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总南怀瑾老师讲述生活中养生的一些常识
南怀瑾老师讲述生活中养生的一些常识
为什么打坐要盖腿呢?因为我们常被气候影响。
平常不打坐也都是这样,大家不注意。
人在睡眠、打坐、静止的时候,体温就下降。
因此睡眠要盖被子,打坐也是一样,怕风寒从膝盖或后脑进来,所以后面领子包好,保护两个膝盖稍微盖一点,不是围被子一样围住。
如果夏天不需要,可以不盖。
大家现在有一个毛病,禅堂到处看到,夏天打坐也包得好好的,不晓得干什么,那是不合理的,所以要懂得这个道理。
假定在东南亚、印度,出家在家的修行人,全身光的,在旷野里头也可以,因为他有本能的习惯,已经适应了。
所以打坐盖腿一切等等,要自己知道调整,这个观念要搞清楚。
至于有些禅堂正统的规矩,包这两个腿不是这样随便一盖,要很规矩,两个膝盖头好像包成四方块一样,不然就犯了规矩,就要挨香板了。
我们这里没有这个规定,只是告诉大家一个道理。
现在人是在冷气间里得病的,这里冷气可以很冷很冷,但是试了几天了,认为温度不能低于二十六度。
冷气是给你凉快凉快,夏天要按照自然的规律,身体有一点微汗是最好,最健康了,贪著凉快会得冷气病。
下午灯开多了有一点热,他们说要调一下。
所以这里气温是控制的,不像一些地方,把冷气开著玩,冷得像冬天,那是死路一条,不可以的。
像我坐在这里,背上在流汗,我还喜欢呢!
如果不流汗,我的习惯认为生病了,那就不得了啦。
我以前同美国的教授谈,你们讲卫生是消极的,中国文化是讲养生之道,道家叫“摄生”,摄就是抓来,自己把生命控制住,就叫摄生。
所以道书上叫摄生之道,这是积极的。
我现在不是讲西医,是讲中医第一部要读《黄帝内经》。
其中第一篇就是说人瞭解阴阳六气,现在的人都不相信,学中医的也不肯读,认为是空洞的理论。
阴阳就是下面、反面,阴阳两个字是代号,什么事都有正反两面,是相对的。
甚至每天的气候,每件事情也都是相对的。
整个宇宙大气层跟著太阳月亮的行度,十二个月当中有六种变化,所以说是六气。
哪六气呢?风、寒、暑、湿、燥、火。
现在假设不开冷气坐在这里,或到外面晒一下太阳,是什么感觉呢?
现在梅雨季节快要过了,马上到三伏天了,就是《黄帝内经》讲的燥、热、火这个季节,身上难受,所以梅雨季到三伏天最严重。
这是讲身体外面的感受。
如果学医的就要知道,夏天身体里面反而是寒的,我们的胃是寒的;
可是大家喜欢夏天吃冰凉的东西。
以养生之道来讲,修道的人不干这个事,夏天反而要喝热的,吃热的。
这里地球自然的物理,夏天手伸到井里去,地下水是凉的。
我们夏天觉得热,因为受大气的影响,身体体能的温度向外发散,表皮上感觉很热流汗,内部就寒了,这是养生的道理。
所以很高明的医师,有时候夏天的病,不是给你吃凉药,反而是吃大热药。
因为看到你们盖腿这件事情,就先讲起这方面了。
燥跟热不同。暑湿,现在还没有到三伏天呢,我们是讲黄梅天的湿。
现在我们觉得热啊、冷啊,气候不舒服啊,那是湿度的关系。
这个空气里头有水,而这个水被太阳一晒变热水,我们现在的身体像是泡在洗澡池的热水里,因而不大舒服。
所以暑天有湿。
尤其上海在海边,这里是太湖,暑湿蛮严重的,最严重的是南京、武汉,西湖边上,有水汽的都是暑湿。
所以学医,保养身体就要注意这个。
现在是告诉大家自己保养,所以才讲阴阳六气。
我们过去读书,也读《黄帝内经》,我是十二岁半开始读的,我怎么读起这个呢?
我有个老师,他也信佛,一部《金刚经》摆在那里,另外也有一部《黄帝内经》。
我们年轻嘛,站在旁边,听到黄帝很稀奇,他就笑一笑,告诉我一句话,这是医书啊!
“先生啊!我看一下好不好?”“
要看拿去嘛,最好你能背更好。”
那个时候就接触《黄帝内经》了。
我现在讲中国人学文也好,学医也好,学政治也好,如果《黄帝内经》都不摸,都不懂,够不上谈中国文化。
你不要认为那个是医学用的,里头许多人生的道理,政治的道理。
刚才说温度已下调一二度了,太多一点了吧?
你们马上要调回来,现在已经到下午了,太阳一下去就凉快了,我是贡献你们意见。
还有一句话,刚才进来大家热,现在还是三点钟呢,为什么现在会觉得凉快一点呢?
