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尘原创丨换个角度来谈湿,到底用什么方法来祛湿?

Hug!Mom

2019-05-27

本帖最后由 Hug!Mom 于 2019-5-27 15:15 编辑

这次我们谈谈湿的问题。提起湿,估计大家耳朵都听得起茧了,几乎我们每天一打开手机,各个养生论坛不停地在讲湿的危害,在讲如何排湿。今天呢,我依旧谈湿,不过要换个角度来谈湿。

现在讲湿,是因为眼下是排湿的重要时刻,为什么呢?大家都知道伏天长夏是湿所主,就是长夏伏天是一年中湿最重的。但是,这不是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现在伏天马上结束,秋天来了。秋天大家知道金气所主,金气运行的方向是向下的,因此,伏天长夏积累的湿气开始下降了。有的朋友这里要问了,湿气下降不假,那又为何是排湿的时候呢?首先我们要得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必须首先知道湿的性质。医经曰:湿类于水,其质重浊,故湿邪有下趋之势。就是说湿如同泥一样,容易沉积,所以我们清淤泥,不能等到他沉积下再说,要想办法在泥沉积前把它处理掉。这个就同我们治理黄河长江带来的大量泥沙一样,我们要植树造林,保护源头,保护植被覆盖,固沙固泥不让它们沉积到我们的大动脉中。所以懂得这个道理,我们就能理解此时此刻排湿的重要性,如果说现在排湿是站在源头上,以后排湿就是在入海口了,孰好孰坏,不言而喻!

知道眼下排湿的重要性,接下来我们就需要区分你是什么样的湿,然后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排湿。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中有这样一段话, “湿为土气,土居水火之中,水阴而火阳,阴阳交感,水火相蒸,则生湿气。火盛则湿化而为热,水盛则湿化而为寒。湿热者,治以燥凉,湿寒者,治以燥温,在脏腑者,利其水道,在经络者,开其汗孔,湿病之能事毕矣”。

这段话说的是我们的湿就分为两种,一种是湿寒,就是寒湿,另一种就是湿热。说到这里,有的朋友会问,我们又不是专业中医师,我们要如何辨别自己是何种湿?稍安勿躁,我们中医讲究辩证,我们身体中有了湿,我们的身体就会发出不同的症状信号。下面总结了一张表,通过这张表,我们可以简单地自己辩证自己是什么湿,而且知道自己的湿到了什么程度。

请根据近一年的体验和感觉,回答以下问题,并根据选项填写分数:

根本不/从来没有    ——  1

有一点/偶尔有      ——  2

有些/少数时间      ——  3

相当/多数时间      ——  4

非常/每天          ——  5

1、您手脚发凉吗?(不包含因周围温度低或穿的少导致的手脚发冷)

1

2

3

4

5

2、您胃腕部,背部或腰膝部怕冷吗?(指上腹部,背部,腰部或膝关节等,有一处或多处怕冷)

1

2

3

4

5

3、您比一般人忍耐不了寒冷吗?(指比别人容易害怕冬天或是夏天的冷空调,电扇等)

1

2

3

4

5

4、您面部或鼻部有油腻感或者油亮发光吗?(指脸上或鼻子)

1

2

3

4

5

5、您有皮肤湿疹,疮疖吗?

1

2

3

4

5

6、您感到口苦或嘴里有异味吗?(指口苦或口臭)

1

2

3

4

5

7、您吃(喝)凉的东西会感到不舒服或者怕吃(喝)凉的东西吗?

1

2

3

4

5

8、您有大便黏滞不爽,解不尽的感觉吗?(大便容易粘在马桶或便坑壁上)

1

2

3

4

5

以上这个表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感觉给自己打分,其中第一二三七项代表寒湿体质,第四五六八项代表湿热体质。判断标准是这样,如果寒湿体质各条目相加的分数大于等于十一分,为寒湿体质二度;如果各条目分数相加为八到十分,为寒湿体质一度;分数如果六到七分,为倾向是寒湿体质;湿热体质的判断标准同理,其中的一度二度代表体内的湿累积情况,不代表病情情况。

