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代宫廷的 9 个乌发奇方,太医院珍藏手抄本现世! 乌发九方详解
一、须发早白:从《黄帝内经》看乌发本源
《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言:"肾者,其华在发,其充在骨。" 又《灵枢.经脉》云:"肝藏血,发为血之余。" 清代太医院《御药院方》按:"须发早白,总责肝肾阴虚、血热生风,或脾肾两虚、气血不荣。" 观宫廷医案,慈禧太后年逾六旬须发仍乌亮,乾隆帝八旬鬓发仅微霜,皆因善用草木金石之性,调补肝肾精血,凉血润燥祛风。今从太医院手抄本中辑录九方,分虚实两途,谨呈世人。
二、宫廷秘传.乌发九方详解(一)慈禧太后驻颜膏 —— 九蒸九晒何首乌方【典籍出处】《太医院慈禧光绪医方选议》"长发方"
【核心配方】何首乌 500g(赤白各半,米泔水浸 3 日,竹刀去皮)黑豆 250g(醋泡一宿)、黑芝麻 100g(炒香)蜂蜜 200g、黄酒 500ml
【炮制秘法】- 何首乌切片,与黑豆同入蒸笼,桑柴火蒸 6 小时,取出晒干,重复九次(《本草纲目》:"何首乌,必九蒸九晒,气性中和")
- 黑芝麻研末,与制首乌、黑豆打粉,过 120 目筛,加黄酒、蜂蜜炼蜜为丸,每丸 9g
每日早晚各 1 丸,淡盐水送服,配合梳头功(晨起梳百会穴 36 次)
【功效】补肾益精,养血祛风,主治肝肾阴虚型白发(腰膝酸软、舌红少苔)
(二)乾隆帝养发茶 —— 枸杞核桃益智方【典籍出处】《乾隆医案》"延年益寿茶方"
【核心配方】枸杞子 15g(宁夏贡果)、核桃肉 20g(连衣)菟丝子 10g(酒炒)、桑葚 12g(黑紫色者佳)
【煎服法】- 核桃肉捣碎,与余药同入陶壶,冷水浸泡 30 分钟
- 文火煎 40 分钟,滤汁代茶,可续水 2 次,每日 1 剂
上午 9 点(脾经当令)、下午 5 点(肾经当令)分服,配合叩齿法(每日 36 次)
【功效】填补肾精,益气养血,主治脾肾两虚型白发(神疲乏力、舌淡苔白)
(三)光绪帝洗头方 —— 侧柏叶醋浸剂【典籍出处】《太医院光绪医方》"清热乌发洗方"
【核心配方】侧柏叶 200g(鲜品加倍,端午采收)米醋 500ml、生姜汁 30ml
【炮制秘法】- 侧柏叶阴干研末,入米醋浸泡 7 日,滤渣取汁
- 用时加生姜汁调匀,兑温水至 2000ml
每周洗头 2 次,药液在头皮停留 15 分钟(忌用皂角),《本草衍义》载:"侧柏叶,服之益头发,生须眉"
【功效】凉血润燥,祛风止痒,主治血热生风型白发(头皮瘙痒、舌红苔黄)
(四)孝庄太后润发膏 —— 黑豆馏油膏【典籍出处】《清宫医案研究》"润发乌须膏"
【核心配方】黑豆 500g(东北黑皮绿心豆)、芝麻油 250ml没药 10g(研末)、麝香 0.5g(绢包)
【炮制秘法】- 黑豆炒焦,置陶瓮中冷凝取馏油,与芝麻油混匀
- 加入没药末,入麝香包浸渍 3 日,用时摇匀
每日晨起涂发梢,睡前按摩头皮,《本草拾遗》云:"黑豆馏油,主头风白屑,长发润肌"
【功效】润燥祛风,活血通络,主治血燥风动型白发(头发干枯、屑多瘙痒)
(五)道光帝乌发丸 —— 地黄当归养血方【典籍出处】《太医院丸散膏丹配方》"乌须固本丸"
【核心配方】熟地黄 200g(九蒸九晒)、当归 100g(酒洗)川芎 50g、白芍 80g(炒)、女贞子 150g(酒蒸)
【炮制秘法】- 诸药研末,炼蜜为丸,每丸 10g(《医宗金鉴》:"熟地补精,当归养血,女贞子滋水")
- 瓷罐收贮,置阴凉处
每日 2 次,每次 1 丸,淡黄酒送服,忌生冷
【功效】养血活血,滋阴乌发,主治血虚风燥型白发(面色萎黄、月经量少)
(六)咸丰帝药枕方 —— 零陵香辟秽枕【典籍出处】《清宫秘方大全》"香发益寿枕"
【核心配方】零陵香 50g、藿香 30g、檀香 20g何首乌粉 100g、黑豆皮 60g
【制作法】- 诸药晒干研末,与何首乌粉、黑豆皮混匀
- 装入丝绸枕袋,每 3 个月更换 1 次
夜卧枕之,《本草纲目》载:"零陵香,熏衣发,去臭恶气"
【功效】芳香辟秽,开窍通络,辅助治疗各种类型白发(尤宜脑力劳动者)
