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微信直接登录

含象堂大健康丨含自然·汇万象

查看: 4324|回复: 0

导引体证气机论——揭示圆运动左升右降的片面性

[复制链接]

1660

主题

2698

帖子

885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851
发表于 2020-7-14 02: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分享到:
  原标题:导引体证气机论——揭示圆运动左升右降的片面性
  “道家人学医,是以身体为主体去证悟,而不是脑袋为主体去证悟,身体为主,脑袋为辅。简单来说,就是通过系统的特殊训练或者行气导引,让身体感受到中医经典所讲的东西,经历过了,就知道是什么了。而是不是脑袋里面记忆一大堆的知识,逻辑里面认为是那么回事儿。”
  通过身体实修导引所证出的人体经络脏腑间气机的真关系,我称之为导引体证气机论。
  导引体证气机论概述

  看下面这个图:


  此图的吸气后引起的身体的变化可证圆运动只强调肝升肺降之错误。大家可以立马试一试,此图中吸气则肺气往外扩张如升,那么吸气是肾纳气、肝肾之气下纳而肺气升,此即肝降肺升是也。而圆运动只强调肝升肺降为顺为好,而以肝降肺升为逆为病,明显错得离谱。而对肝阳敛降则肺阳升、肺阳升则肺阴(汗敛)更未梦及(此为吾之导引体证气机论中,每单个腑脏皆分阴阳,每脏每腑之阴阳是相反运动的,等下会详细说明)。而时有不效有效者,经验之效,未必如其所述那么运动也。
  清代丹道和中医兼通的实修大儒刘沅刘止唐先生也提出只谈脾升胃降的片面、不合理之处,下面是他的原话:“黄坤载(元御)亦有可采。在言脾胃。然不知先天。岂有不明先天。但治后天。可以为法者。伊处处有胃。由此去悟。元气在胃。一个阳藏在脾阴。岂非元气。下通肾。岂非由下而上之先天。如何专以胃逆为言?且天道用逆。人身则顺。性功以逆为贵。以合天道。医道亦以逆为贵。以象先天。此言培养之法。非是已受外邪然。上下相通。治法亦有治往下者。但非黄氏所谓耳。”

  本人自小好道,上图为我呼吸吐纳行气导引时所实证出来的一部分,极其实用广用。但是也只是指的是脏腑之间的阳气而为提及阴液。
  下图则是导引体证气机论的比较详细的示意图:



  图一时看不懂,则看如下导引体证气机论的详细解释
  把每一个脏腑再细分阴阳,阴阳相对运动,如:
  1、脾阳升时脾阴降,胃阳升时胃阴降,脾阳降时脾阴升,胃阳降时胃阴升;
  2、脾与胃本身就是对阴阳,那么他俩的升降相反,则:脾阳升时胃阳降,胃阳升时则脾阳降,脾阳降时胃阳升,胃阳降时脾阳升;
  3、把1和2结合起来就是:脾阳升时胃阳降,然而胃阳降时胃阴升,那么脾阳升时就等于胃阴升,从而推出脾阳与胃阴同升或同降,从而就推出内经“脾(阳)为胃行其津液(胃阴)”同理,胃阳降时脾阳升,然而脾阳升时脾阴降,那么胃阳降时就等于脾阴降,从而推出胃阳与脾阴同降或同升。也就是:脾阳胃阴同升时则胃阳脾阴同降,反之亦然。
  4、论广,把其他脏腑归纳进来,把与脾同升降的脏腑放到脾这边,把与胃同升降的脏腑放到右胃这边,即:(肝肾)脾之阳与(膀胱心肺胆大肠)胃之阴同升时则(膀胱心肺胆大肠)胃之阳与(肝肾)脾之阴同降。反之亦然。
  以上是导引体证气机论的总论概论,渐渐揭开气机秘传的真面纱,可知经络脏腑的真关系,可指导一切修行、医、武、道中各招式机理之所以然,一通多通,不可轻视,稍用心则很简单。
  导引体证气机论解析脏腑机理
  1、对呕吐机理的简释
  呕吐是胃中的食物(阴),是脾阳挟胃阴上逆(此时胃阳相对降),而大多人只粗粗说胃气上逆,是胃阴和胃阳都上逆吗,那为何还用生姜温胃止呕?其实可以是胃阴盛胃阳虚寒无力以升,则脾阳相对升、挟胃阴上逆呕吐。生姜是温胃阳使胃阳升而胃阴(食物)降则呕吐止,胃阴和脾阳同升降,生姜对脾来说偏入里温里,且有旁散之性,脾阳能运化旁散了则对于脾阳原来直冲之势来说等于降了(胃阴也降呕止),而且脾阳能运化胃阴食物旁散呕自止,而半夏更是直接敛降脾阳,则胃阴亦降,呕吐止。为何说脾阳胃阴同升同降?《内经》说脾为胃行其津液,看我发的图的箭头自然明了。
  2、对大便机理的简释
  上面说了脾阳能挟胃阴上行,同样脾阳也能挟胃阴下行。我们大便就是脾阳挟肠胃之阴(大便)下行,则大便下出。当肝脾之阳炎上太过,则胃阴(大便)也上而不下且燥,那么用大黄等泻一下肝脾之火,则脾阳相当于下行,引脾阳下行则胃阴大便也下出。看我的图箭头很明了。
  还有我们大便时仔细体验一下我们的呼吸,我们大便出来时大多是吸一口气然后往下憋,吸气则脾(阳)气下降于肾、纳气,此时胃肠之阳气往上收肛门上缩,此时胃肠之阴大便往下拉出(实是缩吸之脾阳之气往下推动),拉出后会呼出一口气觉畅快。
  3、对出汗机理的简释
  汗是什么?汗为心之液,即心肺胃膀胱之阴,出汗是肝脾肾心包之阳挟心肺胃膀之阴往上往旁升散过猛而汗出。如何证明?呼吸肝与肾,我们吸气等于肾纳气,呼气等于肾不纳气,则肾之阳气上浮而出,我们跑步等剧烈运动之后,气喘呼呼,吸少呼多,呼气则肾气(肝脾肾之阳)往外发越,即肝脾肾之阳挟心肺胃膀胱之阴(汗)往上往外而出。看我的图很形象。
  那么桂枝麻黄发汗的机理也一样,麻黄桂枝等能升散肝脾肾之阳,则肝脾肾之阳挟心肺胃膀之阴(汗)升散而出。说深一点,心阴升散则心阳相对降缩,心阳心脏空间收缩,则往外泵出心阴营血而升散汗出。那么止汗的机理也简单了,龙骨牡蛎附子等降敛肝脾肾之阳,则肝脾肾之阳挟心肺胃膀之阴(汗)而降敛则汗止。说深点,既然心阴降敛,则相对于心阳升扩,心阳心脏空间扩张则心阴(汗)营血回流于心脏而汗止。所以说,桂枝加附子汤能治疗发汗太过而汗出不止。为什么要加附子?单桂枝汤不行吗?不行,因为附子偏温里能降纳阳于里于肾。而众多解说说附子实表之类,附会粗说罢了,要说对也转了个弯了,没有在脑子成象透解其机理。所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能涩精和止汗就不用多说了吧?为什么涩精?龙牡降敛肾阳,肾阳降那么肾阴精液自升而不下流而涩也。这能在脑中成象透解的,而不是跟风而记其效,对其机理不能形象演练。
