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修真辟谷论
道家有名名言:“若要不病,腹中清净;若要不死,腹中无滓”。前两句讲“养生辟谷法”,后两名讲“修真辟谷法”,前法是后法的基础。我曾在终南山辟谷24天。后有缘遇见河北承德党校卢德副教授带妻、女来治病,我授其妻、女修真辟谷法,二人辟谷8天,改变了卢女的精神面貌。后又遇我友王赋,言其父被诊为肠癌,我授其养生辟谷法,并陪队练功,老人辟谷10天,安然无恙,诸疾自除。
一、道家养生辟谷论
道家养生辟谷有三大目的:祛病、养气、修性。祛病养气可修身,修性可变化气质,即指:在辟谷时,改变了精神面貌、心理状况。
包括12个方面:
(1)自信心:能辟谷,证明生命力很坚强;
(2)忍耐心:有耐心能坚持;
(3)慈悲心:辟谷可使人进入神妙的精神境界,慈悲顿生;
(4)断俗心:能断食欲,其他派生之欲都可淡之、断之;
(6)和平心:心气和平,不与人争;
(7)平等心:辟谷者可体证“万物一体”的境界,可生平等心;
(8)忘我心:忘身忘我,辟谷高境;
(9)无为心:身心安闲,无思无虑,无为而为;
(10)修道心:辟谷净心,自然而然地想修道;
(11)感恩心:经过辟谷,脱胎换骨,伐毛洗髓,身心皆变,善体人情,对人对物都有发自内心的感恩之情;
(12)有为心:“将此深心奉尘刹,但得众生皆离苦”,以出世之精神干人世之事业。
二、道家修真辟谷论
(一)三大目的:
(1)净身心,去浊阴:以辟谷“涤荡浊阴,消除病患”,身心安乐,为修真打好色身基础,浊阴去而“纯阳”成,属于修行中的“坚固色身门”。
(2)杀三尸,固元神:以辟谷净化精神。心理行为领域的不良因素,道家以“三尸”、“三虫”喻之。《云芨七签》云:“人身有三尸神,即三虫。上尸名彭倨,又号青姑,好宝物,令人陷昏受;中尸名彭质,又号白姑,好五味,增喜怒,轻良善,惑人意识;下尸名彭娇,又号血姑,好色欲而迷人。‘三尸’欲人速死,是谓邪魔”。“三尸”是人的贪财、贪食、贪色三大劣性的代称。一如佛家将人之“贪嗔痴”喻为“三毒”。孔子曰“食色,性也”。食欲是人的最重要的自然本能,若能断之,其他从属之欲都可净之合道,“从心所欲不逾矩。”《后汉书.华佗传》载:“去三尸,利五脏,轻体,使人头不白”,言其效用。《清静经》曰:“人能长清净,天地悉皆归。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可见辟谷法是“遣欲澄心”之手段,达到“清静。”清静则道生,属修行中“净化业障门”。
(3)出三界,了生死:隋唐道家接受佛家理论,将早期追求“长生不死”的目的变为“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即佛门所谓“了脱生死”。道家南北丹法都以之为目的。“长生不死”不再指肉体不灭,而指“法身”的不生不灭。三界即欲界、色界、无色界,未出生死轮回之流。欲界以淫欲、食欲为本,色界有形无质,少欲安乐为主,无色界无形无质,唯以精神存在。后两界以禅定功夫方能进入。“三界”说是佛道两家对生命存在层次的认识,“出三界,了生死”便证仙位,造化不拘,随处自在,属修行中“究竟解脱门”。
(二)修真辟谷的功用
可净身消业,开智美容,可洗髓易筋,脱胎换骨;可延年还童,空心冶情;可强志安神,开潜助修;可长功入道,证真了脱;可消“阴籍”之姓名,得解脱之自在。于后天教育而言,可优化个性,升华精神;可完善人格,开启慧性。一举多得,实修自知。
