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乐俅先生《访道语录》一书,弥足珍贵

一诚

2024-11-05

【1】

《访道语录》一书,乃台湾李乐俅先生访道多位修行者的记录,弥足珍贵,其中不乏有修炼达到玉液还丹,返老还童层次的修炼者,余摘出其中几位实修最高者,钩玄其中精要,以飨同好。

李乐俅自述曰:修道之功夫甚多,然综而别之,不外阴阳、清静而已。而阴阳功夫,须得真传,必备外鼎,法财侣地,谈何容易,有福慧之奇缘者,始可诣极,绝非寻常修道之士所得而妄企者也。若乃清静功夫,至简至易,人尽可学,学皆可成。圆顿子曰:灵源大道歌、二十四家丹诀串述,清静功夫,包括无余,只需将其读熟,自可豁然顿悟。一旦贯通,方知大道即在目前,丹诀皆成废话也。又曰:清静功夫,乃从清心寡欲、神不外驰、专气致柔、元和内运下手,自始至终,不用别法,岂非至简至易乎?而是书所述,几全属清静功夫。清静功夫中,其功夫发轫之始,亦不尽相同。有守下田者,有守山根者,有守眉心者,有守泥丸者,有守会阴者,有守中宫者,有守夹脊者,有守鼻前身外者,有心息相依者,有任何一窍俱不守者。凡此种种,视各人之年龄、体质、智慧,及生活环境,尽可随缘契机,固不必是此非彼,定于一处也。迨历经实验,觅出何者于己最为适合,勤而行之,便自然至于清心寡欲、神不外驰、专气致柔、元和内运矣。从此锲而不舍,如剥丝抽茧,层层深入,三年小成,九年大成,何难之有?

【2】

此段乃李乐俅访道于黄大白先生,先生讲述,李乐俅所作记录,记录如下:凡由任督二脉,进而八脉全通,以今语释之,即属于生理训练,是之谓命功;八风吹不动,以今语释之,即属于心理建设,是之谓性功。修道之士,性命二功,宜兼程并进,不容偏胜,否则,致病着魔,在所难免矣。道书所谓性命双修,其实不过如此。

自古唯有忠孝神仙,断无富贵神仙。秦皇汉武,所以失败者,执是故也。既欲成仙,又不舍富贵之修士,则当有所憬悟矣。

见怪不怪,其怪自败;魔来魔斩,佛来佛斩。着魔之时,切记此语。凡梦中仙佛所示之言语或动作,多属幻景,修士倖勿邃信为真也。

中国丹书,漫无系统,非博参实究,难以会通。道学深湛之士,不出而整理,何也?昔者有一高真,鼻涕长一尺,同参警之曰:”何不醒去?”答云:“哪有功夫?”盖温养期间,神不外驰,余事则无暇顾及矣。务内忘外,岂独仙道而然哉!

文思勃发,欲罢不能,昔憨山大师,尝患此禅病。患时必坚卧两日,其念始止。是故修真之士,一旦泰定通灵,便当大智若愚,慧而不用,庶可百尺竿头,再进一步,若谈玄说妙,炫其神通,则电力一漏,功夫退矣。

昔著“因是子静坐法”之蒋维乔先生,奇经八脉,虽已全通,然顶门未开,阳神难出,阳神不出,法身难致,讵能与虚空合体,而完成最后一段炼神还虚之功夫哉?因是子晚年弃道学密,满期开顶,顾卒不遂,闻八十余岁而终。综其一生道果,毕竟不过去病延年而已,惜乎!

任督二脉若通,自然阳关渐闭,浸至马阴藏相,果马阴藏相,则自然不漏矣。河车通后,只需顺其自然,功夫自然进步。

真火本无候,大药不计斤。道法自然,修丹之士,固无须斤斤于火候也。

【3】

接上篇,先生讲述,李乐俅记录,记录如下:修真全部过程,约略于次:一、补身阶段:为血液过关。

二、换身阶段:为阳气过关。

三、出神阶段:内外交融,身外有身。

四、还虚阶段:本性即虚空,虚空即本性。

阳气不能过关,不可强使之过,只需注意保任,气足则自然过关矣。何谓保任?即行住坐卧,真意不驰懈之谓也。

夜间丑寅二时行功,下坐以后,本不宜再睡。如觉疲乏,或白日办公时渴睡,则再睡片刻,亦无不可,但须下床先从事八段锦、太极拳,或跑步、小坐等活动,使静坐时所团聚脐下之气血散开,方可再睡。不然,半小时内,梦遗、漏精,在所难免矣。

一身上可守之窍甚多,而守下丹田一法,最为妥善。纵无明师随身指导,放胆做去,亦无流弊也。

守口鼻间虚空一窍,此法固妙,然因嗔恨引起凡火,或以心不清而提升浊气,则易致难治之怪病也,修士其慎之。

坐时守窍,不可一概而论。有宜守此窍者,有宜守彼窍者,修士究竟宜守何窍,则唯仗明师之指授和自己之参悟矣。大约同贞宜守上田,破体宜守下田,此又守窍之通则也。

”无念方为静,静中气自平,气平息自住,息住自归根,归根见本性,见性始为真。”此吕祖之名言也。

静坐之时,眼要垂帘,不可全闭。又须燃香一支或悬一小型灯泡,仅漏电光一线,若能含光寂照,则了了灵灵,胜境自见,苟嵋煌牛阄街ば尴沽叮我嬷校

去妄归真,佛道所同。佛家经典,修道之士,宜参究之。

吐呐法亦健身操之一种,可与静坐相辅而行。言次,先生乃欣然示范。吸气时,徐徐鼓起小腹;呼气时,渐渐缩腹。同时,先生并以拳椎击其小腹,如敲沙发之钢丝,铿然有声,而从容诏示曰:如但以健康为目的,则始终仅练吐呐足矣。

静坐时最要者“无念“,坐式尽不可拘。

胎息者,犹今所谓“真空”之作用也。

丹者,结晶也。念佛虔诚即是丹,结丹之途径甚多,岂独伍柳所言修丹之方式而已哉!

【4】

接上篇,附录黄大白先生之丹道三十六则。其中最要紧之功夫,乃用诚意回光返照于下丹田,勿忘勿助,若存若亡,顺其自然,不任其自然,即老子“绵绵若存,用之不勤”之旨,只在有意无意间。守下田功夫,至简至易,只在如何运用诚意尔。诚意即真心,真心即真意,而火候即真意之作用。丹道从下手以至了手,都离不开真意之运用。而真意是否为真,则全视平日炼己功夫是否纯熟尔。

先生所作三十六则,前十则,讲述下手积精累气;十一至二十二则,为开关展窍;二十三则,乃温养内丹;二十四则,乃温养道胎;二十五至三十六则,乃出神以至肉体气化。中间得药、结丹以至大药过关,则省略不谈也。兹将三十六则列出如下:

一、学习静坐,先须正其姿势,次将诚意存于下丹田。

二、极力抑止杂念。

三、用目内视,即所谓回光返照下丹田也。

四、但不可着意,只下丹田时时有知觉即可。

五、初入坐时,即抱定此旨,坚心做去,不见效验不止。

六、初学静坐,呼吸自然不匀,不可强调呼吸,但将诚意存于下丹田,呼吸之气,自然渐深渐匀。

七、静坐时,不可过于着意,亦不可一时无意。

八、着意即落于有,无意即落于空,皆非道也。须设想一切皆无,即自己身体,亦不觉其有,唯有一点诚意存于下丹田,不偏不倚,无念无思,方合于静坐之道。

九、有时杂念忽起,是即诚意已弛,宜速收诚意于下丹田,则杂念自灭矣。

十、有时忽见人物、花草诸幻象,是即诚意已冥,检点诚意,则幻象自灭矣。

十一、补身已毕,一团阳气,聚满下田,昼夜温暖如阳春之日,有此情况,仍宜照旧静坐,及至阳气丹田不能容纳,其如火珠之气,即寻觅窍道,上冲则有心脏压迫,不得伸张,于是下奔阳关,直冲外肾,外肾既有感触,此时宜紧闭阳关,不使外泄。

十二、阳关即闭,则冲过下鹊桥,转奔谷道。此宜紧闭谷道,免泄其气。

十三、因谷道既闭,势必冲至尾闾穴,此时当以意引导之,使其通过尾闾关。

十四、然有时火候不足(诚意如火,心意所到,即是火,丹经之火候,即诚意之作用也)阳气不充,行至尾闾,力不能通,可不必强其通,仍返诚意于下丹田,照旧静坐,生化其气。

十五、待气机再动,如火珠之势,又至尾闾,仍以意引导,使其通过。

十六、一次或数次,必有通过之期,及至通过尾闾,此团热力,又至夹脊关,仍求通过,是为第二关。

十七、能通则通之,否则仍返诚意于下田,照旧静坐,以待气充。

十八、再以意引导之。

十九、既过夹脊,此团热气,则又行至玉枕关,此所谓第三关也,此时仍以意引导之,使其通过玉枕,而入上田。

二十、能通则通之,否则仍返诚意于下田,以待其机,仍照前二关过法行之。

二十一、三关既通,再引此团热气,经明堂,过上鹊桥,由口之左右谷,直下重楼,抵于黄庭。

二十二、由下丹田、阳关、下鹊桥、谷道、尾闾、夹脊、玉枕、上丹田、明堂、以至黄庭,为任督二脉全通,过关服食已毕,是时只宜一意绵绵,永存不散也。

【5】

接上篇,二十三至三十六则列出如下:

二十三、不特静坐之时如是,即行走、饮食、睡卧之时,片刻不可驰懈诚意。因诚意一散,阳气即不发。亦如炉鼎煮水,火明则气旺,火灭则气无。以诚意喻火,非妄立是说也。丹经有曰:水怕干(水指精气),火怕寒(火指诚意)。

二十四、自是绝食,入大定,进而出神。出神时期,仍以诚意一点返照中下二田,使阳气发生,以补胎神不足。

二十五、胎神既足,明明朗朗,如月在中天。坐中忽见有物,如雪花形状,纷纷飞舞于目前,即是出神时期至矣。

二十六、此时即当移神上田,设想自己由泥丸宫上升空际。

二十七、经屡屡设想与诚意引导之,能出则出,如不能出,仍宜返照中下二田,再候其机。

二十八、极致一到,仍如法以意导引,久之自可出神。阳神既出,即是身外有身,名之曰法身,乃万劫不坏之体也。至此方为功成名就,永免轮回之苦,而作无上真人矣。虽然如此,仍宜施行养育之功,故阳神一出,宜随即收回。

二十九、收回之后,再行调神出壳。

三十、日日如此训练,静坐之功,唯存上田而已。

三十一、阳神出体之后,即有许多神通,万不可因此欣喜,外露光芒,宜抱道潜默,谨慎涵养。

三十二、即阳神出壳,起初不可远出,先出一二步,即行收回,再出一二十步,即行收回,由近而远,庶无迷失之患。

三十三、阳神既出,或以为修炼之事已毕,其实不然,凡由静坐而出阳神者,系以法造成,为时太速,其往日之习性,恐难绝灭,即有不坏之身,尚无不迁之性,是了命而未尽性也。故于出神之后,仍当静坐,坐法仍旧,唯持阳神一点之灵于上田,无偏无倚,允执厥中。

三十四、渐而中亦不执,法亦无有,专持一片清虚,与太空冥合。

三十五、渐而太空亦无,真与虚空冥合。

三十六、虚之又虚,无之又无,无无直至无可虚无,方至其极。是时虚无即是本性,本性合于虚无,灵体精纯,则又在祖气之上矣。行道至此,谓之无上之上,立身至此,谓之无前之前,真正功圆而果满矣。

此段完,容后再续。

【6】

此段乃李乐俅访道于马合阳先生,先生讲述,李乐俅所作记录,记录如下:

妄念即轮回种子。

知之不真,则行之不笃。

炁者,先天一炁也,有先天之先天,与后天之先天不同。后天中之先天一炁,必须外息停而后见之,先天中之先天一炁,必须胎息成而后见之。

结丹者,采取外药,即先天一炁所凝结之内丹也。

还丹者,将已成之内丹,加以返还之功,化阴为阳也。

修道之士,必须参究丹经,而宜先参理事双绝,仙师口受或笔述之丹经也。

得师口诀,证以丹经,则头头是道也。故云:“得诀归来好看书”。其未得口诀,或得诀不全者,纵使丹经背诵如流,究难彻底了悟也。

参同契偏于命功也,唱道真言偏于性功也。但此二书,虽无一语虚设,然犹赖明师指点,始可豁然贯通也。

又参同契渊源于周易,其法盖用后天之神气返乎先天之性命,岂特命功而已哉?双修妙谛,亦莫备于此矣。

此外,张紫阳之悟真篇,比喻过多,唱道真言曾评论之。然书末所附之颂偈等章,则非参透性功者,不能道其只字也。修士其熟读而力行之。

大道若成,六通具足,道未入门,但务神通,是为逐末,非返本也。

朱云阳所提倡者,清静中之阴阳功夫也。其《参同契阐幽》及《悟真篇阐幽》二书,饮誉玄门,盖已久矣。

问:何谓清静中之阴阳功夫?曰:修道者有老少之分。童贞先天未破,命无亏损,仅修性功,专做清静功夫,便可凝结圣胎,以至出神,了道,固勿须调接阴阳也。破体之人则不然,命已亏损,必须用仙家妙法,盗取虚无元气,展窍开关,方可得药结丹,以至脱胎,神化。此种凝合神气,做一个“盗”字功夫,是之谓清静中之阴阳法门也。

河车可分为三:结丹以前有一个河车,结丹以后,亦有一个河车,阳神出窍时,又有一个河车,第一个河车谓之气河车,又称玉液河车。第二个河车,谓之金水河车,又称为金液河车。第三个河车谓之紫河车,又称为”上天梯”。

第一个所谓气河车,乃从身外采取虚无元气,及发动身内后天凡气,周流运转是也,其特征时转时停。第二个所谓金水河车,乃采得先天一炁之后,即进而还丹。从此河车任反覆,无限神龙尽失惊,其运转情况,则与前不同。第三个所谓紫河车,即指天人合发,天人往复,渐成圣体之一段功夫而言。总之,得后天中之先天炁,始可通气河车,得先天中之先天炁,方可通金水河车,圣胎养成,然后始可通紫河车也。

此段未完,容后再续。

【7】

接上篇,列出如下:

所谓漏,漏之意义,不止一端。念起是漏,喜怒是漏,通常所谓遗精,漏精,不过漏之一种而已。

炼命易,炼性难。未得真诀,则炼命难,既得真诀,则炼性难也。

直下承当,遇魔不退,则天下不复有难事矣。

求师不在其它,只在精诚而已。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岂有不感动真师,而慨然愿授以至道者乎?

