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象读书丨《时间管理先吃了那只青蛙》:每天只做三件事,人生就开始加速前进

一诚

2025-05-13

【《时间管理先吃了那只青蛙》:每天只做三件事,人生就开始加速前进】

——我的时间管理转捩点,来自这本25年经典书的三个高效技巧!

这本书,让我在混乱中第一次真正学会时间管理的「方法」,不只是盲目地努力,而是有系统地优先处理真正重要的事。

如今,事隔多年再读,心境不同,但收穫依旧深刻。

以下,是我这次重读后,再次体悟到最实用的三个时间管理技巧——它们简单、直接,却威力惊人。

▍技巧一|ABCDE法:

让我终于戒掉了「自我感觉良好型忙碌」

作者Tracy说:「最糟糕的时间利用方式,就是将根本不必做的事情做得非常好。」

这句话一针见血刺进我心里。

以前的我,会把行事历填满,做很多杂事,只为了让自己觉得「今天很充实」。但事实是,那些真正会推动我前进的事,却总被我推到明天、下周,甚至无限期延后。

学会ABCDE分类法后,我开始把每天的待办事项照这五个等级分类:

A级:不做会有重大后果(准备演讲稿、写交稿文章)

B级:应该做,但没做也不致命(回某封非急件信)

C级:做了心情好,但没有太大价值(整理书桌)

D级:可以委托别人做(资料整理)

E级:根本可以不做(无意义的滑手机)

我开始能同时掌握课业、创业与研究的节奏,整体产能与专注力都明显提升。

▍技巧二|三的法则:

我终于不再「全做」,而是「做好三件最关键的事」

这个技巧彻底改变了我对「效率」的定义。

作者问了一个简单又震撼的问题:

「如果你今天只能完成三件事,哪三件对你最有价值?」

这句话我牢记至今,数年来始终奉为准则。

从那时起,我每天早上都会写下当天最重要的「三件事」,贴在电脑旁,提醒自己聚焦行动的方向。

我曾在某次讲座前,列出这三件事:

1. 修改简报第3章内容(因为有数据错误)

2. 练习口说演练至少两次

3. 与主办单位确认流程与场地

其他像是回覆朋友讯息、重排桌面、看新闻我都先不碰。

结果那次演讲准备得最好,事后回头看,也发现真正关键的事情就那几项。

从那天起,我不再追求「做多」,而是追求「做对」。

▍技巧三|创造性拖延:

不是不拖延,而是学会「挑著拖」

当我在学生时代第一次读到这段话时,内心真的震了一下——作者竟然说:「你无法完成所有事情,所以拖延是必然的,但你要有选择地拖延。」

我从小就被教导要「把事情做完」,但这句话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

原来高效不是「不拖延」,而是「聪明地拖延」——把时间留给真正重要的事。

我曾经每天都被小事困住:社群通知一跳出来就点进去、Email来了就马上回、朋友传讯息就立刻回应。

我以为这叫「积极回应」,其实是「让别人主宰我的节奏」。

学了这个观念后,我开始设定「拖延清单」:

例如,

每天只处理一次信件,其馀时间全静音。

回覆社群?排进晚上休息时间,不影响到我的黄金早晨专注时段。

这种策略性的拖延,让我一天保留了3小时的「深度工作区块」,进度比以往翻倍快。

▍从拖延者到行动者,我靠这三问改变人生

《时间管理先吃了那只青蛙》不是一本「做更多」的书,而是一本教你「做更少、但更有价值的事」的书。

现在的我,每天都会问自己三个问题:

1. 今天的青蛙是什么?2. 我能不能现在就吃它?

3. 如果不行,什么时候我一定要动手?

这三问,让我从学生时代拖延型的高效率幻想者,变成真正每天都有推进的人。

你也总觉得事情太多、时间不够吗?

也许不是你能力不够,而是你还没看见你那只「最大最丑的青蛙」。

今天,就先吃了它吧。  电子书索取:+微信:A87043043

打赏

给作者打赏

相关阅读
查看全部|只看楼主评论0阅读90