(三)修真辟谷时能量来源及某些功象
我有此体验:辟谷日久,自觉身心两空,物我同化,“万物与我并生,天地与我合一”,天地之“真气”源源绵绵,自周身毛窍而入,密密融融,宇宙间光热电磁者,内感外应,内外合一,通于一体,此时人体如一强大引力场,“百会”穴为“场心”,天地间精微物质自然吸引而颐养吾身。八万四千毛孔齐开,三百六十穴道不关,于静中可内视自身光明灿然。辟谷初期,身有积垢,洗之难尽,此是体内所排出废物毒素,毒尽则皮肤光洁,口中津液汩汩不断,精美甘和,灌溉五脏六腑,此为肾水上潮之象,为五脏精气所化。明张介宾在《真阴论》中说:“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液归乎精,而五精统乎肾......五液充则形体赖而强壮,五气治则营卫赖以和调。”另外,凡可辟谷者多能“寒暑不侵”。考之《神仙传》可知,这与通过辟谷“去浊阴,得纯阳”有关;睡眠亦少,神思飞扬,不可思议。
三、修真辟谷法精要
养生辟谷法是修真辟谷之基,只是目的略异。这里所述“修真辟谷法”兼有“法术”性质,为真正修行者而设养炼并举,以养为人。
(一)理论探微
道家讲“气满不思食,故真正通了周天者就可辟谷。高僧入定可数月不食,称为“法喜满充,禅悦为食”,并非比喻。佛家认为在禅定中有“思食”,即精神活动为食;有“识食”,即生命根本第八识“阿赖耶识”的功能开发,就可不食。第八识又可称为“真识”,通真不通妄,妄为染,为分别心;真为净,为无分别智。从冬眠动物看,有如行者入定,依自然功能而无分别心,经冬不食。
(二)修行的准备
(1)心理:要有信心、耐心、决心。在辟谷前一周以“三心”暗示自己,以调动精神力量。
(2)身体:要放松、并进行调理,辟谷前宜节食,辟谷时宜饮水,辟谷后先用流食,戒肉食。
(4)药物:无内脏病者于初期,每三餐时各食好枣九枚,口中常含枣核,鼓漱咽津;内脏有病者可冲服三七粉或服三七片。
(5)技术:精研辟谷法门。
(6)助缘:得到师亲友的支持,有师指导为佳,尽量避免亲友干扰。
(7)恢复:结束辟谷时勿暴食暴饮,以流食为宜,节食三天。
(8)总结:分析得失,升华自己。文件列表辟谷的现象种种
(二)
图片
辟谷的方法
1、服气辟谷法
“咽津纳气是人行”。一般辟谷都以此法为基础,而闭息法是最主要的方法。《抱朴子•内篇•杂应》中载:“有冯生者,但单吞气,断谷已三年,观其步陡登山,提一斛许重,终日不倦。又时时引弓而略不言语,言语又不肯大声。问之,云:断谷亡精费气,最大忌也。”东汉张衡,吐纳不食。再如北魏寇谦之弟子李皎,服气绝粒数十年,九十岁而有童颜。唐中书舍人谢良弼妻王氏师事吴筠修炼,绝粒咽气,神和体轻,时有奇香异云,临映居第。唐李泌绝粒咽气,身轻,能自屏风上引指使气,吹烛可灭。郭休“有运气绝粒之术”。褚伯玉“炼气瞻餐霞,积年绝粒”。北宋王鼎,能辟谷饮气,人不见其饮食。
2、丹药辟谷法
丹药,一种是普通丹药,人人可配制;一种是地元神丹,只有真人才能炼成,得之一粒,大者可以立即成真,转化色身,在气化色身方面有不可思议的神效。当然,外丹也有层次,有的外丹服之仅能辟谷,不能气化肉身。《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中记载:晋代尹虔子隐居华山,得仙人管成子蒸丹饵术法,服之辟谷,体骨轻健,色如童子。魏晋道士张重华,服胡麻(黑芝麻)玄丹,久久不复饮食,身体轻强,反易故形(脱胎换骨易旧容)。金代吉志通“不火食,但饵黄精、苍术,精神清彻,行步如飞(《陕西通志》)。