先天一炁,从虚无中来,落于黄庭,渐凝渐结,从微至著,大如粒米,是之谓玉液还丹。

结丹乃结胎之初步功夫。

吕祖尝启示后学,修道不外以下四个步骤:第一步,忘形以养气,得药也。第二步,忘气以凝神,结丹也。第三步,忘神以还虚,出神也。第四步,忘虚以归真,炼虚也。以余观之,任何正法,皆不能越此四步之范围也。

修道即返本还原,本原即本来面目。本来面目,即吾人性命未分前之原始境界也。

何谓性?欲言性,先从心讲起。欲言心,又须先从念讲起。人若随念流转,则永远难免轮回生灭。可见一念初萌,即圣凡顺逆之所由分也。

辟谷,小术也。丹成气满,自然辟谷,何必务此小术哉。

修道之目的,所以了生脱死也。

欲补亏损,须用抽坎填离之法。先服后天气,后服先天炁。后天气,仅可延年益寿,先天炁,始可成仙成佛也。

上德,系指不知男女交姌之同贞而言。下德,则指已知此事之破体而言。

问:修道多年,迄无进步,此何故也?曰:非法不正,即心不专尔。此外,大道不明,每易怀疑,疑则无功,此又原因之一也。

何谓抱一?一者何?即惺惺不昧之本性也。

无气魄,无恒心,何足以言修道?

心死者,心空无一物也,心无所住也。

九还者,返乎性命双圆之本来面目也,是万殊而归于一本也。

必知如何下手兴功?如何防危虑险?如何了手成道?始得谓之真师也。

道德经,参同契,尽善尽美,无以复加矣。悟真篇,似有一部分尚待商榷尔。

修道之士,第一要理论透彻,第二要信心坚强,第三要口诀完全,第四要苦行卓绝。

修性者,炼心也,去妄归真,以复其本来之纯洁也。

念之所生,谓之总持门。穷究念之从何而起,勘而破之,即炼念也。

念头泯处,即是清静道场。

凝神定息,缓缓而行,三步一停,欲进不进,是之谓行禅。此法甚妙,其效果并不亚于坐禅也。

修道至乐,虽南面王不易也。

念头断处,是为玄关一窍,神气合一,乃造化所由生之处,亦可谓之玄关。凡得药、结丹、还丹、脱胎、神化,皆与玄关有密切之关系。成道以后,无处不是玄关。水流花放,鸟语虫呤,莫非玄关之自然流露也。

神气有先后天之分:形质未泯为后天,形质已泯为先天。

不得先天一炁,所出者皆属阴神。

必得先天一炁,始可结丹。

此段未完,容后再续。

【8】

接上篇,列出如下:

得大药时。必六根震动,仙乐齐鸣,声光并发,修士自己可以预知。大药得到之前,二六时中,浑浑沌沌,得到之后,亦宜浑浑沌沌,以温养之。功夫必至“寂灭“,然后可得大药。而所谓寂灭又当加以分析。凡寂灭,有神有气而至者,是;无神无气而至者,非;以其落于顽空也。至若大药生时,转瞬即逝,如何方能擒之于俄顷,则须求真师之妙诀矣。

先天一炁,从虚无中来。虚无,并无所谓身内身外,一有内外,即不能“寂灭”矣。

采得大药以为丹母,便如老蚌生珠,渐凝渐结而成丹矣。

得药不易,还丹尤难。

果得大药,必然成道,所谓“真铅制真汞,身心寂不动”矣。

本性即是大丹,大丹即是本性。

纵得大药,尚属阴丹,难得易散,故必须经过还丹温养阶段。然则丹母其犹种卵,大还其犹孵化耶?

此段完,容后再续。

【9】

萧天石先生语录,李乐俅摘录,列出如下:

静坐可以使精神集中,如物理学上所谓焦点之作用也。其点愈小,其效愈大。中学时代,以镜映日,调成焦点,便可燃物,君岂忘之乎!

静坐之初,两目宜凝视山根片刻,次守脐下丹田,使心火得以下降。后乃存神泥丸,忘机绝念,但一片清虚,与万化冥合,斯得之矣。

坐至静时,呼吸自然细、长、深、匀而下沉丹田也。

行住坐卧,提起正念。何谓正念?盖只有一念,别无他念之谓也。

担得起,放得下,看得空,凡属道家,皆当有此气魄也。

谈道学,贵在博览群经;做功夫,贵在一门深入。

道家功夫,撤始撤终,只是一个“静”字。静者,陶镕身心之不二法门也,既可固其命元,又可澄其性海。清静经云:“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信然。

道家炼精,非炼后天之浊精,乃炼先天之元精;炼气,非炼后天之凡气,乃炼先天之元炁;炼神,非炼后天之识神,乃炼先天之元神。然离后天便无以见先天,故不得不从后天做起。

开关途径:由导引法逐渐开关展窍者,是一路;由气力充沛,忽然八脉全通者,又是一路。

但开关展窍,尚非基本问题,其关键完全在乎“育阳”。损之又损,以至于无,无则生有,有则神矣。故目勿多视,耳勿多听,口勿多言,日常清心寡欲所以育阳也。又静坐之时,心无杂念,一片清虚,静极阳生,亦育阳之一法也。

北派清静功夫,虽力量较小,收效较迟,然锲而不舍,铢积寸累,亦可成道无疑也。

道家功夫,十九守窍,而“仙学真诠”则谓文始派功夫,至简至易,不守任何一窍。但非上等根器,恐不易入门尔。

静坐之时,虚极静笃,丹田之内,真火自生。伍柳仙宗所谓巽风吹嘘者,似犹不得谓之真火也。昔光厚老和尚,其炼成之三昧“真火”,可由拇指指头传出,按人脉门,立即起包。此云“真火”,庶几近之。

事来则有,事去则无,如行云流水,纯任自然,道人日常修持,固宜如此也。

此段未完,容后再续。

【10】

接上段,列出如下:

综观文始经全文,其道要不外以虚无为本,以养性为宗,虚则无相,无则无执,故能精气合一,心性合一,形神合一,而自然顿超圣域矣。惟修文始派之虚无大道,下手最难。全在修一己真阳之炁,以接天地真阳之炁。初则似无边际,若无落脚处,其实只要将功夫做去,自能体会到虚中有实,无中有真。本老子道德经与黄帝阴符经而妙用神化之。古真所谓:“若识无中含有象,许君亲见伏羲来”。

关尹子曰:“一无所有,一无所为,一无所执,一无所得。虚之极,亦无之极也”。能如此者,则上不见天,下不见地,内不见我,外不见人,则我通天地,天地通我”。故又主张,去识、去智、浑人我、同天地。

其下手则在泯思虑、情识,知意而一归于虚无。

仙学真铨中引文始经曰:“能见精神而久生,能忘精神而超生”。盖忘精神者,虚极静笃,而精自然化炁,炁自然化神,神自然还虚。此虚无大道之学也。见精神者,虚静以为本,火符以为用,炼精化炁,炼神还虚,此以神驭气之术也。学虚无大道者,虽不著于精炁,然与道合真,形神俱妙,有无隐显,变化莫测,其寿无量,是了性而自了命者也。举上而兼下者也。以神驭气,则著于精炁矣。然保毓元和,运行不息,冲和之至,薰蒸融液,亦能使形合于神,长生不死,乃了命而性因以存也。自下而做向上去者也。

仙学真诠又云:“盖三关自有为入无为者,渐法也。修上一关兼下二关者,顿法也。今只须迳做炼神还虚功夫,直到虚极静笃处,精自化炁,炁自化神,把柄在手,命由我造。炼神还虚一关,最简易,最直捷”。

一切修为,以一虚字为本,以一无字为根;自虚无二字去体认参证,便可一悟永悟,一得永得。开始似无下手处,然一入门得诀,即可立超直入,而海阔天空,逐处皆通矣。

道门中功夫有守窍者,有不守窍者。有不守窍而守空者,有不守窍亦不守空者。守窍入手易,最后证果难。不守窍入手难,最后证果易。守窍之授受易,不守窍之授受难。

此段完,容后再续。

【11】

此段乃李乐俅访道于欧阳儆予先生,先生讲述,李乐俅记录,记录如下:

吾法简而易行,与一般静坐不同。第一不拘姿势:两手或相叠,或握固,听君自便,单盘,双盘,或不盘,皆无不可,与一般静坐不同。第二既不运气:呼吸宜听其自然,能虚极静笃,则不运自运矣。第三亦不守窍:凡思想集中于某一处,即所谓“守”。守下丹田,固易见效,但守之不善,难免致病,守头部诸窍,其流弊尤甚。第四且不用力:宜全身放松,用力则无效。总而言之,吾法最重要者,只是“不想”而已。但“不想”功夫,谈何容易?意马心猿,无椿难拴,抽刀断水,而水更流。愈想“不想”,反而易想。然则将何以处之?此惟有一觉即断,断而复来,来则又断。十分断去一分,积沙亦可成塔。苟有恒心,终能泯思绝虑。不问其念头如何纷纭,君宜始终存一“满不在乎”之态度,如听钟摆“滴答”之声,听而不听,自然浑忘矣。万不得已,即想想自己平日所喜好之事,为害犹浅。真正不想,非下数十年之苦功,岂易几哉?

同善社功夫,第一步俯视一点,第二步平视一点,第三步收视山根,第四步返视泥丸,第五步内视夹脊,第六步则不视,而余之功夫,劈头即“不视”。坐时眼必轻闭,既不内视,亦不外注。

静坐之时,睡着无妨,其效等耳。

舌不抵上腭,齿亦不必相叩,但轻轻闭口而已。

头部必须竖直,脊部初时顺其自然,功夫深时,自然垂直如柱矣。

吾法不可与各派之坐法合炼,否则,非特不易见效,甚且流弊滋生。

静坐时间,至少以一小时为度,时间过短,则难奏效也。

静坐时间,自然愈久愈妙,但若心烦意乱,亦不可勉强持续。此时宜下坐舒散,然后再坐,或小睡片刻,始行入坐,则清明在躬,其效尤著矣。

余之掌心,固与常人无异,并不感觉有特殊之热力,但按摩病人患处,每易见效。然治病最易耗散自己元气,幸勿瘖羡而尝试之。

静坐可以治病,轻度感冒,一坐即愈。其余风湿,痔疮等病,皆可以静坐治之。

某工程师,自余用按摩法愈其胃病之后,体日以健。某尝患癌症,余曾为之按摩四十一日,病根顿除。上海有某商人之母,脊骨弯曲,辗转床头,垂二十年,余为按摩半载,居然而愈。伊一时兴高采烈,遍访亲友,三层高楼,亦能挺然迳上矣。又水肿之病,以余经验,按摩可以阻止血化为水,而逐渐根治之。例证甚多,恕不备举。

静坐之时,汗下如雨,愈坐愈出。可备一毛巾,随时拭干。此为静坐应有之过程,切莫误为病象而畏惧之。盖汗出不已,而下坐之后,反觉精神百倍,斯其证也。

生平静坐,从未遇魔,从无幻象。

吾之坐法,浑身上下皆温暖酥快,不特丹田而已。故霜晨雪夜,御一单衣,亦毫无瑟缩怯寒之感也。

此段未完,容后再续。

【12】

接上篇,列出如下:

静坐之际,时觉凉风习习,但不知来自何方耳。

吾法不论河车,结丹与否,亦置之不问。

坐时“不想”,初难勉强,久则自然,终如甘蔗弥甘,欲想不能矣。

静坐可以代睡,初步坐少睡多,久之,可以彻夜不眠,而休息程度,较之睡眠尤深。余固多年不睡矣,睡而反不舒适,第宜进行以渐,切不可一蹴而几耳。

先由丹田发动,进而奇经八脉,霎时全通。静坐初时,肉跳,发痒等景象,在所难免。

阳已多时不举,退缩如晙,所谓马阴藏相者,其殆庶几乎!

余坐后数秒钟,即入杳冥,一片清虚,嚼然无滓。

余不喜朝食,食则一次能吃肉一斤,鸡蛋五六枚,但日进一餐,亦未尝不可。

吾师郭先生病中无聊,乃闭目静坐,澄心绝念,病忽自除。余来台以前,在西安尚最后见面一次。时师虽年登耄耋,然精神奕奕,健步如飞。乃知静坐之效,洵非常人所得而想象云。

吾之坐法,亦有动、痒、冷、暖四景。

吾法并无定式,种种姿态,因人而异,实具有先天性之治病效能,武功其余事也。

吾之坐法,综而言之,最重要者约有两端:(一)每次静坐时间,至少须一小时,始能奏效。(二)宜时存“什么也不想”之一念为正念,而排斥一切杂念,庶可一灵独存,而不落于枯寂之顽空也。

道法自然,吾之坐法,即遵守此最高之原则,丝毫不加以勉强,一切但听其自然。

泯思绝虑,息虑忘机,宜逐渐养成,不可过于重视。欲想则想,绝不介怀,练习既久,其想自泯。余静坐时,尝有意使其思想,但心胸廓然,念终不起。此如瓜熟蒂落,不期而然也。

静坐之时,不但身体要尽量放松,脑筋亦宜尽量放松。

内视外视,皆有所著,著则不能静笃,不能静笃,岂能至于化境哉?

静坐习静,固属尽善尽美,闹场习静,其获益尤多。例如台北莹桥露天茶馆,有叫卖声,收音机高唱声,坐客笑语声。在此静坐,人多以为喧嚣,而余则不觉其喧,反觉其静,不厌其烦,反喜其适也。可见闹市可化为山林,山林亦可化为闹市,静与不静,端视其人之功力何如耳,岂可归咎于环境哉!

丹田温暖,或身上发热,余皆置之不理。

静坐之外,余亦常至户外散步,内功外功,动静配合,庶无缺憾。

余性喜阅读,每至夜分始寝。夜间整理文稿,动辄一周,彻夜不眠,毫无倦意。非有坐功,岂可至此。

静坐之时,觉呼吸常在足踵之间,庄子所谓“真人之呼吸以踵”者,殆此义耶?

身内发热,初难不易,久乃随心所欲,想热即热矣。然此不过修炼之一种境界,固非功夫之极致也。

此段完,容后再续。

【13】

此段乃李乐俅访道于林一民先生,先生讲述,李乐俅记录,记录如下:

道法自然,固双盘、单盘,或平坐,皆无不可。

静坐之时,杂念纷纷,则无进步。

背部麻木,并非通关,必暖气如开水袋之热度,方为真正通关之内景也。此乃自然而然,不可预先悬想,悬想则妄矣。

体质不同,偏向不一,故坐法不可一概而论也。

静坐之时,顶上似觉又气,则未免著相矣。

阳举非阳生也,一阳来复,三两年功夫,难遇一次。真正阳生,但采一次足矣。

顶上忽觉砰然而裂,亦幻象之一也。

凝神功夫,宜轻松自然,勿忘勿助,稍一著意,即转为后天,而非先天矣。

进步自知,何必质正于人?

八脉畅通,自然无病。

凌晨四、五点钟起坐,其效果一小时足抵四、五小时。

克念乃圣,妄念作狂。

禅宗,亦讲究通关。

禅宗外视,道家内视。

沐浴者,犹今休息之意也。矜持过度,每易愤事,间以休憩,反而中道。然则休息之功用,亦神矣哉!