刚才你们报告感觉难受,所以把温度调低一点。是这个原因吗?不是。
什么原因呢?中国文化一句老话“心静自然凉”,要注意这个,非常重要。
我还记得年轻时,站在操场看兵操练,自己站五个钟头,全身武装,还穿著皮马靴,在大太阳下,里头的汗像雨水一样的流,外面看不出来。
我静静站在那里,屹然不动。
那个时候没有体会那么深,只好把自己忘了,要装英雄嘛,要领导别人,做模样。
什么叫心静自然凉?
对热啊、冷啊,不在乎它,不理它。
你说热得不得了,想到热得不得了,你更热了,所以不能心静自然凉。
你看大家因为有个老头子坐在这里给你们乱吹,一听话把这个热的观念一忘,就好多了,这是心静自然凉,修养的道理就是这样。
换句话说,你碰到烦恼或危险的时候,只好放下,所以禅宗讲“放下”你不理就没有事,那就轻松多了。
就是为了盖腿,为了打坐,给大家讲了那么多啰嗦的话,要大家注意。
《禅与生命的认知初讲》
-------------------
孩子是喜欢动腿的,到了大一点喜欢乱跑,到七岁八岁,狗都讨厌,那个狗在睡觉,他偏跑过去踢一脚,因为两腿爱动。
所以到上小学中学,爱打球运动。
等到做了老闆,像你们这些中年人,两个腿不行,开始架二郎腿了。
当年杨管北到办公室,抽根烟,腿架到桌上去,这样子去指挥。
所以,你们的健康对不对,看你们两条腿,到了老年两条腿就这样走路了(师示蹒跚艰难状),只要看自己两条腿是否灵活,你就测验出自己的身体何况了。
所以衰老、死亡是先从脚底开始的,以前讲“寒从足底生”,老人冬天那个脚底心还发烫的,就会长寿。
所以我经常叫你们加衣服,尤其女人,裤子要穿厚些。
我们小的时候看到祖母,两个裤腿都绑起来,所以妇科的病少。
现在穿个三角裤,又穿裙子,要美丽,不怕冻,所以妇科病特别多。
寒从足底生,精也从足底生,两腿、两足是非常重要的。
《人生的起点和终点》
-----------------------------
冬天可以吃冰,夏天我是不主张吃冰的,我宁可喝烫的。
另外饭后吃水果我是绝对不赞成,我们刚把热的东西吃下去,跟著又把凉的东西吃下去,就把它盖住了。
久而久之不生病才怪。
每个人的舌头吐出来都是白白的,上面都有寒气。
这个水果是可以吃的,但最好在平时吃,为什么一定要在饭后吃水果?
这都是习惯,不通!
我们的身体地二生火,下面火上来,如果拿道家的义理来讲,有真火有虚火,虚火就是发炎了。
虚火是什么呢?
等于点蜡烛有亮光,冒的烟就是虚火。
你以为有热,那个并不热而是寒的,所谓有阴中之阳,阳中之阴的区别。
-----------------------------
我教你们青年人,读书不要低头。
关老爷看兵书,一定把书拿到眼睛高度读,哪怕手累一点还是要这样读。
读完了书合上放好,才休息睡觉,不会拿本书躺在床上,歪著眼睛去看,那还不变成斗鸡眼,戴上眼镜吗!
读书嘛!手要洗乾净,所以你看我这个手帕,每个桌子上都有,我要读书以前一定擦手。
不管什么书,书写出来都很不容易,所以值得尊敬,每本书读完了都保持乾乾净净。
书带到厕所去,这个习惯很有问题,你们要注意一下,这也是代表文化的水准。
《我说参同契》
----------------------------
学生:请问老师,能否给我们讲讲养生之道。
南师:我不养生。忘掉身体,忘掉自己,甚至忘记了寿命长短,忘记时间、空间。
你越是搞身体,希望它长寿,越糟糕。我告诉你的是真话,是原则。
从我这几年的健康体验来看,确实如此,你越在乎身体,越得不到健康,身见越严重,身体一有点风吹草动也会惊恐不安。
《漫谈中文文化》
-----------------
“春三月此谓发陈。”第一句话不是说春天的三月哦,尤其不是阳历,是讲阴历。这是指春天的三个月。一年分四季,一季三个月。
请注意,我们研究东方的医学中医,也必须要瞭解印度的医学。
印度一年只有三季,一季四个月,可是它的医理跟我们差下多,各有长处。
我们的藏医用的是印度的医学原理。
国家统一以后,有的藏医加上了中国医学的道理,这点需要注意。
“春三月”,是春季三个月,根据医学来讲,
“发陈”,就是旧的换成新的,陈旧的发散了,变成新的;也就是说生气来了。
“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我们的身体与天地的气候配合在一起,以道家的观念讲,人的身体是个小天地,整个的天地只不过一个人身。
这是旧的天文科学研究跟人体配合的观点。
春天是生长的季节,万物欣欣向荣。
“夜卧早起,广步于庭。”
早晨起来多运动,我也常常告诉许多学禅的运动家,尤其现在人,学武功的、学禅的,白天没有时间,晚上到公园到树林,打拳练武功。
我说你不要命啦!什么意思呢?
夜里在公园山林里,吸的都是碳气;因为草木到了夜里放出碳气,早晨起来放的是氧气。
结果非要夜里去练不可,真的有意思!这个需要懂得啊!
