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运动古中医案例实战(4例)

登峰造极

2018-11-22

1〉郭某某,男,42岁,初诊时间2007年11月12日

诉心下灼热不适半年,饥时闷痛,常呃酸,自觉病起于去年夏天嗜饮冰饮之后,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两脉滑,左关偏滑大,右关弱,左尺不足。(2007-7-9胃镜检查示:胃体多发溃疡;慢性浅表性-萎缩性胃炎。)

辨为:中阳弱,肾水偏枯不能柔木。

方用:党参23g、生白术23g、干姜23g、炙甘草30g、桂枝23g、白芍23g、生姜25g(切)、红枣10枚、巴戟天23g

连服9剂,后5剂加入砂仁10克,各症不减,且服药后每每出现凌晨4时许腰痠不堪,难以安卧,白天乏力。后更方如下:

桂枝23g、白芍30g、饴糖50g(烊化)、党参15g、生白术15g、干姜15g、炙草23g、生姜25g(切)、红枣10枚、巴戟天23g 、予3剂。

再诊,患者诉仅服1剂,腰痠及胃脘不适等各症若失,诊脉左关滑大之象亦减,再予5剂善后。2008年2月13日追访,上药服尽后未再见胃脘不适,但未再行胃镜检查。

分析:个人认为,此腰痠应与理中各药过于辛燥耗伤肾水有关(即土能克水),肾水被伤,则厥阴风木失养,疏泄失常,能更进一步耗伤肾水,圆运动不圆,故见腰痠。后将理中各药量减,加重饴糖、白芍之量,使上焦甲木相火下降,肾水之源在上,津润而通,上水下布,肾水得济,则风木自平,圆运动复圆,腰痠痛等症当除矣。疲倦乏力亦甲木相火不降所致。此腰痠的出现和消失,用一般内科之理难以解释,但用圆运动之理则很好理解。

2〉苏某某,男,2周2个月,早产儿,体弱易感冒,初诊时间:2007年11月27日

主诉:口唇舌体溃烂肿痛3天,口气臭秽,大便不通,哭闹不宁,饮食难进,山根部位青筋明显。因是电话求诊故舌脉未诊。

辨为:中气虚弱,心火、相火上炎,不能下降。

方用:黄豆、黑豆、绿豆各30克,浓煎取50ml,入冰糖少许,连服2剂,不效。后将黄连0.5g  黄芩1g  生大黄1.5g  三药布包,将三豆饮煎成后趁热冲泡上布包三黄一分钟后,即去渣取汁入冰糖少许服用。上药服1剂,口舌溃烂肿痛大减,饮食能进,上药服后约半小时许解下臭秽大便一次,之后出现水样腹泻3次。

再予下方:生扁豆10g、黄豆10g、炙草6g、生白术6g、茯苓6g、党参8g、阿胶4g(烊化)。

加水150ml,文火煎取25-50ml,1剂泄止,各症均除。

分析:此小儿中气虚弱,旋运无力,也难以濡养肝木,致使心相二火不降,火气偏见,运动不圆。本想使用三豆饮,黄豆养中气,黑豆濡养风木,绿豆清降心相二火。不效后,加用三黄小量快速冲泡去渣,以取其泻心火,而不伤中气之意。不想小儿体弱,如此小量寒凉药,仍使其中气受伤,风木疏泄太过,出现泄泻。后亡羊补牢,用四君子一剂收功。值得一提的是,倘若不读彭子书,是不可能在止泻的方中加入阿胶的。个人认为,能1剂泻止,与方中加入阿胶有很大关系,这里阿胶起到养木息风的作用,风木得养,疏泄正常,不克脾土,圆运动复圆,腹泻则止。曾在多例辩证土虚木旺的儿科病案中使用阿胶息风柔肝,均获佳效。彭子认为“阿胶润木气,助收敛,止疏泄,功效无匹”,此言不虚。

3〉苏某某,女,41岁,初诊时间:2007年12月16日

诉月经紊乱1年,淋漓不尽两月余,血黯夹块,量时多时少,面色萎黄,手足逆冷,疲乏少气,小腹痠胀,腰痛膝痠,脉滑,寸大尺小,两尺遥遥,舌淡薄白苔

已服用益气、补肾、养血、凉血中药近1个月,不效。

辨为:水寒木虚,风木疏泄太过。

方用:由于晚上8时就诊,取药不便,正巧家中有人服用当归生姜羊肉汤,嘱其取羊肉汤一碗兑入15克红参另炖取的参汁,当晚一次服下。

所用当归生姜羊肉汤方如下:

羊肉250g、当归15g、生姜25g(切)、红枣15个、葡萄干18g、巴戟天23g、红参15g(另炖取汁兑入)。

当晚9时许服药1碗,第2日血即止。

再予下药2剂收功:

巴戟天23g、川断12g、狗脊23g、红参10g、生白术30g、炮姜15g、三仙炭(各)6g、炙甘草45g、三七(冲)4g、干姜炭8g、血余炭10g、附子23g、阿胶15g(烊化)、艾叶炭(包)20g。

追访至2008年2月13日,诉近两月来经水正常,无诉不适。

分析:此漏下证当属厥阴风木虚寒,肝经因寒不升导致圆运动不圆。方用当归、生姜、羊肉温补肝血肝阳,滋补木中生气,以助升达。葡萄干、巴戟天温补肾水,水足自能生木。红参补中气。当归、生姜、羊肉、葡萄干、巴戟天温补水木二气,志在调理圆运动四维之升降,以复中气。红参守中以运轴,轴轮并运,圆运动自复圆矣!

4〉曾某,女,29岁,初诊:2007年12月19日

诉带下腥臭如豆渣1年,寐浅,神疲,畏寒明显,脉滑,舌淡薄白苔,二便正常。形体偏白胖。

已间断服中药半年有余,效果不佳。

辨为:肺金收敛无力,土湿下注。

方用:生山药30g、带壳白果23g(杵)、侧柏叶10g、生白术30g、苍术15g、茯苓23g、炮姜18g、车前子15g(包)、生芪45g、红参(另炖)10g、柴胡4g、升麻4g、红枣10枚、生姜15g(切);予5剂。

1剂带下大减,5剂后痊愈,再予5剂巩固。追访至2008年2月13日,诉体力精神较服药前大为好转,寐安,纳香,畏寒消失,仅于情绪波动很大时白带出现异常变化。

分析:方中生山药、白果色白入肺,侧柏叶一药得金气最全,三药相合助肺金收敛,二术、红参、茯苓、车前子等药益土利湿,生芪、升麻、柴胡助肝气上升,运轮复轴以生中气。生山药、白果、侧柏叶着力于从圆运动右降,生芪、升麻、柴胡着力于圆运动的左升,二术、红参、茯苓、车前子等药着力于旋运中气。诸药合力,轮轴并运,圆运动复圆,诸症皆愈。值得一提的是,患者由于畏寒明显,曾服他医十几剂较大剂量的温阳药,畏寒无明显改善,在服上药5剂后畏寒大减。提示说明只要机体的圆运动复圆,就能自生阳气,比单纯补阳更有效,这对许多疾病的治疗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不论任何一个中医流派学说,在治疗中过份强调某一种治疗方法和手段。即是彭子所谓“五行偏见”,如过用温动之药,易使木火二气偏见。开手即清热则易使金水二气偏见。五行一偏见则圆运动不圆!人即病矣!许多中医学家只是擅于用自身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而彭子是真正能祛病于无形的中医内家高手。

圆运动的古中医理论将纷杂的中医各流派学说统于一圆之中,由繁返约。从此各门各派各自为阵,彼此相轻的局面可以结束啦!

各学说流派都可以在此圆运动中找到自己辨证用药的位置,治疗效果的衡量也有了一个较具体、较统一的标准。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对初学中医者,更是开了一个最方便的法门。结束了初学者感觉中医各派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使初学者无所适从的尴尬境地。极大的增强了中医学习者的自信心,初学者由此可快速步入中医殿堂的大门。且具慧眼一双,不被各种表面现象迷惑。

可以说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的整理出版,为中医复兴大业吹响了号角。

做为一名中医人和传统文化的爱好者,请允许我向前辈彭子、我的老师李可老中医及所有参与整理圆运动古中医的同仁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总结:个人认为圆运动理论的提出是目前已知最系统、最完整、最有高度,也是最通俗易普及的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整体阐述,他暗合道家的太极和佛家的圆融之理。是中医理论和疗效都能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广大中医工作和爱好者对他的深入理解和认识,是中医复兴的一个重要标志。

所以说“圆运动的古中医是真正的中医王道之法”

以上是本人学习圆运动的一些零碎而志在抛砖引玉的思路想法。平时忙于临床,即使有一些灵感,也常未能及时记下,所以看起来可能有些不连惯。恳盼更多有志之士加入学习和完善中医的圆运动学之中,让中医学这个古老而又常青中华瑰宝越转越圆,越转越大,生生不息!  

作者:李建西

打赏

给作者打赏

查看全部|只看楼主评论0阅读4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