  4、对温脾摄血机理的解释
  人们都说脾摄血脾统血,但是只流于记忆,对于如何摄血怎么在脑中成象透解其机理则茫然。脾之阳升 则脾之阴血降,脾之阳降则脾之阴血升。故用炮姜甚至炒黑一些,炮姜能温敛脾阳,炒下微黑,苦能敛降,脾阳温降则脾阴血升而血不下流。附子能温降脾肾之阳故黄土汤用之也能止血,再有,脾阳降敛,而心阴(外溢之血也能)降敛。为什么?看我的图的箭头。
  5、对小便机理的简释
 父母让婴儿小便时多用嘴吹出气来“嘘嘘嘘”的吹呼出气以让小孩快点小便,人小便出来的时候一般是呼气为多(小便时自己感受),所以有种功法是小便的时候牙齿紧闭以防呼气泻气太过。大便时候吸气多而小便时候呼气多,亦可证大小便时气机是大致相反的。为何小便呼气多?呼则相对肾不纳气则等同肾阳气上升,则肾阴(小便)往下尿出来(可看我图上箭头参证)。
  又可推出小便和出汗机理有些相像,因汗出也是人肝肾之阳外升,人运动后为什么会气喘嘘嘘而出汗?盖脾主四肢,气喘呼出多,如脾肾阳气升散于外,脾肾阳升则(心胃膀胱阳降)则心胃膀胱之阴(汗)升散于外,而汗出。故亦可推麻桂升散脾肾之阳则能发汗,而附子、龙骨牡蛎能纳降脾肾之阳而敛汗,所以桂枝加附子汤能治汗出不止,所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也能用于治疗出汗盗汗多等。茯苓利尿(肾阴)降,则有些等同于能升脾肾之阳之意(有点类似桂枝,故有个经方桂枝去桂加苓术去湿也能解表),故茯苓能去(降)脾肾之湿,白术甘苦,有降意,能降脾阳,则相对能降胃阴(胃湿),故白术能降胃阴去胃湿。能降胃阴(大便),故有报道多用白术也能使得大便增多,此又一证明。
  题外话,人忽然受惊恐之吓会出现心悸心砰砰跳,恐则下气,脾肾之阳降则心阴降敛(心阴营血猛得回流触心,心脏如受一击),受吓那么人体需要立马反抗调节过来则使脾肾之阳升(或用桂苓助)以使心阴(血)升散加快则心跳加快砰砰跳。脾肾之阳升,则肾阴(尿)降,此时可能吓出尿。那么同理,为什么一些降敛肾阳之品如缩泉丸能缩尿?因为肾阳降敛则肾阴(尿)升,故而尿缩。为什么?看我的图的箭头自己去演练,很简单。当然也有降敛之品本经说利水的,比如芍药,芍药其实是补津液敛了津液使得,尿的源头津液增多,膀胱有尿,显得多了些。转了个弯而已,其利尿作用应不是很强。
  6、嘴巴牙齿紧闭鼻子猛的一吸气口水会增多的机理简释:
  马上做个试验,舌不抵上颚,嘴巴牙齿紧闭鼻子猛的一吸气,口水会增多,如闭着的嘴也往里一缩吸,口水马上出来会更多,为什么口水道家说是长生酒?看我的图,吸则肝脾肾任脉之阳降敛,(心开窍于舌)心肺胃膀胱之阴液,由浮散而变得凝聚聚集,口水变多。
  7、人饥饿时机理简释
  我这些天考虑了人体吃饭的气机变化,人饿是人体什么气机在起作用,人吃饱了不饿了又是什么气机在起作用。很有意思,可以联系到糖尿病,联系到龙骨牡蛎铁落代赭石这些坠重药。看我的图,人的吃饭进入胃里,就有如胃阴进入胃里,就等于胃阴降,胃阴降则脾阳降,那么要胃阴升发敷布出去,那么就需要脾阳升发,来消磨食物(胃阴),脾阳升则胃阴升,人之所以会饥饿,是因为胃阴(食物营养)少,不足以更多得再胃里因重力原因使得胃阴下降,降敛脾阳,那么脾阳则相对升发,脾阳升发,则出现饥饿感觉。出现饥饿感则需要胃阴(食物)吃进来下降。吃食物到胃里,食物(胃阴)下降则脾阳得下镇(而不饿),而脾阳又上升以消化食物(胃阴)使得胃阴(营养)上升敷布。代赭石龙骨牡蛎为什么能镇潜肝脾肾之阳?其实也简单,这些重坠之物(胃阴)进入胃里有如,重力大有如胃阴易降,胃阴降则脾阳降,肝脾肾之阳得以镇潜。