3、祈愿辟谷法
祈愿法,就是发一个愿望,希望自己辟谷。不过是心念专一于祈愿上,一念诚信,即可通感,内可感通自己的元神而自然辟谷,外可感通成道真人而得到加持。1994年,我想外出打工、修炼,为了减去饮食上的顾虑,在家先修习辟谷法,祈愿老师加持。不管老师是否加持,信号是否沟通,你一定要有诚信而不生疑,这样,你自己的元神信号首先就启动了。若疑信交攻于心,则心不定,气不聚,如意谷难成就。就好比拜佛,你恭恭敬敬地拜佛也是拜你自己——训练了你的恭敬心,虔诚心,并不是说你给佛多拜就多得福,而是“自拜佛性”。所以,我一下子就进入辟谷状态了。再如,我写《辟谷道论》时,发了一个愿望,全书要在辟谷状态中完成,自然而然地就不吃了。愿力的作用与自己神的信号、功能分不开,祈愿也是炼神之一法,有的修道人老渴望遇到真人,这也是祈愿,结果遇见了。
4、胎息辟谷法
能修成胎息,辟谷不在话下。葛洪说他的祖你葛玄由于修成了胎息,还能在水下打坐修炼,辟谷又算什么呢?《晋书•许迈传》中写这位灵宝派大师“常习吐纳气法,服气一气千余息……遂善于胎息”。别人呼吸一千次,他才呼吸一次,从而能辟谷,而有童颜。等于一小时才呼吸一次,能至此境,丹道必成。吐纳咽津乃胎息之基础,胎息是内丹术的基础,采药与见玄关都离不开胎息之功。
真息是比胎息更深的内呼吸。西汉孟节修成胎息,口含一枣核,十年不饥。唐代嵩山女仙焦炼师生于南朝刘景间,至唐时,容若五十许,胎息绝谷,行走若飞。唐代张果真人胎息辟谷,食时唯美酒及“三黄丸”(黄芪、黄芩、黄精)。
5、食蔬辟谷法
今人张琪十六年只吃蔬菜,不吃五谷、肉类、鸡蛋,就是食蔬辟谷法,一般在初期辟谷或初学辟谷时可学之,还可食枣。如唐代的羊音感遇仙人,“后不喜谷气,但饮水三升,日食百合一盏。身轻,骨节皆动,抖擞如竹片拍板声。”可见,他的色身也转化了。百合润肺生津,补气,是上品美食。
传说黄帝时的古仙赤将子舆“不食五谷,而啖百草花……能随风雨上下”,也即轻身御风而行,这也属于食蔬辟谷。
6、诵咒辟谷法
一类是诵念一种“辟谷咒”而直接辟谷。这种“咒”实际是一种明理、炼神、传导信号的韵文。其二是“咒物辟谷”。如咒枣,然后食枣就能辟谷。取五议方之气(观想),然后默颂法言,吹气于枣上,食之。平时意守丹田,咒枣时要观想北方黑气,东方青气,南方红气,中央黄气,西方白气,都凝聚于此枣中了。至于咒语,你慧心一悟,灵机一动,自己也会给自己生出“心咒”,只要能表达你的愿望,读来朗朗上口就行。当然要含有修真玄理。
7、观想辟谷法
观想本身是炼神。正如青龙山人前辈所言:
“假设(想)人不见,日久见真情。假愿化真愿,凡念化真心。心之变为阳,不变者处阴。今德为药引,昨德是药根。长久守住德,天设地应成。”
这一诀把内炼中观想的玄理概括无余,真人之方甚简易,还望读者三思行。观想日久,精气神凝,自生妙用,德是药引都在真心。
后汉武陵人黄敬,字伯严,饱读经书,曾入仕,后修道。隐修霍山,八十年后又登中岳,服气断谷,每日观想赤星出现,久之,周身如火而热。200岁时返老还童,成了“地仙”。他观想而周身生热是内丹效应,大药生成之后,周身都热。大药生成者,单衣过冬,辟谷不食是自然之事。