坐功有顿渐二法,顿法余曾从古月和尚学习,经过一年,毫无朕兆。忽然静中阳生,一刹那间,八脉皆通。方知佛道固无二致,不过道家详于“渐法”而略于“顿法”,禅宗则详于”顿法”而略于“渐法”耳。

呼吸有风、喘、气、息四种,前三种皆非,“惟息”可用。绵绵密密,若有若无,必须如此,始得谓之“息”也。

书魔、文字魔,及“幻想”、“妄念”等,最易阻碍道功之进步,修士其慎之。

河车真通,如日月运行,自然不息。行住坐卧,亦皆如此。然若“意想”空运河车,则非徒无益,而又害之也。

任何丹书,最初一二步功法,皆秘而不传也。

清静独修,亦可成道,何必羡慕阴阳双修?

年登耄耋,精元枯竭,必先用敲竹唤龟之法,恢复其阳气。故真正南宗,乃年迈修士所不得已而修持之权法也。

任何一窍,皆可止念,并非一成不变。凡守山根等头部之窍,仅可三月而已,若守一年以上,则致病矣。守窍功夫,原应守而不守,勿忘勿助,但遗漏患者,所守阴跷,即稍稍著意,亦无妨也。按道家功夫,共有六窍。因人体质程度,而运用不同。在某一阶段宜守某窍,须请明师指点,不可任意乱守也。

凡换一窍,而前此所守之窍,即当弃而不用矣。

古月和尚道功甚高,每遇粪池、坟墓必迂道而行,久之,方知其迂道者,实回避阴秽之故也。

此段未完,容后再续。

【14】

接上段,列出如下:

“心斋坐忘”为修真撤始撤终之功夫,最初下手及最后了手,皆不可少此一着也。

修士漏精,原因颇多:凡膝盖受风,龟头敏感,及思思惧漏之心理,皆足以致漏。至于止漏之法,豁达不惧,或龟头涂以桐油。此虽属小术,但往往奏效。

遗漏患者,静坐之时,只可守会阴,不可守下田。会阴者,海底也,亦名阴跷。年迈修士,守此最宜。甚且将近遗漏,著意紧守阴跷一次,即永远漏止矣。或守至睾丸发热,收而敛之,亦可奏效。总之:遗漏患者,宜守阴跷,及至病愈始可进一步而言开关展窍之功夫也。

通关阶段可分为三:(一)假通关:气从皮肤上行,故热力亦仅在外表而已。(二)真通关:气从骨髓内行,故热力亦可透入骨里。(三)丹通关:南宗阴阳双修,每有漏丹之虞,清静独修,则无次等危险也。

但此与伍柳派之功法不同,伍柳派仅有丹通关,而无假通与真通之预备阶段。苟丹通关不能一气呵成,局部淤塞,最易致病,则反不如三段法之安全也。

至于通关时之内景:真通关时,如醉如痴,不但背部督脉通时有感觉,即胸前任脉通时,亦至为清晰。觉有一股热流,由鼻孔正中下至胸前,而此股热流,俨如开水之烫热,洪流之挺进,气势至为壮大。津液满口,味甚甘美。又热流行至背部玉枕关时,必然爆炸一声,耳际嗡嗡作响。若乃光之发现,初由背部开始,竟至全体透明,甚而虚室生白也。

玉液还丹,可分为五个阶段:(一)静定:心斋坐忘,最为紧要,居敬、悟空,乃下手之方法也。(二)通关:先通任督,是为主流。(三)通八脉:次通八脉,是为支流。(四)马阴藏相:阳物非但不举,且已逐渐缩入。是时大率厌恶荤腥,而喜素食矣。(五)还丹:至丹通关时,阳物又复壮举,此足征玉液还丹已屈圆成之阶段也。

杂念汰清,其神始凝。

有念为识神,无念为元神。

入山问题,初勿汲汲也。

男降白虎,约须三载;女斩赤龙,不过一年。

果欲成道,天必从之。

为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修真则不然,做一步则有一步之效果,且一得永得,海枯石烂,终不退矣。

以下为李乐俅摘录先生之文章,摘录如下:

性命双修,为无上法要。仙佛两家,虽异而实同。

道家性命双修法,可分为三个阶段,九个步骤:第一段炼己:包括第一步定静,第二步炼精化气,第三步除三尸(通八脉)。第二段炼丹:包括第四步守中(玄关一窍),第五步还丹,第六步炼气化神。第三段炼虚:包括第七步养神,第八步炼神还虚,第九步炼虚合道。

第一步之定静法,即佛家之禅坐。无论道佛两家之南北宗,均须如此修法。似普通静坐法,但与普通静坐法稍异。其最主要之点:于静坐时,既不调息运气,亦不守窍观心。应心斋坐忘,浑然忘我。虽然静中有种种景象,只能顺其自然。纵有念起,既不可心随缘生,亦不可勉强抑制,庄子所谓“不制其心,心不得其正,强制其心,心亦不得其正”。即指此而言。

此乃仙佛修性功之最基本功法。行持一月见效,食量增加,疾病减少,精神清爽,多力少倦,心腹空快,血压调整。每日行持一次,每次一小时为度。平日少吃刺激食物,绝对禁止吸烟。静坐后十二小时之内,不可房事,反之,房事后十二小时内,亦不可静坐。

第二步之炼精化气,即回光返照。老子所谓“无欲观妙,有欲观窍”。前所述之定静法,即无欲观妙,本步骤炼精化气,即有欲观窍。如何观窍?清静派(北派)与栽接派(南宗)不同。大抵六十岁以下宜修北派。

第三步之斩三尸,即通八脉。道书谓人体中有三尸神,分居脑、腹、足底三处。耗人精气,斩之可以长寿。古医书则载人身中奇经八脉,闭而不通,神仙以法通之,可以长生。李时珍尝谓不知奇经八脉,读遍医书何济?

斩三尸,通八脉:第一步通任督脉,以斩脑后之尸神,次通他脉,以中宫分通至两足心,再循外股而上,合于督脉,则足底尸神亦斩矣。此步南北宗修法皆同。通八脉时,先由两股内侧而达涌泉。八脉既通,则可以延年益寿,口生甘津,心境自如,神光暗现,丹田常暖矣。

此段未完,容后再续。

【15】

接上篇,列出如下:

通关与八脉:“前三三,后三三,收拾起,一担擔”,此道家形容通关时之情形而言。前三三,指任脉三关三窍,后三三,指督脉三关三窍。其中玉枕关之孔甚小,最难冲过。通此关时,后脑往往发声,道家谓之脑后鹫鸣。

前后三关,通法不同:通后三关(督脉),必自下而上,通前三关(任脉),必自上而下。次序紊乱者(督脉指自上而下,任脉自下而上),则日后必不成丹,慎之慎之!

任督既通,进一步再通其它六脉,统称八脉。八脉除任督外,尚有阴跷、阳跷、阴维、阳维、冲脉、带脉。此六脉,最早通者为阴跷,最不易通者为带脉。南宗多系年老修道,因本身元气不足,多先修通阴跷,以后方通任督二脉。故张紫阳真人云:“八脉之通,以阴跷为先,阴跷一通,则其它各脉次第皆通”。此南宗修持之次序也。然中年人似仍以先通任督二脉为正统法门。

欲真正通关,舍炼丹莫属,而正统炼丹方法,第一步须先炼“心斋坐忘”之定静法。

定静法,与普通静坐法相近。惟静坐时,既不守窍观心,亦不调息运气,惺然若存,浑然若忘,与宇宙合其体,与太虚合其神,无闻无视,杳杳冥冥,忽然春雷一声,一阳来复(按:外阳举,不是阳生,请明辩之),百脉争鸣,万壑响应,絪縕被体,呼吸太虚。是时也,有何关不开?何窍不展?此所谓顿法也。然真正阳生,年不一遇,而又一瞬即逝,所谓俯仰之间,遁乎万里之外,甚难把握玄机,无已,其渐法乎!静中岁月,气充津满,气满又生液,液满又生气,气液互变而微阳日生。日积月累,至元气充足,一点窍门,关脉自通,此虽有步骤可寻,有层次可守,但下手不外静定而已。当定而能静之中,人境俱无,浑然忘我,偶觉足底有一股热气上升,未几全身发热,或觉头顶有一股清凉之气下降,未几全身酥畅莫名。此皆微阳生之现象。遇此现象,即将心收入“太极窍”中。如是多则百日,少者一月,任督二脉,即可全通。此所谓渐法也。倘初学之士,一时难以做到定静功夫,则先用以念止念各法,亦无不可。

总之,欲修丹道,必须通关,欲求通关,必先修定静法,不然,舍本逐末,欲速反缓也。

坐忘境界,非可一蹴而就,普通先须经轻安阶段,全身酥快,心安心乐,过此以往,渐入自己轮廓不清之心境,然后始入忘我状态。据余以往经验,则先觉两手不存在,随后两足两腿以次渐忘,后乃胸腹两部亦忘。肋骨亦泯然不存,但只有头与脊骨存在而已。最后始能人己两忘,而完全入于坐忘之妙境也。

丹道第一步宜先修定静,以候元气之生。第二步开通关窍,然后方能次第采药、炼丹,一步有一步之功法。苟不知先开关窍,枯守丹田,如出不由户,虽不生病,亦多妄费数十年精力,一无所成。纵或幸通一脉,亦多假性通关而已。

静至极致,自然见到本来面目。见到本来面目,方知慧命之可贵,而顽空之等于磨砖作镜。然而君莫畏难灰心,真能由“心斋坐忘”正统方法做起,快则半年,迟则一年,必能见我本来面目。苟舍此而求其它捷径,则道在迩,而求诸远,恐苦修三四十年,未必能见庐山之真面目也。

此段完,容后再续。

【16】

此段乃李乐俅摘录与孙镜阳先生通信之问道函,以为“语录”,列出如下:

问:丹田久无暖信,此何故也?曰:修道必须“简缘”,简之又简,以至于无。无事而勤修,心不外驰,守中田或守下田,行功既久,既未得真传,亦能下田发暖,阳气蓬勃而开关展窍也。君言无效者,恐系事繁功少耳。吕祖指玄篇有言:“奉真修道守中和,铁杵成针要琢磨。此事本来无大巧,只教日逐用功多”。用功不多,焉能进步。

问:守中功夫,是否即守心下脐上所谓中丹田?以目观之,仰以意存之乎?曰:静观中田,自以闭目为宜。勿忘勿助,调息有效,不调息亦有效,端视功勤否及老青年之别耳。樵阳经、天仙正理、仙佛合宗皆出自江西,而一言守中调息,一言专守下田。其初下手,则守中调息,调息至“时至神知”之时,阳生即在下丹田采炼,可知守中调息,为伍柳所秘也。

一面任职,一面清修,则不易生效,生效亦不宏。不如一面辞职,一面仍在都市觅一静室潜修,似较山林为优也。

中黄凝神调息,即返本还原之法。人能凝守中丹田,则下丹田之元阳精气,不期然而自生自旺矣。旺而又旺,则河车不求通而自通矣。

形如红日之大药,由空中冉冉下降而入身内者之修法,与普通丹法不同。余太祖师张海波受传时,其师曾以丹种种入身中。祖师张彭寿受传时亦然。其法以目观空而收效甚速。小药亦从空中冉冉下降而入身内。一小时中,并可得小药多次。

或问:何谓活子时?曰:活子时,即下丹田所谓小腹发生蓬蓬勃勃,热力动荡之元阳精气。同时尚有耀眼之白光上映。此即吕祖“沁园春”所谓“温温铅鼎,光透帘帏”是也。总之,活子时不但力量大,而且次数多。不拘日夜,随时随地都可发生,不必固定在夜间子时而后阳生也,故谓之活子时。但能常常静定,行路时亦能发生活子时,夜寝时发生活子,往往一震而醒。静坐时发生,更无论矣。活子常来,自然返老还童,面无皱纹,老花转为平光,不戴花镜,可看小字。筋骨转软,可盘天盘。若静坐内观,全夜不眠,亦不昏睡,卧则勿须厚被,还少长生由此发韧矣。

活子时生,元阳精气后升前降,丹经谓之还精补脑,又谓之河车逆转,又谓之黄河水逆流,又谓之通任督二脉,又名小周天,又谓之小药。此犹为身内之小药,尚有一种外来之小药,即能眼见灵阳之气,从天空冉冉下降,降至头部或山根而进入身内。功夫至此,如不间断,以后既有外来大药,眼见灵阳之气,似一轮红日,从天空冉冉下降,从头而入。一得大药,人即不能动作,不能言语,与死毫无差殊,大药一入人身,便将真性阴质,化除净尽,故大药之力量非常伟大。不特能化真性灵光,同时亦能化其形体,遍身红血,并皆转为白血矣。

曩昔张海波祖师正在飞来峰边步行,忽然一轮红日之灵阳大药,从天空冉冉下降,一进吾祖师头里,祖师即浑浑沌沌,绝无知觉,当即偃卧于老虎洞口。醒来周身异常舒适,精神尤为清爽,一计时日,已七日所谓一来复矣。

此段未完,容后再续。

【17】

接上段,列出如下:

李涵虚在太上日用经注曰:“经之首段乃言下手功夫、在动、乘其动而行,则不必著力开,而关自开,不必著力展,而窍自展,乘乍动而又静之际,微微起火,通过尾闾,逆流天谷,自然炼精化气,灌注三宫,以后复得虚空外来妙药,擒制吾身之真气,令其交凝,使不散乱,然后相亲相恋,如龙养珠,如鸡抱卵,暖气不绝,落于黄庭,结为朱橘,乃曰内丹。则初候之功成,延年之妙得,全形之道备矣”。

行功至两肾火热,丹田气暖,则息不用调而自调,气不炼而自炼,气息既和,自然通于上中下,不出不入,无来无去,是谓之胎息。

行功至精神渐长,真气渐充。自然坎离交姌,乾坤会合,神融气畅。一霎时间,真气混合,自有一阵回风,上冲百脉,是为河车真动。中间若有一点灵光,觉在下丹田,是为水底结就玄珠,土内生出黄芽。

白玉蟾樵阳后序云:“学者惟贵二六时中,六欲不生,万缘顿息,灵台寂寂,绛宫惺惺,从此一点灵机上,真定照顾,刻刻不离,则行住坐卧,无往而非道。君子无终食之间远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者此也。戒惧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者此也;“终日醺醺如醉汉,悠悠只守洞中春”者此也。观自在菩萨者此也”。

阳气贵乎内藏,贵乎内化,勿使外泄。阳生起坐守中,日久内充,自能开关展窍。

凡尘事忙,交际广,应酬多者,则不能修道也。

活子时发生一次,虚空真炁,便自然吸入身内一次,频频发生,便吸入多次。

静修功夫,最重要者,则为闭阳关。苟阳关不闭,纵无遗精之病,而精亦无时不在外泄。论闭阳关,以伍柳之书最详。此伍柳之书足贵也。灵阳精气通行任督二脉数百次,河车之路,通行纯熟,阳炁自然不达阳物,精窍自然闭塞,阳物无炁,则自然缩小矣。