  8、中下焦寒浮热降论及肥胖机理
  其实这也是简单的阴阳变化的道理。打个比方,一个脾寒湿,人但知脾寒湿则脾阳不升,而少知脾寒湿阻也会造成外面之阳难下降于脾,而脾阳不降纳于肾而成阳浮。也就是说寒湿可以使升降都出问题,或者说使功能缓慢而使得升降缓慢弱。可能造成(阳难归脾)脾阳难归而浮,也可能造成脾阳不升而敛。但是脾之升降功能已弱。也就是说可以是脾阳难降又使脾阳难升而稍稍浮于半空。故遇寒则脾阳降而往下但又难降敛,则又反冲上于半胸,则脾阳挟(心下)胃阴(饮)上冲呛心而咳。故小青龙治外寒内饮。多用升发脾阳之药,而使得饮散又使表闭得解,而减少外压而使得脾阳易降(抑扬之道),脾阳得降则心下胃阴(饮)难上冲而咳止,若用上附子等则直接使得脾阳降纳于肾,而麻桂等随是向上发散药 开了表闭之压一样能使脾阳降,所谓是殊途同归。注意需有病阻则并挡之。平时用之慎重,莫犯虚虚实实之弊,此变细微化之机不可不知。脾路变成肝和肾也差不多。
  再补:同理脾寒湿(肥人)遇外热则易出汗,乃是因脾寒湿弱阻,阳难内归,使得脾(肾肝)阳浮于外,遇到热则阳更浮,脾(肾肝)阳浮则挟心胃膀胱之阴(汗)而出则汗多,此又是肥人之多汗之义。那么又有人说,阳出于阴(阳浮)则醒,可肥人阳浮为什么还大多还喜欢睡或者容易睡着?要知此虚阳弱阳浮也,再加意念稍牵引则易昏睡也(前已证脾寒湿升降都偏弱也,此取升难而偏降)此又肥人多汗之义也。以上看似矛盾之处,实又能统一以贯之也,不可不细辨之,变化之机、运用之妙,在乎一心。
  9、论气难旁流
  人除手足之外实如一圆球也,唯留上下七窍,七窍之中孔窍大者唯上面之口鼻与下面之肛门。人受伤寒外感等以至于人球之表闭塞,气难以旁流于人球之表,则所聚之气自会往球之上下孔窍走,气往上窍之口鼻走则可能鼻鸣或呕吐,气挟津上出则成涕,挟胃中之食上出则呕吐。麻桂小柴等汤是也。气往下窍之肛门走,则可能成拉泻,葛根芩连、黄芩等汤是也。
  导引体证气机论对生活中各种人体机理的解释暂时说这么多,有何疑问再做解答。
  导引体证气机论推出阴阳脉法
  我发现自古流传的常规脉法有误、不全面,对应脏腑很多都对应反了,或者说他们未细分阴阳。比如肾分阴阳,左尺应肾阴,右尺应肾阳,这没错,那么其他脏腑为什么不分阴阳?我认为也可以。比如常规脉法说的对应只是脏腑的阴,左寸应心包我认为只是应心包之阴,右寸才应心包之阳,而右寸应心肺,我认为只是应心肺之阴而左寸应心肺阳。
  吾之阴阳脉法有点颠覆,大家常说的常规脉法我认为其实对应的是脏腑之阴,而阳则需颠倒,即左关常规应肝,我觉得应肝阴脾之阴,即右关应胃阴(肝脾之阳),左关应肝脾之阴(胃阳),左寸应心包之阴(心肺之阳),右寸应心肺之阴(心包之阳),左尺应肾阴(大肠之阳),右尺应大肠之阴(肾阳)。要明阴阳脉法并加以运用,必须先明吾之导引体证气机论。