“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
古人头发都是绑起来的,最好是散开,给它生长。
我们人同动物一样,春天也脱毛,秋天也脱毛,动物也春秋二季换毛的。
我们身上也是一样,大家没有注意。
所以这个时候“以使志生”,使你意识精神来了。
“生而勿杀”,医学同政治有关系,不要杀生。
“予而勿夺,赏而勿罚。”对于生物世界,只能够施出去,不要罚,不要杀生。
你们都晓得“秋后算帐”,对不对啊?
为什么呢?中国以前的法令,就是犯了重罪的,除非很严重的,很少当场处理的。
判决以后,一定等到秋天处决,就是根据气候时令,因为春天不准杀生,所以“秋后算帐”是这样来的。
秋天到,该杀头的才会杀头了。以前几千年帝王政策,说春天是不杀的。
所以古人有两话话:“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春天的鸟不准打,因为小鸟正在窝里等著母亲回来喂呢!
中国文化“天人合一”这个道理,同气候是有连带关系的。
“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这是关于春天养生,是这样一个情形。
“逆之则伤肝”,
春天是生长的时候,所以叫你头发也打开,心境也要好,什么都好,夜里早一点睡,早晨早一点起来,身体要这样保养,还没有讲到心理状态。
春天属木,木主肝。你听到肝出毛病,现在的医学以为自己有癌症了,其实是肝气受伤。
“肝气”是个什么东西?
这就是中医跟西医不同了。
后来西医一来,第一个反对中医,说中医乱讲,说肝在左边,解剖了,肝明明在右边嘛。
我现在还承认肝在左边,是指“肝气”;身体的神经交叉的、发动的地方在左边,就是说肝气还是在左边。
所以我们看中医的把脉,心、肝、肾在左边,肺、脾、命门在右边。
不是搞错了,没有错,它是讲肝气的来源。
气脉都是交叉的,上下交叉,左右交叉,这个网路是这样的。
所以你违反了春的自然法则,肝会出问题。
我们发脾气、忧郁的、内向的、受委屈的,都伤肝。
后面有关心理方面的,《黄帝内经》都有,心理跟生理要配合研究才好。
春天讲到肝的问题,其实我们整个的气候一个冷、一个热,春天渐渐由寒变成暖和,到火力很强的时候就到了夏天。
所以我们中国讲历史只有春秋两个。
春秋是最好的,日夜时间持平,二十四节气里面,春分、秋分的时候,可以乱穿衣服。
春天气候温暖过了以后,就是热度高了,是夏天来到。
“夏为寒变”,
夏天怎么会寒冷呢?这是说夏是寒冷的相对。
“奉长者少”,
生长的时候少,春天才是万物生的季节。
“四气调神”,
就是我们讲“天人合一”,生命与气候中间的变化。
我们常常看到中医里讲“邪风”,或者是“邪气”。
这个“邪”代表什么?哪有个风是邪的?哪个风是正的?
当我们生命健康的时候,本身那个气是正的;不健康的时候,气就是邪的。
医学告诉我们:有寒则畏寒。身体里头有寒的,特别怕冷,感觉外面的风冷得不得了,这就叫“邪风”。
正、邪是本身的立场加以分别的。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春生夏长,这是讲夏天这三个月当中,“蕃秀”,植物春天种下去,一直成长到夏天,这是最漂亮的时候。
夏天“天地气交”,这是古文那么讲,因为我们的生命靠三样东西,日光、空气、水。
温暖的地方会生长,寒冷的地方就是死亡。
“万物华实”,所以夏天是生长最重要的时候,万物繁华漂亮。
那么,夜里早点睡,早晨早点起来。
“无厌于日”,“无厌”是什么?
不要过分在太阳下面活动,避开一点日晒。
“使志无怒”,
在心理的修养上少发脾气,“怒”是发脾气。
换一句话说:心理上对人、对事宽容,不要有怨恨的心理。
“使华英成秀”,等于让大地上的万物成长茂盛。
“使气得泄”,这里头有个问题啦,夏天怎么叫泄气?
这是《易经》讲消息,成长的时候就开始死亡,当你死亡的时候即开始成长,这是一消一息,所以生命到了最漂亮的时候就要完了。
《庄子》内篇告诉你“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婴儿生出来以后,到第二天,这个婴儿已经比昨天老,三岁的婴儿比一岁老,生生死死很快的在变化。
所以《庄子》也引用孔子告诉颜回的四个字:“交臂非故”。
生命的道理,一切的道理都很无常,你我两个对面走,你过来我过去,两个膀子一靠,已经变了,都不是现实的你我了。
所以夏季要善养自己的意志,“无怒”,阴气就可以发泄出去了。
“若所爱在外”,这个时候人的思想情绪都喜欢向外面,都喜欢放射出去。
“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四气调神”就是讲这一套。
没有讲怎么调,只讲什么夜睡早起,什么不要发脾气之类的“调神”的道理;
所以它没有讲医学,只讲养生。
但是你懂了养生的原则去看病,就看出病因来了。
《小言黄帝内经与生命科学》
给作者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