静修功夫,如逆水行舟,篙不离手,乃有进步,若一松手,则后退矣。

欲开玄关一窍,首重无念。非仅静坐时须心静无念,即随时随地,亦必心静无念。且须一切不动心。青年壮年能如此,则玄关一窍必开。功至玄关一窍开,自觉豁然开朗,则窍中常有神光居焉。但人在青年壮年,人情正浓,能觉悟看破,而坚心修道者,恐如凤毛麟角,即有其人,而炼心功纯,坐时一念不生者,又少之又少。老迈修士,阳少阴多,止念更难。因一念不生,性光始现,六根才动,则被云遮也。似此何如先修命功,可见速效。其法平时凝神调息,活子时阳生,则收回运化。不宁惟是。前所论通河车之法,皆属命功。功至河车一通,念即不止而自止,玄关即不开而自开矣。且修性不修命,纵修至明心见性,终难免衰老而死。衰老则性光逐渐暗淡,以至完全不见性光,与常人无异。而修命功,炼心功夫,亦不可须臾离也。炼心之功夫愈纯,命功之绩效愈高。性命二功之关系,其密切如此。

此段完,容后再续。

【18】

此段乃李乐俅摘录陈撄宁先生之文章,先生博览丹经,理事双绝,咸推为道中泰斗云。摘录列出如下:

凡天气、地点、人事、饮食等等,皆与静坐行功有密切之关系,不仅静坐一端而已。修士坐功,各人内景,往往有出乎丹经范围之外者,故必须与经验丰富,学识充足之师友,互相切磋,始能去其偏颇而归于纯正。此乃实修实证有作有为之伟大事业,非如高谈哲理心性,仅凭空想已耳。

最上等法门,虽亦有口诀,但危险程度较轻。行之适当,则毫无危险。偶尔出几次危险,亦无关紧要。中下等法门,口诀愈繁,危险愈大,故丹品之高下,不可不先考察而选择也。

走丹者,即遗精也。遗漏之病,最为寻常。而一般修士,每喜返照下田,日积月累,全身精气神皆团聚于此,保守不得其法,遂至冲关而出,不但前功尽弃,且身体大受损伤。凡做“金仙证论”及“慧命经”功夫者,多患此病也。

凡用意专注于一窍者,较易见功,神意分散者,则难于奏效也。修士做功夫之经验,大率类此。

运气与调息,根本两件事,不可混为一谈。运气不得其法,或有气坠、肾肿、腹痛之危险,调息则不然,并无此等危险也。

物来则应,物去则无,初学行之,颇为不易。

专心做功夫之人,总以身闲心静为妙。日间疲于应酬,夜间勉强打坐,纵能收摄心神,其效果恐亦微乎其微也。

坐时身动,虽不可误认为病,然亦自有其限度。竟至摇头摆尾,手舞足蹈,则异乎常轨矣。腹内有声固属好景,然不可用呼吸之力,故意令其作响,必须神安息定,自然有声,方为合度。其所以有声者,乃腹内气行之验也。

淫念兴阳,采之必成幻丹。以其水源不清,勉强留之,终当走失也。

杂念丛生,不可采炼,最好能将念头收住,否则下坐散步,或偃卧,待念少时再做。不过杂念之起,多因环境恶劣,或俗务纷扰所至。若不将环境改善,俗务减轻,欲去杂念,是缘木而求鱼也。

药产景象,周身融合,手足微麻,口内津涌,骨节目动,大概如此,然亦不可拘泥,须知各人内景,各有不同,全在心领神会而已。

药产之时,不可起明觉,此言甚是。

所采是无形之气,则勿须镕化,只求其凝结可也。

坐功贵有丰富之经验也。

经云:“一点落黄庭,入定炼阳神”。故炼气化神,非入定不可。

无息则定,定久则空,空极则觉。

但入定之法,必内气不出,外气不入,似无而有,神气在定,似有而无。神气在定,而不见定之相,乃为定,乃为入定。

炼精化气,宜行武火,炼气化神,宜行文火,武火者,有候之火,文火者,无候之火也。故云:“不须行火候,炉里自温温”,此不寒不燥,似有而无,即无候之景也。诀曰:“炼气化神,养以文火,息无去来,必成正果”。

定有外驰,十月难得果满。历十月而果不满,则必为幻胎,而阳神难出矣。

不息而息,不火而火,方为真火。

此段未完,容后再续。

【19】

接上段,列出如下:

参同悟真,完全是密。天仙正理,金仙证论,大半是显,小半是密。陈希夷,邵康节一派,非显非密,亦显亦密。完全显者,可谓绝无。

天元丹法,参究黄元吉此二书已足,不必他求矣。天仙正理一派,亦可谓之天元,但嫌其过于著相耳。

金丹真传,繁琐无当,不如悟真篇之简易。

道成之后,万法具备,先行学法何为?

修真不必茹素,有时茹素反不相宜。功夫精进,则自然厌恶荤腥,而喜茹清灵之素食矣。

服气是辟谷之一种,然以辟谷为修道之梯航,非古仙之本意也。若做命功,能结内丹,做性功,能入大定,便不求辟谷而自然辟谷矣。

积精累气,正须由食物中炼出精华,如从数十斤铁中,炼出一斤钢来。下手即短食,是铁未有,钢从何来?岂非永无结丹之希望乎!

女子修至不漏经,约须一二年,男子炼至不漏精,约须两三年,但此亦大概而言。

夜寝阳举而泄,宜用河车逆转之法,以闭精窍。

息欲火之法,有积极与消极两种:积极宜习练武功,柔软体操或导引之术。消极则禁食刺激性食品,如胡椒鱼虾韭蒜等类,禁看肉感之影戏画片小说等类。甚而禁止夫妻同床。

欲习静功,须备静室一间,以为安神养气之用。当力避闲人纷扰,俗事萦心。且不亲妇女,永断色欲。

静功见效之迟速,不可专就派别与方法而论,凡年龄之老少,家境之贫富,用功之勤惰,天资之愚智,魔障之轻重,俗累之多寡,在在皆有密切之关系。然溥一子年已六六岁,而勇往直前,道功精进,可见事在人为,固无所谓年之暮与不暮也。

端身正坐,不动不摇,听其自然,不加勉强,此之谓调息。若深吸深呼,必至丹田,则有意为之,非但息不能调,甚且致病,亦未可知。

或问:因是子静坐法云:静坐之时,眼可轻闭。同善社谓初步功夫,眼宜平视,其它道书则曰:眼当半开半闭,以见鼻尖为度,是谓垂帘。三说究以何说为正?余曰:余赞同因是子之说,但后二说余亦并不反对。盖眼之开闭,与功夫初无密切之关系也。

或问十数年前,得师指示玄关一窍。据谓:眼横鼻直,十字街头。……是善用此窍者,虚怀若谷,知而不守,若存若亡。余曰:玄关一窍,向有数种说法,乃师所指玄关,为最普通之一种。现在中国传授口诀者,八九类此,实难有成功之希望。“知而不守,若存若亡”令师口诀,稍胜一筹。

然余所传授之玄关一窍,则可与上帝争权,仙佛并驾,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自信我命在我,不在于天,岂如彼辈所传之浅陋哉?但余之玄关,绝不轻传,必审知其人确为载道之器,方许为之点破矣。

果能端身正坐,如泰山之静定,万虑皆空,似寒潭之澄徹。任其自然冲动,自然薰蒸,自然融化,自然凝结,则非但无害,且有益也。

清静功夫,足补亏损,玄门认为年迈修士,非用栽接不可者,以其不识清静功夫中固有先天一着之妙用也。

老年人功夫,重在培补亏损,应以多睡为妙。长坐不睡,非前半段功夫所宜,勉强行之,未必有益。道家与禅宗功夫之不同在此。

此段未完,容后再续。

【20】

接上段,列出如下:

丹田甚暖,心中宁静,此乃坎离已交,水火既济之效验也。

有时身忽如无,此种景象,凡习静功者,常常遇之,不必惊疑。

闭目则昏沉,开眼则清明,此乃身中阴浊之气尚重。若功夫圆满,身中纯是一片清阳之气,则闭目亦不昏沉矣。

或问:通任督后两月,觉丹田有气如卵,旋转如意,何如?余答:他人亦有,此效也,非病也。

或问:静笃之时,则见气充满腹中,有如皓月,自是常觉若镕铅、流质,在脐下旋绕。答:他人亦有,此好景也。

或问:坐时丹田如虫集蛰,气冲心部,一上一下,如呼吸焉。此为胎息否?答:丹经名为内呼吸,必鼻息停止以后,方能如是。胎息则较此更为细静也。

或问:此物初如虫,或游或止,其形状极似生理学上所绘之精虫。答:人身本无精虫,所以有精虫者,即此物所变。顺则生凡胎,逆则结仙胎。余昔日所得口诀有数句云:“似痒似麻兼似火,如虫如蚁又如蛆,万马奔腾攻两耳,流星闪电灼双眉。若还到此休惊惧,牢把元神莫动移”此盖言大药冲关之景也。

或问:静坐之际,绛宫之下,丹田之上,有物渺小,徐徐蠕动,上通泥丸,下达涌泉,身心酥快,此即胎息耶?答:此景似近真息,尚未至胎息境界。苟能谢绝人事,觅一幽静处所,衣食住,勿须自己烦心,且有道侣护持,专心一志,下死功夫,必可渐达胎息之程度。鼻孔中永无呼吸之气,方可名为胎息。修士其善体之。

独坐孤修,致虚守静,此法易行,不必废弃人事,见效虽迟,流弊较少,余所倡导者,即此派也。此派最重“玄关一窍”,既非参同、悟真之法,亦非伍柳之法,乃陈希夷、邵康节,所流传之法诀也。

陈希夷,邵康节一派,最便初学。黄元吉所论,即属此派,亦余所私淑,而乐为介绍者也。

北派虽重清静,然亦非专恃静坐,即能成功。借助外力,必不可少。第借助方式,则从虚空中寻求,非在人身上讨便宜也。

“守中抱一,心息相依”,此陈希夷派之要旨也。

“先天一炁,从虚无中来”,天元丹法,证明此语,决非欺世者。不过天元入手亦有上中下三等,故见效之迟速,用功之巧拙,不尽相同。伍柳一派,并非上乘。天元上乘,惟李清庵,陈虚白,黄元吉诸公,庶几近之。

修道之士,最畏家累。家累了脱,方可用功。年龄老大,尚无妨碍。法财侣地,法财最要,侣地次之。

在家固难,出家亦不易也。

传道须视其人之德性品格是否为载道之器?不必问其贫贱。富贵中人,愈难入门,以其习气太深也。

“灵源大道歌”,“二十四家丹诀串述”,清静功夫已包括无余,只须将其读熟,后来自可豁然顿悟矣。

“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规者,圆也。言玄关发现以后,笃信死守此圆象之核心,则自然成道矣。

此段完,容后再续。

【21】

此段乃李乐俅访道于虞阳子先生,先生讲述,李乐俅记录,记录如下:

静坐之时,口须轻闭,齿须轻扣,目宜垂帘,背宜正直,但不可着力。

凡虚极静笃时,目光自然凝聚于某一点,是为凝神,呼吸自然匀细,是为调息。李涵虚三车秘旨,所谓“心止脐下,气归脐下”之说,亦是一法,但勿着意为之。

静坐之时,精神固宜集中,但集中不当,每易致病,不可不慎也。即缩小范围,守一焦点,宜在不内不外之处,不宜偏向于身内,换言之:凡守身之内窍,如虚无窟子等,必须空松自然,否则,难免发生障碍。阴跷一窍,按西派为先守片刻,随即迎归气穴,不必始终死守。至于心息相依,不内不外,自然发现一点,自然凝此一点,是为最上一乘之守窍法也。不过只宜将心意守住此一点,不宜以心逐息,久之,则息自然依于心矣。

道家身心兼顾,佛家蔑视身体为“臭皮囊”,道家守窍,佛家不守窍,守窍,于健康之关系大,不守窍,则缓。佛道之分,约略如此。

行住坐卧,四威仪中,常凝神于虚无窟子,其效必速。

坎离相交,神气混融,亦谓之心肾相交。修道过程初由坎离交姌。至乾坤交姌时,则专摄取来自虚空之先天一炁矣。

东派与南宗相近,专讲阴阳栽接。北派,除特殊者外,皆属清静独修法门。阴阳门挽救耄耋衰残,确有迅捷之功效。但一切准备,颇不易易。清静门欲修则修,无待外求,似较便利也。总而言之,各派之原理相同,不过方法差异而已。

西派功夫,亦为正道,观香法则属旁门也。

闭息法,不可勉强行之,须摄心归静,待其自然停息,始免流弊之滋生也。

上品丹法,至简至易,惟上士可以修之。上士者,指根基厚,智慧高,或尚未亏损之童贞而言。以余观之,虽中下二品丹法,各有其试用时,其不必斤斤计较丹品之高下也。云栖谓“如人涉远,以到为期,方便多门,归元路一”,但若行者以化城为究竟,而犹自以为到家,则非余所敢苟同也。

修道宜兼重性功,炼丹前途,庶无危险。性功,范围深广,且须自悟,浅言之,即行不逾矩,养性炼心,一念不生,虚而不着是也。

何谓念中无念?只此一念,毫无杂念,是为正念,正念之外,了无他念,是为念中无念。

张紫阳金丹四百字,确切不移,修丹之正派功夫也。

不内不外,无人无我,初步功夫,亦可发动玄关。凡采药,结丹,能在玄关发现后进行者,必系正路功夫。

此段未完,容后再续。

【22】

接上段,列出如下:

何谓火候?在某一阶段,其用功之程度,即为火候。调停火候,即是勿使过与不及,调节适当之谓,即所谓恰到好处也。

炼丹为必经之过程,但非终极之目的,故生死不必过于重视,成败不可过于关心。

活子时之解释不一:阳物无欲而举时,普通谓之活子时。阳气发动,亦称活子时。虚极静笃时,突然一觉清虚,亦活子时也。

一觉清虚境界,又为得到先天一炁之初步征验。是时应立即将此炁收拾凝集于神气之穴,否则,当面错过。古真所谓“金逢望远不堪尝”也。

调药阶段阳物无欲而举时,宜以风火收拾之。火即神也,风即呼吸也。呼吸以敛之,神光以照之,则阳物自倒。但阳倒以后,犹宜凝注丹田,温养片刻,封而运化之,精始能化气,而无走漏之患也。

修道之士,从事种植水果、蔬菜、药材等轻微劳动,尚无不可。过忙过劳之职业,则有损无益,故选业似宜审慎也。

修道之士,最忌用脑。万不得已,亦用之愈少愈佳。

运周天时,一方面当以真意固守丹田,迄然不可稍动,一方面,神随气行,步步不离。此与天象相似。意如斗座,神如斗柄。倘失去中心,意随轮转,则必不合规辙。彼以意空运河车者,其弊尤甚。反之,又须谨防其泛滥无归。

气冲心府为展窍,气贯三关为开关。然此种景象,有人特别敏感,有人不甚感觉,不可一概而论也。

太极拳于道有益,可以相辅而行。

摩擦腰部及足底心涌泉一穴,经常行之,可以辅道也。

凡任督二脉,进行断续,不能一气贯通者,伍柳功法,及以卦爻度数,卯酉沐浴,以补其偏。此不过一种权宜之法。彼气充足,后升前降,畅通无阻者,自无借用此等卦爻度数之必要也。其河车已运行纯熟者,亦然。惟亦宜合乎适当之规矩准绳耳。