  为什么这么对应?现实上也看得出,比如表闭无汗高烧的病人,往往右寸浮而左寸不浮或没那么浮,右寸应心肺阴汗,(也应心包之阳)心肺阴汗聚于表而出不去反应在脉上右寸浮。还有一种情况,如热邪陷里的,心包肝肾之阳热内陷的往往右寸不浮没那么浮而右关右尺很浮数,而左寸浮。这种情况我临床也遇到过,往往是淤热陷里,皮肤瘾疹,后用连翘升麻等升陷(血分热则加生地等)透邪,病解之后则右寸始浮,而左寸平。且右寸浮的发热耳多不红(肝肾),右寸不浮而右关尺(肝肾之阳)浮数是邪热内陷之后耳反红(肠阴与肝肾阳热陷),透邪后右寸浮后耳红亦解。此吾临床所见所验。(肝肾心包)阳浮者往往反应在右寸而非左寸,中年以后肝肾下虚阳浮很多人右寸大于左寸,除非阳热陷。
  导引体证气机论与身体经络相印证
  圆运动理论的左升右降肝升肺降乃阳气浮散,呼气耗精之说也,于瘦硬多郁之人尚适合,而于精耗阳浮之软人肥人只能加重,并不适合。也说明其不知用实修导引,不知用身体经络去印证也。取太冲穴不是引肝气下行吗?何以老是以肝升言之?而众多中年虚肥、皮肉松软之人,无不是肝气升耗精大过(则肺气升之不足)之人。其于经络上的表现是大脚趾侧的脚掌厚肥更明显(肝经所过处的大脚趾太过升旺),手小指无明指侧的手掌厚肥明显(小肠经厥阴心包经三焦经所过处的小指无名指太过升发,其经气过旺),而手食指拇指相对短无力(肺大肠经处过之处的拇食指不旺,着力不多,因为被肝心包三焦经过旺之经气所盗耗过多)。肝木旺升发太过则耗精,则肺大肠经的气升之不足。肾的精气不敛,被肝木耗散,肝阳浮而少收,收束力不足,肌肤松弛而软,虚浮肥肿不复年少精足之精致紧致也。
  肝不升其实乃肝郁之别称,肝郁久反反抗而郁发,仍会肝气过升,此时之肝升不过乃解郁之别称,解郁后,仍能使肝气透而复降也。何为力?能负重者为力,负重多则力大,能收束(负重)地升发方为有力地升发,为硬为力。肝气能扛着收敛(负着重)去升发方为有力地升发,如肝气收敛(负重)不足,则其升发终是无力地升发,乃虚阳,虚而无力之浮阳也,难以负重扛着收敛而外发,应之皮肉亦松驰。故健身房负重煅炼亦是此理,负重扛着重物而能动,是为有力,使身体气力凝集(收敛则气集凝聚)凝聚地外发,把重物扛起来发动起来。故龙牡、钙片之流同是此理,涩敛凝集精气则骨亦密,气亦密足。所谓重可治怯,重(龙牡等质重之品)可敛浮气浮阳,使肝气可负重凝聚地外发,密集地而发,则气力自足,因能负重故有力,力足则硬足而不软,则自然不怯弱也,此“重能治怯”之具体形象之机理是也,而非徒然死记不究其所以然者也。然本是虚阳而浮之人、其阳本虚不足,骤然一敛,则其表处他处之阳反更弱,发之不足。而已收于里反增滑泄,此时当桂枝甘草之品益其气发其阳,与龙牡等收重同用,则一收一升大气一转其气乃散。故此中之微,不可不辨。故“负重收敛地外发”才是力,如阴阳相吸,有吸引力。
  当今很多站桩或练拳的气入丹田后不知如何密固,不知收丹田之气以上充于肺。肚子少腹越练越大,还以为丹田气足了,其实是气不密固了。练成丹田有热陷、气散了,胸中心肺之气下陷反气不足寒了。为什么?因为丹田气要上调到肺胸才行。肺阳气升则相对于肝肾阳气下敛,也就是说肝肾脾之阳气往下敛纳,则肺胃大肠丹田之阳气往上而升,方为丹田气密固、肝肾阳气收敛,而肺气充足。否则肝脾肾阳上浮则肺气下陷于丹田少腹,则丹田阳热陷而胸肺寒。故很多中年虚肥之人,少腹丹田外凸而软,胸肺反凹,胸口常冷汗而凉,手心反温(手心心包盗肺气外散)。故气沉丹田应改为气缩丹田方对。你看小伙子精足都是少腹不肥凸,反而中年房事多或者饮食不节身虚肥精气不足之人,少腹肥凸大腹便便。太多站桩练各种拳的把丹田越练越大,气反收不住而不固秘了。故判断一个人练得对不对,看气小肚子大不大,大则气过于浮散,胸中有寒肺气不足也。不明导引体证气机论,不明身体经络脏腑之间的真气机真机理,则不知各种招式为什么要成为那姿式,如果会,则会用丹田气,则明经络,知各家招式之所以然,乃至可自创招式。
  我还发现丹田气一固密则肺气充,肺经大肠经所过的大拇指食指也会气力贯充。人五指中大拇指最短,此人之先天金气有所不足,如天不足于西北是也。故无论呼与吸时,少腹丹田缩密则精会自会渐充,肺气足,辅以大拇指食指力贯,则精气可立即补充,神完气足,清爽非常,立返年轻种种妙觉,立杆见影,立可验证。久之易筋换骨,返老还童不在话下,大道致简也。如反其道做个实验,如人不停呼气到不能再呼,则看看自己身形,会胸中气陷于小腹而腹凸,胸下凹而背陀,呼乃肝肾阳气浮泄太过。故世每强调以肝升肺降方对之言,可笑之极。不知何为逆为仙,何为易筋洗髓?今发此秘,有心者当会领会。当然还有更高层次的呼吸吐纳与手印之法,但是深研吾之导引体证气机论后,也会渐渐推导而出,因为我就是这么过来的。
  其实我认为气所到最深的脏是肺,肺虽表面最上主皮表,此言其阴。而肺气其实是所吸进的气下纳到肝脾肾再一连转弯上升到肺。
  故敛肝肾之气则能升补肺气。深吸气能升补肺气而胸扩张。而人不停呼气,则肝肾之气升浮而肺气下陷,此时则肺胸凹背为之陀,不信自己作实验。所以总算明白仲圣言肺萎为何物了吧?肺萎就是呼气太过,肾少纳,肝脾肾之气浮而肺气下陷而萎迷不振。试想一个人泄气太过,如皮球泄气扁萎。故干姜温里以纳气于脾乃至肾。甘草滋津。还有其他治肺萎方不提了。此观点够雷人吧?但近理。