还有一种观想法,想咽入黄气入胃,就可以辟谷不食了。这是道家常用之法。汉代支子元给清灵真人裴元仁传过此法。
8、导引辟谷法
导引主要为炼形。现代的辟谷法大多是服气、观想、导引之法。《神仙传》中记载东汉时丹阳人沈建好道不仕,“学导引服食之术,还年却老之法……故建遂断谷不食,轻举飞行,或去或还,如此三百年,乃绝迹,不知所之也”。唐代商栖霞真人,居白石山人,于彭祖洞中修炼导引之术,并长吐纳之道,绝食谷物30多年。元代的去留馨遇异人而得辟谷导引之术,不饮食。
9、守一辟谷法
守一是修炼辟谷之本,只要你有志于辟谷,精神专一,即可辟谷。道经中说“守一,若饥,一与之粮;若渴,一与之浆”。“一”是形而上者,可以指神、气、道。“守一”也可指精一于某种方法。如精一于服气,你就能辟谷;精一于服饵,精一于导引,都要吧促成辟谷。关键是你能否做到精一执中,微妙察照。精一于辟谷,可成丹道。
10、神修辟谷法
元神自主,自然而然地会出现辟谷,辟谷也是神修丹法中的一个过程。青龙山人前辈说:“即是过程,有开始就应该有结束,从无意始,亦要终于无意。有一种人,饥肠饿肚而不知缺什么,此可曰意识中断,耗的最元神,不是坐化‘升天’,就是衰竭殒命,还强之名曰‘过关’。有的人‘关’是渡过去了,可其培炼出的精华——元神将不复为生,更不要谈什么功能。”
实际上,神修的含义有二。一是真人(成道者)帮你修炼,如元照梦见有神人告诉她“不心五谷杂粮,刻意修炼”,并给她传了大洞法、灵宝经。这就是“梦中神授”。这个“神”不是宗教中的“神灵”,而是历史上成了道的真人。其二是你自己的元神修炼,韩子展太尉于夜间见到有青气从元照鼻端出,化为三寸左右的婴儿,色如琉璃,这就是她修出的神体,聚则成形,散则成气。
11、自然辟谷法
青龙山人前辈有一段话:
“另一种人是自然辟谷,不饥不饿,也有精神,天之助也。然而此中也有天数。天不助无道之辈,德不扶难明之人。人的意识中若出现信号需定数中止辟谷,执于有形而不服无形之数者,盛阳少阴。强夺天源是罪一,喧宾(识神)夺主(元神)是其罪二;自罪其神是三。”
当然,定数中需要你辟谷,你且被后天习气所困而不能辟谷,也是喧宾夺主,自罪其神,自轻性命。
自然辟谷有三句话,而且可以贯通于一切辟谷之中:不饥饿,不想吃;方法是不吃;效应是越来越精神。
12、信息辟谷
真人加个信号就可以辟谷。如感梦,或与真人谈话,或得到真人所施之物而辟谷。比如现代,有不少人听严新前辈的报告,看他的书而能辟谷,与他交往而辟谷。当然,这也讲缘份。北京的丁静与严新结识后辟谷,她爸爸后来成了严新气功协会的理事长。如今严新气功辟谷现象已引起了国外科学界的重视。
图片
唐代达观子李筌,在骊山下遇见一老母,为他讲《阴符经》,然后又给李筌施了一顿麦饭,李筌自吃了老母之饭后,就绝食了,从此辟谷修道,还写出了《太白阴经》、《中台志》等书。宋代赵自然真人,梦见一道者,自言姓阴,状貌魁伟,纶巾素袍,髦发斑白,引他至山中,对他说:“你有道气,我教你辟谷法”,便给他一支柏叶嚼,赵自然醒后,神气清爽,一闻火食之气即呕,遂辟谷,只吃点生果,饮泉水。据说道者是汉代阴长生真人。信号的传递比较玄妙,也不好说,容易引起别人的误解而被视为“伪科学”。但这确系客观现象存在,应当给予严谨的科学研究才对。
以上是粗浅的划分,有些内容是互相交叉的,并不能截然分开。比如真人施物而辟谷就有信息在;而诵咒与祈愿、观想都有关。