明清两代丹经,类多浅显;而参同、悟真,则深奥难知。修士参究丹经,似宜由浅入深,由近及远,较易入门。

河车通时,胸部宜凉,背部宜热。

吸抵撮闭四法,如非特殊情形,通常行之,似近于着相,日常功夫,但以真意观照可矣。惟或安而行,或利而行,或勉强而行,是在审机达变之有方与否耳。

行功而患遗漏,原因颇为复杂,非多方配合,不易奏效。偶于夜寝之际,时时警觉,养成习惯。一警而觉,自不再泄,是亦配合之一端也。

得小药前之内景,必有一种真阳发动。真阳者,腹内一股热力也。此外,腹内发亮,亦得小药时应有之景象也。

采微阳法:阳物无欲而举时,稍稍收摄阴跷,随即迎归气穴,约数十次不等,则阳物自倒矣。

做功夫既不可过于执着,亦不可过于松懈。执着,必致病;松懈,则无以见效。

何谓敲竹唤龟?就清静功夫中一般者言,年迈之士,精已枯竭,阳已不举,不外先做一段内呼吸之橐籥真功。借使生机返旺,枯木回春。但双修门中,另有别解。

此段未完,容后再续。

【23】

接上段,列出如下:

玉枕一关,有人畅通,有人壅塞,所以过关时,有震撼如裂者,亦有不痛不痒,行所无事者。

林先生所谓心斋坐忘之静定法,即伍柳所谓初步还虚,李涵虚所谓之钻杳冥,洵静坐之根本功夫也。盖静坐先有良好之基础,再行守窍,始易奏效;否则,劈头守之,往往致病。坐时但回光返照,静之又静,清之又清,久而久之,则自然物我两忘矣。

修炼过程:伍柳分为小周天与大周天,李涵虚分为三车。持论虽有不同,原理实无二致。最初通关,并无真阳者,只能谓之展窍、开关而已。迨真阳发动,方是河车运转,真正通关。

何谓真息?即一阖一闭,上不冲心,下不冲肾,真人潜深渊,浮游守归中也。

静坐之时,头顶有凉气渗入,亦可算得一种功效。

先天一炁,从虚无中来。大药过关以前,即可有之。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此种观念,苟能随时随地如此护持,非但可以精进,且亦修真者应具有之怀抱也。

前所言之静定法,即庄子之心斋坐忘,老子之虚极静笃,因一灵独存,寂而常惺,故非所谓顽空也。

静坐之时,苟见火珠等物,宜以真意收拾,溶归气海。

静坐之时,丹田一带,亮光隐现,乃玉液功程常有之景象也。

日常功课,每日早晚至少须静坐一次,如有闲暇,不妨加坐。

青年修士,阳气容易发动,即不做采微阳功夫,亦无不可。中年修士,可由调药采微阳做起,老年修士则须做一段修补功夫。

问:河车运转不停,有无办法控制?

答:危险,此系无师自为,或听旁门之言,误用一呼吸为一周天,强迫引导,无水空驾河车,往往发生不幸,宜速完全停功,休息一段时间或加做运动,然后再请高明指示,仍须谨慎节制。

问:坐时头部自然转动,初则头部微痛,继而始渐清明。迩来夜间静坐,闭目则赫然可见桌椅,睁眼固依旧黑漆一团。下坐以后,坐垫发热,足底如烫,此景如何?敬乞开示!

答:似为开始通关之景象;惟欠真意控制,谨防车不合辙,不可任凭河车之匆匆运转,其他尚无不可。

问:坐时一瞬,即入杳冥,物我两忘,一灵独觉,浑身气满,通体有光。呼吸觉在泥丸、涌泉间,一往一来,是否胎息?且外息愈坐愈无,时有断气之虞。此景如何?叩请点化。

答:此乃好景,虚极静笃,正是观复之机。所述阖闭情形,尚非大定温养时之胎息境界。通体有光,当以真意收敛之而摄归融化于气海。倘是铅来投汞,当在杳冥中采取,方有益处。若在醒觉中收拾,即落后天,毫无用处矣。至若呼吸间断,勿庸过虑,仍宜神凝于虚,气合于漠,自有佳兆,希善会之。

此段未完,容后再续。

【24】

接上段,列出如下:

问:每日早晚,先练太极拳及导引,然后静坐三四小时不等。余河车虽通,然一向置之不理。近来静坐之际,仅泥丸有些许感觉而已。经常忽现另一种境界,浑浑续续,以至浑然忘我,即停留于此境界中,直至下坐为止。此外,近两年来,阳绝不举。此景如何?恳请启示。

答:此境甚佳。一灵独耀,物我两忘,所述境界,似有玄关显现之象。阳果不举,谅已化炁矣。

问:先做儒家功夫,体念“喜怒哀乐之未发”所谓中之境界,次做道家守下田之功夫,去年又兼习科学内功。初则小腹震动,热气直奔顶上,头部发胀,昏瞀不能穿越马路,舍身体稍稍摇晃。经过相当时间,壅塞始通,乃化凉液而下重楼,现在但感觉河车之运转而已。鄙人修道之历程,约略如此,仅以质正高明。

答:通关初景,往往如此。久之,自能通畅,切莫惊疑。初守下田,则不妨仍守原处,但须轻松自然,不可过于执着。

问:初守山根,现常有眼睁不开之病象,请问何以治之?

答:此乃属守山根不善之影响,宜暂且停功一时期,然后改守气穴。

问:静坐之际,忽如明月掩映,一室光辉,乃以真意将此光摄入丹田。又上半身每浑忘不觉,舌本常甘,暖气由小腹上冲心府。但近来汗流不止,几有虚脱之趋势。请问如何救治?

答:性光浮现,类似虚室生白。上半身浑忘,舌本常甘,皆属好景。然淌汗过多,谅系身本单薄,未曾先做补身功夫,以余观之:无论任何功法,惧不可过于着相,过分紧张,“知而不守是功夫”,今后似宜加做补身一节功夫。

问:初守山根,眼跳颇剧。曾蒙林先生命以改守会阴(即阴跷或海底),惟此处忽长一皰,形如小桃,妨碍行动。不得已放弃不守,气散四肢,久乃消失。林先生又命改守足踵,于是断绝房事者两年,不遗漏者一载。林先生再命改守命门,然眼跳之病复发。鄙人每日静坐两次,三十年来,从不间断,虽身体尚属顽健,但通关消息,毕竟茫然。今日得遇先生,敬请开示。

答:林先生主张修士第一步先做静定功夫,本人甚表赞同。因先守任何一窍,如不空松,必然致病,今后宜体验“空松”二字,所谓先存后亡,则绝不生病。同是静坐,身内之气有易发动者,有不易发动者,不可一概而论。是以通关与否,当视体内有无充实热力为断,不必过分勉强。

问:初守山根,次守泥丸,再守夹脊,现守下丹田。但泥丸跳动甚剧,精神至感不宁。如何适应?敬请指导。

答:山根最不易守,据本人听取各方道友报道,守山根、松果者,行之不得其法,甚多发生不良现象。不特如此,即守下丹田,亦当勿忘勿助,不可执着。如能空松不着,或暂不守窍,不久当必自愈。

问:不能盘腿,只可散坐,且难持久,腰酸腿麻,其苦况不一而足。息宜如何调?姿势宜如何矫正?乞并示之。

答:盘腿与否,不必过于拘泥。昏沉、散乱,学者通病,久之自除。臀部垫高,坐褥软厚,可以减少酸麻。至于姿势,身体正直,不高不卑。呼吸但听其自然,不可着意调息,所谓“不调自调”,自可由粗入微。

问(女):余无师传授,静坐时但守心窝而已。是否合法,乞为指正。

答:关于女丹,经籍流传甚希。据余所知:心窝绝不可守。女修士仅可观照乳溪,但勿执象以求。

问(女):初守心窝,继而心息相依,可否如此,叩请详示。

答:心息相依,尚无不可。心脏部分,万不可守。气穴一部分人行之,但须谨防错误。一般多属观照乳溪,亦有守中者。行功之法,仍以空松不着、不即不离为上。所谓”执着此身不是道,离却此身也是差”。如若特种情况,亦可另加别法。至于轻揉跨鹤,斩断赤龙,亦当逐节分工。此外,月经期间,亦应停功,仅可静养,以免生理上发生不良之影响也。

此段未完,容后再续。

【25】

接上段,列出如下:

内呼吸者,由功夫到时自然发生者,称之为真息。

凡行功守窍,不外乎丹田、气穴、黄庭、阴跷、夹脊、山根、泥丸等处,至如身外,或不内不外,或一味回光,亦可行之,不过任何一法,皆应审察当时历程、环境、及对象“天、地、人,亦即时间、空间、人间”,以适其所适。

闭眼念少而不昏沉,则闭眼,垂帘念少而不散乱,则垂帘,修士可自择之。

采微阳,固无所谓老嫩,采药始有分老嫩之必要也。

讨论玄关之书,简者可阅洗心子之“明道语录”,黄元吉之“道德经注释”、“乐育堂语录”及李涵虚之“道窍谈”,详者则可参究薛心香之“金仙直指”、“性命真源”等书。然玄关者,先天之境界也,非后天思虑之神所能擬议者也。勿劳猜想,功到自知。

但问耕耘,莫问收获。凡事皆然,修士行功,尤当如此。

凡息既停,不出不入,仅有微微呼吸在体内阖闭,依稀仿佛而不易觉察者,是之谓胎息。

何谓展窍?何谓开关?曰:气机先由丹田腹部盘旋而上冲胸部者,是为展窍。气机冲向尾闾,由背部之夹脊、玉枕等关,而逆上泥丸者,是为开关。而一般修士所谓通关,可谓假通。必有真种子者,始为真通。何谓真种子?即真阳小药也。

一般而言,真气内充,体质发生变化,则肌肤自舒,故道功高深者,每觉青春不老或老而转少。惟黄注道德经五十三章中谓“凡肌肤润泽,毛发晶莹等效验,要皆凡人所共有,未可据以为定论也”。

白玉蟾“修仙辩惑论”曰:“但能凝然静定,念中无念,功夫纯粹,打成一片,终日默默,如鸡抱卵,则神归气复,自然见玄关一窍”。推测白翁语意,乃指结丹以前之功夫而言,似非指结丹以后之功夫也,学者固可依其诏示而修之,然结胎后亦有此种功夫。

此段未完,容后再续。

【26】

接上段,列出如下:

陈虚白《规中指南》后序云:“以静为本,以定为基,一翰旋顷刻天机自动,不规中而自规中,不胎息而自胎息,药不求而自生,火不求而自出,莫非自然妙用,岂待乎存思持守,苦己劳行,心知之,意为之,然后为道哉?”此段撮要,博而约,简而骇,亦真实语,诚修士之南鍼也,幸善体之。

坐至静时,外呼吸自然由粗而细,由细而微,由微而止。外呼吸停止,真息自然发动。真息一动,则一阖一闢,自然替代外呼吸之作用矣。

修士行功,果至虚无境界时,则浑然不知内外,倘仍明了分内外,即犹为后天分别意识之作用,而非先天境界也。

修士必先参究丹经,于仙学内容及专门术语,先有相当了解,然后与人谈道,或自己看书,庶几密契,而不致茫然也。

修道之目的之一,在了生死,即无碍解脱也。试问能不染污否?无挂碍否?能舍得否?能一切放得下否?希随时审察之。

仙与道有别,而仙较道犹严。修仙必谢绝人事,入圜专修,道则和光混俗,全程可以在尘出尘,仙则至少非有一段功程入山或入圜专修不可。

道与佛之禅宗性质相近,所谓“饥来吃饭困来眠”然“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即开悟后,尚有“如丧考妣”事在。迨夫任运腾腾,大用现前,方许优游岁月。

采药之方式,可分为二:一、明觉中采微阳,后天有为之功夫也。二、杳冥中采真阳,先天无为之功夫也。前者之效微,后者之效著,前者不过助增基础,后者方是正功。

此段未完,容后再续。

【27】

接上段,列出如下:

何谓“不采之采,是为真采”?曰:不采之采,即不用任何方法采取,如磁石吸铁,隔碍潜通也。

某君因守上丹田之功夫,有一时期,凡火壅聚头部,以至脑部经常剧痛,乃请先生点化。先生曰:今君宜做身外心息相依之功夫,不可再著于身内,久之,凡火散而病愈。

玉液还丹后,浊精尚难免产生,金液还丹,则绝对不漏矣。

龙门派之下手功夫,不在山根,而在气穴。

圆顿先生所以推介黄元吉之法门者,以其重在人格培养,并切实用,适合大众,不偏于性,不偏于命,从容中道,深入浅出,而少流弊也。

性命法诀明指与伍柳功夫,亦有出入,不擬置评。

丹经所用之词,多属比喻,故宜活参。

有多少功力,即有多少成果,丝毫假借不得。

圣真传道,不言全旨者,以免启人一寸,便贪得尺之妄也。

阳生之时,以元神主宰真意,迎归炉内,是之谓采取。

不升不降,息火薰蒸,谓之沐浴。

封固者,神气并伏,如如不动之意也。

温养,指文火而言。烹炼,指武火而言。

二候采牟尼,乃阳生采药时之功候也。

四候别神功,乃进火退符周天火候之功候也。

先天境界,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功行未到,虽曲譬巧喻,亦终无法了解。佛曰:“不可说,不可说!”禅曰:“擬议即乖”,皆指非根识所能了别之先天境界而言也。

阳气上至泥丸以后,宜温养休憩一番,则自然转化为玉液,而下重楼也。

静坐之时,每有飘飘然之感觉,即觉下体和涌泉发热,此亦应有之景象也,不必贪著可也。

光由神生,坐时见光,宜收归气穴,与元气打成一片,则光自然消融不见矣。

窃以为在此太空核子时代,凡属道门,皆宜互相联络,用“科学”、“理则”之精神,以研究其原理,发扬此千古以来至高无上之国粹也。

急火煮饭,未熟先焦,此丹经火候倾危之一因也。

身上各部位感觉坚、涩、浮、沉、冷、热……乃静坐常有之现象,勿以为奇。功至别一阶段,尚有色、声、香、味、触、法,种种变异,胥自根识而来,淡然置之可也。惟意识迁流,行者多难把握耳。

何谓文火?武火?余常为诸道友诠释曰:文武火之解释,可有多种,兹举其一,回光凝集成为焦点者,武火也。回光扩散而浑照之者,文火也。

佛法精义,在解黏去缚,与玄门清虚自然之旨,固有相通者在。静坐之时,轻松活泼,优游自在,不著不滞,斯得之矣。如用力过猛,激动后天凡火,烧灼一身精气,则欲益反损矣。

镜阳子有云:“老师曰:古人学道,有从师二十余年如阴长生者,有十余年如白玉蟾、伍冲虚者,皆是师与弟子同居一处,实地练习,随时启导,逐渐正误,然后能收全功。今之人志气浮薄,做事无恒,所以难于成就。其狡诈者每喜用市侩手段,旁敲反激,窃取口诀,以为一得口诀立刻登仙,不知所得者,乃是死法耳。而真正神仙口诀,皆从艰苦实践中来,彼等何曾梦见,敬告读者,若有所得,务要小心磨炼,努力修持,否则得与不得等。”

镜阳子又云:“修道欲求进步,团结乃达目的。”敬祈玄门高士,三复斯言!

