再将这些减毒的液体注射狗,以后狗就能抵抗正常强度的狂犬病毒的侵染。相比之下,巴斯德的发明要比《肘后备急方》晚将近1500年。
        我国古代在免疫方面的突出成就还表现在天花预防上。在《痘疹定论》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宋代真宗时的宰相王旦,生了几个孩子都因患上天花而夭折,后来好不容易老来得子,十分宝贝这个孩子,非常担心这个孩子也怕也步入前面几个孩子的后尘,染上天花离他而去,所以遍访名医,寻找能够帮他孩子预防的天花的方法。最终在四川峨眉山寻得一位在民间声望很高的医生,这个神医在一个药瓶里取出一点药粉涂在孩子的鼻腔里,7天后这个孩子开始发热出痘,等到第12天,痘全部结痂,发烧也好了。出过天花而能活下来的孩子终身不会再染上天花了,等于上了保险,因为天花而痛失过好几个孩子的丞相自然明白这个道理,看到经历过天花考验而存活下来的儿子,他喜极而泣,对这个神医给予厚谢。这就是中国接种天花最早的记载,可以看出,我国远在十世纪就采用种痘的方式预防天花。
        到了明代,接种天花的逐渐增多,尤其是安徽某些地区(宁国府太平县),这个地域的达到最多,明代万历、天启年间的一些作品,都有种痘的记录,比如程从周《茂先医案》、周晖《金陵琐事剩录》中都有记载。1681年(清·康熙20年),有一位叫朱纯嘏(古)的中医正式把这项技术介绍给国家。染过天花却幸存下来的康熙皇帝深知天花的危害,他力排众议,颁诏下令在全国推行种痘技术,使得这一技术在全国广泛流传,预防了天花大爆发。
        经过数百年的临床实践和经验总结,“种痘”这一技术也不断发展和改进,接种方式由起初将天花患者的疱浆染到接种者的衣服上,到后来将患者痘痂阴干成细末,用水调湿,将棉花蘸着塞入接种者的鼻腔内。随着实践经验的总结,疫苗也不断改进,最先用患者身上的疱浆又称“生苗”,后来用经过几次接种后痘痂制作的安全性更高的熟苗,并且有合理的解释“火毒汰尽,精气独存”,即现代所说的“灭火减毒”。后来随着中西方交流增加,种痘术渐渐传到海外,欧洲和亚洲的很多国家都采用中国这种免疫方法进行天花防治。俄国早在1688年就曾经派遣医生来中国学习,以期得到这种特异性的人工免疫方法。正像法国思想家伏尔泰称赞的一样:“我听说一百多年来,中国人一直有这种习惯(种痘术)。这是被认为全世界最聪明最讲礼貌的一个民族的伟大先例和榜样。”这样的称赞,中国人受之无愧。
        自1796年,现代疫苗技术生产的第一剂疫苗(牛痘疫苗)投入使用以对抗天花病毒至今,疫苗有效地帮助人类对抗了多种流行病毒,但常有注射疫苗无效,而发病死亡者,以狂犬病为例,每年在中国,约有上千例。西医统计狂犬病死亡率为100%,他们表示,狂犬病只能防,没有有效药物治疗。
        今有中医治狂犬病的方子,请大家记住和推广,关键时候可以救人一命。这就是汉朝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的“下淤血汤”下淤血汤,由大黄、桃仁、地鳖虫三味中药,以蜜和黄酒调服。最早是治疗妇人腹中淤血的。中医根据狂犬病人发病后“瘀热在里,其人如狂”的症状,将下淤血汤用于治疗狂犬病,取得了惊人的成功。
       解放前,无锡人周小农在《山西医学杂志》发表文章,谈到治疯犬咬伤之方:“象邑多疯犬,遭其害者治多无效。适有耕牛亦遭此患而毙。剖其腹,有血块大如斗,黧紫,搅之蠕蠕然动,一方惊传异事。有张君者,晓医理,闻之悟曰:“仲景云‘瘀热在里其人发狂’。又云‘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下血狂乃愈’。于斯用仲景下瘀血汤治之。不论证之轻重,毒之发与未发,莫不应手而愈。转以告人,百不失一。”(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解放后关于用下淤血汤治狂犬病的案例就更多更规范了。
        这里举两个例子:
        一、黄道六医案(江苏医药中医分册1979):1956年8月,余在某某县人民医院搞中医药治疗“乙脑”试点,该县某区转来一狂犬病人,不能见水,喝水时要用毛巾遮目,方可饮下,病情十分严重,院领导召集全院医务人员会议,并邀余参加,讨论治疗方案。西医称狂犬疫苗早巳用过,效果不显,别无良法。征询余之意见,爰书《金匮》下瘀血汤方,嘱即配服。翌日晨,果下恶物甚多,怕水尚未尽除,嘱继续配服原方,恶物下尽,病亦霍然。下瘀血汤配制和服用方法如下:处方,生大黄9克,桃仁7粒(去皮尖),地鳖虫7只(活去足,酒醉死)。配制和服法,上3味共研细末,加白蜜9克,陈酒1碗,煎至七分,连滓服之。如不能饮酒者,用水对和,小儿减半,孕妇不忌。空腹服此药后,别设粪桶1只,以验大小便,大便必有恶物如鱼肠猪肝色者,小便如苏木汁者,如此数次后,大小便如常。不拘剂数,要服至大小便无恶物为度,不可中止,如留有余毒,则有再发之虞。如服后大小便正常而无恶物者,非狂犬病也。愈后不禁忌。余用本方治疗狂犬病多例,屡试屡验。
        二、沈占尧、李辉《狂犬灵防止狂犬咬伤45例》(《浙江中医杂志》1984年10期)笔者近10年来用“狂犬灵”防治狂犬咬伤者百余例,有完整资料45例,简介如下:狂犬灵用方:桃仁(去皮尖)6克、土鳖虫(去头足)6克、生大黄9克、蜂蜜15克(冲服),早晚空腹时服,一般服药5-10剂,重者服20剂。(此方即下淤血汤方)凡狂犬咬伤者服药后,必泻下猪肝、鱼肠样黑色大便,小便如苏木水样,服药至大、小便正常为度。如服药后二便正常,系非狂犬所伤,可做鉴别参考。经治45例,男性39人,女性6人;其中15岁以下的11人,15-50岁之间的28人,50岁以上的6人。该45例经治疗后,随访2-10年均未发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含象堂大健康丨含自然·汇万象 (沪公网安备 31011302007431号  沪ICP备16043211号-1

GMT+8, 2024-11-24 08:15 , Processed in 0.096507 second(s), 42 queries .

Powered by 含象堂

© 2001-2019 含象堂.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