实证法门
1、养生辟谷法
(1)服气法:按一般气功法门中吐纳法练习,法诀如是:“安心气海,存神丹田。吐惟细细,纳惟绵绵。一吸一提,一提一咽。内气周流,水火自见。象天法地,升降辨焉;天地相合,甘露降焉,保和太和,利贞因焉。”
(2)丹药法:外丹药有草药丹、金石丹、内丹药指精气神。此处为草药丹:好枣16枚、白术3g、黄精6g、伏苓3g、熟花生5g,共为末,炼蜜为钱丸,日食之,不过九丸,并配以服气法。
(3)导引、存神法:导引法;可习古传八段锦及当代动功。存神法:观想天地间黄气被我徐徐吸入,如咽物状,以二百四十息为宜。观想黄气进入体后,通达无碍,内心默诵“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肢,发于事业,美之至也。”此亦吐纳法。
(4)诸法合一,以上三法结合。
(5)无为法:人静而定,忘我空心,无法亦法,神妙无涯。这是高级境界,道本无言,道本无法,《易》云:“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2、修真辟谷法
(1)诀咒法:咒即“愿”,是修定力,开发心识力量,借助外界力量而达到修行目的之手段,以语言为信息载体,只要本着“心诚则灵”的精神去修,必有奇效,诀曰:
“安心气海,有神丹田,辟谷自然,悟证金仙。玄德公道,万化同源,去三尸邪,达三圣天。五脏光洁,神灵为丹,何思何虑,食太素烟。苍宇精信,五气归原,充我形骸,炼我真元。清清灵灵,阴神出关,纯阳体就,逍遥永年。”
诀中每四句为一组,或言理,或言法。意守丹田,就可“气满不思食”。修行者要重“玄德”,万物一体,生平等心,会得到万物的支持,则宇宙中的“元气”自会进入我身,充实脏腑,炼去浊阴。体验《老子》中“杳兮冥兮,其中有信,其中有精,其精甚真”的境界,这正是内丹无为法,当返于先天境界悟之。“三尸”既除,纯阳体成,透脱法身,逍遥自在。“何思何虑,食太素烟”的吐纳法:每吸气九次,一吸一咽,气满九次后再缓缓吐出,为一息。九进一出、《河图》中“戴九履一”,“九”与“一”皆为乾之卦数,一为先天数,九为后天数,“九转还丹,与道合一”即由后天返先天,“九”、“一”为数码代号。修行中“九九归一”,“九九”即“重阳”之代号,古人以卦数而言事,是“数术学”在修行中的应用。
(2)祈愿法:祝愿是修行的方法,道士作法时写“表、疏、奏”就是祈愿,修符咒法皆不离此。静坐,祈请已证果之仙佛加持自己,修真有成,这在道家称为“念师默像祈愿门”,在密宗即“三密相应祈愿门”。空海大师说:“能礼所礼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证果仙佛,法身无碍,一切人生,法性本同,不生不灭,周遍法界。形而下则自修定力,系心一念,如“念佛求定法”,形而上则感应道交,入我我入,如道家法术之“请神扶乩法”。但在修行中,不论任何境界出现,自心要如如不动,也要能自识真伪,只要真诚祈愿,无有不应,邪自难近。
祈愿诀云:
“稽首恩师,助吾修真。三界内外,唯道独尊,道生一气,万物资生。高真上圣,运炼元神,分神化形,无感不应。三清道祖,以道度人,吕祖纯阳,愿大功深。法分南北,道同根本,五祖七真,慈愿远穷。玄妙之门,诚信为宗,我今祈愿,道成同功。”