此段完,容后再续。

【28】

此段乃李乐俅访道于云游子先生,先生讲述,李乐俅记录,记录如下:

静坐时之心境:真意可集中于掌心,苟有杂念则移注于下丹田。昏沉欲睡,则迁于”上丹田”,即两眉之间,所谓印堂一带之部位是也。将来功夫深时,先天一炁,便从眉心而入身内,此为重要之关键,不可不知。

静坐之呼吸:练习既久,杂念渐少,于是进入恍惚杳冥,混沌鸿蒙之境界,呼吸渐徐渐细,以至外呼吸完全停止,此乃自然之闭息法,与勉强之闭息,大相径庭。盖勉强闭息,往往致病,自然闭息,绝无流弊。且凡息已断,真息始见,真息既泯,胎息方显。功至胎息则所谓返本还原,如婴儿之在母胎,而呼吸之妙用毕矣。

修道以小周天为最难,小周天修成,谓之玉液还丹。其特征则为马阴藏相。马阴藏相者,阳物缩小,如儿童之骏。丹书所谓返老还童,其意义即在于是。功夫至此,色相自空,名利自淡,视世界上一切可喜可欲之事物,皆如梦幻泡影,无动于衷矣!

静坐之际,宜体会将眠未眠时混混沌沌之心理状态,不可执着于固定之某一点,功夫至神气合一时,更可见虚无一窍,或谓之玄关一窍,简称为玄关,何谓玄关,玄关者,犹今电灯之开关,既不在身内,亦不在身外,乃联络天地身命之通路,坐功至神气合一之境界,玄关自然发现。固不可言传,亦不可强至者也。

修士生活须有纪律。行住坐卧,念止神凝,最重要者,时时训练“入定”也。

修士夜间三点钟寅时起坐,效果最大,一小时可抵五小时。

凡一切不治之症,如肺病,癌症等等,如能以丹家所能控制之先天一炁,由顶灌入,顿时澄清爽快,约一“来复”即愈。

何谓元精?腹中一股暖气,是为元精。此暖气有一中心,热力放射于四周,似痒非痒,其快美远非“人道”所得而比拟也。

“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此言修道要点,至为简明,兹略诠释于次:(一)穷理:第一要参丹经,以穷其理。(二)尽性:即所谓炼己,而炼己之最高境界,则所谓不动心也。贪嗔痴爱,克除既尽,真种子,自然不难发荣滋长矣。(三)以至于命:此心炼至如“明镜秋水”,则命功之效果,则亦因而卓著也。

炼己必须在都市软红尘中,凡声色货利,可喜可欲,皆炼至不足以撄其心,庶可入山专修,不然,妖精百魅,随时应见,则欲益反损矣。

功夫至金液还丹阶段,身上自然放射电气,约十尺以内,毒蛇猛兽,皆不可近。

此段未完,容后再续。

【29】

接上段,列出如下:

关于玄关:玄关即天根,气生即月窟。坎离交姌,始可发生月窟,天人合一,方能发现玄关。详言之:真空为天,无念之我为人,二者合一,方能发现玄关。玄关发现,从此天仙有份,可以辞世入山,潜修了道矣。

月窟为内景,玄关为外景,内外合一,是为中景。

玄关不在身内,又不在身外,此玄关之本体也,而黄元吉“乐育堂语录”中所论列者,则玄关之妙用也。玄关者,乃于混混沌沌,似睡非睡之景况中,如机关发现之顷,黄庭一带,必然有一片圆光显现也。

玄关发现,体内之气机必盛,如以真意微微导引之,则任督自通。而此玄关开窍以后所通之河车,始可谓之真通。可见必须玄关发现,然后方有玄牝之可立也。故曰:玄关者,入天之门也,得此命蒂,吾身与天地,庶几可打成一片。只要一直向玄关进去,便断定成道,毫无疑议也。言虽如此鑿鑿,而其妙处,犹在修士之自悟耳。

黄元吉功夫,乃仙家之正宗,伍柳功夫,窃恐繁琐难成。

玉液还丹以后,体内香味渐失,白色之性光,逐渐变为金光。阳气降至任脉,已无液体进行之感觉,而有气体流动之感觉矣。但觉全身温暖如春,往日前凉后暖之感觉,亦化归乌有。此皆由玉液还丹进至金液还丹时之内景也。

问:清静功夫,亦可得先天一炁否?曰:可以。问:得到先天一炁,自己可以感觉否?曰:可以。盖先天一炁者,气也,非光也。必由两眉之间所谓上丹田而入,力量甚强,最易感觉。而此气童贞易得,破体亦非不可以,不过较难耳。先天一炁,初则偶现,精勤专一,嗣后常来。倘一曝十寒,作辍无常,便从此销声匿迹矣。修道所以必须入山者,殆为是耶?然入山之前,必先了解仙学原理,并试验某种功夫,最适于一己之体质,方可着着生效,否则,但照口诀硬做,危矣。

此段未完,容后再续。

【30】

接上段,列出如下:

用后天呼吸,可以引动先天祖炁。凝神黄庭,即脐内空处,如种火然,只要一尘不染,万缘放下,寂而照,照而寂,久之,自能引动先天祖炁。天仙正理,亦有此段功夫,惜语焉不详耳。

仙家功夫,必须融会贯通,死守口诀,终无所成。丹经可供参考,然不可过于着相。伍柳仙宗,即难免着相之缺陷也。

人之根器,与口诀相契,则修而易成,不契,则虽得真诀,亦终不为我所用也。

丹田如有沉雷之声,所谓“忽然夜半一声雷”,此乃阴阳交姌之内景也。

未通关者,宜用武火,已通关者,宜用文火。换言之:气未发生者,宜以眼神照之,气已发生者,便应放松不照,而用似有似无之文火温之。

人体之生机,与宇宙之生机相同。欧阳神父绝念泯思之法,进步必速。是法不守任何一窍,迨口鼻之凡息停止,真正元气,乃油然而生。此法行住坐卧,皆可行之。及至黄庭一带,若有蚁蠕动之感觉,则玄关自开,天心自见,而长生不老之药,即在是矣。

玄关开后,才有胎息。胎息炼成,始可摄取先天一炁也。

胎息一成,闔闢在脐,血液不能与空气相遇,血之颜色自然不红,而化为白脂膏矣。

心静也心息自然相依,故坐功以静定为第一。然不可完全寂灭,宜以真意微微照之,庶不至落于顽空耳。

真息与胎息,迹同而实异,兹辨析如次:真息者:似有似无,绵绵不绝,一名内呼吸。外面之凡息虽断,而丹田之中,犹有一上一下之内景也。胎息者:息归元窍,已得内运之妙,绝无丝毫之动象,所谓“真人潜深渊”,泯然无迹,浑然而化矣。元窍者,即所谓脐后命门前之黄庭也。

由调息而真息,由真息而胎息。何谓真息?脐下约四五寸处,有气上下往来,即真息之内景也。何谓胎息?炁穴之中若有蚂蚁蠕动,即胎息之内景也。

胎息若成,片念不生,自然而然,从容中道矣。

此段完,容后再续。

【31】

此段乃李乐俅访道于针石子先生,先生讲述,李乐俅记录,记录如下:

修道者,先须认清目的,自问:欲强身乎?抑欲成真作祖乎?如仅欲强身,则世传之安乐法门甚多,任选一种,行之有恒,皆可却病延年。此不过卫生术之一类,并非真正之仙道也。

通关,亦谓之通河车,而通关有凡气通关与元气通关之区别。普通之通关,多属凡气通关。元气通关,知者盖寡。真正元气通关,则已入神仙之门,其妙用不可胜言也。愚乃叩之曰:是否首先凡气通关,然后方能元气通关?曰:非也。

年青修士,血气方盛,凡气通关者,所在多有。有一年而通者,有数月而通者,亦偶有通而致病者,情况不一而足。然凡气通关,有时亦有益处,不过益处甚微。苟修士以此而矜奇炫异,谓道即在于是,竟以自画,则过之甚矣!

伍柳派往日曾盛行于大陆,然此二师,于道之根源,尚未透彻。故余每谓伍柳派非丹家之正统,伍柳仙宗,亦非丹经之正宗也。

黄元吉之著述,虽甚博洽,第于修真之全部历程,亦语焉不详。

正统丹经以“性命圭旨”与朱云阳所注之“参同契阐幽”及其“悟真篇阐幽”,为最美备。余拜师二十余人,参此三书,约在千百遍以上,乃知魏公伯阳:“万遍将可睹”之语,非妄诞也。

修真全部过程,可约略分为三段:(一)坎离交姌:谓之小还丹,小周天,或玉液还丹。(二)乾坤交姌:谓之大还丹,大周天,或金液还丹。(三)移炉换鼎:再造乾坤,得神丹而冲举也。

坎离相交,活子乃现,真种乃得,既得真种,圣胎乃结也。

活子者,亦称天心,又名初三月。何谓天心?周易复卦象辞曰:”复,其见天地之心乎!”复者,一阳来复也。换言之:即“先天一炁,从虚无中来”也。年青修士,天心固不难见,惟见之不识耳。诗云:“月出西南是坤位,欲寻坤位岂离人?分明说破君须记,只恐相逢认不真。”盖谓月者,从坤位而来,欲寻坤位,却不能离乎“人”也。此“人”乃喻言,“欲求人不死,须寻不死人”,然此所谓“人”者,并非采战家所谓“女鼎”之“人”也。

据余所知,万卷丹经秘而不宣者,厥惟上述诸名相而已。悟得尽是源头活水,不悟则皆障眼尘沙。黄元吉于此稍示端倪,但尚未和盘托出,惟恐过于泄露,故复以他语乱之。古今修士,天生睿智,无师自通者,或偶一遇之,然古往今来,圣圣相传,皆由师授,虽智过颜閔,不遇明师,岂可强猜?苟欲成真作祖,非先采此本原,讵有望哉?

伍柳功夫至马阴藏相,为筑基成功,非也,所谓筑基成功者,即再不起念头之谓也,六通之中,佛家以为最后而最难通者,莫过于漏尽一通。丹经所谓“烦恼无由更上心”者,始为筑基完成之真谛也。

然去念,又非终日死守死克之谓也。以余观之:人心不死,道心不生,凡息不止,真息不见,得药不真,念终不去也。

至于修真法诀,性命圭旨,俞玉吾所注之“参同契”二书中,皆详及之。不过故意插入安乐法门。致使参究者扑朔迷离,无由了悟。其所以如此,或因高真亦畏泄露太甚而有其难言之苦衷耶?

采后天之凡阳,于破体固不无补益,然古来祖师喻凡阳为砖、瓦。将砖头、瓦片,运上昆仑,充其量,亦不过顽健而已。

“先天一炁,从虚无中来”,必先参悟复卦之奥理,始可知先天一炁,如何从虚无中来?而虚无因非外在,凡向外摸索者,必不达“虚无”之妙谛也。

此段未完,容后再续。

【32】

接上段,列出如下:

朱云阳所注之“参同契阐幽”及“悟真篇阐幽”二书,其精义,一鳞半爪,散见多章,然综而观之,则修真之全部法诀,固赫然在目。以是修士于此二书,必先锲而不舍,迨有所悟入,方可质正于明师或与同参契友而论道也。

老子道德经曰:“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徼者,死窍也,易觅也;妙者,活窍也,难寻也。至于守窍之方法,“死窍活守,活窍死守”,此又不可不知也。

苟得地灵。修道易成。相传静坐于崆峒、终南、五台、武当、南岳等大名山,自然心清念少。洞天福地之不可思议如此。此外,无论在城在乡,当元得令之地,用以修道,亦有莫大之辅益也。

修道岂易言哉?必无名利心,无家庭累,毋意毋必毋固毋我,遵太上感应篇之戒律,绝嗜好,积阴德,庶乎有成也。

果欲入圜专修,非有人朝夕护持不可。或弟子护师,或师护弟子,或同参护同参。而此等护持之人,当审慎选择,必相知有素,而可以“托孤寄命”者,方为理想之人选,且须知全部之功法与细节,始足负荷此神圣之任务,而不至临场僨事也。入圜者,犹佛家之所谓“闭关”也。

果欲成真作祖,于丹经之旁正,首须辨明。世传大成之祖师,如吕祖全书,百分之九十全为伪托。张三丰全集,亦至驳杂。其他仙真之著述,则伪托者犹多。至于伍柳二祖师虽苦心孤诣,著经论以诏示天下后世,无如其于源头不清,功法繁琐,去道尚远,良可惋惜。余学陋功浅,何敢厚诬古人,然世有明眼者,当知余言之不妄也。

问:何谓二候与四候?答:二候采牟尼,四候得药,系伍柳丹法,本人不取。

问:何谓玄关?答:功力深时,玄关自现。普通称下手时,死守某一窍,名为玄关,非也。

问:何谓结丹,其征象如何?答:白玉蟾祖师谓“丹”即“心”也。主人到家,儿产母,无生有,是为结丹。至于征象,时至自知。不可说,不能说,非密也。

问:何谓小药,大药?答:小药,大药,皆伍柳之语,黄元吉仍之,故功夫驳杂。李涵虚虽亦言及,但为钝根示安乐法已耳。

问:修真目的,是否即为长生?答:此长生乃无量寿之意,非世俗之所谓长生也。王重阳五十八岁归真,但不得谓之短寿,盖既得无量寿,则世寿之长短,固不屑琐琐衡论矣。

问:修真亦尚神通变化否?答:道成则自然变化无方。道若不成,纵有神通,与变马戏何异?圣贤不齿,神仙岂为?

问:不守窍,不调息之功夫如何?答:为着相者说空,为着空者说实,岂有定法可言?功夫上路,则自然得中。

问:由武功入手,可以事半功倍否?答:仅可补助,有时且损真元。

问:人至六十四岁以后,仍能即身修成否?答:比较艰难,然诗云:”屋破修容易,药枯生不难;但知归伏法,金宝积如山”。古人六十以外成真者,颇不乏人;然仍视其是否得诀,与功夫之勤惰何如以为断也。

此段未完,容后再续。

【33】

接上段,列出如下:

何谓火候?一言以蔽之曰:火候者,即恰到好处之谓也。过与不及,其弊等也。斟酌损益,存乎一心。火候不传,或为是耶?

