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的内外使用合集
生半夏外用治疗小儿腹泻
作者/康红半夏性温燥,主治因寒痰、湿痰引起的胸脘痞闷,恶心呕吐。须炮制之后方可内服。
笔者将生半夏研末,白酒调湿贴敷于双侧天枢穴处,治疗小儿腹泻,收到了满意的疗效。
治疗方法:
将本品捣烂研极细末,患者就诊时,取适量药末,用白酒调湿,敷于穴位上,覆盖纱布,外用胶布固定,每日更换1次,一般3次即愈。
典型病例:
王某某,女,4岁,1998年2月13日初诊。其母述患儿因夜间着凉,晨起腹泻,大便每日4次,曾服西药治疗,效果不佳,遂来中医科治疗。诊见患者腹部喜温喜按,按之稍痛,大便质稀如水,不臭,纳呆,四肢不温。遂用上法,1次后,腹部压痛消失,大便1日2次,质稀。再用上法2次而愈。
小儿腹泻,多因感受寒湿之邪或饮食不洁或食积而致。天枢穴为大肠之募穴,位于脐旁2寸处,既能通便又能止泻,尚有和中健脾之功效。
将生半夏白酒调湿后敷于该穴,利用白酒的行气通阳为佐使,将生半夏的温燥之性透散入里,从而达到散寒、燥湿、止泻之功。
单味半夏治疗腰肌劳损有良效
作者/葛克明腰肌劳损属常见病,尤多见于体力劳动者。笔者用半夏粉吞服治疗此症,获得满意疗效,现简介如下。
用量和用法:
制半夏30g,研细末,贮瓶内备用。每次用开水吞服3g,每日3次,一般1剂即愈。
如治厉某某,男,52岁,农民。2年前因挑担用力不当发生急性腰肌扭伤。由于当时未彻底治愈,导致现在腰背痛时发时止,劳累时症状加重,休息后减轻,活动受限,经X线检查骨质无器质性改变,诊断为腰肌劳损。给制半夏粉30g,如上述法服用后,症状消失,随访1年多,未见复发。
半夏治腰肌劳损之功用系笔者一亲戚传授。后经笔者长期临床应用,疗效确切可靠。但需注意,半夏生用有毒,必须用生姜、明矾等炮制后方可吞服,否则有刺激咽喉,甚至声哑之弊。近年虽有半夏生用之报道,但指的是生半夏整颗先煎而后服其汤,因经水煎煮熟后,其麻涩毒性均已减失。若吞服则生者断不可用也。
生半夏外用功能多
作者/张仁强 华景芹
1 头癣
杨某,男,12岁。1997年4月13日初诊。患者头顶百会穴至前额发际有3.5cm×5.0cm鳞屑增生团块。患处瘙痒,头发稀疏脱落。西医诊断:皮炎。曾用肤轻松、达克宁治疗1年多,时愈时发。中医辨证:
头癣。
治疗方法:
生半夏15g,斑蝥5g,将两种药浸泡200ml白酒中,1周后用酒涂擦患处,每日2~3次。5天鳞屑团块变薄,范围缩小,2周后头癣全部脱落,头发更新复原。随访近2年未再复发。
2 流行性腮腺炎
张某,男,11岁。1998年12月23日初诊。右侧腮腺肿大,伴有颌下腺漫肿。发热体温38.5℃。西医诊断:
流行性腮腺炎。
治疗方法:
用生半夏研细末与鸡蛋清调为糊状,外敷患处,每日2次。板蓝根20g,僵蚕10g煎汤内服,每日3~4次。两天后腮腺及颌下腺肿势渐消,体温恢复正常。继则治疗6天腮腺肿消失。
3 乳腺炎
赵某,女,34岁。1997年10月14日初诊。右侧乳房乳头下缘有2.5cm×2.5cm卵圆形肿块触之灼热,疼痛,发热怕冷。中医辨证:
乳痈。
治疗方法:
用生半夏研末加鸡蛋清调匀外敷患处,每日2次。用药2次疼痛减轻,肿块缩小。3天后痈肿全部吸收。
生半夏治疗刀伤出血
作者/徐耀1986年夏,笔者偶遇一伤者,男,34岁。被他人用刀砍伤右前臂,伤口疼痛,流血不止。当时因在荒郊野外,无任何药物器械可用,查看伤口长约3cm,深约1cm,手指活动尚好。情急中想起一位老民间医生经验,就地取半夏根茎,捣碎后敷伤处。伤者渐觉疼痛减轻、血止。患者返回后即以此法,用生半夏3g研细末换敷伤处,伤口渐愈合无碍。
半夏为化痰止咳类药物,性味辛、温、有毒,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功,临床常用生姜、明矾炮制后使用。在葛洪的《肘后方》中有以生半夏研末,以鸡蛋白调敷治痈疽发背及乳疮的记载;《药性论》中有“生者摩痈肿……”记载。通过本例应用可见,可能生半夏尚有止血生肌、镇痛散瘀之功,这有待于临床进一步验证。
给作者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