  接下来更实用更有说服力的观点,足以证明圆运动只重肝升肺降的片面,因为用我们的手指经络一样可验证体证。人虽都有十指,但每个人的手指长短的比例不一样,造成了每个人的不同体型与体质。其中五脏气血精气的旺衰可一望手指而知的,大道至简,可切实地去用好的。举一小例,比如越虚肥或肤软精耗之人的食指很短,比无名指短。因为食指大肠经(金)所过,无名指三焦经(火),是为肝心包三焦木火过于升旺克肺大肠之升,肝心包三焦木火升发太过则人膨大虚肥,纵不肥也皮肤软散少力。反之,瘦人或肤紧精壮人的食指相对长,和无名指一样长或更长,食指大肠经气足,金精足,皮肤收束好,气力足,就这么简单。
  理明了,那么我们导引行气自然也就很简单。
  比如扎马步时为什么拇指食指张开而中无名小指弯曲?拇食指为肺大肠经所过,伸张开则气力易贯注于肺大肠二经,肺大肠之气易升张贯充。是为肺气升则等同于肝气敛于下焦丹田,少腹缩敛如有腹肌般气密。中指无名指乃心包三焦所过,弯曲,敛厥阴心包肝经之经气于下,则肺气自易升充。它们升降相反的。肺又主气,下丹田亦气之海。此手势扎马步会有全身力贯的感觉。此为知其所以然也,而不是只跟风。是以各武术有拇食指虎口张开力贯之势,一二指禅亦是练拇食指为主,从无有练小指无名指的,也练不成,练小指无名指升发太过只能越练精气越耗升,而练拇食指则敛肝肾之气以充升肺气,则肝肾之气发也有力有源也。
  这也是“壮火食气”在人体经络上的验证。壮火肝心包三焦阳升太过则肺气陷,而肝气敛阳纳足则肺气升充。人拇食指用力时则无名指(三焦火)小指必着力少,而人无名指着力多(肝气三焦心包经的经气过于浮旺精气耗)则人拇食指着力必不足,此二者形同水火,此消彼长。是以“壮火食气”绝不是停在口头口号,其实可落在实处。