祈愿的作用,可用儒家“自求多福,自助天助”而论。根本上讲:是求自己,借助此法而生定发慧,无德者求仙不应,还归于修心修德,以证道者为楷模,勇猛精进,道成度人,此中之理,实难向外人道。
(3)自然法:天人合一,忘我无为,任运随缘,心无挂碍。这是修证有成之境界。
《老子》曰;“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佛在《金刚经》中说:“我所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只要是正法,我们当闻而之而修,又视之如筏,既重视正法,又不执着正法,对某些带“玄学”色彩的法门,在未实修前,不要妄加批判。古人依之而证道,何况,道本无法,法是方便。偈曰:“如人数他宝,自无半钱分,于法不修习,,多闻亦如是。”
图片
辟谷注意
一、辟谷的重要性
1.辟谷后腹中清,可以排出宿便。
2.辟谷后能极大程度的抑制或淡化生理欲望。
3.辟谷后闭气、收下二窍、提会阴,才真的明显有效。
4.辟谷后行气和练习东西,体内障碍少,效果会比平时好很多。
5.辟谷后,可以强行逼着把肉体打开。练习有一定程度的,必须经过一个突破,而辟谷是一个很快和直接的方法。
6.辟谷对于身体恢复健康,减轻体重,光滑肌肤都有好处。一般在第五天,就会发现皮肤明显变好。体重更不用说了。
二、辟谷的前提与注意
1.最好是肉体初步打开,能观察到吸收外部能量,然后再开始辟谷。
2.如果不确定肉体是否打开,或者去留意任脉上的反应,如果长期打饱嗝,而且吃多吃少都感觉不是很饱很饿,就可以开始辟谷了。
3.之前先去吃两个肠虫清,打下虫子,预防万一,不然钻胆囊就不好了。
4.如果不是肉体打开,那么需要注意从其他角度补充营养。
5.如果没有打嗝,最好还是服气,保证胃部不至于摩擦出血。
6.如果身体很差,还是多吃东西多运用,把身体养好再说。
7.不一定非要辟谷的,要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吃素或者一天只吃一餐也很好。象基督教和佛教都有相关的内容。同时要根据自己练习的状况做判断,密宗好象还有经典说不许断食。
三、辟谷的大概
1.辟谷至少要5天以上,三天的只算是练习,一两天的不过是在挨饿。因为至少要三四天后,身体才会适应。
2.没基础的,第一次辟可以吃点水果,或者喝橙汁。
3.有基础的,可以直接开始服气,就把饮食断掉。有些身体状况很好的,不服气,胃里也不会摩擦,照样打嗝。但如果长期辟谷或者辟谷期间每天有大量运动的,还是服气合适。
4.除非身体打开,可以突然断食。不然的话,还是提前几天减少饭量慢慢过度。
5.如果准备长期辟谷,开始的一个星期还是拿来做过度好了,不用断食太猛。
6.辟谷期间,别老是赖在床上,总躺着的人,身体中钙的流失量是平时正常状态下的许多倍。
7.辟谷可以做运动的,体力运动不会使身体变弱,还会旺盛精神。而且多对身体做运动,有助于恢复健康。也有助于排大便。
四、辟谷的方法:
1.什么都不管,心理平静,不怕,别自己吓自己饿死什么的。
2.喝红糖水、淡盐水、也可以喝点醋。
3.服气。种类颇多,六阳时服气,四生时服气,子后午前服气,服五方气,服六戊之精,服五行之气。最简单的是,胃有不适感觉或想吃东西时,直接张嘴象喝水一样的吞气24口。不拘时间,随时可做。
给作者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