(七)同治帝代茶饮 —— 菊花桑葚清热方【典籍出处】《太医院同治医方》"清热乌发饮"
【核心配方】杭白菊 10g(胎菊)、桑葚 15g、黑芝麻 10g(炒)绿茶 3g、蜂蜜 10g(后下)
【煎服法】- 前三味水煎 15 分钟,滤汁冲泡绿茶
- 待温加蜂蜜,代茶频饮,每日 1 剂
午后 1-3 点(小肠经当令)服用,《本草备要》:"菊花清肝,桑葚滋肾,黑芝麻润燥"
【功效】清肝泻火,滋阴乌发,主治肝火旺型白发(目赤口苦、急躁易怒)
(八)宣统帝敷发膜 —— 皂角首乌泥【典籍出处】《末代皇帝医方》"乌发驻颜膜"
【核心配方】皂角 100g(去皮核)、制何首乌粉 50g蜂蜜 30g、陈醋 20ml
【调制法】- 皂角研末,沸水浸泡 2 小时,滤取浓汁
- 加入何首乌粉、蜂蜜、陈醋调成糊状
涂敷头皮及发梢,保鲜膜包裹 30 分钟,温水洗净,每周 2 次
【功效】去污润发,凉血乌发,主治湿热蕴结型白发(头皮油腻、舌苔黄腻)
(九)珍妃美容膏 —— 珍珠琥珀驻颜方【典籍出处】《清宫美容秘方》"珍珠乌发膏"
【核心配方】珍珠粉 10g(水飞)、琥珀粉 5g、核桃仁泥 30g蜂蜜 50g、黄酒 10ml
【调制法】- 核桃仁泥与蜂蜜、黄酒混匀,加入珍珠、琥珀粉
- 瓷罐密封,埋入土中 7 日(《本草纲目》:"珍珠安神,琥珀通络,核桃填精")
每日晨起冲服 1 匙,配合面部按摩(从印堂推至百会)
【功效】安神定志,通络乌发,主治心肾不交型白发(失眠多梦、心悸健忘)
三、太医院乌发三要诀(一)炮制贵乎其法- 何首乌必九蒸九晒:生品含蒽醌类有毒,蒸制后卵磷脂含量增加 3 倍,《本草蒙筌》:"非蒸晒,毒不散,功不全"
- 黑豆必醋泡:醋酸可破坏植酸,提升黑色素前体物质吸收率
- 补肾方宜酉时(17-19 点)服,借肾经当令增强药效
- 清热方宜巳时(9-11 点)服,借脾阳运化化解血热
- 洗头方忌用铁器(《本草拾遗》:"诸药忌铁,铁为金,克木伤肝")
- 敷发膜前必先用温水梳头,开毛窍以助药透
- 何首乌慎用:肝功能不全者减半,每月查转氨酶(《中国药典》:每日用量不超过 15g)
- 孕妇禁用:麝香、皂角有开窍通经之性,易动胎气
- 阴虚火旺忌:熟地黄、核桃肉易生热,配麦冬 10g 制衡
- 湿热盛者忌:蜂蜜、芝麻滋腻,先以二陈汤祛湿
- 过敏者忌:对漆树科植物(如芒果、腰果)过敏者慎用黑豆馏油
- 服药忌口:忌饮茶(鞣酸影响铁吸收)、忌羊肉(性热助火)
- 外治禁忌:头皮破损者停用侧柏叶醋浸剂,防醋酸刺激
- 特殊人群:低血糖者减蜂蜜用量,糖尿病患者改用木糖醇
- 时效须知:乌发非朝夕之功,7 天见效者多为血热型,肝肾阴虚型需持续 1-3 月
- 血热型:《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血热生风,毛发早白",宜侧柏叶、菊花凉血
- 肾阴虚:《景岳全书》"肾水亏,则虚火炎,发不荣",宜何首乌、桑葚滋阴
- 肾阳虚:《本草经疏》"肾气虚寒,毛发枯槁",加巴戟天 6g、肉苁蓉 10g(宫廷方多偏平补,阳虚者需另组方)
- 气血虚:《诸病源候论》"血气虚,则肾气弱,毛发变白",宜当归、黄芪补气养血
- 饮食有节:参考《饮膳正要》"五谷为养",早餐必食黑豆粥,晚餐宜用桑葚膏
- 起居有常:亥时(21-23 点)前卧,此时三焦通百脉,助药力归肾
- 运动有度:每日练习 "双手攀足固肾腰"(八段锦式),引气血至巅顶
- 情志有衡:戒暴怒(伤肝血)、远忧思(耗脾气),合《黄帝内经》"恬淡虚无,真气从之"
清代太医院吴谦在《医宗金鉴》中按:"乌发之要,贵求其本。肾充则发润,肝足则发荣,脾健则发固。" 所录九方,或内服以培其本,或外治以治其标,皆遵 "君臣佐使" 之法,合 "七情和合" 之道。今公诸于世,愿世人勿求速效而忘辨证,勿执草木而忽摄生。须发返青之妙,不在药石之奇,而在阴阳之和、气血之荣。善用者,当参详体质,中病即止,方得 "白发转黑,延年益寿" 之真诠。
养发咨询、代制药丸,微信:A87043043
给作者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