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岁的孩子,竟然得了糖尿病?再这么吃,孩子要毁……
壹
“不是吧?这么小就得糖尿病?”男孩的妈妈惊诧地问道。
11岁的孩子,从小就长得虎头虎脑,爷爷奶奶出于疼爱,常常给他买各种各样的果汁饮料,一喝就是两三瓶。
可后来,孩子经常喊累,还老感觉饿,吃的东西越来越多,人却越来越没力气。
妈妈带着他到医院检查,看到检查结果后,便问出了上面的问题,她怎么也不敢相信,年纪小小的儿子居然得了糖尿病!
现在的糖尿病人越来越年轻化了,患病的主要原因除了遗传外,很大程度上和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有关。
近年来我国儿童饮用含糖饮料的行为越来越普遍,摄入量也显著增加,市场上超过一半的饮料属于含糖饮料。
其中消费最大的是软饮料,其次为水果、蔬菜饮料,最后是咖啡、茶饮料。
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不少孩子都常喝饮料、吃零食,可随之而来的却是一份“甜蜜的负担”。
孩子不爱吃饭、体重超标、龋齿增加,甚至小小年纪就得了糖尿病……
贰
儿童时期的生长发育对日后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如何保证孩子吃得营养、安全、又健康是每一位家长都关注的焦点。
日常饮食中,家长一定要控制孩子们糖的摄入量,像饮料、甜点什么的,吃多了都对身体有所伤害。
帮助孩子戒掉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才能保证他们健康成长。饮食健康,孩子才健康,家长再溺爱,也要管住孩子的嘴!
具体怎么做呢?别着急!天天妈送大家一份<<饮食健康指导>>,根据年龄段,给出了不同年龄孩子的饮食健康攻略。
家长可以对照着指南,好好调整下孩子的饮食结构。
2~5岁学龄前期是儿童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
这一阶段三顿丰富的正餐与两次适量的加餐是学龄前儿童获得全面营养的保障。
如果需要添加零食,应该少量,且要选择健康零食。因此,针对2~5岁学龄前儿童的核心推荐包括:
❶ 吃好正餐,适量加餐,少量零食;
❷ 零食优选水果、奶类和坚果;
❸ 少吃高盐、高糖、高脂肪零食;
❹ 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❺ 零食应新鲜、多样、易消化、营养卫生;
❻ 安静进食零食,谨防呛堵;
❼ 保持口腔清洁,睡前不吃零食。
6~12岁学龄儿童饮食为过渡模式
6~12岁学龄儿童饮食模式逐渐从学龄前期的三顿正餐、两次加餐向相对固定的一日三餐过渡,正餐食物摄入量有所增加。
但由于饮食间隔时间较长,容易产生饥饿感,且由于学龄前饮食习惯的延续,容易产生零食消费需求。
因此,针对6-12岁学龄儿童的核心推荐包括:
❶ 正餐为主,早餐合理,零食少量;
❷ 课间适量加餐,优选水果、奶类和坚果;
❸ 少吃高盐、高糖、高脂肪零食;
❹ 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不喝含酒精、含咖啡因饮料;
❺ 零食新鲜、营养卫生;
❻ 保持口腔清洁,睡前不吃零食。
13~17岁青少年时期发育阶段
13~17岁青少年正经历着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青春期发育阶段。
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对能量和营养素的需要量大,对食物选择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更强,容易产生冲动性食物消费,甚至对某些零食产生依赖。
因此,针对13-17岁青少年的核心推荐包括:
❶ 吃好三餐,避免零食替代;
❷ 学习营养知识,合理选择零食,优选水果、奶类 和 坚果;
❸ 少吃高盐、高糖、高脂肪及烟熏油炸零食;
❹ 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不饮酒;
❺ 零食新鲜、营养卫生;
❻ 保持口腔清洁,睡前不吃零食。
叁
除了合理的饮食结构,守护孩子身体健康,还有这些事,家长也一定要做到。
别将饮料、零食作为奖励
很多家长会把饮料、零食等作为孩子考试成绩高的奖励,殊不知,这样做不仅不是奖励,反而会对孩子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
因此,当孩子下次再需要奖励时,不妨换一种更加健康的奖励方式!
用鲜榨果汁代替“含糖饮料”
虽然鲜榨果汁的含糖量也不低,但相比于软饮料来说,鲜榨果汁相对健康、安全一些。
因此,当孩子非常想喝饮料时,不妨用现榨果蔬汁代替市面上的软饮料,尽可能地降低“含糖饮料”的副作用。
坚持带孩子锻炼身体
除了饮食上要控制之外,日常的锻炼也必不可少。
作为家长,应当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建立起按时运动的好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抵抗力,使身体素质变得更好!
均衡饮食、少食多餐,吃肉也要吃蔬菜
孩子的饮食习惯很少是天生的,多半取决于后天。
如果告诉孩子某样食物既营养又美味,而自己每回都躲得远远的,反而会让孩子对它更加反感,从而引起孩子的偏食。
因此,父母在设法让孩子多吃蔬菜的时候,自己也要做好榜样。
在家里,家长也应该注意,不要看到孩子喜欢吃什么就无限量地让孩子吃,以免把孩子的胃撑大了,这样会使孩子吃得更多。
一般两顿饭的间隔可以让孩子吃些水果,免得到了吃饭时,孩子由于饥饿吃得过多。
饮食健康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较长的时间里慢慢培养,家长一定要和孩子一起对不健康的饮食习惯说“不”。
给作者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