如果各位朋友通过这张表判断出你是寒湿体质,在这里我给大家提几点建议。我们常说造象,治理寒湿体质,是一个治理环境的问题。其实我们的寒湿体质的形成与我们后天习惯有很大的联系,我列举了以下习惯,大家看看是否都有:

    (1) 饮食偏好生冷寒凉的食物;长期居住阴冷潮湿的环境;

  (2) 常常淋雨、洗头不吹干;

  (3) 不喜欢运动,动太少又缺乏流汗,容易累积寒湿。

  (4) 长期劳累过度的人,容易造成脾虚、肾虚体质,身体无法正常排除体内水湿,就会造成体内寒湿积聚。

针对以上习惯,我给大家提几点建议:

    (1) 天冷外出尽量戴帽与口罩,头部相较于其他部位更易受寒邪侵袭,其次则为呼吸道。

  (2) 减少冷水洗手、不赤脚踏冷地板,寒湿体质的人若不避寒湿,容易产生筋骨关节疼痛。

  (3) 少吃寒凉食物,冬季多吃温热性食物,有助增加体内动能。

  (4) 平日可多热敷腹部,热敷有助提升阳气,帮助驱散体内寒湿。尤其有痛经、不孕问题的女性,有助改善妇科疾患。

  (5) 天冷适当温水洗浴,蒸腾的温水热气可发散寒湿。

    接下来,我建议大家可以口服寒湿体质茶,咱们这个体质茶性温和醇香,有补阳散寒暖胃作用,长期饮用对调理湿邪、健脾胃,对阳虚气虚型寒湿体质起到重要功效。

      

    如果你通过我们的表判断出自己是湿热体质呢?首先你要自己分析我们自己的不良习惯例如:

    1、嗜烟酒的,经常熬夜的,这种人精神不佳,给人一种浊的表现:头发油腻,头皮屑多;眼睛分泌物多;说话口气很大;身上的汗味很大,眼睛不清澈,舌苔黄腻。女性还会长期带下色黄,异味大。

  2、滋补不当:如吃很多银耳、燕窝、冬虫夏草等滋补的东西,滋补过度,造成脾胃运化失施,促生或者加重这种体质。

  3、长期情绪压抑,借酒浇愁。肝胆是薄弱环节,肝胆疏泄不好。

  4、长期生活在湿热环境下,比如沿海地区。

    针对以上情况,我提几点建议截断滋生湿热的源头

  1、饮食上少吃甜食、辛辣刺激的,少喝酒,所有食物中湿热之性最大的莫过于酒。饮食方面要尽量清淡。

     常见的祛湿食物:绿豆、冬瓜、丝瓜、赤小豆、绿茶、花茶、红茶。

      常见的祛湿食疗方:比如山药薏米粥、山药薏米红豆粥、小米粥等。

      常见的祛湿导引方:站桩、深蹲、跪膝、不一按摩法等。

      常见的祛湿保健方:拔罐、艾灸、刺血、推拿、按摩穴位等。

  2、生活起居:

  忌讳熬夜,熬夜会增加湿热。因为熬夜伤肝胆,会非常影响肝胆之气的升发,容易生湿热;另外尽量地避免在潮湿的环境中工作或居住。比如你是个痰湿体质,居住环境尽量不要是低层,或者需要你做好防潮除湿的工作。当然如果有朋友喝过含象堂的寒湿体质茶和湿热体质茶也希望大家多提意见,这个茶也是虚心老师按照当下的情况配伍的,具有和胃、宽肠、利水消肿、健脾祛湿、舒筋除痹、清热祛湿等功效。还有,茶很好喝,但你不能一股脑都喝完。喝的时候咱们要带着意念喝:热茶入口,以水烫牙,意念茶汤顺脊梁下注,直达腰部,确实感觉热流到了腰,再喝下一口,口口有着落。一杯茶下肚,后背和脑热有微汗,这叫“清脑洗髓”。

请参考文章:

虚心原创丨不一法师棍棒推拿法两集(没有炒作过的原汁原味)

含象堂整理丨引血下行跪膝法减肥功效秒杀敲带脉

原创

2017-09-02

静尘

含象堂大健康

打赏

给作者打赏

查看全部|只看楼主评论0阅读4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