时时空心,时时乐观。君子坦荡荡者,阳也;小人长戚戚者,阴也。

修士静坐,不可过于执着,过于求效,当如水流花放,纯任自然。否则,无明火炽,欲益反损矣。

修道之士,必须具有择师之眼光,庶不为伪师所诓。兹就个人对于择师之意见,略述三点如次:(一)明玄关:玄关既不在身内,又不在身外。其启示玄关,能的然无疑者,必真师也;反之,专固定某处为玄关者,必伪师也。(二)知先后:凡以识神,从数息、调息、依息下手。或云以后天引入先天者,皆伪师也。能知炼元精、元气、元神而得其先天之三昧者,乃真师也。(三)辨下手:下手之顷,在乎盗机逆用。明盗机逆用之法者,则是,不明者,则非。以上三点,似择师之试金石也。此外,李清庵、刘悟元皆有择师妙论,可参证之。

悟真篇云:“三元八卦岂离壬”,壬者,即壬源水清,癸源水浊之谓也。盖虚极静笃,初觉则清,再觉即浊,清则采之,浊则弃之。所谓见贼便捉,骊龙颔下之珠,庶乎可以得之。再觉者,即转为明觉之谓也。一转为明觉,则癸源水浊,采而无用矣。

悟真篇云:“晨昏火候合天枢”。天枢者,即恰到好处之谓也。恰到好处者,谓之假天心。精勤不懈,真天心自见。天心者,本体也,主人翁也,年轻易见,年迈难寻,但年轻者,见之不识,年迈者,识之不见耳。修士临炉,能常见天心,便当念兹在兹,须臾弗离,倘犹贪恋红尘,一再因循,则天心亦难免得而复失矣。

北宋末叶曹文逸仙姑,洵旷世稀有之女真也。其杰作《灵源大道歌》,语语见道,脍炙人口,无问古今。所云:“勤苦之中又不勤,闲闲只要养元神”。闲闲者,亦从容中道,恰到好处之谓也。

此段未完,容后再续

【34】

接上段,列出如下:

不守而守,不采而采,行云流水,行所无事,修士其善体之。

静坐时间,通常多以子午卯酉四时为宜。但依个人之兴趣、习惯,或适应特殊之环境而行之,亦无不可。而活子时现,必先有风信。功夫进步,风信常来。即当摒除一切,及时用功,不可忽也。又入药镜云:“一日内,十二时,意所到,皆可为”。将来功夫深时,随时随地,皆可行功。若定时静坐,反著形迹矣。

进火退符,阴消阳长,其理颇难领悟。往古圣真,不得已乃用自然现象及卦理以阐明之。盖谓五阴之下,一阳来复,坤位初现一线光明,以月喻之,犹峨眉新月,所谓“初三月出庚”是也。进一步又将卦理以阐明之。由地雷复,而地泽临,而地天泰,而雷天大壮,而泽天決,而乾为天。阳气渐长,阴气渐消,正如月亮之渐圆,此进火之景也。阳极必阴,月圆必缺。一阴初生,恰如月之渐缺。由天风姤,而天山豚,而天地否,而风地观,而山地剥,而坤为地。阳气渐消,阴气渐长,正如月之渐缺,此退符之景也。如此推阐,较为具体,修士观象玩辞,庶几涣然冰释矣。又去杂念,持正念,亦谓之进火退符;正念日增,杂念日少,亦谓之阴消阳长。因并述之。

何谓内药?内药者,本性也。何谓外药?外药者,六根门头之英华也。收视返听,不使外泄,其效果亦匪夷所思。甚而虽名外药,亦可转为内药也。

陆子野悟真篇注云:“月出西南是坤位,欲寻坤位岂离人”。西南坤位者,乃无定位之活窍也。静坐至于杳冥,则活窍自现。此与李涵虚《三车秘旨》所言“钻杳冥”之意义相近。其杳冥境界,秘旨言之颇详。李涵虚曰:“昔我在洞天中,学钻杳冥七八年,然后稍有把握”。则杳冥岂易钻哉?人者,中也,非实质之人,南派谓为女鼎,尤谬之甚矣。然中之真谛,非经明师指点,虽智过颜閔,又讵能强猜乎?

神为性,息为命。光风霁月,性功也;真息绵绵,命功也。

此段未完,容后再续。

【35】

接上段,列出如下:

何谓活子时?伍柳派谓无欲而阳举为活子时者,非也。盖以此法所采得者,纯系后天凡气,其效果仅面红而不润,气壮而不清,强身则可,修道则相去远矣。

真正活子时,实不易言。非至无人,无我,一清无梦之境界,活子不现。此系分真伪,别旁门之紧要关头。能认清活子,则神仙有份。苟或根本不知,或知而不明,或明而不能见,见而不知采取之道,皆属枉然。古人千里仿师,万里寻友,无非为此。虽然,“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亥子中间得最真”。“得道易,守道难”。此又视乎各人之机缘何如耳。然非谢绝人事,结侣专修,此等胜境,恐亦不易遂得也。

下丹田者,即脐下小腹也。犹之瓜蒂,瓜从此生。人从此长,即所谓命根也,乃重要实窍之一,铅由此生。至脐下诸窍,谓之幽关,真阳不居,但为河车往来之道,不可死守也。

何谓调息?曰:冲和恬淡,便具有调息之功能,固别无所谓调也。李清庵云:“调息要调真息息”不调之调,斯为真调。苟专事调息,着意于息,则反生滞碍而致病矣。古人所谓调者,是使息不喘、不纵、不滞而已。至于心息相依,乃见天心以后之事。苟未见天心,以凡心依凡息,势必结成幻凡而后矣。世有结就幻丹,一生无法去除者,良可悯也。

过紧,易生心火;过松,易落顽空。故空心,亦以恰到好处为妙。

天心见,活子现,炼精化气,河车运转,其归宿固在下田;及至炼气化神,交姌之地,虽不在下田,而其归宿仍不离乎下田也。

“大道教人先止念,念头不止亦徒然”,初学静坐,止念最难。当优游浸泽,逐步止之。若终日克制,束心太过,久则成病,亦非法之良也。此宜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第一要无杂念,第二要一念,第三要正念。正念者,即所谓无念之念也。

意志坚强之人,用意志克制,亦能去除杂念,以至于止水湛然之境地。虽然,此犹不得谓之见性。盖禅宗大师,每斥为死水,为顽空。谓真正见性,非经过大死一番不可。第大死并非真死,即道书上所谓“纯阴之下,一阳来复”,“月出西南是坤位”,“先天一炁,从虚无中来”是也。此等见性,禅宗谓之破参,而保任之,道家以此归命,而续修之,终期至于纯阳而后已。故正统派道家之功诀,较之佛家,似尤备也。

知而不行,行而不笃,此修道者之通病也。

此段未完,容后再续

【36】

接上段,列出如下:

诗云:“一日清闲一日仙”,学道固当恬淡无为,苟营营苦思,用脑过度,则去道远矣。

小疑小悟,大疑大悟,如参丹经,毫无所疑,则不疑不悟,过来人又当别论矣。于“性命圭旨”、“内丹三要”、“三注入药镜”、及朱云阳之参同契、悟真篇阐幽等书,须多读多疑,多疑多问,一旦豁然贯通,则虽年事已高,或难大成,小成必仍有望也。

“伏炁不服气,服气须伏炁,服气不长生,长生须伏炁”。伏炁功夫,静坐,睡眠都可行之。

问:有谓从清虚到底之“理天”下手者,其境界犹高,参同、悟真所言及者,尚属“气天”功夫,已等而下之矣。此说可信否?曰:此等谬论,余早见及之。盖“理天”者,性也;“气天”者,命也。在先天性命不分,强别之为“理”与“气”,固无不可。在后天必须性命双修,参同、悟真皆究双修之义。今卑“气”而崇“理”,是修性而舍命,即所谓“修性不修命,万劫阴灵难入圣”。“独修一物转赢尪”者是也。是种理论,仅得道之一半而已。又持此论者,均谓本性现成,无须作为,见效甚速,结果倘恍迷离,一无所就,自误误人。古人逆知后世,必繁有其徒,故悟真辟修性者五处。修命亦有误修凡气者,悟真却无一处辟之。因误修凡气亦可延年,不为无得。惟独修阴识,纵做到澄澄湛湛,仍是“无量劫来生死种”,枉费功夫,无益有损。务望修真之士,必穷探本原,庶几不为此种谬论所迷惑也。

问:思虑、梦幻,无非识神作用,请问如何去识培元?曰:念起即觉,觉之即无。“无无既无,湛然长寂”,此以正念逐杂念法也。

曰:夜寝阳举,每擦涌泉一穴,气即收回,而阳自倒,此法可以炼精化气否?曰:阳举之气,乃后天之气,用法收回,于强健色身,固有微益。然不足以入道。因后天之精,不泄则无,如何炼之化气?所谓炼精化气,其所炼之精,非交感之精,乃所谓元精也。炼元精者,抽坎中之元阳也。抽坎中之元阳,补离中之元阴,而化气之功寓焉。

此段未完,容后再续。

【37】

接上段,列出如下:

禅宗与道家之因缘最深,通禅者转而修道,则事半功倍也。

破体补漏,窃以归复法为最妙,添油接命,尚可炼性。其采阳举之阳以补者,虽有小效,似难语于修真之林耳。

欲即身成道,必须谢绝人事,入圜专修,方克有济。伴侣三人,皆宜将修真之程序与细节,彻底参悟,庶几胸有成竹,而可当机肆应也。

修真者,二六时中,宜刻刻炼心。如能经常保持恬淡、愉快、坦荡、虚无等心境,则进道自易矣。

嗔之为害,甚于贪淫。

一念不生,自然真息绵绵。

悟真篇云:”饶他为主我为宾”,他者,先天之真心也;我者,后天之凡心也。言须将后天之凡心退藏,而以先天之真心为主也。

以真心依真息,始可谓之先天功夫。

心者,火也,最易飞走,修士如能心平气和,量包天地,则亦水火既济之一法也。

契云:“同类易施功,非种难为巧”,同类者,正念也,与天心同类,故易奏效也。非种者,杂念也,与天心不同类,故难为巧也。

乐观、愉快、冲和、谦退,皆天心之征象。心常如此,不愁不见天心,故修道者戒刚强燥急也。

乐观、愉快,为阳;悲观、忧郁,为阴。阳,开也;阴,闭也。然亦不可过喜,过则流于荡矣。不特如此,凡火候、温养,一切云为,皆以恰到好处为中道。

曹文逸女真之灵源大道歌,皆甘苦之言,宜熟读之。

太上感应篇,道家之法律也。宜背诵之,以为修士言行之南针。

口泄元精,耳泄元气,目泄元神,故修士二六时中,皆当收视返听。

元神,内药也,六根门头,外药也。

内药者,中黄也,外药者,乃由六根门头而采取者也。

青年修士,命易立而性易见,故修道贵乎及时。

壬源水清,癸源水浊,壬源者,无念也,癸源者,有念也。

修真之士,第一要将仙学理论,全部参通。第二要耐得魔考,任何拂逆,绝不后悔。古真云:”一番魔洗一番新”。愈磨愈进,修士勉之。

问:修道应如何培德?曰:行时时方便,积种种阴功。

有炼心至无念者,固属难能可贵。然禅宗目此为顽空死水,难起作用,惟阴极阳生,忽然有见,方为活水。名为心王,或曰药王,又名活子。难得易失,修士于此等处,最要分辨清楚。

此段未完,容后再续。

【38】

接上段,列出如下:

一念不生,尚非天心,必须在虚空中翻过身来,将先后天之心,打成一片,所谓天人合一,始得谓之天心也。

功夫至心斋坐忘,迈进一步,则天心见矣。

心可养而不可滞,不沾不脱,不紧不松,斯得之矣。

口生津液,啯啯咽下,有人为与自然二种。

修道之士,能断恩爱牵缠者,至足钦佩也。

用足根抵海底阴跷一穴而坐,于止漏甚有效。凡足疲软,下元不固者,行之尤宜。

修道首贵炼心,心收不回,一切皆等于零。

问:何谓金丹大道?愚始终不明。顷将朱云阳“悟真篇阐幽”七律第三章所注反复寻绎,乃知:金丹大道,无非坎离之妙用也。离者,心也,神也,性也;坎者,身也,息也,命也。因后天神气异趋,故必须用真意以撮合之。中庸曰:“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盖行住坐卧,动静语默,真意皆不可须臾或离也。心身意三家诚能相见,则结圣胎,如操左券矣。足见守山根者固非,守下田者亦未必是。但泯思绝虑,虚极静笃,不即不离,勿忘勿助,念不可起,意不可散,有何方所之可言,有何穴窍之可守哉?当否乞示。针石子曰:所悟甚谛,惟此法上根童体,始可专行,下根破体,日用虽可如此,而临炉静坐,则必从有为以入无为也。虞阳子曰:“始于有作人难见,及至无为众始知;但见无为为要妙,岂知有作是根基?”。“有为事毕又无为,无为也有功夫在”。有为无为,无为有为,无无亦无,湛然常寂。

问:仇兆鳖十注悟真篇曰:“息有三种:从粗入细,呼吸出去者鼻息也,规中升降者炁息也,静极归根者神息也。故数息不如调息,调息不如安息。神息既安,则凝神入炁穴,其息深深矣”。此论愚以为甚精,当否?针石子曰:当,但更进一步尤妙。虞阳子曰:略而未精,而其所谓鼻息者,即凡息也;炁息者,即真息也;神息者,即胎息也。

此段未完,容后再续。

【39】

接上段,列出如下:

问:养真集曰:“行住坐卧,摄心归静,未来不想,既往不思,久之,自然神与气会,情与境忘,神凝气结,止有一息,腹中旋转,不出不入,名曰胎息。此息既生,牢守虚静,炼精化气,通透三关,灌注三田,是为真橐籥,真炉鼎,真火候也”。此论愚酷嗜之,请问可行否也?针石子曰:龙虽画出,尚未点睛,照此行之亦佳。虞阳子曰:此法可行,但本书作者,对于功程阶段之浅深,恐尚有模糊处。

问:有一道友云:神不入气中,专致力于气者,则谓之气功。神入气中,双管齐下者,则谓之命功。此说当否?针石子曰:如此区别,可备一说。虞阳子曰:幸勿将现代流行之气功,混入丹道中。“气功”二字,似系由内外家拳术界中所演用而来者。道家旁支,只有导引、闭息、禁气、吐纳等门。而仙学丹经,但言“息”而不言“气”,及“先天一炁”等所言之“气”,均为“气功”一类之气矣。古哲有见及此,不得已加一“元”字外,另创一专门名字,称之为“炁”,可知其微矣。

问:心、身、意三者,既宜同炼于一处,则阴跷、下田、规中、山根、印堂、泥丸,无形之中,身外虚空,皆无不可,何必拘泥于某一处乎?曰:任督二脉任何一处守之皆有效验。然至中年,补漏一窍,绝对必由,则又当别论也。

陈泥丸“罗浮呤”,宜先背诵,然后精参。

罗浮呤臚列外道,辞而辟之。修士必须背诵如流,庶可辨别真伪,今生来世,不致受骗也。

修道之士,最贵“诚笃”。

灵源大道歌云:“绝了人情总无事”。多情是绊脚石,修道之士,所以绝废人情往来者,谅有不得已之苦衷也。

修道之士,无挂无碍,天君泰然,于道方有入处。

“师弟互观三年,然后拜门”。此古仙之垂范也。

道之根源,不外神炁,神炁合一,补完乾体,则化精、化神、还虚,着着向上矣。

腹有丹母,无形无象,非他人可见,有阖有辟,惟自己知之。

“行住坐卧,不离这个”。古人谓参禅无剪指甲之功夫,其不可须臾或离如此。

吕祖云:“世人认假不认真,难授长生上品经”。上圣高真,犹有此叹,况吾辈乎?曲高和寡,无怪其然也!