  我们再说扎马步时为什么双脚微微内扣?因为人手指与脚趾是相反对应的,即人大拇指对应的是小脚趾,小脚趾乃膀胱经所过,肺膀又相别通。故加强手拇指之气则自然也会加强小脚趾之气,也就是小脚趾也更容易力贯注。小脚趾在人体最外侧,小趾力足则马步自然会更稳。故扎马步时双脚微微内扣,其实是为了使小脚趾更容易受力。咏春拳马步内扣得更明显。此为知其所以然了。小趾力足则升降自如,手拇指肺经也易力贯升扩,肝气敛于丹田底气足,则发力时更有源,上下贯通。此为知所以然。可实证是也。
  武术佛道中各种手势深有旨趣,如屈小指无名指即能淸敛肝气肾精,伸拇食指用力即能补肺气,此即道家剑指之手势。生活中当人看到振奋的事,会竖起大拇指,则自己也会气足,被同化到打了气的感觉,或许最初是被振奋到打了气自发竖大拇指,久之成一赞人的手势了,其实此中亦深含至理。多竖大拇指补气之效不下黄芪,且紧张时能使气沉而定。此皆实证,而非空说。熟经络升降之妙,有时一个简单手势即可调气,不虚也。
  今人多执圆运动之左升右降、肝升肺降,以太阳东升西落为反驳,以为坚定不移之理,然人之内脏有五而太阳只有一个,如以太阳应肝、月亮应肺,那么早晨太阳出则肝气升,月亮落则肺气降,此为肝升肺降,傍晚太阳落肝气降,月亮出肺气升,此为肝降肺升。只说肝升肺降左升右降,真是太粗太迷糊……不知脏腑经络阴阳升降,何以言实修养生、丹道修行,乃至易筋洗髓、脱胎换骨?
  自从呼吸悟机后,敢笑彭黄升降违。
  胃气升时胃阴降,脾阴降处脾气飞。
  胃阴脾气随呼上,脾气胃阴共吸归。
  杏道斩麻杰何在,长桑谁与饮上池?


timg (4).jpg
智慧人生 造象生活
微信:A8704304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含象堂大健康丨含自然·汇万象 (沪公网安备 31011302007431号  沪ICP备16043211号-1

GMT+8, 2024-12-4 01:21 , Processed in 0.099561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含象堂

© 2001-2019 含象堂.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