上圣高真,一旦道成,纵六通具足,亦必秘而不显。无已,乃于尸解或飞升前最后一刹那间,稍示端倪而已。道如未成,纵内真外应,而有先知,亦当“讳莫如深”,故老子谓“先识者道之华而愚之首”。则古圣垂戒严矣。

黄元吉之长处,略喑天心,但无整套功夫。外阳勃举,即行采取之说,其短处与伍柳正同。然阐发玄关诸点,则又伍柳之所无也。

此段未完,容后再续。

【40】

接上段,列出如下:

何谓天心?曰:邵子曰:“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玄酒味方淡,大音声正希,吾言若不信,更请问伏曦”。正统道书,凡点眼处,皆言天心,但较密耳。

白紫清修仙辨惑论云:“但能凝然静定,念中无念,功夫纯粹,打成一片,终日默默,如鸡抱卵,则神归气复,自然见玄关一窍”。此乃修上一关盖下二关之法也。然修此法者,必须上根利器或未破童贞。又必须“行住坐卧,不离这个”,庶不至于真性走漏也。

问:黄元吉道德经精义云:“学者下手之初,别无他术,惟一心端坐,万念俱捐,垂帘观照,心之下,肾之上,仿佛有个虚无窟子,神神相照,息息常归,任其一往一来,但以神气二者凝固中宫,不顷刻间,神气打成一片矣”。此为绝妙之下手功夫否?曰:不尽然。

筑基功夫,有身心之别。一念不生,心之筑基完成。一息不息,身之筑基完成。息无,则命根永固,“圭旨”言之甚详。言不漏精为筑基者,末矣!

乐育堂语录,虽非精醇之书,然超过伍柳远甚。

性命圭旨,理论诀法,泄露无遗,而其故加乱辞,以迷人目,意在启人三思,且恐过泄获谴,但即拾其糟粕而力行之,亦不次于伍柳也。

片念不生,犹是死水,必于虚空打个翻身,方是真龙。

凡息不停,真息不见,人心不死,道心不生。

参究丹经,贵得大意,不可泥象执文,老死句下。

坎离交,小还也。见活子,得真种,功夫纯熟,心身不漏,澄湛至于极处,然后正子见,乾坤交,脉住气停,一点落黄庭,日日如斯,即孟子所谓“啐面盎背”充实之谓美也。炼气化神者,即婴儿长大,移炉换鼎,迁居上田,所谓“大而化之谓圣”也。炼神还虚,炼虚合道,即“圣而不可知之谓神”也。儒道息息相通,步步相合,岂强同哉!

打倒睡魔,彻夜不眠,非专修者不可行,非万缘放下者不可行。吾师徐抱一先生,打倒睡魔二十余年。吾闻其语矣!吾见其人矣!

窃观修道之士,初学著效,辄生胜心,多不肯虚怀若谷,遍参诸方。古人谓“一分胜心,障十分道”。信然!

闻之师云:伍柳丹法,未解天心,可以延年,难以入圣。余细参“伍柳仙宗”十余次,良然!

“玄关一窍最深幽,静里行持动里收”。修士如知此窍,则一生精神,庶不唐捐也。

此段未完,容后再续。

【41】

接上段,列出如下:

龙门派共有十八家,伍柳虽是龙门派,其诀与邱祖异。古人于道极密,往往以一言半句,令弟子自参。参透者固得,不透者,执指为月,每多以讹传讹。伍柳出自曹还阳,曹自谓师事李清庵。伍柳仙宗,引有李曹之诗。李诗高妙,曹诗卑下。或者曹在李门,参理未透,悟诀未明,故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姑识于此,以迨高明。

先天一炁,从虚无中来。然虚空无内外,误以为从身外来,而向外追求则执着矣。

访师得诀以后,尚须精参丹经,以资印证。盖修之与学,不可偏废。若道理不徹,一味苦修,则难免误入歧途,甚或致病也。

丹田发热,乃坐功进境,尚不得指为“阳生”也。

道家三千六百门,要以“参同契”、“悟真篇”为正宗。朱云阳悟真篇阐幽云:“对坎离二物而言,身中凡精凡气总属凡铅。对先天一炁而言,坎离二气,亦属凡铅。直到二物会合,始产真铅,真铅即金丹”。又云:“有作有为以了命,无作无为以了性。若劳形接引,索诸身内,服气餐霞,索诸身外,正如穷子觅珠,怖头狂走,去道弥远”。此数语,修士尤当细参。

目有奇光,耳有奇音,亦是功夫过程,施祖肩吾有“灵響曲”即咏此也。

参同、悟真,为道家主要经典,不可以其难读而不读。至论注解,则以朱云阳之阐幽为最优。

阳有二义:有指伍柳所传阳举之阳,有正统派所指“先天一炁,自虚无中来”之阳,何去何从,请自择之。

或谓修道无须守窍,或谓守窍并无定式。圭旨云:“若人不明窍而言修,犹人未能立而言行”。则窍似非守不可。不过守窍,有童贞与破体之不同,有为无为之各异。又或行功有碍,暂置此窍而守他窍以调体者。足见守窍当视情境而定,不可执一也。

橐籥开,则百体固,何畏漏精哉!

目亮身轻,并不稀奇,深于静修者,岂止如此而已哉!

一灵独存,若不在太虚中翻过筋斗,仍是后天识神。

虽得先天窍,仍须注意后天窍,不可偏废也。

刘悟元教人学道,须穷理十年,并参访真师,讲明诀法,然后下手,故玉皇心印经曰:“诵持万遍,妙理自明”。白紫清曰:“事师数十年,末后始得全诀而起修”。今人每得妄师一言,不穷理读书,即欲了道,世间有此易事乎?

火候种类甚多:有辨药老嫩之火候,有进火退符之火候,有沐浴之火候,有温养之火候,有活子之火候,有正子之火候,必须辨明,方好下手。

“夜间三点寅时静坐,效果最大”。此洵“过来人”语也。

不对境炼心而心不动,性命功夫终不可恃。北派之乞食炼心,烟花巷里炼心,乃为最著者。炼心至自己认为纯熟,还须老师多方考验,果八风不动,方许入室。今人但将炼心视为“口头禅”,心病既不自医,有人说破,反咎直言。噫!此岂道器哉!

言之匪艰,行之维艰,八风不动,世有几人?

凡息停止,仍不得谓之先天,必须尸居龙现,方可谓之先天。

“金花开汞叶,玉蒂长铅枝,坎离不曾闲,乾坤经几时?”则坎离交,岂止一次而已哉!

元精妙难睹,不在见闻边。

救老残用“彼家”,勿论矣。清修亦有救老残之归伏法在。收效甚速,但不绝俗离尘,成道亦难。余以此因循自误,谨掬诚以告中年以上之修士,苟欲成道,必须断然专修。

修士宜睡足八小时,初学则然,久后还须打倒睡魔。

云游子评论伍柳之弱点三则,余以为尚属病之小焉者,其大病首在未摸着帝释鼻孔。

玄关乃圣凡分界处,然明此不易,刘悟元谓穷理十年,或者识此。的然明此者何人?吾愿柱香拜倒以迎。

阳举非阳生,参遍玄门,竟少知者。而林一民先生一口道出,可谓晦暝日月,空谷足音。惟所云真正一阳来复,采一次即足,似未合“一粒复一粒,从微而至著”之旨,尚待商榷也。

“着意头头错,无为又落空”,勿忘勿助最妙。

此段未完,容后再续。

【42】

接上段,列出如下:

心斋坐忘,确乃修道之要着。但作用未究,亦难结丹。

欲求仙道,非断欲离尘,绝对无望。如在房事通融中,世务浮沉里,养生或可言,成仙无此理。然则“和光混俗”,仙经何所指乎?曰:此盖指道成立功时而言,非语于尚滞修途之士。修士果欲成真,宜尽速“专修”,余以缘坚,贻误至老,谨披肝沥胆以告同道。

心斋坐忘,的是千古不磨正法。

“欲求大药为丹本,须识身中活子时”,最要者在“识”字。言“活子时”者多矣,识者其谁乎?噫!

元神出现,有一定之阶段。不然,“无量劫来生死种,痴人唤作本来人”,则危矣。

常无,欲以观妙,常有,欲以观窍。观窍,即守窍也。语出老圣,谓非正统法门,不知所据,然现在守窍者,师各不同。究竟何以要守窍?宜先守何窍,尚未见有真知灼见者,惜乎!

归伏法,不独可以补身漏,亦可以补心漏。心漏从出胎时始,不论老少,皆须补之。身心补完,水火平均,真种方生,始可言修。此有一定原理,一定诀法,不可东指一窍,西指一穴也。

“马阴藏相”,虽系道人胜相之一,究属末节,似不必汲汲于此也。

不知药,何能得药,欲得真药,必具真知,此穷理之所以不可忽也。

入药镜中“起巽风,运坤火”,风,息也。火,意也。言神息相依也。

“铅龙升,汞虎降”:铅龙,即一阳初动也,阳动则采真元;汞虎降,即降伏其心也。人心死则道心生。古真云:“人心若与天心合,颠倒阴阳只片时”。

“真橐籥,真炉鼎”:此言绵绵若存,真息不断,真心常存也。然此必须经过造化炉锻炼一番,始得谓之真心。契云“无念以为常”,后天返乎先天,人心转为天心,天心保任纯熟,则成真作祖,易如反掌矣。

通常皆谓佛家“修性不修命”,其实并不尽然。稽诸史迹,禅宗大师,由性命双修而成真作祖者颇多,不过讳言之耳。

何谓尸解?曰:尸解者,阳神冲举,但遗弃躯壳之谓。故其形如生,目光不黯,四体不僵也。

“性命法诀明指”著者赵避尘,煞费苦心,惟此公既未明道,又不通禅,一心只在有形有象上搬弄。虽习此可以强身,有功世道不少,然不知天心,不明向上一着,惜哉!

“性命法诀明指”,将山根发光当作先天一炁,谅亦为闵小艮之说所误也。

问:上阳子著作,议论较精,愚深爱之。在四注十注中,似可推为翘楚,然乎否也?曰:然。

内功由己,自己可以操权,外缘恃人,只有修德以待之,苦功以候之耳。

守中黄,又谓守中,其法系以真意凝于心下脐上一带所谓中丹田。调息或不调息不拘,最要者忘机、绝虑、空松、自然,但气机发动,仍由下丹田冲开尾闾,后升前降,则与守下丹田入手功夫,初无二致。虽然,真正守中,又非如此。程子之寻孔颜乐处,觅中也,颜子之三月不违,守中也。“中”之意义大矣哉,世有识中而又能守中者,吾愿为之执鞭。

清修一门,性命圭旨,已将全部法诀,和盘托出,请精参之。

何谓伏炁?曰:伏炁者,乃就本身元炁散于根尘器识之间者收归于丹田,即曹文逸所云:“元和内运即成真”是也。

问:元代陈虚白“规中指南”分功夫为九节:止念第一,采药第二,识炉鼎第三,入药起火第四,坎离交姤第五(亦谓之小周天),乾坤交姤第六(亦谓之大周天),攒簇火候第七,阳神脱胎第八,忘神合虚第九。论修真全部过程,至为简明。性命圭旨亦分为九节:第一:涵养本原,救护命宝。第二:安神祖窍,翕聚先天。第三:蛰藏气穴,众妙归根。第四:天人合发,采药归炉。第五:乾坤交姌,去矿留金。第六:灵丹入鼎,长养圣胎。第七:婴儿现形,出离苦海。第八:移神内院,端拱冥心。第九:本体虚空,超出三界。论修真全部过程,亦极详尽。如能穷理时,作比较之研究,行功时,作实践之印证。又能屏缘专修,则成真必矣。

百日筑基,神炁合一,即坎离交姌也。神炁合一,又谓之小还丹。神炁不能合一,则坎离犹未交也。

必至坎离相交,方有先天一炁可采。

坎离交,在坤位,乾坤交,在泥丸。

坎离交后,天心始见。一见天心,则天人合发,可以采取矣。

修士苟能日常保持恬淡、怡悦、空虚、澄徹之心境,则先天一炁,即油然而生矣。

崔公入药镜,所谓“天应星,地应潮”者,乃坎离交之初景也。

入药镜境界甚高,注解则以“三注”为优。

玄关有死玄关活玄关之分,炼心至澄澄湛湛,则玄关近矣。玄之又玄,则天心见而玄关开矣。

天心、活子,二而一也。

天心,即真种子,水中金也,必“罔象”始可得之。

若见天心,犹之源头活水,空灵澄徹,足以涵育万物。如徒然无念,则易落顽空。“顽空”禅宗名为死水。一潭死水,岂能藏真龙哉!

临炉静坐,最要消灭识神。此即老圣所谓“损之又损”之功夫也。

真息现,河车通,则阳自然不举矣。

土为真意,乃天地之主宰也。然必经大死以后,始得谓之真意也。

神仙未有不离尘绝俗而能成道者,况在垂暮之年乎?

女真曹文逸“灵源大道歌”,“混合为一复忘一”,其法一也。“专气致柔神久留”,其法二也。“皆因虚淡复精专”,其法三也。“梦里精神牢执持”,其法四也。“元和内运即成真”,其法五也。“休论涕涶与精血”,其法六也。“但知恬淡无思虑”,其法七也。“闲闲只要养元神”,其法八也。“劝得主人长久住,置在虚闲无用处”,是安心法,其法九也。“缄藏俊辩黜聪明”,闭塞耳目口之外三宝,是养气法,其法十也。

单提一念,三教皆同。

道家与禅宗一鼻孔出气,但道家较之禅宗,尤为精进。

所谓“真命”即浩然之气也。一心清静,由诚而明,是之谓“自诚明”。人能精诚不二,湛然无念,则自然见乎本心。于是内外合一,感应道交,人间天上,无所不知。古真云:”人间私语,天听如雷”,信然!盖此心即天地之心,所以不能与天地相通者,亦此心障蔽之故也。

学道能通禅,则不至误入歧途。惟禅有祖师禅,一超直入是也。而参祖师禅不外事、理二端。欲顿悟见性,须参话头,离心意识而参,穷年累月,一句话头,抵死不放。到山穷水尽处,自然枯木开花,见性成佛矣。此乃“事修”也,惟老年人不易遂及耳。又取古人公案,穷搜其理,外合宇宙,内印身心,极阴阳之变,穷神鬼之机。能将“指月录”中公案,勘破若干,确有所悟,则顿悉“本性”之精义,原来如此。年青修士,开悟甚易,年老修士,破参颇难。然或巧遇机缘,亦可见性,否则,带此灵机转世,再来定是上根。故禅为如来正法,非他法可及。不说“一口吸尽西江水”,即饮一勺,亦受用不尽也。

至此,此系列完。

打赏

给作者打赏

查看全部|只看楼主评论0阅读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